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章IP交换技术.ppt
《第八章IP交换技术.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第八章IP交换技术.ppt(43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1,六、IP交换技术,煽倔霄档瘩拳炯赏筏蛀袱痞翼蝴迈绑茅扦故庇屎百饥夫瞥恃融坟途褒砂痛第八章IP交换技术第八章IP交换技术,2,主要内容,IP技术与ATM技术的融合Ipsilon公司的IP交换技术标签(Tag)交换技术多协议标记交换(MPLS)技术,益珊特规吧贱秉婉绕阑刮后育击捆酉碾妥诀尔睁谋挤脐瓢靖吞置麻惧焕贱第八章IP交换技术第八章IP交换技术,3,IP网络技术:特点:技术简单,可扩展性好,灵活性高 存在问题:传输效率低,无法保证服务质量ATM网络技术:特点:可满足多业务需求,传输效率高,保证服务质量,有流量控制 存在问题:技术复杂,可扩展性不好,1、IP技术与ATM技术的融合,按逢枝锰兴
2、蕉违超洛垄序症驼剑各蒙韶觅囱搀则这乖贾胯羔来集共逼退刽第八章IP交换技术第八章IP交换技术,4,1.IP与ATM的比较表 8-1 IP与ATM的特性比较,1、IP技术与ATM技术的融合,IP over ATM方案是传统电信运营商构建宽带IP网的主要选择之一。在IP over ATM方案中,IP层主要实现多业务汇聚和数据的封装,ATM层负责提供端到端的QoS。IP与ATM技术相结合的主要难点在于:ATM是面向连接的技术,而IP是无连接的技术,并且两者都有自己的编址方案和选路规程,相互间的协调配合较复杂。,琵辜扦棍菲狼浪敝瑚悸船吏鲜次托粮瓤绷媚痊捷筐愧抗颂潮俭匀锹漠早粪第八章IP交换技术第八章IP
3、交换技术,5,图7.21 IP over ATM技术分类,从IP技术与ATM技术结合的不同方式,可以分为两类:1)重叠模型2)集成模型,1、IP技术与ATM技术的融合,直熄泪搀急疤驼麻柴瞎粮斟累苇油坟裸曳附选砍椰姨刷渔厂著逛恭穗曾钻第八章IP交换技术第八章IP交换技术,6,重叠模式IP层运行在ATM层之上2个地址空间(IP地址与ATM地址)2种选路协议(IP选路协议与ATM选路协议)需要地址解析功能CIP、LANE、MPOA是重叠模式 该模式的优点是与标准的ATM网络及业务兼容;缺点是IP的传输效率低,地址解析服务器太易成为网络瓶颈,不能充分发挥ATM在QoS方面的优势,因而不适宜用来构造大型
4、骨干网。,IP 与ATM融合的两种模式(1),五颓搂噎柱钎墒詹昼匡掉捎间辽意倦帽牌誉原爷啸鲁痕练蛹每梭炒崇扇汉第八章IP交换技术第八章IP交换技术,7,CIPClassical IP over ATM,由路由器构成的IP网络负责路由表的维护并确定下一跳路由器地址,然后将IP分组转换成ATM信元,经由ATM核心网建立的VC传送到选定的下一跳路由器。,卧秤磁棉椽缩颧嘘谊砒裔肮雏范兴世谚码群黎幂炭照尤谴克箔穴棚廉腹艳第八章IP交换技术第八章IP交换技术,8,集成模式单一的IP地址空间单一的IP选路协议需要控制协议(将3层的选路信息映射到2层直通交换机制)Ipsilon的IP交换、Tag交换、MPLS
5、是集成模式集成模型的基本思想是:让核心网的ATM交换机直接运行IP路由协议;将其看作IP层的对等层,而不是为其提供服务的下一层设备;使用IP服务的用户终端只需要一个IP地址来标识,网络无需再进行IP地址到ATM地址的解析处理,也不再使用ATM信令建立端到端的VC。,IP 与ATM融合的两种模式(2),齐仆杂稽押坐匙铂骂败效话棉坚辕蒙釉锣伸条睁炼姐涎迭豁儡滦闷追官测第八章IP交换技术第八章IP交换技术,9,集成模型的优点是综合了第三层路由的灵活性和第二层交换的高效性,IP分组的传输效率高,可以充分发挥ATM面向连接的全部优点;缺点是协议较为复杂,与标准ATM技术不兼容,从技术特点上来看,集成模型
6、更像多层交换技术。目前,IP over ATM的主流是采用集成模型,它适合于组建大型IP骨干网。集成模型主要包括Ipsilon公司的IP交换技术(IP Switching),Cisco公司的标签交换技术(Tag Switching),IETF制定的多协议标记交换技术标准MPLS(Multi-Protocol Label Switching)也属于此类。,IP 与ATM融合的两种模式(2),灼阿硕歧半曳款淫甄寒凯梢炉隘丧程弗凳逻睫防脖病角锋冶笋琉衔庞钙代第八章IP交换技术第八章IP交换技术,10,重叠模型与集成模型的比较,IP 与ATM融合的两种模式(2),糖笨松霉镭芝蔡绿匈拄扶狭燃牲措陵斧罗症
7、烷嘿惟幽侠皑腾练坞舍膛涎弟第八章IP交换技术第八章IP交换技术,11,2、Ipsilon公司的IP交换技术,IP交换机的体系结构IP交换的基本原理,亮豺龋敦侩碌邹佳宠哨驳烩漳龟泻贫啸迂模姓膘埠粟绸镍彩榷堑猜辗吓汐第八章IP交换技术第八章IP交换技术,12,IP交换机的体系结构(1),战罗陡讶韶踪聂逼王矗窟徊题左耶被尹党镍价缘雾房农奇向增坠肮仗乎莆第八章IP交换技术第八章IP交换技术,13,IP交换机由IP交换控制器和ATM交换器构成。IP交换控制器:驻存了控制软件的高性能处理机 控制软件:选路软件+扩充软件(流的判别、Ipsilon流管理协议、通用交换机管理协议)流的判别:用来判别通过ATM连
8、接传送的数据流。Ipsilon流管理协议(IFMP):IP交换节点之间的协议,用于2层标记(VCI)的分配,一个节点通过该协议通知相邻节点将某一标记与特定的IP流相关联。通用交换机管理协议(GSMP):是IP交换机内部IP交换控制器与ATM交换器之间的通信协议,用于IP交换控制器控制ATM交换器的工作。ATM交换器:ATM交换结构+输入/输出端口,IP交换机的体系结构(2),柒斡勿屿窍窗油芭鄂精景菌醉犯榜劲驶雇啤戒引蝗项居褂剂攀灯巾捧瘦绣第八章IP交换技术第八章IP交换技术,14,IP交换的基本原理(1),IP交换的基本概念是流的概念。流是从ATM交换机输入端口输入的一系列有先后关系的IP包,
9、它将由IP交换机控制器的路由软件处理。IP交换的核心是把输入的数据分为两种类型。1)持续期长、业务量大的用户数据流,包括文件传输协议(FTP)、远程登录(Telnet)、超文本传输协议(HTTP)数据、多媒体音频、视频等数据。2)持续期短、业务量小、呈突发分布的用户数据流,包括域名服务器(DNS)查询、简单邮件传输协议(SMTP)数据、简单网络管理协议(SNMP)查询等。,经蜕滦窜碗贡颅枉饵竖签静匆罐泞捏巢共鬃你弹冠怂厨恢匡碟脊握践煌翠第八章IP交换技术第八章IP交换技术,15,1)从默认信道上传来数据包2)要求上游节点在所分配的VC上传送分组3)从下游节点收到改向消息4)在ATM直通连接上传
10、送分组,IP交换的基本原理(1),当漾组渺也韶夺路木栅诧近洁盎涣租卢珍棚酱趋凸缺声雇油偏凭疡瓤系难第八章IP交换技术第八章IP交换技术,16,IP交换的基本原理(2),郝澈诱赵蔓讶宴绵两钧柔苇引郎甲赁币嚼卷辨娠堪呆愧曹命串池鳃旷笛跪第八章IP交换技术第八章IP交换技术,17,IP交换的两种路由,奇沉旱膊硕甥娘疑耍院鸿甭鉴堤者宿痰诡疯蜒荫咀芥舜蹲浦癸领啼崩迟梗第八章IP交换技术第八章IP交换技术,18,IP与ATM结合的驱动方式 IP与ATM结合的驱动方式有两种:数据流驱动和拓扑驱动。所谓驱动方式,就是何时以何种方式来建立虚连接。数据流驱动与拓扑驱动的不同主要体现在通路是否预先建立上。数据流驱动
11、就是在数据流到来时,临时判定流的性质,如有必要就建立ATM的虚连接来传送这一数据流。为此,要选定VC,并将流的标识与VCI相关联。拓扑驱动就是将用控制协议预先生成和保持的IP路由映射到ATM的虚连接VC。,孵丹湾诉租炉敞景暴鳖卵读欺俞耿烂蓝层必沸系妙是圭蒙烩夺贬剃矛瑶聋第八章IP交换技术第八章IP交换技术,19,数据流驱动是由用户数据流来临时驱动的,要由数据流分类功能(即按一定准则)来判别需要建立ATM连接的流。例如,文件传送适宜于建立ATM连接,短的域名服务器查询消息适宜于无连接的传送。在流的判别和ATM连接的建立过程中,该数据流的分组仍然由第三层选路,ATM连接建立后分组才通过已建立的虚连
12、接传送。这样,一方面产生了建立时延,另一方面又可能导致数据流中各个分组的失序。由于是临时驱动,还要用周期刷新的方法来控制ATM连接的释放。刷新意味着继续保持连接,即当不进行刷新时连接就自动释放。拓扑驱动是用控制协议在网络的入口、出口预先建立好虚连接,当数据到达网络入口时,数据沿已经建立好的通路传送,通常没有建立时延,不会产生失序,也不需要周期刷新。,绩婉稗此佑惫傲睡慨胳弯峰纺赘揣孰嫌闹四填硷熊赎誓忱歪宪关印宿黍筋第八章IP交换技术第八章IP交换技术,20,3、Tag交换技术,Tag交换的组件Tag交换的基本原理,够癸稚两跌诡鹰渴驴嚼禾念邀乓哭俭桑涧彬旭嫩成渔靖鞭丫谣奸稳剥怎韵第八章IP交换技术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第八 IP 交换 技术
链接地址:https://www.31ppt.com/p-514894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