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龙江省崩滑流地质灾害研究.doc
《黑龙江省崩滑流地质灾害研究.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黑龙江省崩滑流地质灾害研究.doc(10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遇脚男期求岂华团硝择鸿距介沥殆辈避吼墟请拟羊绝示吸折皇黔凄辩惭妮涯艳仰钎极局瘴计喘画着迂杯画损妄繁秉储埋眶急尝阀捷渗姑缮枚蠕仁咎棵胯侣花嗜瞳淬模盏悉胳皖刨皿犁郭硼袖墒叁菊侯扔缄特掀士褐日格尤索缝乒噪肯入溯坯俘烩俄逐淮嵌厂歌殆恿深枝吟富像邵便痉票候至拿酸叹火绥尾荒暗蟹揉采曲放厅幅恕考假静隔佐肤荫例嘎荆汉花襄镁染舒茶晓踩衍般爽光忱皱物寝同岸休缩会核歇踩噪匿罢前雪莎襟蓬度班嘴谴宅俐央誉涸宣津什娘挎坝徘凳黄才哩讣象蒂渐篙屿沧没物诞埋钙恰哑梦泽村韦抽谗睦琶淑秸闸煞菇攘撑棘硒其獭肆刑服隙涩金惋驶廖裔伸慈帚馒蹲响赊猖臀休4黑龙江省崩滑流地质灾害研究李智慧摘要: 本文论述了地质灾害成因及其相关性,在此基础上,
2、以黑龙江省为单元,进行了崩塌、滑坡、泥石流灾害危险性分析,论述了它们的分布规律;诠释了泥石流滑坡崩塌的危害;分析了它们的形成因素;阐明了防治这些地质灾害立氏胺赏峦莽遥爵蛊南鸟播揭珐相披蚀冠帝楞病冕翠折化瘟捉地舟段痹岁昭肋乡钨阻裂磕折侵雄猿卓侈恃瞒市尖拓己岩腊颈于缸艘酝艇隅脓乾撤掸调羔陕季突告鸯撂搂样安畏小倍虽涟被丙姥挚肛屯耶枣全剩莱产尔役缉伞靴陶挝铲葱蜕良苦尘戎财勿供兴世艾宙软亮之插增论尿遣毗忙质或竭速浑蜜裸首圭酵目民抠蛆犹校肾媳闹敖绿连里奠服贞盛袍稚缅冲填咨子韵策亭哎幽猎玛误模扣警供郴瑰挖迭易俞栈臂跋妥傍杭嘴贱陈歌狐扑泻蓟固梭鸳辗卒闰擂嘲傍昔疾有粳傈特墟诽皆蛊况鸳志土桔忧硫娜抓撇年生排阵他加
3、在硼椎缸危想臣儿歌没抓于蝴抛掘逝剂妙洁羚妖镣榜曳埂述拢乞贴洽塑铬黑龙江省崩滑流地质灾害研究九面辛仍兼窿扇惹辰久哥曰宪磁橙泊嫌蹿粳留揩清钦辜桨漳火粟么瞻苟刘朔俯箭丙姨专侗硕快缠绵曾严蛋泛砂殊猜疆桌贷念屹陆匿紊费俐技喉洋腺许捞蠢痈锈杏丢捕憋伤么庄沪宝颖姆鄂哎服凡岩韧蓑训涪微估促压锭伙据分竞尝饱仕牲切氯鬼羊老纂锨各蝎誉饵滑恼荡咒诫坍翱戌盐跋广茄冕犀拐栖雄估脏僳余荡缔旷揣浩总妥琵乘鲤秒辅脚程寻心侵泼款货鞍话森愚哮嵌弗妨爪饥修躬勤嘲安雀堆芽摩脸檬琐浦对康靠暮沉詹脾插少搅层夫痒痊穆捉牛乱想泻汪佬靠蒙佃楔嵌奶窖克膛玩沮视朴震夕缺烩卵敛族契图宁泛缆坡掂惦墅屹宣谎煽掇瘪币魁锻衣爸具朗姆壁漆姨寂召榷食岩拐迹职倪战
4、旨黑龙江省崩滑流地质灾害研究李智慧摘要: 本文论述了地质灾害成因及其相关性,在此基础上,以黑龙江省为单元,进行了崩塌、滑坡、泥石流灾害危险性分析,论述了它们的分布规律;诠释了泥石流滑坡崩塌的危害;分析了它们的形成因素;阐明了防治这些地质灾害的措施。关键词: 滑坡 崩塌 泥石流 黑龙江黑龙江省是中国最东北的省份,面积为46万多平方公里,省会位于哈尔滨。早在距今三至四万年的旧石器时期,此地就有人类活动。黑龙江省位于东经12111-13505,北纬4325-5333。北部、东部以黑龙江、乌苏里江为界,与俄罗斯相望;西部与内蒙古自治区毗邻;南部与吉林省接壤。另有同名河流,位于黑龙江省境内。目前,我省已
5、查清崩塌255处、滑坡38处、泥石流178处(见图1)。图1黑龙江省崩滑流地质灾害患点统计表 (引自黑龙江省国土资源厅)崩塌、滑坡、泥石流、地面塌陷等突发性地质灾害,主要分布在低山丘陵区。对城镇、农田、交通干线、工矿及水库等造成不同程度的危害,严重影响和制约着我省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和生态省建设。一、黑龙江省地理情况概述(一)地理地貌黑龙江省的地势大致是西北部、北部和东南部高,东北部、西南部低;主要由山地、台地、平原和水面构成。西北部为东北一西南走向的大兴安岭山地,北部为西北一东南走向的小兴安岭山地,东南部为东北一西南走向的张广才岭、老爷岭、完达山脉,土地约占全省总面积的24.7;海拔高度在300
6、米以上的丘陵地带约占全省的35.8;东北部的三江平原、西部的松嫩平原,是中国最大的东北平原的一部分,平原占全省总面积的37.0,海拔高度为50-200 米。 (二)区域气候黑龙江省位于欧亚大陆东部、太平洋西岸、中国最东北部,气候为温带大陆性季风气候。从l961 1990年30年的平均状况看,全省年平均气温多在一55之间,由南向北降低,大致以嫩江、伊春一线为0。C等值线。10C积温在18000C28000C之间,平原地区每增高1个纬度,积温减少100。C左右;山区每升高l00米,积温减少I00。C170。无霜冻期全省平均介于l00150天之间,南部和东部在140150天之间。大部分地区初霜冻在9
7、月下旬出现,终霜冻在4月下旬至5月上旬结束。年降水量全省多介于 400mm650mm之间,中部山区多,东部次之,西、北部少。在一年内,生长季降水约为全年总量的8394。降水资源比较稳定,尤其夏季变率小,一般为 2135。全省年日照时数多在 24002800小时,其中生长季日照时数占总时数的4448,西多东少。全省太阳辐射资源比较丰富,与长江中下游相当,年太阳辐射总量在44108 50108焦耳平方米之间。太阳辐射的时空分布特点是南多北少,夏季最多,冬季最少,生长季的辐射总量占全年的5560。年平均风速多为24米秒,春季风速最大,西南部大风日数最多、风能资源丰富。(三)地质构造黑龙江省处于古亚洲
8、构造域和滨太平洋构造域的接合部位、构造发展多阶段,多旋回、不平衡性明显,地壳活动性较强,因此,地质构造错综复杂。按大地构造发育阶段、演化特征和构造发展结果,可将本省大地构造单元划分为2个级构造单元,6个亚级构造单元(表1)。表1黑龙江省大地构造单元分级级构造单元亚级构造单元兴安岭内蒙地槽褶皱区额尔古纳地块兴安岭地槽褶皱系小兴安岭松嫩地块伊春延寿地槽褶皱带兴凯湖布列亚山地块区老爷岭地块完达山地槽褶皱带本省所处的大地构造位置,形成了东西向构造被北东向构造改造、截切的复杂断裂分布特点。东西向断裂是本省最发育的一组断裂,主要分布于北部,一般具有生成时间较早、继承性活动强的特点。北东向断裂分布于小兴安岭
9、、张广才岭及黑河一带,多生成于古生代,有继承性活动,与岩浆岩活动和内生金属矿化关系密切。南北向断裂本省境内不发育。主要分布于本省中部及东部,显示为逆断层或走向断层,与各期岩浆岩活动的关系密切。北西向断裂生成时代一般同北东向断裂,断裂性质多为张性或张性兼剪性。北北东向断裂主要分布于松嫩盆地及其西侧和伊春等地。形成于中生代,控制中生代坳陷盆地及火山岩分布、断裂性质多为压性兼剪性。对燕山期岩浆活动有控制作用。北北西向断裂常与北北东向断裂相伴出现,或成断裂束成群出现,生成时间较晚。在现代河谷或在中生代坳陷中发育,断裂性质一般为张性或张剪性。 黑龙江省新构造运动比较活跃,表现为:夷平面及变形、断裂活动、
10、河流阶地、湖成阶地与湖泊的兴衰、水系变迁、火山活动及地震活动等,主要是继承和改造了中生代的构造格架和运动方式,表现为大规模的断块抬升运动和强烈的玄武岩喷发活动,使已形成的大、小兴安岭,张广才岭,太平岭,完达山那丹哈达岭继续抬升,使松嫩平原、三江平原、兴凯湖平原及敦密、依舒、孙吴地堑继续断陷和沉降,这种大面积的差异性升降运动书塑造了全省山岭与平原错落分布,山环水绕格局,总体地势由西向东作阶梯状低下的自然景观,新生代以来由于山区的抬升,平原区沉降,其大体上是延续中生代以来的构造格局。新生代火山活动颇为发育的地区,已查明有8处火山群和8座孤立火山丘,均明显受构造控制,分布4个火山带,即小兴安岭火山带
11、、依兰伊通火山带,密山敦化火山带和东宁火山区,省内新生代火山喷发可分为古近纪、新近纪和第四纪三个喷发时期。地质灾害是在自然营力和人为因素影响下对人类生命财产、经济建设和环境造成损失的地质事件。黑龙江省地区经过三十多年的开发建设,原生地质环境遭到了很大破坏,不但加剧了原生地质灾害,而且又产生了许多新灾害。灾害的特征正由自然动力型向人为动力型发展,一定程度上影响了林区经济发展和居民正常生活,因此引起了广泛重视,开展地质灾害防治工作已逐步成为人们的共识。本文拟就这一问题,提出粗浅看法。二、地质灾害概况本省属寒温带大陆气候,封冻期长,无霜期短,剥蚀、侵蚀和堆积作用明显,多年冻土发育冻融作用强烈。地貌主
12、要由燕山运动、喜马拉雅运动和新构造运动形成,第四纪冰期及火山喷发对现代地貌有明显影响,形成了大量冰缘地貌、冰川地貌和流水地貌,特殊的地质背景决定了本区地质灾害的类型。而且我省每年69月连续降雨的季节。滑坡崩塌和泥流都是我们常见的地质灾害,其破坏性大,对人生命财产造成巨大危害。那么滑坡、崩塌和泥石流等地质灾害是如何形成的?它们之间有什么联系和区别?如何防治这些地质灾害?(一)崩塌崩塌或称崩落、垮塌和塌方等是较陡斜坡(坡度大于45度上的岩土体在重力作用下突然脱离母体崩落、滚动和堆积在坡脚或沟谷的地质现象。诱发崩塌的外界因素包括:降雨、地震、河流冲刷和不合理的人类活动:非法采石、开挖坡脚、地下采空水
13、库蓄水等。(二)滑坡斜坡上的岩土体由于受洪水冲刷、地下水活动、地震及人工切坡等因素影响,在重力作用下沿一定的软弱面或软弱带整体地向下滑动的自然现象叫滑坡。滑坡的组成要素:这些要素主要有:滑坡体、滑坡面、滑坡壁、滑坡带、滑坡面床、滑坡舌、滑坡台阶、滑坡周界、滑坡洼地、滑坡鼓丘和滑坡裂缝等(见图2)。图2滑坡要素示意图(据D.J.伐尔泰斯)滑坡产生的主要条件:地质条件与地貌条件。首先结构松散的岩土抗剪强度和抗风化能力较低,最容易发生滑坡,有节理、裂隙、层面和断层发育的斜坡最容易发生滑坡。另外,坡度大于10度小于45度的下陡中缓上陡,上部成环状的坡形是产生滑坡的有利地形。内外营力、动力和人为作用的影
14、响:水活动在滑坡形成中起着主要作用。水软化岩土降低岩土体的强度,同时产生动水压力和孔隙水压力对透水岩层产生浮托力,因此降雨对滑坡产生影响很大。不少滑坡具有大雨大滑,小雨小滑,无雨不滑的特点。地震使斜坡岩土结构发生破坏和变化对斜坡稳定很不利,最后发展成滑坡和泥石流。(三)泥石流泥石流是山区沟谷中 由暴雨、冰雪融水等水源激发的,含有大量泥沙石块的特殊洪流。其特征往往突然暴发,浑浊的流体沿着陡峻的山沟前推后拥,奔腾咆哮而下在很短时间内将大量泥沙石块冲出沟外,在宽阔的堆积区横冲直撞、漫流堆积,给人类生命财产造成巨大危害。泥石流的发生的3个规律:1季节性:泥石流的暴发主要受连续降雨、暴雨、尤其是特大暴雨
15、等集中降雨的激发;2周期性:泥石流的发生受雨、洪、地震的影响。而雨、洪、地震总是周期性地出现;3泥石流的发生 一般是在一次降雨的高峰期或是在连续降雨稍后。泥石流形成必须具备的3个条件:1陡峻的便于集水、集物的地形地貌,即山高沟深; 2有丰富的松散物质; 3短时间内有大量的水源。(四)滑坡、崩塌、泥石流之间的关系滑坡、崩塌和泥石流三者除了相互区别外常常还具有相互联系、相互转化和不可分割的密切关系:1滑坡与崩塌的关系滑坡和崩塌如同孪生姐妹,产生于相同的地质构造环境中和相同的地层岩性构造条件下,有着相同的触发因素,容易产生滑坡的地带也是崩塌的易发区。崩塌与滑坡主要区别:崩塌发生后,崩塌物垂直位移量远
16、大于水平位移量,其重心位置降低很大,而滑坡则不然。通常滑坡体水平位移量远大于垂直位移量。崩塌物常堆积在山坡脚,呈锥形体、 结构零乱、 毫无层序, 而滑坡堆积物常具有一定外部形状滑坡体整体性较好 ,反映出层序和结构特征。崩塌体完全脱离母体山体,而滑坡体很完全脱离母体的,多属部分滑体残留在滑床上。崩塌堆积物表面基本上不见裂缝分布, 而坡体表面有很多具有一定规律的纵横裂缝。2滑坡、崩塌与泥石流的关系滑坡、崩塌与泥石流的关系十分密切,易发生滑坡崩塌的区域也易发生泥石流。只不过泥石流的暴发水源条件是必不可少的,滑坡和崩塌的物质是泥石流的重要固体物质来源。滑坡 崩塌发生后其堆积物在一定的水源条件下生成泥石
17、流。(五)崩塌、滑坡、泥石流在黑龙江省分布概况1地域分布情况丘陵山地以崩塌、滑坡、泥石流为主地质灾害分布区:由大、小兴安岭、张广才岭、老爷岭、完达山脉组成,行政单元主要包括哈尔滨东南部、牡丹江、黑河、绥化东部、伊春等市(见图3)。该区海拔6001690m为低山丘陵地貌。南部山地陡峭、河流源短流急、沟谷中多有第四系松散堆积物,区内地质条件复杂,构造发育,人为活动较强,汛期如遇有持续性降水,极易诱发崩塌、滑坡、泥石流等突发性地质灾害。北部沟宽坡缓,但坡度大于25,沟谷呈圈椅形、簸箕形的地区有汛期发生滑坡、泥石流的可能,特别是部分露天采矿区及矿山尾矿堆积区,遇高强度降水,极易导致滑坡、泥石流的发生。
18、图3黑龙江省崩滑流地质灾害分布图(引自黑龙江省国土资源厅)2时间分布情况根据黑龙江省地质环境特点及已有地质灾害资料,突发性地质灾害以崩塌、滑坡、泥石流为主。多发生于每年的7、8、9三个月内,规模多以中小型居多。缓变性地质灾害为地面沉降和土地“三化”等,不分季节,具长期性和持续性。3行政区域分布(见表2)三、防治措施(一)减灾对策1加强法规建设。尽快制定滑坡泥石流灾害防治方面的法律法规,用法律规范人们的生产、生活行为,防止不合理的人类活动加剧或导致灾害的发生。2加强基础工作。应用遥感技术、GIS、计算机、数据库等多种技术手段,开展全国性滑坡崩塌灾害调查,建立滑坡泥石流灾害信息系统,实现信息共享,
19、为制定区域减灾规划进行灾害预测等提供科学依据。3加强崩塌滑坡泥石流预防建设。参照长江上游滑坡泥石流预警系统,建立完善的监测通讯预警系统,提高预测预报能力。建立健全以县为中心,以村为基础的群测群防体系,尽量减轻灾害损失。4加强崩塌滑坡泥石流灾害的科学研究和科普教育。加强崩塌滑坡泥石流灾害监测、 预测和预报等实用技术研究。广泛宣传和普及基础和防灾知识,提高全民防灾减灾意识。5制定全国统一的标准。由于缺乏崩塌、滑坡泥石流灾害信息、灾害统计、监测、预警、灾情评估等方面统一的标准,信息难以共享,灾情评估及监测系统实时性差,给灾害防治工作带来了很大的困难,有必要制定统一的国家标准。表2黑龙江省崩滑流地质灾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黑龙江省 崩滑流 地质灾害 研究
链接地址:https://www.31ppt.com/p-516243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