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时代楷模空军某运输搜救团一大队先进事迹心得体会.doc
《2021时代楷模空军某运输搜救团一大队先进事迹心得体会.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21时代楷模空军某运输搜救团一大队先进事迹心得体会.doc(25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2021时代楷模空军某运输搜救团一大队先进事迹心得体会 2021时代楷模空军某运输搜救团一大队先进事迹心得体会一新春时节,万物复苏。空军某运输搜救团一大队大队长辛嘉乘站在机场停机坪上,拍了拍身边的一架绿色运输机:“老伙计,开了春咱们又要去执行飞播任务喽!”39年,7省(区)130多个县(市),2600余万亩,1万余吨草籽树种空军某运输搜救团一大队一代代飞播官兵,在西北高原撒下的种子,最终变成了一片片绿带锁黄龙的防护林,为人民群众铺就了一条从“绿起来”到“富起来”的幸福路,被老百姓誉为“助力脱贫攻坚的播绿飞鹰”。“今年内蒙古自治区阿拉善左旗沙漠地带的飞播任务是20万亩,补播15万亩。”辛嘉乘和战
2、友们已做好随时出征的准备,誓将绿色航迹在祖国大地延伸,延伸,再延伸星星之种也能点绿荒漠俯望机翼下满目苍绿的山麓,周福定有些认不出来了。“这还是太子山吗?”2020年9月,转业多年的周福定跟随旅游团,来到甘肃临夏回族自治州太子山风景区游览。39年前,周福定作为一大队的第一茬飞播人,“首战”目标就是太子山。“印象太深刻了。”那时的太子山,缺少植被,水土流失严重,老百姓面临着“靠山吃不了山”的生存困境。“那时,飞播对于我们是一个全新的挑战。”周福定说。飞播作业一般是在远离人烟的荒漠地区或人迹罕至的荒山野岭进行,没有指挥塔台,没有导航设备,没有信标台,全靠目视引导。1982年5月,受领任务的一大队克服
3、“五月飞雪”恶劣天候条件,连续奋战一周,在太子山成功飞播2.28万亩,拉开了飞播造林支援地方建设的序幕。飞播不是一日之功,没有十年八年很难看出成效。一大队在陕西榆林地区连续飞播治沙32年,直到20XX年,才取得阶段性胜利。榆林市位于毛乌素沙漠边缘,历史上曾因为沙漠的入侵,3次被迫“南迁”。“当年在榆林飞播,看到一望无际的沙海,我心里也打鼓,这撒下的种子能活吗?”老飞行员杨茂良说,隔上一两年他们再去飞播,看到沙漠里真的长出了小绿苗,心中不由得升腾起一个信念:当年党领导人民军队干革命,星星之火可以燎原;现在党让我们干飞播,星星之种也能点绿荒漠。那年,机械师王建海第一次到榆林执行飞播任务,“见面礼”
4、是一场沙尘暴。黄沙像接天的潮水般滚滚而来,官兵顶着大风,冲向摇摇晃晃的飞机,有的闭紧嘴巴拽着钢索,有的爬进机舱用身体压住飞机。20多分钟后,沙尘退去,官兵一个个成了“兵马俑”。就是在沙尘暴肆虐的毛乌素沙漠,一大队曾创下3架军用运输机一天作业38架次、18天飞播40.2万亩的纪录。“这是飞播创造的奇迹!”陕西省治沙研究所所长石长春介绍,空军飞播了榆林沙区约四分之三的林地基础,直接“拴”住了陕西境内860万亩流沙。如今,从“沙逼人退”到“人进沙退”,榆林已成为陕西省畜产品基地和粮仓。飞播造林,防风固沙;美了生态,富了乡亲。一大队官兵飞播的航迹始终契合着国家战略需求和时代发展。2019年8月,习近平
5、总书记通过视频察看一大队所在的空军某运输搜救团,肯定他们取得的成绩,希望他们牢记人民军队根本宗旨,继续支援国家经济社会建设,完成好党和人民赋予的使命任务。习近平总书记的嘱托和激励,让一大队官兵更加明白:飞播不仅是党和人民赋予的任务,更是一份崇高的事业和追求,承载着中国共产党为人民谋幸福、为民族谋复兴的伟大历史使命。把每一粒种子撒到它能扎根的地方碧空如洗,沙海浩瀚。2020年6月,在阿拉善左旗牧民翘望的目光中,一大队的一架绿色军用运输机翩然而至,掠过连绵起伏的沙丘,机腹下喷出一条长长的“彩带”,密密麻麻的草籽如天女散花般撒向大地。“下种喽!下种喽!”人们欢呼着,奔跑着,期待着大地萌发又一片新绿。
6、这幅充满诗意的飞播画面,背后的艰辛和挑战却远非常人所能想象。头顶星月起,身披夜色归,是官兵飞播的工作常态。一大队原飞行员宋占清说:“我们首先考虑的不是工作条件是否艰苦,而是气候条件是否利于种子生长。”那年初夏,为了抢在雨季来临前完成飞播作业,飞行员每天5点起床,赶早进机场,日均工作近10个小时。运输机不是密封舱,飞行中急速上升或下降,耳膜都要经受气压压迫。很多飞行员的耳膜凹陷,他们自豪地说,这是飞播颁给他们的特殊“勋章”。“飞播是个技术活,战酷暑、斗沙尘还真不算什么。”飞行员任斌说,“要从飞机上把种子均匀撒在地面,得依着地势超低空飞行,速度要稳、飞得要直,要不然撒下的种子点成不了线、线成不了片
7、,一大片植被都活不了。我是在老飞行员手把手带教下,几经磨砺才成长为合格的飞播人。”“这十几万元的种子可是老百姓的血汗啊,全托付给你们了!”首战太子山的老飞行员宋占清,至今仍记得飞播前当地政府工作人员的嘱托。从此,把每一粒种子播撒到它能扎根的地方,就成了大队官兵对百姓的承诺。“有时候,飞播作业就是要选在风沙大的时候进行。”一大队官兵解释,这时候飞播,种子才能被风沙盖住,雨一来就容易发芽成活。地处腾格里沙漠和乌兰布和沙漠交汇处的阿拉善左旗,年降水量不足150毫米。国际学术界曾断言:年降水量200毫米以下不适宜飞播。临危受命的一大队官兵为了解决落种率、出苗率等问题,携手地方有关部门展开试验,针对飞多
8、高、用什么种子、播撒密度等指标,一个架次一个架次地飞,一个环节一个环节地试,经过8年努力,终于探索出一整套飞播造林治沙实用技术,走出了以“适地、适时、适种、适量、封禁”为主要特征的飞播治沙之路。人不负青山,青山不负人。如今,一大队在阿拉善左旗累计飞播作业581万亩,飞播长成的沙拐枣和花棒形成了总长460公里的两条飞播治沙锁边带,斩断了腾格里、乌兰布和、巴丹吉林三大沙漠的合围之势。为百姓插上致富的翅膀阿拉善左旗牧民宝红从小放牧,那时每年春天都会刮沙尘暴,沙尘甚至会把蒙古包和羊圈都埋住。虽然宝红家中有4000亩牧场,但草变得越来越少,日子越过越穷。12岁那年,宝红第一次看到绿色军用运输机从头顶飞过
9、。“那时候不知道飞机在干啥,就看到飞机飞得很低,轰隆隆就飞过来了,年年都来。后来看到飞机掠过的沙地长出了草,大人告诉我那就是飞播。”飞播,播下了种,长出了草,变成了宝。宝红家的4000亩牧场慢慢地长出沙拐枣、花棒等飞播植物,整个嘎查(相当于行政村)周围都变绿了,“现在我们家有2万亩草场,每年靠采摘草种就能收入几万元,再加上有序放牧,一年的收入少说也有10万元。”“飞播为我们插上致富的翅膀。”在秦岭东段南麓的陕西省丹凤县竹林关镇,蜂农宋军涛站在一片空军飞播林前,熟练地抽出蜂巢。宋军涛住在飞播林区附近,养蜂103箱,还带动了18个贫困户分散养殖蜜蜂,让更多的群众依托林海“酿”出甜蜜的日子。39年来
10、,一大队创造了一个个飞播“绿色奇迹”,助力万千百姓脱贫致富,开启幸福新生活在延安,播区内牧草产量是飞播前的19倍,当地畜牧业发展喜人,牛羊存栏量不断创新高。在秦岭,当年飞播的林场,已成为药材、漆树等经济作物的重要种植基地,播区贫困农牧民利用河谷、草坡发展畜牧、养殖业,人均收入实现跨越式提升。在榆林,数十万外流人口回迁,播区成为白于山区30万贫困群众移民搬迁的目的地,榆林老区230万群众脱贫致富。在阿拉善左旗,农牧民利用播区草场的沙生植物进行深加工,把沙生植物种子提炼成食用油制作食品增稠剂、稳定剂等副产品,人均年收入增长近千元。2020年12月,一大队教导员杨淑坤到陕西、甘肃、内蒙古等空军飞播过
11、的地区调研。回到部队,他为官兵作了图文并茂的专题教育,讲述播区的生态改善和当地人民的生活变迁,“在播区,听到最多的是老百姓交口称赞党的富民惠民政策,看到最多的是飞播给百姓生活带来的发展机遇和巨大变化。”撒下一把种子,收获一分希望。空军某运输搜救团一大队39年如一日飞播造林,把绿色诗行写在广袤的大地上,描绘出“人民空军为人民”的忠诚航迹,谱写出感恩人民、回报人民的时代壮歌。2021时代楷模空军某运输搜救团一大队先进事迹心得体会二小时候读到“风吹草低见牛羊”,宝红就奇怪:“这草,咋能长这密这高哩?”他的嘎查(蒙古语:村子)就在腾格里沙漠边边上,放眼全是白花花的沙石,走老远能有一蓬蒿草,一会儿就被几
12、只瘦羊啃个精光。一个夏日晌午,天边传来“嗡嗡”的声音,一只绿色“大鹰”越飞越近、越飞越低,掠过他们的屋尖尖又飞远了。“绿鹰”飞过的地方,沙石上留下一粒粒裹着红色包衣的种子,一场雨过后,生出嫩苗苗,根系紧紧抓着沙土,然后一年年迎风生长。今天,宝红家4000亩播区草场里,花棒、沙拐枣长到一人多高,别说牛羊,骆驼进去都看不着。靠着卖草籽、养骆驼、护草场,宝红家年收入从几千元增长到几十万元。他也早已知道,播撒种子的那些“绿鹰”,是且力根空(蒙古语:空军)运输机。空军某运输搜救团一大队,在加紧战备训练的同时,坚持飞播为人民、矢志播绿助脱贫,连续39年担负飞机播种造林和防风治沙任务,作业面积2600余万亩
13、,播撒草籽树种万余吨。一茬又一茬官兵以铁翼为犁,在祖国大地上耕出一片片绿色的生态屏障,让无数像宝红一样的沙区农牧民过上了好日子。红色航迹创造绿色奇迹飞播造林,规模大、速度快、成本低。这项技术于20世纪80年代初走向成熟,迫切需要一支肯担当、能作为的力量,把实验成果真正扎根荒山戈壁。人民空军毅然挑起这副重担。在“为加速农牧业建设,绿化祖国山河作贡献”的号召下,空军部队很快改装了一批飞机,训练了一批能够执行飞播任务的机组人员,飞赴各地执行飞播造林和种草任务。“一没经验,二没资料,三没设备。”72岁的宋占清是执行飞播任务的“第一茬人”。当年,他们第一次听到“飞机种树”,就像听天方夜谭。但没谁往后缩,
14、人人积极请战。“想法很简单:党旗指向哪里,人民的召唤在哪里,我们就飞向哪里!”宋占清说。这一飞,就是39年。39年间,他们的飞播航迹遍及内蒙古、川、黔、陕、甘、青、宁等地130多个县(市),在陕北播撒出165个万亩以上的连片绿化基地,“三北”防护林飞播成林超过1000万亩,在汉江、嘉陵江和丹江上游造林570余万亩作业区从星星点点,到聚成块、连成片,昔日不毛之地,今成绿野良田。绿了大地,暖了民心。党的十八大以来,“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赋予了大队飞播任务新的时代内涵,大家更加坚定了“播撒绿色希望,造福一方人民”的信念。位于毛乌素沙地边缘的陕西省榆林市,曾3次迫于沙害“南迁”。20XX年夏
15、,大队飞行员们完成了在榆林沙区的最后一个飞播架次榆林飞播造林工程宣告阶段性结束。“860万亩流沙被成功锁住,区内已无明沙可播。”陕西省治沙研究所所长石长春说。从“四望沙海,飞沙走石”,到“四望绿野,稻谷飘香”,230万榆林沙区群众实现了脱贫致富,不毛之地,成为陕西新粮仓和畜产品基地。在内蒙古阿拉善左旗,大队累计飞播作业581万亩,形成两条生物治沙“锁边”带,斩断了腾格里与乌兰布和两大沙漠的“握手”之势,更打破了国际上“年降水量200毫米以下不适宜飞播”的断言。多年来,这个大队先后4次更名、转战多地,无论番号怎样改、人员怎样换,他们始终践行人民军队根本宗旨,不断创造出一片又一片绿色奇迹。战风斗沙
16、磨砺担当铁翼“飞播,可不是把种子一撒就完事。”大队长辛嘉乘说。种子撒下去,要疏密得当,播带偏了、漏了、重了,都会影响成林质量。飞多高、撒多快,大小轻重不一的种子如何均匀播撒经过反复摸索、不断验证,官兵们总结出一套套数据和方法。他们还创造性地研制了“空中可调式定量播撒器”,在空中可以随机调速播种量。所谓“雨前种树,风前种草”,越是眼看就要风雨交加的天气,越是飞播的好时机。跟季候赛跑,官兵们常常明知风雨在即,仍要迎着危险抢种抢播。有一次,刚飞到播区上空,远处就起了积雨云。无线电传来地面指挥的声音:天气不好,你们自己观察把握。辛嘉乘一想:难得的好雨,还是尽量把种子播下去。他们一面看着云层越来越近,一
17、面仍是稳稳地驾着飞机撒种。“播完后飞机已经进了云层,那雨非常大,我们调头就往回跑。”辛嘉乘说。倾盆大雨中还夹着闪电和强风,飞机几乎是被风推着、云赶着,刚落地停稳,风夹着雨就过来了几乎每个参与飞播的飞行员都有在大雨、强风和沙尘暴中飞行的经历,为了尽量把沙梁、山间的沟沟坎坎撒满播全,超低空、钻山谷等更是飞播的“必备课目”,复杂条件下,他们人人练就了一身过硬本领。需要飞播造林的任务区,无不是人烟稀少的荒凉地带。在野地里人工推出一条土跑道,就能当机场;旁边支几顶帐篷,就能住几个月。沙漠荒滩上常起沙尘暴,一场大风过后,整个人“只有白眼球是白色的”。过去,偏远地区给养时常跟不上,飞播官兵们常常馒头就咸菜,
18、白菜萝卜算是“大餐”,实在馋得厉害,就泡碗方便面。飞到天上,同样不轻松在超低空湍急的气流中,飞机颠簸得像筛糠,飞行员要用尽全力才能保持飞行姿态,握杆的双手常打血泡。火辣辣的太阳底下,铁皮包裹的机舱成了一只大“烤箱”,舱里温度能达到四五十摄氏度,飞行员们汗出得像水一样,连飞行靴上都是汗碱。愚公之志接续耕天播绿“也曾经想过,又苦又累又危险,值不值得一直干下去?”辛嘉乘说。但他自己马上就有了答案:戈壁上丛生的花棒、梭梭、沙打旺,秦岭里绿油油的漆树、侧柏、樟子松,这全是他们历年飞播的“成绩单”。“90后”飞行员王斐是怀揣着一颗“壮志凌云”的心入伍的那一年,歼-10战机亮相珠海,世界瞩目。然而分配到部队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2021 时代 楷模 空军 运输 搜救 大队 先进事迹 心得体会
链接地址:https://www.31ppt.com/p-51485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