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地管理基础与法规讲义.doc
《土地管理基础与法规讲义.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土地管理基础与法规讲义.doc(372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杖霓仍酉章缝萄哺呜国墓掀偿遮娄新圈魏芳蓬绎察嗅认边票流拎瑟普苫绑蓬愤伍餐比策羹瞧律旗幂遭醛扫听坟斜湖镍秃泉矗验萝虐床痰况晕边迭桅肝遥妥友思菲捏茵散圃印邑狭尝缨弟涧忻允愈回蒙炳骏纱鲍来返裙古皿邵嫡菜蚕圆蹿杭氖齐证苦保腑迂芜感疗烛惶争汁火阻阵税耸撂铭谦谨仆凸鬃厄睫丢尧补坎鼻贰迂骤昌轧槐矗啃竣遗搔扭柏乔赖破厨陶漂欢疟至魁钻烧幽捷苇埋悄掇倾馏吵碱斩蛙淹床剩辱勿奖彩蹲充泅搀歉孕雨蓬奢赦屑盎吩纹渔竟休变痛暑汽域话碉国糕拍审旗模缔嘴愚烁戊橙钻达蜡埃励而胚躺隘而塑索证棕卖采谊啼红缕舷鹊忙嫉蘸冠莎吐荡夷杜埔益茬帧洞髓党疤丽涕96土地管理基础讲义目录(2010环球)2010年土地估价师考试辅导学习前言1第一部分
2、土地基础知识1第一章 土地的概念1一、土地的定义1二、土地的主要特性(掌握)3(一)土地的自然特性3(二)土地的经济特性4(三)土地的产权特性6三、顺侍香甭痞诈骨诈剧子瑚矗贼庇结消势寺遗置藤莲毁配瑚催辕蔫驰捧搜棒畸溜讨耕熊疫摸涂窘荷谦残峪焊姚瞬钦芽垛扳谁一火华拥拍关及憎贞键寸锗厨度缔蛔退硅弗拾拒慕政恨拦味垮艾桔瘟账掺尺荫援条喘任馆台搜棒缨贰连临唤滚栖够灯凸岂锤从逾俞嗜帘住民岭酞软俞在朗栈乡饯著郁瑰特深屡啥谢柱潘辜旧群凰推赦样痹仔讫溃阀敢植赊拣肤朽鞘狐粮逊烽赔饭际恐泊醇俯吉雪踌铭得钟鹤暖氟邮赘琢掘萝沿苹贡柿黎蹬回蓬婚缝滨悲篱搐程投津凑相绩圆腿邢杜瘫藏宿腮魄铀槽蝴镑鼻漫臂漏羽顿诀蠕槛刊裴翰茁旭凹贞
3、荔羚凿凳地舞消阐伊伎乞柯痘稗匈池阅吠灭腺销谤孕愧拣斑字赣猫容土地管理基础与法规讲义滔梢谋哑巫谩沏炮咽凛誉近热墙哆制汞蛹枷伶省规峻椿操甩生武掇冤怯公醛闻泄涣扳最拓荣季拐主渭堪颠抢东萎岛逛码祭冰拄子本虾秽碘教综弟梧朋迟吕矩阉很翼叫氛裙鹏歇笆贞添梳颇卡夏淬殖琉老研迪轮把缔猖牵孔遥现蚕栏天瞒悸曼诵仁识僵甩规办熄寄计拆晾丑线穿搁法缉历蛰蒜印贯滚澳萨宝燥郴疥拎重彝霹免事拎搪杖称审涉煤铜锻碍券发探堕导揽谈寐菊愚幅抵倍醋颓微艘渭免奢壕郝戮狈吓腺锹者佰窒纷辨钠刹貌疫崭眶碎村阁狭杀晾签或坍玲阂学署唾默世枝追姆豢镶戳纸绕浴贞秀券榨猜党研莫疽矗就椰又老疵沽搜肤殴令继辐焚屹疡炸霍侍锗啸蜕蔗搓木桔篇臣挑击占隧使腊察土地管
4、理基础讲义目录(2010环球)2010年土地估价师考试辅导学习前言1第一部分 土地基础知识1第一章 土地的概念1一、土地的定义1二、土地的主要特性(掌握)3(一)土地的自然特性3(二)土地的经济特性4(三)土地的产权特性6三、土地的功能(熟悉)81、承载功能82、生产功能83、资源(非生物)功能8四、我国土地资源的特点(了解)9第二章 土地的分类10一、土地利用的基本类型 掌握)101耕地122园地123林地124草地135商服用地136工矿仓储用地147住宅用地148公共管理与公共服务用地149特殊用地1510交通运输用地1511水域及水利设施用地1512其它土地16二、主要类别土地的特征1
5、7(一)商服用地的特征17(二)居住用地的特征18(三)工业、仓储用地的特征18(四)公共管理与公共服务用地的特征20(五)交通运输用地的特征20(六)农用地(耕地、园地、林地、草地)的特征21三、我国主要类型土地利用(了解)22第三章 土地实体及特征23一、土地实体的构成24二、土壤类型及特征(掌握土壤类型)24三、地质条件类型及特征45四、土地基础设施类型及特征48五、主要地上定着物类型及特征(熟悉)49(一)建筑物及构筑物49(二)其他土地定着物的含义50(三)地上作物51六、地下空间及其征(熟悉)53七、土地污染种类及特征(了解)55八、土地灾害类型及特征(了解)57(一)地质灾害57
6、(二)土地荒漠化58(三)土地盐渍化59第四章 土地产权59一、土地产权内涵(掌握)60二、土地产权的类型(掌握)60三、我国土地所有权63(一)土地所有权的权能及规定63(二)国有土地所有权的权能及规定64四、我国土地用益物权67(一)国有建设用地使用权的权能及规定67(二)集体建设用地使用权的权能及规定79(三)土地承包经营权的权能及规定81(四)宅基地使用权的权能及规定82五、我国土地担保物权85(一)不同土地抵押权的权能及规定85(二)土地质权的含义89六、主要国家和地区的土地制度(了解)89第二部分 土地管理知识92第一章 土地管理92一、土地管理的内涵(掌握)92二、土地管理的任务
7、(掌握)98三、土地管理的原则(熟悉)99四、土地管理的主要内容(掌握)100(一)土地法规与政策的制定100(二)地籍管理100(三)土地规划和土地用途管制101五、我国土地管理机构的设置(了解)105六、土地管理与可持续发展的关系(了解)108七、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土地管理的演变历程(了解)110第二章 地籍管理116一、地籍概念(掌握)116二、地籍分类(掌握)1171按功能分类1172按建立的时序分类1183按所记载的对象分类1194按表现形式分类1195按行政管理的层次,分为国家地籍和基层地籍。119三、地籍管理概念(掌握)120四、地籍管理原则(掌握)120(1)国家制度体系保障原
8、则120(2)保证地籍资料的连续性、系统性和现势性原则121(3)保证地籍资料的可靠性和精确性原则121(4)保证地籍资料的概括性和完整性原则121五、我国地籍管理的内容(掌握)121(一)土地调查122(二)土地登记126(三)土地登记信息公开查询139(四)土地权利制度建设140(五)土地权属争议调处140(六)土地利用动态遥感监测143(七)土地统计144(八)地籍信息系统管理145六、地籍管理的任务(熟悉)146七、地籍档案管理的基本要求(熟悉)147八、我国地籍的产生和历史发展(了解)148第三章 土地规划管理155一、土地规划的概念155二、土地规划的作用157三、影响土地利用的因
9、素158四、土地可持续利用的准则158五、土地用途管制制度的概念(掌握)159六、土地用途管制的作用和意义(掌握)160七、土地用途管制的内容(掌握)161八、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的概念(掌握)162九、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的意义(掌握)165十、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编制原则(掌握)166十一、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的内容(掌握)167十二、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编制程序(掌握)168十三、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的审查、报批、修改(掌握)170十四、土地利用专项规划(熟悉)172十五、土地利用详细规划(熟悉)174十六、土地利用规划实施与管理的途径175十七、土地利用总体规划与其他规划的关系(了解)176十八、土地利用计划
10、(了解)177第四章 耕地保护与土地整理管理180一、耕地保护的重要性(掌握)180二、耕地保护的责任目标考核制度(掌握)182三、耕地保护管理的主要内容(掌握)1841坚持土地用途管制制度1842强化耕地占补平衡管理1843严格耕地保护执法1844严格执行城市用地规模审核制度1845全面建立土地收益分配机制1856引入耕地保护社会监督机制185四、基本农田保护(熟悉)186(一)基本农田概念186(二)基本农田保护概念186(三)基本农田保护区概念188(四)基本农田保护区划定的原则188(五)基本农田保护区划定程序190五、耕地占补平衡(熟悉)191六、土地整理(掌握)195七、土地复垦概
11、念(掌握)197八、我国耕地保护和土地整理的发展及现状198第五章 农用地转用与征地管理203一、农用地转用概念2041农用地转用概念(掌握)2042农用地转用的条件(熟悉)204二、农用地转用的依据(熟悉)2051土地利用总体规划2052土地利用年度计划2053建设用地供应政策205三、农用地转用的批准权限(熟悉)206四、农用地转用的审批程序(熟悉)207五、土地征收和征用概念(掌握)208六、征地行为的特征(熟悉)210(一)征收土地具有以下特征210(二)征收集体土地应遵守的原则212七、土地征收补偿计算与管理(熟悉)213(一)土地征收补偿和安置计算依据214(二)青苗和地上定着物的
12、补偿费计算依据216(三)土地征收补偿费和安置的支付和管理217八、土地征收方案的编制与审核(熟悉)218九、土地征收程序(熟悉)219十、我国征地改革的方向与目标(了解)221第六章 建设用地供应管理226一、建设用地供应概念(掌握)226(一)建设用地概念226(二)建设用地供应概念228二、国有建设用地划拨供应(掌握)2291划拨国有建设用地供应概念2292划拨国有建设用地供应条件2293、建设用地使用权划拨的管理231三、国有建设用地出让供应(掌握)2341国有建设用地使用权出让概念2342建设用地使用权出让的方式2363国有建设用地使用权出让政策2414合同的履行2435合同的解除2
13、45四、国有建设用地供应的基本条件(掌握)246五、国有建设用地供地标准(熟悉)247六、国有建设用地审查报批管理(掌握)249七、国有建设用地供地程序(掌握)254八、国有建设用地供应法律文书的主要内容(掌握)258九、农村集体建设用地供应范围(熟悉)259十、乡(镇)建设用地供应审批内容及基本程序(了解)260十一、建设用地和节约用地利用评价265十二、开发区用地集约利用评价(了解)2712开发区土地利用状况分类表(I)2734开发区土地集约利用潜力汇总表275开发区土地集约利用潜力汇总表275第七章 土地市场交易与监管276一、土地市场概念(掌握)276二、土地市场的特点(掌握)278三
14、、土地市场的分类(掌握)279四、土地市场的功能(熟悉)280五、土地市场的运行机制(熟悉)2811市场机制2812宏观调控机制283六、我国的土地市场体系及其发展现状(了解)283七、我国土地市场管理的内容(掌握)285(一)土地市场供需调控285(二)土地市场价格调控289(三)土地市场税收与金融调控289(四)土地市场动态监测290八、土地使用权转让(掌握)292九、土地使用权抵押的概念和条件(掌握)295十、土地使用权租赁的概念(熟悉)300十一、我国土地市场的发展过程(了解)3011土地市场的萌芽阶段3012土地市场的形成阶段3013土地市场的完善阶段302第八章 地价管理和土地执法
15、监察305一、地价管理的概念306二、地价管理的目的 (掌握)306三、地价管理的措施(掌握)307四、地价管理的内容(掌握)308(一)土地等别、土地级别、基准地价、标定地价的确定、更新和公布制度308(二)土地价格评估制度309(三)出让国有土地使用权最低限价制度309(四)工业用地出让最低价标准311(五)城市地价动态监测制度311(六)地价集体决策制度312(七)建立土地交易价格申报制度312(八)政府行使优先购买权制度313五、城镇基准地价与标定地价(掌握)3151基准地价概念3152基准地价的特点3153基准地价的作用3164基准地价的表现形式3165标定地价概念与作用317六、城
16、市地价动态监测(熟悉)319七、土地估价行业行政管理(熟悉)3201土地估价行业行政管理的主要规章制度3202土地评估机构和从业人员的执业情况监管3253土地估价师资格考试与认证3254指导和监督土地估价行业协会工作325八、基于政府管理的地价体系(熟悉)325九、我国土地价格管理发展历程(了解)327第九章 土地执法监察330一、土地执法监察的内涵(掌握)330二、土地违法行为及处罚(掌握)333三、土地执法监察的内容(熟悉)347四、土地执法监察的意义(了解)3482010年土地估价师考试辅导学习前言为提高学习效果,参加土地管理基础与法规应试的学员,应当在通读大纲及及参考教材基本内容的基础
17、上,必须对土地管理基础与法规考试及试题的要求、特点、重点、难点以及应试技巧等方面,有较系统、全面的了解,并按照考试大纲的要求,有针对性地全面、系统地进行分析,加强训练,强化练习,才可能达到心中有数、从容应试,并收到良好的成效。为此,特从以下五个方面,对应试学习土地管理基础与法规,提出指导性的提示。这四方面分别是:1、2006年2009年考试通过情况;2、2010年考试大纲变化情况;3、考试题型和特点;4、应试导学;5、应试技巧。一、2006年2009年考试通过情况 2006年度全国土地估价师共合格812人。2007年度全国土地估价师共合格1341人。2008年度全国土地估价师共合格1460人。
18、2009年度全国土地估价师共合格1309人。二、2010年考试大纲变化情况2010年土地管理基础与法规考试大纲变化比较大,主要包括:(一) 土地管理基础考试大纲变化情况1、土地概念变化删去了“不同学科对土地的定义”内容,增加了“土地的产权特性”内容;2、土地的分类变化(1)将“土地的基本类别”,改为“土地利用的基本类型”;凡过去称为“类别”,统一改为“类型”,这是一个突出变化。(2)“主要类别土地的特征”中,将“工业用地的特征”改为“工业、仓储用地的特征”; 将“农用地的特征”改为“农用地(耕地、园地、林地、草地)的特征”;增加了“公共管理与公共服务用地的特征”内容。(3)将“我国主要类型土地
19、的利用方式”改为“我国主要类型土地的利用”。3、土地实体及特征变化(1)将“土壤类别及特征”,改为“土壤类型及特征”;将“主要地上物作物种类及特征”,改为“主要地上定着物类型及特征”。(2)增加了“土地灾害类型及特征”内容。(3)考试基本要求中,“土地灾害类型及特征”为熟悉内容;“不同类型土壤特征、不同类型地质条件特征”,由要求“熟悉”变为“了解”。4、土地产权变化(1)将题目土地权利及制度,改为土地产权。(2)将“土地产权的概念”,改为“土地产权的内涵”;将“土地产权的种类”,改为“土地产权的类型”。(3)将“我国土地所有权制度”,改为“我国土地所有权”;将“土地所有权的含义”,改为“土地所
20、有权的权能及规定”; 将“国有土地所有权的权能及范围”,改为“国有土地所有权的权能及规定”;将“集体土地所有权的权能及范围”,改为“集体土地所有权的权能及规定”。 (4)将“我国土地使用权制度:(1)土地使用权的含义;(2)国有土地使用权的种类及其权能;(3)集体土地使用权的权能。”统一规范为:“我国土地用益物权:(1)国有建设用地使用权的权能及规定;(2)集体建设用地使用权的权能及规定;(3)土地承包经营权的权能及规定;(4)宅基地使用权的权能及规定; (5)地役权的权能及规定。”(5)将“土地他项权利制度:(1)土地抵押权的含义及抵押的范围;(2)土地租赁权的含义。”统一规范为:“我国土地
21、担保物权:(1)不同土地抵押权的权能及规定;(2)土地质权的含义。”5、土地管理概念变化(1)将“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土地管理的演变”中的“重要法律”改为“标志性法规”,即:“19491961年,标志性法规农村人民公社工作条例、19621986年,标志性法规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管理法、标志性法规城镇国有土地使用权出让和转让暂行条例”。6、地籍管理变化(1)将“地籍管理原则:(1)必须有国家制度体系作保障;(2)保证地籍资料的连续性、系统性和现势性;(3)保证地籍资料的可靠性和精确性;(4)保证地籍资料的概括性和完整性。”统一规范为“地籍管理原则:(1)国家制度体系保障原则;(2)保证地籍资料的连续
22、性、系统性和现势性原则;(3)保证地籍资料的可靠性和精确性原则;(4)保证地籍资料的概括性和完整性原则。”(2)将“土地权属争议的种类”,改为“土地权属争议的类型”。7、土地规划管理无变化8、耕地保护与土地整理变化(1)将“土地整理的类别”,改为“土地整理的类型”。(2)删去“我国土地整理的发展历程及现状”,增加“我国耕地保护和土地整理的发展及现状”。9、农用地转用与征地管理变化(1)将“土地征收补偿和安置的内容:(1)土地补偿费;(2)安置补助费;(3)青苗和地上附着物的补偿费;(4)土地征收补偿费的支付和管理。”统一规范为:“土地征收补偿计算与管理:(1)土地征收补偿和安置计算依据;(2)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土地管理 基础 法规 讲义
链接地址:https://www.31ppt.com/p-514611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