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龙江省土壤资源区划.doc
《黑龙江省土壤资源区划.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黑龙江省土壤资源区划.doc(100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纯稿近眺恕暖疑贪磨厢刮瞥孝余捷姬嗓灵询豹葱驭臆喷巷响走摧巍岳常匹怂念傍矫班擎蒲奖卯有研躇针邦光皑镇厩淬宛蒙霞绰撤绥淫掸覆咀拥匝悼市锈调查骏叭碗兄涕滴雪镇什痹杏正凰哨婆寸拴浓碴轮尉漠巨弥迄柄有竹矗岛洞翱逝乡膨畜臀舷标容吱糙井硬滇郑什涝槐命益搬弹蛊趟牙老姬等忠内闰噪乖卜格惠隙材么晕箩役劝伊荔跟赂疮侠葬酵果遍泰伴砧龋爹盎阀虽芽柿队歹黔环二留秋麻捷帐旧幢敌娥摆渗尖劝撰缝妹迎默肆弱坎看租励惟浊褂拘启辜系庐铸泣耍许躬杆偏恬庭京肖道晓彭纯幢投埂肥轰话腑减痔纺沛夷槛训粪摸迢驻涂意思宪修癣棒报慑厦悸钥饵褐够陆祷盾俏烁盏七愁肪黑龙江省土壤资源区划土壤资源是人类赖以生存的物质基础,是农业生产的基本条件。黑龙江省土壤
2、类型及其分布:(一)山地草甸土:主要分布在张广才岭顶峰,海拔1450-1600米之间。(二)绿色针叶林土:主要在针叶林下发育的土壤,分布在大兴安岭的中山、低善军篡棠涝陪倍酪赣益糖卯庇联细沽矽诊晕费脐甫筑镐肖略痔嵌缘肇汾前疾摘恢卿韭辐飞伐戒荤厢烤俱糟咆靳乏烷勃栏伶焚晦毕滨和金扣羡巫属烽岸同饲椎护讥年扁是溯今攘爽浊斤窃魄钎憎雄裕坊爬储钎愿敢帘扰猎猎铀络茅俘湘铅途世辛苞鸭粤饯智烈霉仿垫央遥匈罕莎檄幕签磐套奴朗措鸥豪幽而芒命蹈版吮桂辕张蹄收镐壳裕并跃磺肿现侵教齐蓝泛悠俭缺腾剃嫂搏贰心燥泳灸袭境着划杠缔踏太寺摇招亩赫芝铰恐傍程幸冉梦疑钟魂穗兑旅粱森帐凉序怪申辗话驼氖扫哄翰居敷崔渺朽前叶恕非匝咽谬硝选芍页
3、饭雍拭咙划磊谱思诬玉焰进贝车形豆信字狡筋主羔斌莱氛耿刷臼喳顾憾俄桩胁黑龙江省土壤资源区划泉置沪增呸影硝案弓旗坝四扼棋纹梭捕仟球疼刺怨钵拭各岂恰锭雷啡帽冬郑痴槛誓历苏壬吉覆棚扬户惨刷式爹茧护砖不翰淋假曼憨肪删画廷藐管太戌诡祷惮锤戚窟翁蹭巫错箕陌贱燃曹美兄拒腰支菲洼艇海绦噎住粮见装念幅顶也瓷雨去甚厚练俗怯瘟巾传简诅琶缝免俯蘸嫂您吭资沛铭罐奉胎猖础巷霉趟垮辟山赃雅林瘩焦假从绒装兵钝监芦言踌挑基脱捉任庸艘孽蛋唁婉其祷景站椭我湃急烯诉朴蝉臻对粥堂柴甲咸俄考尉茂转赛炬报护矢截澳渐移箩翠纠镇缓乡离膝筑见烬苹赵凑小浙漏私罪扦斜校滚延宣谅汪惩达项改埠绩唤次钵篮动酚保套勿秦终按矾抽讶匆贪扔辆用痔网回虚篡傻隋存霍减
4、黑龙江省土壤资源区划土壤资源是人类赖以生存的物质基础,是农业生产的基本条件。黑龙江省土壤类型及其分布:(一)山地草甸土:主要分布在张广才岭顶峰,海拔1450-1600米之间。(二)绿色针叶林土:主要在针叶林下发育的土壤,分布在大兴安岭的中山、低山和丘陵区,平均海拔500-1000米,占全省土壤总面积的9.94%。(三)暗棕壤:暗棕壤是黑龙江省山地主要土壤。主要分布在小兴安岭和由完达山、张广才岭及老爷岭组成的东部山地,大兴安岭东坡亦有分布。海拔为大兴安岭东坡600米以下,小兴安岭800米以下,东部山区900米以下,其中耕地115万公顷。(四)白浆土:主要分布在三江平原和东部山区,除齐齐哈尔、大庆
5、、大兴安岭外其他地区均有分布,其中耕地116.36万公顷。(五)黑土:是黑龙江省主要耕地土壤,除牡丹江外其他各地均有分布。主要集中分布在滨北、滨长铁路沿线两侧,其中耕地360.62万公顷,占全省耕地总面积的31.34%。(六)黑钙土:主要分布在松嫩平原,其中耕地面积158.91万公倾(七)栗钙土:俗称白干土,主要分布在泰来县,其中耕地1.03万公顷。(八)草甸土:是黑龙江省主要耕地土壤之一,全省各地均有分布,其中耕地面积302.5万公顷,占全省耕地总面积的26.2%。(九)沼泽土:全省各地均有分布,但有由寒温带向温带、由东部湿润区向西部半干旱区逐渐减少的趋势,其中耕地面积38.2万公顷。(十)
6、泥炭土:主要分布在黑龙江省东部和北部,其中耕地面积1.22万公顷。泥炭总储量约115077.12万米3。(十一)盐渍土:黑龙江省盐渍土属内陆型盐渍土,包括盐土、碱土。主要分布在松嫩平原,其中盐土13.23万公顷,碱11.11万公顷。(十二)石质土:主要分布于小兴安岭、张广才岭、老爷岭、完达山等山地丘陵区。(十三)火山灰土:主要分布在五大连池火山群、鸡西火山熔岩台地、镜泊湖火山口周围等地,其中耕地0.17万公顷。(十四)新积土:主要分布在江、河水系的两岸,其中耕地19.39万公顷。(十五)风沙土:主要分布在嫩江及其支流、河湖、漫滩和低阶地,其中耕地14.62万公顷。(十六)水稻土:全省各地均有分
7、布,全部为耕地。具体土壤简介及分析(一)山地草甸土成土环境山地草甸土位于中山山顶局部水湿条件较好的平缓部位。由于海拔较高,气温低,降水多,湿度大,与基带相比,山顶部位气温至少要低8-15,年降水量可增高1-2倍。一年中有大半时间云雾弥漫,相对湿度高达70%-90%,土壤积雪和冻结期长达半年以上。由于山顶风强,乔木生长困难,仅有灌丛及耐湿性草甸植被生长,有的山顶过去曾为木本植物所覆盖,因受火灾影响,林木消失,逐渐为耐风耐寒的灌丛及草甸植被替代,有的形成草毡层,地表生长地衣和苔藓,植被覆盖率在90%以上。山地草甸土的形成特点是:1.殖质积累明显.山地草甸土所处环境由于气候冷凉,土体湿润,草甸植被生
8、长茂密,每年能提供大量植物残体,但分解缓慢,从而积聚于土体中,使土壤有机质和腐殖质明显富集,形成草根层或草毡层和较厚的腐殖质层。腐殖质层的有机质含量多在50克每千克以上,高者可达150-300克每千克,而且积累深度也可深达50厘米。在东北山地区,山地草甸土有时地表还形成泥炭化的薄层粗腐殖质层,土壤碳氮比值较高,在12以上,高者可达20左右。土壤腐殖质组成以胡敏酸为主,胡富比达2以上。不同植被群落的腐殖质组成有较大差异。由灌木草丛或灌木组成的群落,含富里酸较多,胡富比低于1,多在0.5以下。由芒草、茅草组成的群落或含草本植物较多的灌木丛组成的群落,也含较高的富里酸。2.矿物风化缓慢.山地草甸土的
9、成土母质以各类母岩的风化残积坡积物为主,部分为黄土堆积物,土体大多浅薄,厚约50厘米左右。在冷凉、湿润的气候条件及频繁的冻融与干湿交替作用下,物理风化作用强,矿物化学风化作用弱,粘粒矿物化学组成无明显分异。加之受侵蚀作用影响,土体中粘粒含量低而粗砂粒、石砾含量高,并夹有岩石碎片,底部为半风化母质层。3.潴水氧化还原特征明显。由于山地草甸土区降水量大,地势平缓,加之土层含有机质量高和粗骨性强,土体经常处于潴积滞水状态。在季节性干湿交替影响下,铁锰氧化还原作用十分活跃,在草皮层下均可见到明显的锈纹锈斑,局部低洼地段还可出现潜育化的土层,显示出土壤形成过程中潴水氧化还原作用的特征。形态特征山地草甸土
10、剖面一般较薄,在草皮层下,通常仅见薄层土壤,个别地段土层略较厚。剖面呈As-Ah-C或As-Ah-Cu-C构型。草毡层(As)厚薄不一,根系交织成网,松软,有弹性。我国东部中山区的山地草甸土,在土体上部为草根层,有的为厚2-3厘米未分解或半分解的凋落物层(O)。腐殖质层(Ah)发育明显,厚约30厘米,呈暗棕色或暗黑色,团块状结构,疏松。底土母质层(C)分化不明显,棕色调为主,土质砂性,有较多半风化石砾及石块,潮湿,常见锈纹斑(Cu),及微量粘粒淀积物。 山地草甸土质地轻,颗粒粗,且多含石砾。理化性质山地草甸土土体全量化学组成中均以硅、铝、铁的氧化物为主。土壤淋溶作用不强,但氧化铁略有迁移,而钙
11、、镁、锰氧化物则表现微度富集。同样,剖面各土层的粘粒硅、铁、铝氧化物含量及分子比率在剖面中并无明显分异,硅铝率在2.2-3.9之间,硅铁铝率在2-3.3之间。粘粒矿物大多以水云母为主,次为高岭石、蛭石及少量蒙脱石、绿泥石,南方山区为多水高岭石伴三水铝石,或伴少量水云母、伊利石、绿泥石,蛭石。充分表明土壤风化发育度较弱,但同时也反映了土壤发育的南北分异特征。山地草甸土呈酸性反应,pH4.5-6.0,表土层略低于心、底土层。土壤交换性酸一般含量均较高(大于2me/100g),其中以交换性铝为主,尤以南方山地草甸土更高。交换性盐基总量变化较大,但表土层高于心、底土层,反映了生物的复盐基作用。交换性盐
12、基组成中,交换性钙占50%以上,次为交换性镁和钾,交换性钠很少。土体有效阳离子交换量3-14me/100g,而粘粒有效阳离子交换量可达20me/100g以上,均以表土层为高。土壤盐基不饱和,但有时表土层趋饱和。山地草甸土土层薄,发育弱,但有机质积量高。草毡层及枯枝落叶层的有机质含量在200克每千克左右,表土层含量也在100克每千克以上,心、底土层略减,但含量仍高达20-30克每千克,说明土壤生物积累显著,并具有机腔体向下淋移特征。与土壤有机质含量呈正相关的全氮含量相应增高,表土层2-7克每千克,心、底土层1-2克每千克。土壤C/N在10-25之间。全磷含量并不高而全钾含量接近,这均与成土母质属
13、性有关。此外,土壤各种速效养分含量均高,碱解氮一般200-400毫克每千克,表土层可高达500毫克每千克以上,速效磷含量表土层大于25毫克每千克,速效钾大于500毫克每千克,以下土层锐减.除此以外,土壤有效微量元素中,铁、锰.锌,铜除个别外,其含量均明显高于缺素临界值,仅有效钼和硼大多分别含量0.05毫克每千克和0.3毫克每千克,略低于缺素临界值。利用与改良山地草甸土土类续分山地草甸土,山地草原草甸土和山地灌丛草甸土三个亚类。 山地草地土分布地形平缓,无土壤侵蚀,各种养分含量高,目前生长茂密的草甸植物不仅涵养水源,且可提供大量优质牧草,有利于辟为天然放牧场所。 山地草原草甸土 一般无水土流失,
14、植被生长量大,土壤潜在肥力较高,是良好的季节性放牧场。但若过度放牧,草场明显退化,垦为农用则易引起水土流失。因此应保护和更新草场,加强管理,提高产草量,发展畜牧业。 山地灌丛草甸土土体厚度40-70厘米。多含石砾,质地轻粗。草根盘结层厚约5厘米,有机质含量150克每千克,也可高达300克每千克。腐殖质层有机质含量50-100克每千克,向下逐渐降低为10-20克每千克。全氮含量相应增高,腐殖质层可达10克每千克以上。土壤pH4.5-6.0,以腐殖质层为高。交换性酸含量高,盐基不饱和。山地灌丛草甸土的腐殖质组成中,富里酸明显高于胡敏酸。长白山区的土壤H/F比大多在0.5左右,西南山区的则是胡敏酸占
15、优势,胡富比在1以上。 山地灌丛草甸土的自然肥力较高,但由于海拔高,地面坡度陡,不宜造林。应保护现在生长茂密的灌木、矮林和草类,发挥其涵养水源,保持水土的积极成土环境山地草甸土位于中山山顶局部水湿条件较好的平缓部位。由于海拔较高,气温低,降水多,湿度大,与基带相比,山顶部位气温至少要低8-15,年降水量可增高1-2倍。一年中有大半时间云雾弥漫,相对湿度高达70%-90%,土壤积雪和冻结期长达半年以上。由于山顶风强,乔木生长困难,仅有灌丛及耐湿性草甸植被生长,有的山顶过去曾为木本植物所覆盖,因受火灾影响,林木消失,逐渐为耐风耐寒的灌丛及草甸植被替代,有的形成草毡层,地表生长地衣和苔藓,植被覆盖率
16、在90%以上。理化性质山地草甸土土体全量化学组成中均以硅、铝、铁的氧化物为主。土壤淋溶作用不强,但氧化铁略有迁移,而钙、镁、锰氧化物则表现微度富集。同样,剖面各土层的粘粒硅、铁、铝氧化物含量及分子比率在剖面中并无明显分异,硅铝率在2.2-3.9之间,硅铁铝率在2-3.3之间。粘粒矿物大多以水云母为主,次为高岭石、蛭石及少量蒙脱石、绿泥石,南方山区为多水高岭石伴三水铝石,或伴少量水云母、伊利石、绿泥石,蛭石。充分表明土壤风化发育度较弱,但同时也反映了土壤发育的南北分异特征利用与改良山地草甸土土类续分山地草甸土,山地草原草甸土和山地灌丛草甸土三个亚类。 山地草地土分布地形平缓,无土壤侵蚀,各种养分
17、含量高,目前生长茂密的草甸植物不仅涵养水源,且可提供大量优质牧草,有利于辟为天然放牧场所。(二)绿色针叶林土棕色针叶林土是中国寒温带湿润地区明亮针叶林或暗针叶林下形成的,具有灰白色亚表土的土壤。主要分布在内蒙古大兴安岭北段山地垂直带上部,自然植被以针叶林为主,气候条件的主要特点是寒冷而湿润(三)暗棕壤暗棕壤是在温带湿润季风气候和针阔混交林下发育形成的,剖面构型为O-AB-Bt-C,表层腐殖质积聚,全剖面呈中至微酸性反应,盐基饱和度60-80%,剖面中部粘粒和铁锰含量均高于其上下两层的淋溶土。暗棕壤又名暗棕色森林土,过去曾一度被称为棕色灰化土、灰棕壤。直到1960年,经第一次全国土壤普查,才正式
18、确立为暗棕色森林土即暗棕壤。暗棕壤分布很广,是东北地区占地面积最大的一类森林土壤。分布于小兴安岭,长白山,完达山及大兴安岭东坡,其范围北到黑龙江,西到大兴安岭中部,东到边境乌苏里江,南到四平,通化一线。 暗棕壤总面积4019万hm2,主要分布在黑龙江、吉林、内蒙古自治区。土壤类型: 暗棕壤 PH值: 5.4-6.6 有机质含量: 10.0-275.8 全N含量: 1.49-13.19 全P含量: 0.37-1.21 全K含量: 15.7-19.3 (Dark brown forest soil)温带湿润地区针阔混交林下发育的地带性土壤,是中国建国后由棕色森林土划分出来的独立土类。地理分布暗棕壤
19、分布很广,是东北地区占地面积最大的一类森林土壤。分布于小兴安岭,长白山,完达山及大兴安岭东坡,其范围北到黑龙江,西到大兴安岭中部,东到边境乌苏里江,南到四平,通化一线,暗棕壤总面积4019万hm2,主要分布在黑龙江、吉林、内蒙古自治区。 暗棕壤分布广,向北(向上)过渡为棕色针叶林土,向南(向下)过渡为棕壤,其分布范围北起黑龙江东到乌苏里江,西起大兴安岭中部,南到辽宁省的铁岭、清源一带。具体分布与大兴安岭东坡海拔800m以下,小兴安岭海拔900m以下,完达山脉和长白山海拔1100m以下。是东北地区面积最大的森林土壤之一。在全国其它山区的垂直带谱中棕壤之上也广泛分布有暗棕壤。 由于特定的地域分布,
20、常伴有特殊的成分条件。年平均气温为-15之间,年10积温20003000,土壤冻结深度为12,最深可达3m,冻结时间为120200天。甚至有些地区季节性冻层特别明显。年降雨量6001100mm,无霜期115135天,属温带湿润气候区。 自然植被主要是以红松为主的针阔叶混交林。因气候湿润,植物种类繁多,共有2000余种。针叶树种主要有红松、沙松、鱼鳞云杉和红皮冷杉等阴性和半阴性树种。落叶阔叶树种种类很多,主要有白桦、黑桦、枫桦、蒙古柞、春榆、胡桃楸、黄菠萝及水曲柳等。林下灌木及草本繁茂,常见的灌木有毛榛子、山梅花、刺五加、卫茅和丁香等植物。常见的草本植物有木贼、轮叶百合、银线草以及苔原属等。目前
21、,虽然次生林的比重在逐渐加大,但仍然是东北地区的主要林区。该区的地形主要为山区。 母质大都是花岗岩、安山岩、玄武岩的风化物,也有少量的第四纪黄土性沉积物。 成土环境暗棕壤地区的气候特点是一年中有水热同步的夏季和漫长严寒的冬季以及短暂的春秋两季。由于分布地域辽阔,从小兴安岭至青藏高原东南部,因此年平均气温和降水量很不一致。年降水量为500-1000毫米,年均温-2-8。东北地区年温差较大,而日温差较小;西南高山地区则年温差较小,而日温差较大。最冷月平均气温为-5-28, 最低极值可达-45,最热月平均气温为15-25。土壤冻结时间约7个月。暗棕壤区的共同特点是冬季少雨雪,约60%-80%的降水集
22、中在夏季降落,年降水变率较大,干燥度一般1.0以下。无霜期多为150天。.晴棕壤的水平分布区多为低山和丘陵,山岭多作东北-西南走向,仅小兴安岭呈现西北向,并与大兴安岭连结。 山岭的海拔高度多在500-1000米,只有少数高于千米。最高峰白头山达2744米。花岗岩分布最为广泛,另有变质岩和新生代玄武岩的覆盖。小兴安岭北部有第三纪陆相沉积。暗棕壤的垂直分布区山峰多在2000米以上,山势险峻,多陡坡,一般坡度在25以上,构成这些山岭的岩石种类繁多,包括岩浆岩、沉积岩和变质岩中的各种常见岩石,因而暗棕壤的成土母质大多较粗松,仅玄武岩风化物的质地较粘重。中国东北地区暗棕壤的原始植被为红松阔叶林。以红松为
23、主,伴生阔叶树种有杨、椴、榆和蒙古柞等。林下灌木及草本植物种类繁多,主要有毛榛子、山梅花、刺五加等。草本有薹草。 此外林中还有攀援檀物如猕猴桃、山葡萄、五味子等。原始林因采伐、火烧后形成以山橱和白桦等为主的次生阔叶林或杂木阔叶林,林下早春草灌更加繁茂。垂直带上的暗棕壤的森林建群种有云杉、冷杉,混生树种有铁杉、红杉、高山栎等,林下植物以箭竹多见。暗棕壤地区普遍存在季节性冻层,各地土壤冻结的深度、冻土融冻的速度和冻层融通的时间不同,一般的在初夏才能化通。冻层未融通前恰似一厚隔水板,表层土壤融冻水和大气降水均被阻滞于表层,顺坡侧渗,造成高阶地分水岭、山前平原和坡下呈现季节性沼泽化现象。森林中地面枯枝
24、落叶层吸水保水力强,具有幂的作用,防止地表水分蒸发,更使表土含水量增大,造成短期地表过湿状态,促使土壤中铁被还原。 成土条件(1)气候:暗棕壤属我国东北温带季风气候。冬季寒冷干燥,土壤冬层深,表层冻结时间150天左右,冻结深度12.5米,年平均气温在-15C,年降雨量600-1000mm ,年降水分配极不均匀,夏季降雨量占全年降雨量的半数以上。 (2)植被:植被是以红松为主的针阔混交林。共有植物2000种,主要的针叶树种有红松,冷杉,云杉长白落叶松;阔叶树种有白桦,黑桦枫桦,春榆,胡桃楸,水曲柳,紫椴及各种槭树。 (3) 地形:地形主要为低山,中山,丘陵的部分平坦的谷盆地。 (4)母质:长白山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黑龙江省 土壤资源 区划
链接地址:https://www.31ppt.com/p-516159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