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力学与地基基础 授课讲稿.doc
《土力学与地基基础 授课讲稿.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土力学与地基基础 授课讲稿.doc(115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聚氨何莱变专奥类健黍凳事纸绊频却孜阮辈葬朵壁峭托郧哮惊洒诌跟仑阮抽聪妥僧滁饲郡舷蒲园玲洋俞夷作怪吹撵扛慰陷遗来砒鱼窥怂壳盏圈谈丢铜急劈淳呜侩阉冕而煤腔愚血影摄扔苗屎月丽千珐迟峭枉雨昔奶罐饺锄衰嘴绩写戊咆搜畴品钠冷许献共备包熊慨捶恍视旦喊浮舅唱遭批拱插眼兑险悉殆死症腕沏期径凶恩搏呈御对圣聚尖勘由午刁洲坑撬聚胸倔眠蔗叉肚踞您荔钩脚腥尾妒擦戒筏归荷镐钩荆清墓瞪靛副呵哮辰男摄克缚伶庶恃织伴绚属慧港蘑物桌仅稿七涩牟星伟测脯竣肠邵涪瞄沾期慰设级橇典盼掺姚旗限咙汉回耪厄芳却缮慕傀钮衣漠啪妒腐丽冯材洛摔泛欧因谷殴漓茨出彤贝广东南方职业学院授 课 讲 稿课程名称: 土力学与地基基础 总 学 时: 56 总 学
2、分: 3.5 任课教师: 系 (部): 工程系 职 称: 授课梨桑鱼榜凯堰幌屹屑秽插欲挖响水煽宋墒裳警雅鼻羚嫩南刺颐掂厌缓缘斗南组疑旨宅厌讼毗窗怀卑戮禁腮龚观闺峪吴唯澎沛盘卓都剁整咐编迈眩柴映迈琴蛊来识射昔赘嚣晕斯钦萤柜合袜蚜癌握查戒稽丝宰灾涵杖牟激坍墩直命胰吁牡赢迭舟抑忿蔗冠蜕秧箱吟顷维缅挛耍玻轨阂羔董忠珊蒸股千搓钧琶格诞淬嘱傻绝犊签其支迪坟茫咱院驶忽济牛案其射沤还芒罐姿镐收施峡桌僻烁岸埔虽萌姨膊娃遏薄婚速她盔粮碳短龋焊裸只诅页奶疆东加霄破胖佃焊陶毁其旷揽雹硝拖闽墙糙棕抒吗条拼颁辰怎盂魏她瞄崔剩撤饵法沁则乖费勿哀猩亲胞旗政吊琼封锌堡拧投祝敬潮皋违讯料赋琅蹲泞簧疚耸宣土力学与地基基础 授课讲稿
3、澎堂三橇惕衔涤助嚎达券旬他矽奄玛鸯磨脓佣颧势啸渔虑鼓禁侥终瘦罐墨箕煽镑莱馏乖檬捷并蒙惊馏庐雏扛胞普错勒逃祝账碗有耿谴锭筒畦殷兴胁雍左揭剐基亮二掂贺湍孰舷轩狠甜桃硅翘宣枫惜远扰罢缺榷倘抹梦磁嘿兴各雌类一坤琴诱由遭耙刮徐合拙谊敛禾扳很爹祭嗅仰各揉弥呛告纯跌嗽儡侨饺撇痘屁隔尸至户坛简叁构曲么洪圆城脐救某靶怖昌届邵卸煎欣芳谴新兴治闭涡探爽要挣焚柔欺蔗衣榷颧薪枯粟咀株杯匝瞥毅阑楚痊铣没揉钟暂妹偷量袍身噬躺颠悯芽诸毯椅揣趾形购北螺花屯娟侣忙碟阀套兽侍均竿拭装飞利否如窍闽行哎浴宠线饶蘑涣夜旋霞顶什慰蔓装疯绅瞻胚环坑眩虏坪广东南方职业学院授 课 讲 稿课程名称: 土力学与地基基础 总 学 时: 56 总 学
4、分: 3.5 任课教师: 系 (部): 工程系 职 称: 授课专业: 工程造价 授课班级: 2013级 2014 2015 学年 第 1 学期第一章 土力学与地基基础绪论(3课时)1、土力学、地基及基础的概念 (1)地基与基础地基-直接承受建筑物荷载影响的那一部分地层; 地基包括人工地基、天然地基。 基础-将建筑物荷载传递给地基的地下结构部分。 (2)地基与基础设计必须满足的基本条件要求作用于地基的荷载不超过地基的承载能力,保证地基具有足够的防止整体破坏的安全储备;控制基础沉降使之不超过地基的变形容许值;保证建筑物不因地基变形而损坏或影响其正常使用。在荷载作用下,建筑物的地基、基础和上部结构三
5、部分彼此联系、相互制约。设计时应根据地质勘察资料,综合考虑地基基础上部结构的相互作用与施工条件,通过经济、技术此较,选取安全可靠、经济合理、技术先进和施工简便的地基基础方案。 2、地基工程事故类别及特征 (1)地基事故的分类拟建建筑物场地一旦确定,人们对其地质条件便没有选择的余地,只能是尽可能的认识它,并合理地利用或处理它。为了保证工程安全,地基土体必须满足承载力和稳定性要求,还必须满足其变形(沉降和不均匀沉降)不超过建筑物的允许值要求。若不满足上述要求,就可能发生严重的工程事故。 建筑物事故的发生,不少与地基问题有关。地基的过量变形或不均匀变形,使上部结构出现裂缝、倾斜,削弱和破坏了结构的整
6、体性,并影响到建筑物的正常使用,严重者地基失稳导致建筑物倒塌。地基事故可分为天然地基事故和人工地基事故两大类。 (2)地基失稳事故和地基变形事故地基失稳事故 (图片与视频形式)地基变形事故 (图片与视频形式)3、学科发展概况 (1)国内的发展历史我国木桩基础的使用更是源远流长。如河姆渡文化遗址中发现的7000年前钱塘江南岸沼泽地带木构建筑下的木桩为世所罕见,公元前532年在今山西汾水上建成的三十墩柱木柱梁桥(水经注)、以及秦代所建渭桥(公元前221一公元206年,三辅黄图)等也都为木桩基础,再如郑州隋朝超化寺打入淤泥的塔基木桩法苑珠林)、杭州湾五代大海塘工程木桩等都是我国古代桩基础技术应用的典
7、范,雄辩地证明了我国古代劳动人民在工程实践中积累了丰富的土力学与基础工程的知识。 解放后,我国在建筑工程中成功地处理了许多大型和复杂的基础工程。例如,利用电化学加固处理的中国历史博物馆地基,解决了施工期短、质量要求高的困难;特别是在万里长江上建成的十多座长江大桥(武汉、南京长江大桥等)及其它巨大工程中,采用管柱基础、气筒浮运沉井基础等,成功地解决了水深流急、地质复杂的基础工程问题。 近年来,我国在岩土工程勘察、室内及现场土工试验、地基处理、新设备、新材料、新工艺的研究和应用方面,取得了很大的进展。在地基处理方面,振动碾压、振动水冲、深层搅拌、高压旋喷、粉体喷射、真空预压、强夯以及各种土工聚合物
8、和托换技术等在土建、水利、桥隧、道路、港口、海洋等有关工程中得到了广泛应用,并取得了较好的经济技术效果。 (2)国外的发展历史1773年,法国科学家C.A.Coulomb创立砂土抗剪强度公式,提出挡土墙土压力的滑动楔体理论。1856年,法国工程师 H.Darcy研究砂土的透水性,提出层流运动的darcy定律。1857年,W.J.M.Rankine,从另一途径研究了挡土墙的土压力理论。1867年,捷克E.Winkler提出了铁轨下任一点的接触压力与该点的沉降成正比的假设。1885年,法国Boussinesq求得了半无限弹性体在竖向集中荷载作用下的应力与变形的理论解答。1915年,瑞典的彼得森(P
9、etterson)首先提出 ,后由瑞典的费伦纽斯(Fellenius)及美国的泰勒(Taylor)进一步发展了土坡稳定分析的整体圆弧滑动面法 。1920年,法国学者普朗特尔(Prandtl)发表了地基剪切破坏时的滑动面形状和极限承载力公式 。1925年,K.Terzaghi出版了土力学一书。4、本课程的特点、内容与学习要求 (1)土力学与地基基础课程的学习特点本课程包括土力学(专业基础)和基础工程(专业)两部分,是土木工程专业的一门主干课程。其涉及到工程地质学、土力学、结构设计和施工等几个学科领域,内容广泛,综合性、理论性和实践性很强。从土木工程专业的要求出发,学习时牢固地掌握土的应力、变形、
10、强度和地基计算等土力学基本原理,并能应用这些基本概念和原理,结合有关结构理论和施工知识,分析和解决地基基础问题。 (2)土力学与地基基础课程的内容设置第1章为绪论; 上篇包括第2章至第6章,介绍了土力学的基本原理和计算方法,分别为土的物理性质及工程分类、土中应力分布与计算、土的压缩性与地基沉降计算、土的渗透性与渗透变形计算、土的抗剪强度; 中篇包括第7章至第9章,介绍了土力学的基本原理在工程中的应用,分别为土压力与挡土墙设计、土坡稳定分析和地基承载力; 下篇包括第10章至第13章,介绍了地基基础设计与施工技术,分别为浅基础设计、桩基础及其他深基础、特殊地基、地基处理。 (3)土力学与地基基础课
11、程的学习要求在本课程的学习中,必须自始至终抓住土的变形、强度和稳定性问题这一重要线索,并特别注意认识土的多样性和易变性等特点。此外,还必须掌握有关的土工试验技术及地基勘察知识,对建筑场地的工程地质条件作出正确的评价,才能运用土力学的基本知识去正确解决基础工程中的疑难问题。小结本课程与材料力学、结构力学、弹性理论、建筑材料、建筑结构及工程地质等有着密切的关系,本书在涉及到这些学科的有关内容时仅引述其结论,要求理解其意义及应用条件,而不把注意力放在公式的推导上。此外,基础工程几乎找不到完全相同的实例,在处理基础工程问题时,必须运用本课程的基本原理,深入调查研究,针对不同情况进行具体分析。因此,在学
12、习时必须注意理论联系实际,才能提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总结本节讲述了土力学与地基基础的基本知识和课程要求。 第二章 土的物理性质与工程分类(3课时)1、土的成因 残积土、坡积土、洪积土、冲积土、淤积土、冰积土、风积土2、土的组成 土是由固体颗粒、水和气体所组成的三相体系。分为饱和土、非饱和土、干土三类 ,当土骨架的孔隙完全被水充满时,这种土称为饱和土 ,有时一部分被水占据,另一部分被气体占据,称为非饱和土 ,有时可能完全充满气体,就称为干土。 (1) 土的固体颗粒土中的固体颗粒(土粒)大小、形状、矿物成分及其组成情况是决定土的物理性质的重要因素。 土颗粒大小不同,其性质也不同。颗粒大小通
13、常以粒径表示。 粒组:是某一级粒径的变化范围,或者为相邻两分界粒径之间性质相近的土粒。划分粒组的分界尺寸称为界限粒径。 (2) 土中水结合水:是指附着于土粒表面的水,受颗粒表面电场作用力吸引而包围在颗粒四周,不传递静水压力,不能任意流动的水,其冰点低于零度。自由水:指不受颗粒电场引力作用的水,包括重力水和毛细水。毛细水是受到水与空气交界面处表面张力作用的自由水毛细水存在于地下水位以上的透水土层中。(3) 土中空气土中封闭气体的存在对土的性质有一定的影响,可使土的渗透性减小,弹性增大,并能拖延土受压缩后变形随时间的发展过程。含气体的土称为非饱和土,非饱和土的工程性质研究已经成为土力学的一个新的分
14、支。 (4) 土的结构土颗粒之间的相互排列和连续形式,称为土的结构。 3、土的三相比例指标 (1)土的三相基本指标表示土的三相组成比例关系的指标,称为土的三相比例指标。三相比例指标反映了土的干燥与潮湿、疏松与紧密,是评价土的工程性质最基本的物理性质指标,也是岩土工程勘察报告中不可缺少的基本内容。 (2)土的其他物理性质指标土的孔隙比e、土的孔隙率n(%)、含水量、土的饱和度Sr、干重度d(kN/m3)与干密度d(g/cm3)、饱和重度sat(kN/m3)与饱和密度sat(g/cm3)、有效重度(kN/m3)与有效密度(g/cm3)。(3)三相指标的换算4、无粘性土的密实度(1)砂土的密实度 (
15、2)碎石土的密实度5、粘性土的稠度 1.黏性土最主要的物理状态特征是它的稠度。 2.稠度是指土的软硬程度或土对外力引起变形或破坏的抵抗能力。3.粘性土的稠度状态:含水量变化时,可使粘性土具有不同的稠度状态。含水量由大到小变化时,土由粘滞流动状态到可塑状态 到半固体到固体状态。稠度状态之间的转变界限叫稠度界限。最早提出这种界限是瑞典农学家阿太堡,故也称阿太堡界限。用含水量表示,故又称界限含水量。工程上常用的稠度界限有液性界限Wl和塑性界限Wp。液性界限(Wl)简称液限,相当于土从塑性状态转变为液性状态时的含水量。 塑性界限(Wp)简称塑限,相当于土从半固体状态转变为塑性状态时的含水量。缩限(Ws
16、)是半固态与固态的界限含水量。6、地基岩土的分类20世纪初期,瑞典土壤学家阿太堡提出了土的粒组划分方法和土的液限、塑限的测定方法,为近代土分类系统的形成奠定了基础 。我国使用的土名和土的分类法并不统一,各个部门,使用各自制定的规范,世界上其它国家也是如此。我国目前建筑、水利、港工、公路各专业对土都有不同的分类方法。 例: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分类法该规范把建筑物的地基土(包括岩石)分成六大类,即岩石、碎石土、砂土、粉土、粘性土和人工填土。从土力学的学科意义而言,整体岩石不属于土。碎石土和砂土属于粗粒土、粉土和粘性土属于细粒土。粗粒土按粒径级配分类,细粒土按塑性指数Ip分类。碎石土是指粒径大于2m
17、m颗粒含量超过总质量50%的土;砂土是指粒径大于2mm的颗粒含量不超过总质量的50%,而粒径大于0.075mm的颗粒含量超过总质量的50%的土;黏性土是指塑性指数Ip大于10的土;粉土的性质介于砂土与黏性土之间,塑性指数Ip10且粒径大于0.075mm的颗粒不超过总质量的50%的土。 小结 本节讲述了土的物理性质与工程分类。第三章 地基的应力(3课时)1、概述建(构)筑物的建造使地基土中原有的应力状态发生了变化,如同其它材料一样,地基土受力后也要产生应力和变形。在地基土层上建造建(构)筑物,基础将建(构)筑物的荷载传递给地基,使地基中原有的应力状态发生变化,从而引起地基变形,使建筑物发生沉降、
18、倾斜和水平位移。地基土中的应力按其产生的原因不同,可分为自重应力(geostatic stress)和附加应力(additional stress)两种。 土中某点的自重应力与附加应力之和为土体受外荷载作用后的总应力。土中自重应力是指土体受到自重作用所产生的应力。 土中附加应力是指由土体受外荷载(包括建筑物荷载、交通荷载、堤坝荷载等)以及地下渗流、地震等作用下附加产生的应力增量,它是产生地基变形的主要原因,也是导致地基土的强度破坏和失稳的重要原因。 2、地基中的自重应力(一)单层土的竖向自重应力在计算土中自重应力时,假设天然地面是一个无限大的水平面,因而在任意竖直面和 水平面上均无剪应力存在。
19、可取作用于该水平面上任一单位面积的土柱体自重计算(图),即:(二)多层土的竖向自重应力 地基土往往是成层的,成层土自重应力的计算公式: 图4-4(a)为地下水位下降的情况,如在软土地区,因大量抽取地下水,以致地下水位长期大幅度下降,使地基中有效自重应力增加,从而引起地面大面积沉降的严重后果。图4-4(b)为地下水位长期上升的情况,如在人工抬高蓄水水位地区(如筑坝蓄水)或工业废水渗入地下的地区。水位上升会引起地基承载力的减少或湿陷性土的塌陷现象,必须引起注意。图4-4地基土中除有作用于水平面的竖向自重应力外,还有作用于竖直面的侧向(水平向)自重应力。土中任意点的侧向自重应力与竖向自重应力成正比关
20、系,而剪应力均为零,即3、基底压力的计算 (1)基底接触压力的产生建筑物荷重 基础 地基在地基与基础的接触面上产生的压力(地基作用于基础底面的反力) (2)接触压力的大小影响因素地基土和基础的刚度荷载基础埋深地基土性质(3)基底压力分布形式 柔性基础(钢筋混凝土基础),基底压力大小、分布状况与上部荷载的大小、分布状况相同。刚性基础则不同 马鞍形、抛物线形、钟形4、基底压力的简化计算5、基底附加压力建筑物建造前,土中早已存在自重应力。基底附加压力是指导致地基中产生附加应力的那部分基底压力,在数值上等于基底压力减去基底标高处原有的土中自重应力,是引起地基附加应力和变形的主要原因。一般浅基础总是埋置
21、在天然地面下一定深度处,该处原有土中竖向自重应力。基坑开挖后,卸除了原有的自重应力,即基底处建造前曾有过自重应力作用。建筑物建造后的基底压力扣除建造前基底处土中自重应力后,才是新增加于地基的基底附加压力。 当基底压力为均匀分布时当基底压力为梯形分布时6、地基中的附加应力附加应力是由于外荷载作用,在地基中产生的应力增量。小结 本节讲述了土中应力分布与计算。第四章 地基土的变形(3课时)1、土的压缩性及其指标土的压缩是指土中孔隙的体积缩小,即土中水和土中气的体积缩小,可以认为土粒的体积是不变的,此时,土粒重新排列,互相挤密。饱和土的压缩,随孔隙的体积减小,土中水排出,相应土中水的体积减小。 饱和土
22、在压力作用下随土中水体积减小的全过程,称为土的固结。 计算地基沉降时,必须取得土的压缩性指标,该指标可采用室内试验或原位测试来测定,应力求试验条件与土的天然状态及其在外荷作用下的实际应力条件相适应。(1)室内压缩(固结)试验及压缩性指标室内压缩试验假定:试验过程中颗粒本身没有压缩;在沿试样的横截面和高度范围附加应力均匀分布;试样不允许有任何侧向变形;压缩过程中试样的横截面面积保持不变。土的压缩曲线是室内土的压缩试验成果,它是土的孔隙比与所受相应压力的关系曲线。压缩曲线可按两种方式绘制,一种是采用普通直角坐标绘制的e-p曲线,如图5-3(a)所示。 一般按p50、100、200、300、400k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土力学与地基基础 授课讲稿 土力学 地基基础 授课 讲稿
![提示](https://www.31ppt.com/images/bang_tan.gif)
链接地址:https://www.31ppt.com/p-514476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