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基础理论.病因.ppt
《中医基础理论.病因.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中医基础理论.病因.ppt(59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学习目标1.掌握六淫疠气的概念和共同致病特点,六淫各自的性质和致病特点。2.掌握七情的概念,七情与内脏精气的关系,七情内伤的致病特点。3.掌握饮食失宜、劳逸失度的致病规律和特点.4.掌握痰饮,瘀血,结石的基本概念,形成原因和致病特点。,第六章:病 因,中医基础理论精品课程,病因(致病因素):导致人体疾病的原因。病因范围:原发病因:六淫、疠气、七情、饮食、劳逸、外伤、寄生虫、药邪、医过、先天因素继发病因(病理产物):痰饮、瘀血、结石。,概 述,中医基础理论精品课程,病因学说:研究各种致病因素的概念、形成、性质、致病特点及其所致临床表现的理论。中医病因学说的特点依据1.贯穿整体观念2.应用类比方法
2、方法1.询问病史2.审证求因,中医基础理论精品课程,内经:将病因分为阴阳两类。张仲景:将病因与发病途径结合分三类(金匮要略)陶弘景:一为内疾,二为外发,三为它犯。原则上提出了“三因学说”。(肘后百一方三因论)陈无择:在三因极一病证方论中具体阐明了“三因学说”。,中医病因学研究史,中医基础理论精品课程,1.六淫:外感病因2.疠气:外感病因3.七情内伤4.饮食失宜5.劳逸失度6.病理产物:痰饮、瘀血、结石。7.其他病因:外伤、胎传等。,目前常用中医病因分类,中医基础理论精品课程,概述:六淫为外感病因之一,气候变化或抵抗力低下时引起外感病发生。外感病:发病急骤,从口鼻、肌表侵入、先见表证。,第一节:
3、六淫,中医基础理论精品课程,六淫:风、寒、暑、湿、燥、热(火)六种病邪的统称。正常情况:风、寒、暑、湿、燥、热(火)六气不致病。异常情况:六气发生太过非其时有其气 人体正气不足 发病气候变化急骤,一、六淫的概念及共同致病特点,中医基础理论精品课程,1.外感性:六淫致病都是人体从外感受而发病。2.季节性:六淫之邪的形成与季节气候密切相关。3.地域性:六淫之邪的形成与居处环境密切相关。4.相兼性:六淫之邪可单一或兼夹而致病。5.转化性:六淫之邪侵入人体后,一定条件下相互转化。,六淫的共同致病特点,中医基础理论精品课程,方法 应用类比和演绎的思维方法,总结风、寒、暑、湿、燥、热(火)六种病邪的性质和
4、致病特征。,二、六淫各自的性质和致病特征,中医基础理论精品课程,风邪的基本概念:具有风之轻扬开泄、善动不居特性的外邪。1.风为春季主气,但四季皆有风。2.风邪为外感病中极为重要的致病因素。,(一)风邪,中医基础理论精品课程,1.风为阳邪,其性开泄、易袭阳位:风邪善动不居,具外越上浮、轻扬升发的特性。“伤于风者,上先受之。”()2.风性善行而数变:具有来去迅速、变化多端的特性。如风痹、风疹等。3.风性主动:风属阳邪,其性动摇不定。如眩晕、抽搐。4.风为百病之长:其他五邪每多依附于风而侵犯人体。如外感风寒,风湿,风热等。,风邪的性质和致病特点,中医基础理论精品课程,概念:致病具有寒冷、凝结、收引特
5、性的外邪。1.寒邪与冬季主气寒相似,致病多见于冬季,但也 可见于其它季节。2.伤寒:寒客肌表,郁遏卫阳。3.中寒:寒邪直中于里,伤及脏腑阳气。,(二)寒邪,中医基础理论精品课程,1.寒为阴邪,易伤阳气。寒邪袭表卫阳被遏恶寒2.寒性凝滞:寒属阴邪,具有凝结、停 滞的特性(气血运行阻滞、易致疼痛)。3.寒性收引:寒属阴邪,具有收缩牵引拘急等特点(气机收敛、腠理闭塞、筋脉拘挛)。,寒邪的性质和致病特点,中医基础理论精品课程,概念:与长夏主气湿相似、具有水湿之重浊、粘滞、趋下特性的外邪。为外感病中重要的致病因素。,(三)湿邪,中医基础理论精品课程,1.湿为阴邪,易损伤阳气,阻滞气机:阳气损伤、滞留脏腑
6、。2.湿性重浊:沉重、秽浊(痹证、淋证)。3.湿性粘滞:粘着、停滞(病程缠绵、反复发作)。4.湿性趋下,易袭阴位:湿邪下注。,湿邪的性质和致病特点,中医基础理论精品课程,概念:与秋季主气燥相似、具有干燥、收敛、清肃特性的外邪。有温燥(初秋)与凉燥(深秋)之分。,(四)燥邪,中医基础理论精品课程,1.燥性干涩,易伤津液。干燥涩滞:燥为阳邪、易伤阴津。诸涩枯涸,皆属于燥。燥胜则干:燥邪伤阴、易损津液。2.燥易伤肺:肺为娇脏、喜润恶燥。,燥邪的性质和致病特点,中医基础理论精品课程,概念:与夏季主气火相似、具有火之炎热(温热)特 性的外邪。为外感病中极为重要的致病因素。,(五)火(热、温),中医基础理
7、论精品课程,1.热为阳邪,其性趋上:燔灼上炎、发病急速、传变较快。2.热邪易扰心神:热性躁动、心神不宁。3.火热易伤津耗气:热为阳邪,热迫津泄,气随津脱。4.火热易生风动血:肝风内动、血热妄行。5.火邪易致疮疡:热盛肉腐。,火(热)邪的性质和致病特点,中医基础理论精品课程,概念:与夏季主气火相似、具有火热特性的外邪。暑邪致病季节明显(夏至后至立秋前)。,(六)暑邪,中医基础理论精品课程,1.暑为阳邪,其性炎热:热象明显2.暑性升散,最易伤津耗气:易犯头目、内扰心神。3.暑多挟湿:湿热郁阻(暑必兼湿)。,暑邪的性质和致病特点,中医基础理论精品课程,一.基本概念:疫气:是一类具有强烈传染性的外感病
8、邪,是引起疫疠病的致病因素。疫疠:指温病中具有流行性特征的一类疾病,其中也包含一些严重的急性感染性疾病在内。种类:大头瘟、霍乱、天花、鼠疫等。,第二节:疠 气,中医基础理论精品课程,1.发病急骤,病情危笃。2.传染性强,易于流行。3.一气一病,病状相似:病位与病种的特异性。,二.疫疠的性质和致病特点,中医基础理论精品课程,1.气候反常。2.环境污染和饮食不洁。3.预防隔离工作不当。4.社会因素。,三.影响疠气发生的因素,中医基础理论精品课程,概述:七情内伤:引起脏腑精气功能紊乱而诱发或引起疾病的一种致病因素.特点:内伤病因与外感病因相对而言,其直接损伤内脏精气,可引起多种情志病和身心疾病。,第
9、三节 七情内伤,中医基础理论精品课程,概念:七情指喜、怒、忧、思、悲、恐、惊七种情志活动。七情的生理:正常的七情是人体对客观事物的七种不同的情志反应。,七情的基本概念,中医基础理论精品课程,喜:喜乐、喜悦。心在志为喜,喜伤心。怒:恼怒、愤怒。肝在志为怒,怒伤肝。忧:忧愁、忧虑。肺在志为忧,忧伤肺。思:思虑、思考。脾在志为思,思伤脾。悲:悲哀、悲伤,悲伤肺。恐:恐惧、畏惧。肾在志为恐,恐伤肾。惊:惊吓、惊骇。大惊主要伤心。(惊与恐区别:惊不自知而恐为自知,惊出于暂而恐积于渐,惊易复而恐难解。),七情的表现形式,中医基础理论精品课程,物质基础:五脏的精、气、血人有五脏化五气,以生喜怒悲忧恐,七情与
10、内脏精气的关系,中医基础理论精品课程,发病条件:突然、强烈、长久情志刺激,超出人体生理调节范围。发病机制:直接损伤内脏,气血阴阳失常。情志脏腑;脏腑情志。发病类型:躯体疾病:头疼、泄泻、瘫痪、失语神志疾患:癫 狂、惊悸,七情内伤的致病特点,中医基础理论精品课程,1.直接伤及内脏(五脏与情志对应关系)2.影响脏腑气机(气血运行紊乱)3.多发情志病(影响心主神明)4.影响病情变化(情志刺激加重疾病),致病特点:,中医基础理论精品课程,病因:七情过极,超越常度,损伤相应脏腑(反伤本脏,自伤)。喜伤心:心神不宁、心悸失眠、精神失常怒伤肝:两胁胀痛、善太息、呕血、晕厥忧伤肺:气短胸闷、精神萎靡、意志消沉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中医 基础理论 病因
链接地址:https://www.31ppt.com/p-516516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