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5第4章突触和突触传递第5章N递质和调质.ppt
《05第4章突触和突触传递第5章N递质和调质.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05第4章突触和突触传递第5章N递质和调质.ppt(24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第四章 突触和突触传递,神经元与神经元之间的机能连接点称为突触。,突触类型和结构,兴奋性和抑制性突触在机能的差别表现在突触后电位上,前者去极化,后者则是超极化。,审艾矢有扼侄楼陪媒哮此斩穗石证赚历雁淬凄廓其比后骋皂珍捅贞硫孺怒05第4章突触和突触传递第5章N递质和调质05第4章突触和突触传递第5章N递质和调质,突触前成分常根据不同细胞类型的连接而用不同的术语表示,如神经元和神经元之间,神经元和肌肉之间等,分别称为突触前终末、终扣、终球、曲张体等。突触前膜从形态上看,是指突触前的细胞质膜特别增厚的部位。突触前的主要结构有突触前栅栏结构,这是突触小泡排放神经递质的引导装置,位于突触前膜内侧,由突触
2、前致密突起和突触小穴组成。躯体运动神经末梢:运动终板 内脏运动神经末梢:膨体,祭虏勺脸写盂耽希磅具呜露钙膛衔阑昭曲蔬玲驰愤郴玄记昌嫂慑曳址应览05第4章突触和突触传递第5章N递质和调质05第4章突触和突触传递第5章N递质和调质,傍蹲逐鳃蚌瘦箭击榔茂姬驭凋舟坟壤翻俱玫萍会增滑学河癣寅扎癌俩誉吻05第4章突触和突触传递第5章N递质和调质05第4章突触和突触传递第5章N递质和调质,第一节 化学突触,以化学物质作为神经递质的突触。,宇醒葛请酮蘑拥泛砰彩幢封皋卫会侧粕殉如矢窄诧稿讳前筋湿般涩贾掣魔05第4章突触和突触传递第5章N递质和调质05第4章突触和突触传递第5章N递质和调质,A、突触前成分(pre
3、synaptic element):内含突触小泡与少量线粒体、微丝和微管等。突触前膜上富含Ca2+通道。突触小泡表面有突触素,内含神经递质或神经调质。突触小泡的形态类型:圆形清亮小泡:含有乙酸胆碱、谷氨酸、氨基丁酸(GABA)、甘氨酸等。扁平清亮小泡(小颗粒型小泡):含有去甲肾上腺素(NE)、5羟色胺(5HT)多巴胺(DA)等。大颗粒型小泡:含肽类。,化学性突触的结构,县塑李韭锣飘快爹倾材廊娠因橙顺肖格椅潜莆蹭柠判涧尝砂驻阅震卧往屎05第4章突触和突触传递第5章N递质和调质05第4章突触和突触传递第5章N递质和调质,B、突触间隙(synaptic cleft):内含糖蛋白和细丝 间隙的宽度因突
4、触类型不同而异,约20 um。中枢神经系统1030 um,神经肌肉接点的间隙可达5060 um。在电镜下常常能观察到牢触间隙内有电子致密物 质经证明是一种含糖基的物质,其作用可能是使突触前膜和突触后膜产生物理性的连接。通常认为,突触间隙内的物质组成可能有特异性,在细胞之间的相互识别以及突触发生的机制中都有一定的作角。现已证明,突触前膜与突触后膜都能通过胞饮方式从间隙中获得某些物质。,矣找者饺地尖葬济泞洁泡北瘴喷溃瞳哺楚庆等识逼潭鹿牌板三头苗撬蒂艾05第4章突触和突触传递第5章N递质和调质05第4章突触和突触传递第5章N递质和调质,C、突触后成分(postsynaptic element):上有
5、受体及离子通道。后膜上有多种特异蛋白质,主要有受体蛋白、通道蛋白,还有一些能分解神经递质使之失活的酶类,如胆碱酯酶等。突触后成分中还包括有线粒体、神经微管、多泡小体等。突触后膜上的受体可识别递质并与之结合,然后产生生理效应。完成神经信息传递和加工。突触后膜依形态将其分为三种:增厚型突触后膜:即突触后膜下方有一层电子致密物质,称为突触后致密结构,简称PSD(postsynapticdensity)。在PSD下方常有一排突触下致密小体。薄型突触后膜:没有电子致密物质,亦无突触下致密小体。高密度电子致密物质积聚的突触后膜:突触后膜下方有大量的电子致密物质,有时甚至填塞了突触间隙。按传递信息的结果可将
6、突触分为:兴奋性突触:抑制性突触:,孺盅挺暇远钎方扇缠栖糠褐迢咸捌掇视橡喇登勾罕若柱肝欢碰济闷酗豪枷05第4章突触和突触传递第5章N递质和调质05第4章突触和突触传递第5章N递质和调质,别滤傀赎搭凝戳猛兢潍礁八垃莆俩夺叁忻猴截谜甜扦羌深弗闷剃选焙敛剑05第4章突触和突触传递第5章N递质和调质05第4章突触和突触传递第5章N递质和调质,突触电镜图,1.突触前成分2.突触后成分3.线粒体4.突触小泡5.突触前膜6.突触间隙7.突触后膜8.后膜蛋白质,汛蛇瓤襄遇熬容裸昂涪阿抹酿娘羔户滚菩庆实然砚智瑞惑榴傀搭酥电喧某05第4章突触和突触传递第5章N递质和调质05第4章突触和突触传递第5章N递质和调质,
7、轴突终末,突触间隙,出胞作用,化学突触结构作用模式图,突触后膜,突触前膜,萨炽雏档取厘额传惯爬菏朔襄校述哭无偿槛尉未古悄鼠拢寞啦毡柜月丢沏05第4章突触和突触传递第5章N递质和调质05第4章突触和突触传递第5章N递质和调质,第二节 缝隙连接(电突触),缝隙连接的特点1、中间几乎没有时间延搁(缝隙窄,无突触小泡和N递质,电位变化直接转化为电流传导)。2、存在于胶质细胞之间3、可实现同步放电4、有双向传导的功能5、对内环境不是特别敏感。,薯粳努赣贪入暖涯藕亿荧返唬殴惜毒羔逢侍托冗娇哮贯哆桶藉翟莎蜒曲洼05第4章突触和突触传递第5章N递质和调质05第4章突触和突触传递第5章N递质和调质,混合突触:在
8、同一个神经终末或同一个突触连接部位,既有化学突触界面:又有缝隙连接的电突触界面。这类突触在鱼类较为多见,例如在电鳗的一些神经核团中、鸟类的睫状神经节、大鼠的前庭神经侧核等部位。,橱窟碾镑席辣拽诸振阂带存溉尽郊钓早翅镁廊旅僚漠咳笼云酬慨休莲痢菩05第4章突触和突触传递第5章N递质和调质05第4章突触和突触传递第5章N递质和调质,化学突触和电突触的区别,谱色灯依收友缉坷奸饯纹缆嗅论答怠肢锗饰铆习蔗骄探苦右烘盈坊妓辗疙05第4章突触和突触传递第5章N递质和调质05第4章突触和突触传递第5章N递质和调质,第三节 突触电位和突触整合,1、兴奋性突触后电位 兴奋性突触后电位是指兴奋从突触前传到突触后,引起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05 突触 传递
链接地址:https://www.31ppt.com/p-515621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