中医外治法及护理.ppt
《中医外治法及护理.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中医外治法及护理.ppt(34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中医外治法及护理,广西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黄建芳,一、穴位按摩,概述 穴位按摩是祖国医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是以祖国医学理论为指导,以经络腧穴学说为基础,以按摩为主要施治,用来防病治病的一种手段,属中医外治法范畴。,穴位按摩的作用,穴位按摩其手法渗透力强,可以放松肌肉、解除疲劳、调节人体机能,具有提高人体免疫能力、疏通经络、平衡阴阳、延年益寿之功效。,适应症,1、骨伤科疾病 颈椎病 落枕 腰椎间盘突出症 肩周炎 梨状肌损伤综合征2、外科疾病 慢性前列腺炎 慢性阑尾炎 乳痈3、内科疾病 胃脘痛 心悸 失眠 头痛 感冒 久泻 中风后遗症 4、妇科疾病 痛经 闭经 5、儿科疾病 腹泻 疳积 惊风 遗
2、尿 小儿麻痹后遗症6、五官科疾病 鼻炎 耳鸣 近视,禁忌症,各种出血疾患、急性传染病、骨折移位或关节脱位、内脏器质性病变、妇女月经期、孕妇腰腹部、皮肤破损、瘢痕等部位。,常用手法,1、按法:用拇指的指腹、单掌或双手掌按压体表,停留一定时间,直至有得气感。常与揉法组合使用。适用于全身各部穴位。注意用力要由轻渐重,不可用暴力猛然按压。2、揉法:用掌跟、大鱼际或手指指腹在体表作环形运动,以带动皮下组织回旋运动3、摩法:用掌面或指腹附着于一定部位或穴位,以腕关节连同前臂作节律性的环旋运动。手法频率:120次/分。此法刺激轻柔,具有理气和中、消食导滞、调节肠胃功能的作用。常用于胸腹、胁肋部。,常用手法,
3、4、抹法:用单手或双手拇指指腹紧贴皮肤,做上下、左右往返移动。用力要轻而不浮。此法具有开窍醒神、舒经活络的作用。适用于头面及颈项部。5、拿法:捏而提之谓之拿。拇指与食、中两指指尖夹提受术部位的一种手法。由轻而重,缓和而有连贯性。适用于胃肠功能紊乱、腰腿痛、肌肉疲劳。上述手法,不是单纯孤立地使用,常常是几种手法相互配合进行的。,穴位按摩其他手法,推法 一指禅推法 擦法(平推法)搓法 振法 捏法 弹法 掐法,常见症状穴位按摩,(一)头痛 1.取穴:印堂、头维、太阳、鱼腰、百会等头部穴位;风池、风府、天柱及项部两侧膀胱经。2.手法:揉法、按法、拿法(一指禅推法)(二)胃痛 1.取穴:中脘、气海、天枢
4、、足三里;肝俞、脾俞、胃俞、三焦俞;肩井、手三里、内关、合谷及两胁部穴位。2.手法:摩、按、揉、拿、抹(法搓、一指禅推法)。(三)腹胀 1.取穴:中脘、天枢、脾俞、胃俞、大肠俞等穴。2.手法:摩、推、按、揉。,常见症状穴位按摩,(四)便秘 1.取穴:中脘、天枢、大横、关元,肝俞、脾俞、胃俞、肾俞、大肠俞、长强。2.手法:摩法、按法、揉法(一指禅推法)。(五)失眠 1.取穴:睛明、印堂、攒竹、鱼腰、太阳、迎香、风池、百会、神门、足三里。2.手法:按、摩、揉法(推、一指禅推法)。(六)泄泻 1.取穴:合谷、四缝、足三里 2.手法:揉法、按法,护理及注意事项,1、操作前修剪指甲,以免损伤病人皮肤。2
5、、病室内空气流通,温度适宜,注意防寒保暖。3、操作时用力均匀、柔和、禁用暴力。初次接受治疗的病人手法可适当轻些,腰、腹部按揉时,应嘱病人先排尿。4、按摩过程中密切观察病情,如病人出现头晕、目眩、恶心、自汗等不适,应立即停止操作,做好相应处理。5、个别病人可能出现局部皮肤的疼痛、青紫现象,一般可用轻手法继续按揉,症状严重时应停止操作待局部情况好转后再进行治疗。,二、艾灸(艾条灸),灸法是用艾绒为主要材料,加工制成艾条或艾炷,点燃后在人体表的一定部位或腧穴进行烧灼熏烤,借灸火的热力通过经络腧穴的作用,来达到防治疾病目的的一种方法。本草纲目说:“艾叶能灸百病。”医学入门曰:“凡病药之不及,针之不到,
6、必须灸之。”这就说明了灸法具有独特的疗效,还能弥补针刺的不足。,艾灸作用,温经散寒 行气通络 扶阳固脱 升阳举陷 拔毒泄热 防病保健,适应症,1.灸法在临床上多用于治疗经络闭阻所引起的风寒湿痹证、寒凝血滞的胃脘痛、痛经、闭经、寒疝、腹痛、痢疾等。2.灸法常用于治疗阳气下陷而引起的遗尿、脱肛、崩漏、带下、阴挺、久泻、各种虚寒证、虚脱证、寒厥证和中气不足等。3.灸法多用于治气血凝滞引起的疾病:乳痈初起、瘿瘤、瘰疠等病证。4.保健灸能增加机体的抵抗力,故用于防病保健。,禁忌症,1.颜面、五官部位的穴位、大血管处,均不宜采用直接灸,以免烫伤形成瘢痕,影响美观。关节活动部位也不宜使用直接灸,以免灼伤形成
7、瘢痕,影响功能活动。2.实热证、阴虚发热者,一般都不宜用灸法。3.孕妇的腹部、腰骶部也不宜用灸法。4.一般患者极度疲劳、空腹、过饱、或对灸法恐惧者应慎用。,手法,1、温和灸:施灸时将艾条的一端点燃,对准应灸的腧穴部位或患处,约距皮肤2-3厘米左右,进行熏烤。熏烤使患者局部有温热感而无灼痛为宜,一般每处灸5-7分钟,至皮肤红晕为度。对于昏厥、局部知觉迟钝的患者,医者可将中、食二指分开,置于施灸部位的两侧,这样可以通过医者手指的感觉来测知患者局部的受热程度,以便随时调节施灸的距离和防止烫伤。,手法,2、回旋灸:又称熨热灸法。是指将燃着的艾条在穴区上方作往复回旋的移动的一种艾条悬起灸法。本法能给以较
8、大范围的温热剌激。回旋灸的艾条,一般以纯艾条即清艾条为主。3、雀啄灸:施灸时,将艾条点燃的一端与施灸部位的皮肤并不固定在一定距离,而是像鸟雀啄食一样,一上一下活动地施灸。,常用疾病及选穴,颈肩痛:肩髃、肩髎、肩贞腰腿痛:腰阳关、足三里、阳陵泉胃脘痛:中 脘、神 阙、足三里,护理相关注意事项,1、要专心致志,耐心坚持2、要注意体位、穴位的准确性3、防火4、要注意保暖和防暑5、要掌握施灸的程序:如果灸的穴位多且分散,应按先背部后胸腹,先头身后四肢的顺序进行。6、注意施灸的时间:有些病证必须注意施灸时间,如失眠症要在临睡前施灸。不要饭前空腹时和在饭后立即施灸。7、防止晕灸:晕灸虽不多见,但是一旦晕灸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中医 外治法 护理
![提示](https://www.31ppt.com/images/bang_tan.gif)
链接地址:https://www.31ppt.com/p-516525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