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基础理论第三章.ppt
《中医基础理论第三章.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中医基础理论第三章.ppt(68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第三章 精气血津液,精、气、血、津液是人体生命活动的物质基础,其运动变化规律也是人体生命活动的规律:精、气、血、津液的生成和代谢,有赖于脏腑经络等组织器官的生理活动,而脏腑经络及组织器官的生理活功,又必须依靠气的推动、温煦等作用,精、血、津液的滋养和濡润,因此,精、气,血、津液与脏腑经络及组织器官的生理和病理有着密切关系精气血津液学说是研究人体基本物质的生成、输布和生理功能的学说。它从整体角度研究人体和维持人体生命活动的基本物质,着重揭示人体脏腑经络等生理活动和病理变化的物质基础,第一节 精,一、精的基本概念1.精的哲学含义 管子为代表将气范畴规定为精、精气,提出了精气说,认为精气是最细微而能
2、变化的气,是最细微的物质存在,是世界的本原,是生命的来源。精气说中的精、精气与气一元论的气范畴的含义同义,2.精的医学含义 自然界无形之气中的净化或精粹部分 自然界的无形之气,此精即气,又称“精气”泛指人体中一切有用的有形物质,如先天之精、水谷之精、血和津液等 专指肾所藏之精,即肾精,即中医学精气神学说中所指之精 广义的精,泛指构成人体和维持生命活动的一切精微物质,包括精、血、津、液、髓等,包括与生俱来的和后天获得的 狭义的精,指肾藏之精,即生殖之精,是促进人体生长、发育和生殖功能的基本物质,二、精的代谢精的生成1.先天之精:先天之精,实际上包括原始生命物质,以及从母体所获得的各种营养物质,主
3、要秘藏于肾2.后天之精:脾胃运化水谷之精微,输布到五脏六腑而成为五脏六腑之精,以维持脏的生理活动,其盈者藏于肾中。人体之精主要藏于肾中,虽有先天和后天之分,但“命门得先天之气也,脾胃得后天之气也,是以水谷之精本赖先天为之主,而精血又必赖后天为之资”,两者相互依存,相互促进,借以保持人体之精气充盈,精的贮藏与施泄1.精的贮藏:分藏于五脏,主藏于肾。2.精的施泄分藏于各脏腑,濡养脏腑并与其血、津液等物质相互化生,推动调控各脏腑生理功能化为生殖之精,繁衍生命,三、精的生理功能1.繁衍生殖:生殖之精与生俱来,为生命起源的原始物质,具有生殖以繁衍后代的作用。这种具有生殖能力的精称之为天癸。精是繁衍后代的
4、物质基础,肾精充足,则生殖能力强;肾精不足,就会影响生殖能力 2.生长发育:人出生之后,赖肾精的充养,才能维持正常的生长发育。随着精气由盛而衰的变化,人则从幼年而青年而壮年而步入老年,呈现出生长壮老已的生命运动规律 3.生髓化血:肾藏精,精生髓,脑为髓海。故肾精充盛,则脑髓充足而肢体行动灵活,耳目聪敏。精盈髓充则脑自健,脑健则能生智慧,强意志,利耳目,轻身延年 4.濡润脏腑:人以水谷为本,受水谷之气以生,饮食经脾胃消化吸收,转化为精,水谷精微不断地输布到五脏六腑等全身各组织器官之中,起着滋养作用,维持人体的正常生理活动,5.化气养神精化为气,先天之精可化先天之气,水谷之精可化生谷气,加上肺吸入
5、自然界清气合为宗气,成为生命活动的主要动力和物质精能养神,精亏神疲,精亡神散,第二节 气,气在中国哲学史上是一个非常重要的范畴,在中国传统哲学中气通常是指一种极细微的物质,是构成世界万物的本原,内经继承和发展了先秦气一元论学说,并将其应用到医学中来,逐渐形成了中医学的气学理论,一、气的基本概念1.气的哲学含义 气是一种至精至微的物质,是构成宇宙和天地万物的最基本元素。运动是气的根本属性。气和形及其相互转化是物质世界存在和运动的基本形式,天地万物的发生、发展和变化,皆取决于气的气化作用 中医学将气学理论应用到医学方面,认为人是天地自然的产物,人体也是由气构成的,人体是一个不断发生着形气转化的、升
6、降出入气化作用的、运动着的有机体,并以此阐述了人体内部气化运动的规律,2.气的医学含义(1)气是构成人体的最基本物质:关于人的起源和本质,中医学认为,人和万物都是天地自然的产物。要探讨人的起源和本质,必须首先研究人在宇宙中生存的场所和与人关系最为密切的自然环境。气交是人生活的场所,是下降的天气和上升的地气相互交汇的地方。在这里,由于阴阳的运动变化,有四季之分,寒暑之别,人就生活在这样的地点、环境之中人既然生活在气交之中,就必然和宇宙万物一样,是由气构成的,都是天地形气阴阳相感的产物,是物质自然界有规律地运动变化的结果 气是一种至精至微的物质,是构成自然万物的原始材料。人和自然万物一样,也是天地
7、自然之气合乎规律的产物。因此,气也是构成人体生命的最基本物质,(2)气是维持人体生命活动的最基本物质:气化作用是生命活动的基本特征。人的生命机能来源于人的形体,人的形体又依靠摄取天地自然界的一定物质才能生存。生命活动是物质自然界的产物,人类必须同自然界进行物质交换,才能维持生命活动人体一方面依靠生命机能不断地摄取自然物质并使之转变为机体的组成部分,构成生命活动的物质基础;另一方面在发挥生命机能的过程中,又不断地消耗自己,产生废物,通过汗、尿、便等形式排出体外 气是真实存在而至精至微的生命物质,是生命活动的物质基础,“气聚则生,气散则死”,气和精区别:精(精气)是生命的基础。在中医学中,精气(精
8、)的医学含义,则泛指天地阴阳五行之气内化于人体之中而形成的,构成人体和维持人体生命活动的精微物质,包括先天之精和后天之精。在论述生命的形成时,精气则特指生殖之精和与生俱来的生命物质,是人体生命的基础。中医学在强调气是构成人体的最基本物质,承认生命物质性的同时,又进一步指出生命是由精气直接形成的,气与精概念有所区别,精偏重于物质,气偏重于功能,二、气的生成1.气的来源先天之精气:这种精气先身而生,是生命的基本物质,禀受于父母,故称之为先天之精。人始生,先成精,没有精气就没有生命。这种先天之精,是构成胚胎的原始物质。先天之精是构成生命和形体的物质基础,精化为气,先天之精化为后天之气,形成有生命的机
9、体,所以先天之气是人体之气的重要组成部分,后天之精气:后天之精包括饮食物中的营养物质和存在于自然界的清气。因为这类精气是出生之后,从后天获得的,故称后天之精。气由精化,后天之精化而为后天之气。呼吸之清气通过人体本能的呼吸运动所吸人的自然界的新鲜空气,又称清气、天气、呼吸之气。人体赖呼吸运动,使体内的气体在肺内不断交换,实行吐故纳新,参与人体气的生成水谷之精气,又称谷气、水谷精微,是饮食物中的营养物质,是人赖以生存的基本要素。胃为水谷之海,人摄取饮食物之后,经过胃的腐熟,脾的运化,将饮食物中的营养成分化生为能被人体利用的水谷精微,输布于全身,滋养脏腑,化生气血,成为人体生命活动的主要物质基础,2
10、.气的生成和脏腑的关系 人体的气,是由先天之精气、水谷之精气和自然界的清气三者相结合而成的。气的生成有赖于全身各脏腑组织的综合作用,其中与肺、脾胃和肾等脏腑的关系尤为密切肺为气之主:肺为体内外之气交换的场所,通过肺的呼吸吸入自然界的清气,呼出体内的浊气,实现体内外之气的交换。通过不断的呼浊吸清,保证了自然界的清气源源不断地进人体内,参与了人体新陈代谢的正常进行 肺在气的生成过程中主要生成宗气。人体通过肺的呼吸运动,把自然界的清气吸人于肺,与脾胃所运化的水谷精气,在肺内结合而积于胸中的上气海(膻中),形成人体的宗气,脾胃为气血生化之源:胃司受纳,脾司运化,一纳一运,生化精气。脾升胃降,纳运相得,
11、将饮食化生为水谷精气,靠脾之转输和散精作用,把水谷精气上输于肺,再由肺通过经脉而布散全身,以营养五脏六腑、四肢百骸,肾为生气之根:肾有贮藏精气的作用,肾的精气为生命之根,生身之本。肾所藏之精,包括先天之精和后天之精。先天之精是构成人体的原始物质,为生命的基础。后天之精,又称五脏六腑之精,来源于水谷精微,由脾胃化生并灌溉五脏六腑。实际上,先天之精和后天之精在肾脏中是不能截然分开的气的生成,一者靠肾中精气、水谷精气和自然界清气供应充足;二者靠肺、脾胃、肾三脏功能的正常。其中以脾肺更为重要。故临证所谓补气,主要是补脾肺两脏之气,三、气的运动1.气机的概念气的运动称为气机。机者有枢机、枢要、关键之意。
12、运动是气的根本属性。气的运动是自然界一切事物发生发展变化的根源,故称气的运动为气机。气化活动是以气机升降出入运动为具体体现的。人体是一个不断发生着升降出入的气化作用的机体,2.气的运动形式气机运动的基本形式:古人以升、降、出、入四字来说明物质气的运动规律和具体表现形式 升,指气行向上;降,指气行向下;出,是气由内而外;入,是气由外而内。气的升降出入之间是互为因果、联系协调的 升降出入是万物变化的根本,是气化运动的规律,是生命活动的体现。一旦升降出入失去协调平衡,就会出现各种病理变化;而升降出入止息,则生命活动也就终止了,气的运动与脏腑的关系 人体脏腑的生理功能,无非是升其清阳,降其浊阴,摄其所
13、需,排其所弃。人体脏腑经络,精气血津液,均赖气机升降出入而相互联系,维持正常的生理功能,并与它周围环境不断地进行新陈代谢。升降运动是脏腑的特性,是物质运动的规律。而每一种物质运动的形式,又为其自身所具有的特殊本质所规定。因此,五脏六腑的功能活动及其物质和能量代谢的升降趋势亦不尽相同,脏腑气机升降的一般规律:人体的生命活动,内而消化循环,外而视听言行,无一不是脏腑升降运动的表现。一般说来,五脏贮藏精气,宜升;六腑传导化物,宜降就五脏而言,心肺在上,在上者宜降;肝肾在下,在下者宜升;脾居中而通连上下,为升降的枢纽。左右为阴阳之道路,肝主升发,从左而升,肺主肃降,从右而降,肝左肺右,犹如两翼,为气机
14、升降的道路。六腑,“所以化水谷而行津液者也”,虽然传化物而不藏,以通为用,宜降,但在饮食物的消化和排泄过程中,也有吸收水谷精微、津液的作用。如胆之疏泄胆汁、胃之腐熟水谷、小肠之泌别清浊、大肠之主津液等等。可见,六腑的气机运动是降中寓升。不仅脏与脏、腑与腑、脏与腑之间处于升降的统一体中,而且每一脏腑本身也是升与降的统一,即升降中复有升降,3.气运动的意义:人体生命活动的根本4.气运动的失常形式:气机失调气机不畅:气运动受阻,运动不利气滞:气运动受阻较甚,局部淤滞不通气逆:气上升运动太过气陷:气上升不及或下降太过不降:下降运动不及气脱:气外出运动太过不能内守气结,气郁,气闭:出入运动不及,郁结闭塞
15、于内,四、气的生理功能1.推动作用:指气具有激发和推动作用。气是活力很强的精微物质,能激发和促进人体的生长发育以及各脏腑、经络等组织器官的生理功能,能推动血液的生成、运行,以及津液的生成、输布和排泄等 2.温煦作用:指气有温暖作用,故曰“气主煦之”。气是机体热量的来源,是体内产生热量的物质基础。其温煦作用是通过激发和推动各脏腑器官生理功能,促进机体的新陈代谢来实现的。气分阴阳,气具有温煦作用者,谓之阳气。具体言之,气的温煦作用是通过阳气的作用而表现出来的,3.防御作用 指气护卫肌肤、抗御邪气的作用。人体机能总称正气。中医学用气的观点解释病因和病理现象,用“正气”代表人体的抗病能力,用“邪气”标
16、示一切致病因素,用正气不能抵御邪气的侵袭来说明疾病的产生护卫肌表,抵御外邪。皮肤是人体的藩篱,具有屏障作用。卫气行于脉外,达于肌肤,而发挥防御外邪侵袭的作用 正邪交争,驱邪外出。邪气侵入机体之后,机体的正气奋起与之抗争,正盛邪祛,邪气迅即被驱除体外,疾病便不能发生自我修复,恢复健康。在疾病之后,邪气已微,正气未复,此时正气足以使机体阴阳恢复平衡,则使机体病愈而康复,4.固摄作用 指气对血、津液、精液等液态物质的稳固、统摄,以防止无故流失的作用气能摄血,约束血液,使之循行于脉中,而不致于逸出脉外。气能摄津,约束汗液、尿液、唾液、胃肠液等,调控其分泌量或排泄量,防止其异常丢失。固摄精液,使之不因妄
17、动而频繁遗泄。固摄脏腑经络之气,使之不过于耗失,以维持脏腑经络的正常功能活动。气的固摄作用实际上是通过脏腑经络的作用而实现的,5.营养作用 气的营养作用,指气为机体脏腑功能活动提供营养物质的作用。具体表现在三个方面:其一,人以水谷为本,水谷精微为化生气血的主要物质基础。气血是维持全身脏腑经络机能的基本物质。因此说,水谷精气为全身提供生命活动所必需的营养物质。其二,气通过卫气以温养肌肉、筋骨、皮肤、腠理。其三,气通过经络之气,起到输送营养,濡养脏腑经络的作用,6.气化作用气化指自然界六气的变化 气化泛指人体内气的运行变化。气化是在气的作用下,脏腑的功能活动,精气血津液等不同物质之间的相互化生,以
18、及物质与功能之间的转化,包括了体内物质的新陈代谢,以及物质转化和能量转化等过程。气化的过程包括形化、气化及形气转化。在这一过程中,既有有形物质向气的转化,如食物经脾胃腐熟运化之后化为营气,又有气向有形物质的转化,如营气在心肺的作用下而化为血液。总言之,人体的生命活动全恃气化,气化是生命活动的本质所在,7.中介作用 气充斥于人体各个脏腑组织器官之间,成为他们之间联系的中介。人体外信息感应传递于内脏,内脏的各种信息反映于体表以及内脏各种信息的相互传递都以气作为信息的载体来感应和传导,五、气的分类历代医家多宗“气本一元”之说,基于“气本一元”之说,就元气、宗气、营气和卫气而言,元气在生命之初,源于父
19、母之精,是生命物质系统中最高层次、最根本的气,对人体的代谢和机能起推动和调节作用;而宗气、营气、卫气均来自后天的水谷精气与清气,根据其主要组成部分,分布部位和功能特点不同而称谓各异,它们是较低层次的气,能供给人体以营养和动力,1.元气基本含义:中医文献上常常元气、原气、真气通称。但是,人体的真气是先天之气和后天之气的统称,包括元气、宗气、营气、卫气等。元气属真气的下位概念,不应与真气混称。据元、原的本始之意,元气、原气为生命本始之气。在胚胎中已经形成,秘藏于肾中,与命门有密切联系,为先天之气。所以,元气是人体最根本,最原始,源于先天而根于肾的气,是人体生命活动的原动力,包括元阴、元阳之气,生成
20、与分布生成:元气根于肾,其组成以肾所藏的精气为主,依赖于肾中精气所化生。总之,元气根源于肾,由先天之精所化生,并赖后天之精以充养而成。但元气之盛衰,并非完全取决于先天禀赋,与脾胃运化水谷精气的功能密切相关分布:元气发于肾间(命门),通过三焦,沿经络系统和腠理间隙循行全身,内而五脏六腑,外而肌肤腠理,无处不到,以作用于机体各部分主要功能:元气是构成人体和维持人体生命活动的本始物质,有推动人体的生长和发育,温煦和激发脏腑、经络等组织器官生理功能的作用,为人体生命活动的原动力,2.宗气基本含义:宗气又名大气,由肺吸入的清气与脾胃化生的水谷精气结合而成,其形成于肺,聚于胸中者,谓之宗气;宗气在胸中积聚
21、之处,称作“上气海”,又名膻中。因此宗气为后天之气运动输布的本始,故名曰宗气。实际上宗气是合营卫二气而成的生成:宗气是由水谷精微和自然界的清气所生成的。饮食物经过脾胃的受纳、腐熟,化生为水谷精气,水谷精气赖脾之升清而转输于肺,与由肺从自然界吸入的清气相互结合而化生为宗气。肺和脾胃在宗气的形成过程中起着重要的作用 分布:宗气积聚于胸中,贯注于心肺之脉。其向上出于肺,循喉咙而走息道,经肺的作用而布散于胸中上气海,其下者赖肺肃降蓄于下气海(丹田)并注入气街下行于足,主要功能:走息道而司呼吸:宗气上走息道,推动肺的呼吸,即“助肺司呼吸。”所以凡言语、声音、呼吸的强弱,均与宗气的盛衰有关。故临床上对语声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中医 基础理论 第三
链接地址:https://www.31ppt.com/p-516520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