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世界遗产之美》教学设计.doc
《《中国世界遗产之美》教学设计.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中国世界遗产之美》教学设计.doc(34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中国世界遗产之美教学设计 中国世界遗产之美教学设计1教学目标:1、自主识字,理解“惟妙惟肖”、“举世无双”、“享誉世界”等词语。2、体会用想像写出的句子在*中的作用。继续学习针对词句或*内容提出问题。3、默读课文,了解秦陵兵马俑的历史价值,感受它的“惟妙惟肖”。教学难点:体会用想象写出的句子在*中的作用。教学重点:秦陵兵马俑的形象特点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1.师:同学们, 1974年春天,在西安临潼,当人们掘开那厚厚的黄土,一支沉睡了千年的军队醒来,震撼了整个世界。2.出示课题:17、秦陵兵马俑 (指名读课题) “陵”要读准它的后鼻音。二、整体感知1.出示预习菜单;(1) 自主识字,理解词语,
2、遇到不理解的地方作上记号。(2) 默读课文,把字音读正确。(3) 读了*,用一个词语形容秦陵兵马俑。2.学生默读,自学课文。3.反馈预习情况,质疑解疑。 预设;(1)发髻:看看课文中兵马俑的图片,找找兵马俑的发髻。(2)驭手:解释:驾驭马车的士兵。4.师:现在,你能用什么词语形容秦陵兵马俑呢? (惟妙惟肖、举世无双?)5.齐读过渡句。哪个小节,写了兵马俑的规模宏大?哪些小节,写了兵马俑的类型众多,个性鲜明?(第2小节规模宏大;410小节类型众多,个性鲜明)三、研读课文学习课文第2小节,体会兵马俑的规模宏大1.轻声读第2小节,联系课文解释“规模宏大”的意思。2、学生交流。(1) 抓住第二小节中出
3、现的数字体会。(2) 抓住描写一号坑的词语“巨大、恢宏气势、军阵”等词语体会。学习课文410小节,体会兵马俑类型众多、个性鲜明1.师:让我们一起来快速阅读四到十节。数一数具体介绍了几种兵马俑。2.师:让我们一起看看*中具体介绍了几种兵马俑,用手势表示。(6种)他们分别是“将军俑、武士俑、骑兵俑、车兵俑、弓弩手、马俑”真是类型众多啊!那么他们的个性鲜明体现在哪里呢?3.学习将军俑和武士俑的区别,体会“个性鲜明”。 将军俑 武士俑 身材 魁梧 高1.8米左右,体格健壮,体态匀 称 服饰 头戴金冠,身披铠甲 穿着战袍,套着铠甲,脚上蹬着前 端向上翘起的战靴,头发一律挽成了偏向左侧的发髻。4、兵器 宝
4、剑 铜戈、利剑、盾牌(1)找出文中表示兵马俑手部动作的动词。(出示:执、持、握、擎、拿)(2)找出文中表示兵马俑穿着的动词。(媒体出示:戴、着、蹬、披、穿、套)5、男生读将军俑;女生读武士俑;齐读另四种兵马俑,感受兵马俑的个性鲜明。6、学习第10小节。(1)师:每一件兵马俑都是极为精美的艺术品。仔细端详,神态各异:生跟读第十小节。(2)师:文中省略号有什么作用?(省略课文内容)(3)他们还会有什么神态呢?请你们用“有的?好像?”来仿写。(媒体出示:有的_,好像_。师:有的和好像后面的横线上,应该填什么呢?请四位同学来分别读读。 交流。7、师总结:兵马俑神态各异,使我们不由自主地联想到当时他们的
5、心情。我国古代雕塑家的技艺精湛,手中的作品和真人没有差别,兵马俑真是惟妙惟肖啊!8、齐读第十小节。四、小结复习1、小组质疑,理解句子。(1)师:站在兵马俑的坑内,近距离地欣赏着这些威风的兵马俑,仿佛真的走进了硝烟弥漫的战场。走进他们身旁,似乎还能听到轻细的呼吸声。你怎么理解这句句子呢?(出示句子:走进他们身旁,似乎还能听到轻细的呼吸声。 )(2)小组讨论、交流(3)师:学到这里,你还能用哪些词语来形容兵马俑呢?(逼真、精美绝伦?)2、师总结:秦陵兵马俑模拟整个军阵的排列,规模宏大,类型众多,个性鲜明,和真的一模一样,真是“惟妙惟肖”啊!难怪被誉为“世界八大奇迹”之一,真是名副其实。中国世界遗产
6、之美教学设计2教学目标:1、在阅读中自主识字,理解“举世无双”、“享誉世界”、“惟妙惟肖”等词语。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了解说明事物常用的方法。3、学习课文13小节和最后一节,了解课文的结构,体会过渡句的作用。4、联系课文内容领会兵马俑规模宏大的特点。教学过程:一、激情导入1、师:1974年的春天,当人们掘开那厚厚的黄土,一支沉睡了千年的军队展现在人们的眼前,它震撼了整个世界,这就是(生齐读课题)。2、“陵”要读准后鼻音,陵是指高大的坟墓,秦陵就是中国历第一位皇帝秦始皇的陵墓。他的陵墓中有成千上万的陪葬的陶制人像,即兵马俑,组成了一支神奇的地下军阵。3、看,士兵多得数也数不清,读出
7、它的磅礴气势来。(再次齐读课题)4、过渡:今天,就让我们随着作者的笔墨走近这千年的传奇。二、感知梳理1、学生自由轻声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读通句子。思考:课文中哪几节概括地介绍了兵马俑?2、讨论交流(1)出示:举世无双的秦陵兵马俑是我国享誉世界的珍贵历史文物。 板书:举世无双 享誉世界 理解词语的意思,思考:这两个词语是不是重复了? 教师小结:“举世无双”突出了兵马俑的独特性,“享誉世界”则是强调了它的知名度,两者并不重复。 指导朗读。(2)出示:兵马俑不仅规模宏大,而且类型众多,个性鲜明。 哪些词语写出了兵马俑的特点?板书:规模宏大 类型众多 个性鲜明 课文哪一节写兵马俑规模宏大?哪几节写兵
8、马俑类型众多,个性鲜明?教师小结:这一节在课文中是起承上启下作用的过渡节。 指导朗读。(3)出示:秦陵兵马俑,惟妙惟肖地模拟军阵的排列,这在古今中外的雕塑是的。 句中哪个词语和“举世无双”的意思是一样的? 板书: “”的是什么? 板书:惟妙惟肖(换词)3、根据板书引读这三句话:作者一开始就告诉我们举世无双的秦陵兵马俑是我国;接着具体介绍了兵马俑不仅,而且;最后,作者情不自禁地赞叹道:。三、研读重点第2节1、兵马俑规模是怎样的宏大,课文又是怎样描写的呢?轻声读课文,划出你认为最能表现规模宏大的句子。2、交流,出示有关的句子。3、与“兵马俑规模宏大。已发掘的三个佣坑总面积极大,坑内兵马俑的数量众多
9、。在三个佣坑中,一号坑面积,坑里的兵马俑数量也最多。”比较,体会作者正是通过一系列的数字表现了兵马俑规模的宏大,使叙述更具有说服力。4、小组读,齐读,师生合作读等各种形式的朗读进一步体会数字的作用。5、用上这些数字介绍兵马俑的规模(个别练习,指名说)。师:注意“近7000个”,即不到7000个,因为迄今为止,秦陵兵马俑尚未完全发掘,这是人们的估计,可见作者用词非常准确。6、引读:现在,一号坑上面已盖起了一座巨大的拱形大厅。走进大厅,(1)句中还有一个词语告诉我们兵马俑规模宏大。(恢弘)(2)换一种说法,使句意不变。(体会双重否定句的强调作用)(3)再读句子。7、引读:让我们站在高处向下俯视,只
10、见。小结:大家的朗读充分体现了秦陵兵马俑规模宏大。下节课我们就走近些,再走近些,去欣赏那(指板书,生齐:类型众多,个性鲜明)的兵马俑。板书设计:举世无双 享誉世界规模宏大 17秦陵兵马俑 (列数字)惟妙惟肖 类型众多 个性鲜明中国世界遗产之美教学设计3一、说教材秦兵马俑是四年级第二学期第四单元的一篇课文。课文一方面用详尽的数据说明了兵马俑宏大的规模,另一方面从身材体格、衣着披挂、动作神态等方面,准确、细腻地表现了兵马俑的类型众多、个性鲜明。文中既有说明、描述的文字,也有作者丰富的联想与想象,使我们如临其境。学习这篇课文,是让学生了解秦兵马俑,感受其宏伟气势,激发民族自豪感,培养探究中国的“世界
11、遗产”的兴趣。根据语文课程标准要求,我制定的教学目标是:1、通过学习课文,了解“举世无双的秦陵兵马俑是我国享誉世界的珍贵历史文物”,激发民族自豪感。2、独立认识本课生字,理解“惟妙惟肖”等词语。3、感情朗读课文,从感受兵马俑的规模宏大、类型众多、个性鲜明入手认同它的举世无双、历史价值。4、指导学生在阅读过程中体会作者的写作手法,并学习运用。本课的教学重点是通过学习课文,了解“举世无双的秦陵兵马俑是我国享誉世界的珍贵历史文物”,激发民族自豪感。教学难点是指导学生在阅读过程中体会作者的写作手法,并学习运用。二、说教法1、有效利用多媒体辅助教学多媒体运用于教学,可以使抽象、复杂的内容变得更加形象、具
12、体、生动,能给学生身临其境的体验。多媒体的恰当介入,会给课堂一个全新的感受。所以在课前,我多方搜集可用的图片,并且在音乐的选择,语言的设计上作了一些思考,以期达到预设的教学目标。2、注重自读感悟、少讲析课堂要充分发挥学生的积极能动性,以学生为主体,教师做好引导。在语文教学中,“精讲多读”是非常必要的。教学时,我选择了以学生自己轻声读为主,同时穿插了浏览、自读、齐读、有选择地读、师生配合读这些读书形式。朗读有“正确、流利、有感情”三级目标的要求,四年级的学生在正确流利这方面没有大问题,但要有感情的朗读有一定的难度,在教学中,我运用了多种形式的读,还运用配乐把朗读课文变为一种欣赏。在这充分接触文本
13、的基础上,给学生大量的时间去想象、感悟、交流。三、说学法(一)介绍背景,激趣导入虽然学生对秦兵马俑本身非常感兴趣,但它毕竟是离我们两千多年前秦王朝的产物,离学生的生活实际太远,这除了给秦兵马俑本身罩上了一层神秘感之外,也让学生对于它的理解与想象产生了很大的难度。因此我在开课时首先对兵马俑做了简单的介绍,为学生接下来在阅读中感悟文本打下伏笔。(二)初读感知,直奔重点兵马俑究竟有哪些特点,文中一句话概括的好,迅速浏览课文,找一找。课文第三自然段是对全文主要内容的概括,同时又起到了承上启下的过渡作用。让学生通过浏览课文的形式再次接触文本,直奔重点,抓出兵马俑的三个特点:规模宏大、类型众多、个性鲜明。
14、(三)体会兵马俑的规模宏大重点指导学生从“已发掘的三个俑坑,总面积19120平方米,差不多有50多个篮球场那么大,坑内有兵马俑近7000个。”这句话中感悟兵马俑的规模宏大。结合课文中的数据“50多个篮球场”、“7000个兵马俑”,用学生熟悉的事物作比较,使模糊的概念清晰化,同时引导学生注意*所用的表达方法。(四)了解兵马俑的多种类型,感受他们威武的气势。1、课文介绍了兵马俑的哪几种类型,轻读相关部分,找一找。2、在学生了解了兵马俑的各种类型的基础上,尊重学生的阅读喜好,选择自己最喜欢的一种,认真读一读那一段,然后结合自己的想象交流读后的感受。(五)走近兵马俑,感受每个兵马俑都是极为精美的艺术精
15、品。1、在学生谈完自己的感受后,再次读一读这一段,看看兵马俑都有着什么样的神态,然后师生配合读。通过多次对这段文本不同形式的朗读,挖掘学生的想象空间。2、还有的兵马俑会是什么样子,它们又在想着什么呢?请学生也用“有的好像”来说一说。让学生充分发挥自己的想象,感受兵马俑的神态各异,扩展丰富学生的语言积累。(六)总结谈话,激发学生探究中国世界遗产的兴趣。1、再次看兵马俑图片,感受它的特点。2、出示各国领导人浏览了兵马俑后说的话,激发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四、说板书设计恰当的运用板书,不仅能加强内容的直观性,集中学生的注意力,而且能起到提纲契领的作用。本课板书,我是这样设计的:总起:举世无双享誉世界分述
16、:规模宏大(列数据)17、秦陵兵马俑 类型众多个性鲜明(联想)总结:惟妙惟肖中国世界遗产之美教学设计41、背诵本单元介绍著名风景名胜的精彩片断。2、查阅有关“世界遗产”的文字资料,搜集相关的美丽图片。3、学习最基本的导游常识和导游语。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通过创设具体生动的导游情景引导学生积累语言、运用语言、学习语言,提高语言表达能力和口语交际水平。2、体会“世界遗产”的魅力,感受中国的悠久历史和灿烂文化。教学重点创设具体的导游情境,学生在具体的情境中能够运用语言材料自由表达,自主写作,用丰富的形式学习导游。教学难点引导学生在具体的情境中运用语言材料自由表达。教学过程:一、设置情境,趣味导入同学
17、们,某某旅游公司要在我们这里招聘小导游,导游招聘考试最重要的一关就是写一段著名的导游词,并进行现场导游服务。好!我们今天就来个考前培训,培训合格的同学发给导游证,有了导游证,哈哈,你就可以充满信心地去旅游公司应聘了。二、互相交流,学习技巧1、语言通俗,亲切自然2、按照顺序,讲解清楚简洁的总述导游语可以分为:热情的前言、简洁的总述、生动分述、亲切告别等几部分。(1)热情的前言:(导游员在陪同游客参观、游览前,向大家表示问候、欢迎和自我介绍的话,如上文那几句,既简短、亲切,又热情得体。)(2)简洁的总述:(是对游览景点的一个总的介绍。)师:读一读下列导游词,体会总述的语言特点。名思义,故宫就是昔日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中国世界遗产之美 中国 世界遗产 教学 设计

链接地址:https://www.31ppt.com/p-51524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