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感动中国人物邱海波事迹观后感心得体会.doc
《2021感动中国人物邱海波事迹观后感心得体会.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21感动中国人物邱海波事迹观后感心得体会.doc(12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2021感动中国人物邱海波事迹观后感心得体会 感动中国人物邱海波事迹观后感心得体会(一)武汉疫情仍处在紧要关头。国家卫健委专家组成员、东南大学附属中大医院副院长、著名重症医学专家邱海波已经在武汉 32 天了。这期间,他就像 消失 一样,媒体绝少听到他的声音。对于一名 ICU 医生而言,挽救生命,就像是闯关,每一关都走得艰辛、惊险,在武汉,这恐怕是邱海波的高难度挑战了,他说: 我要抓紧时间救病人。2 月 19 日,现代快报记者电话采访了邱海波,他讲述了这 32 天在武汉的 闯关 历程。挑最重的担子,寻找有效的治疗途径1 月 21 日,记者碰巧打通了邱海波的电话,他说: 坐高铁来的,在查房,忙,再
2、联系。 匆忙挂了电话。之后的日子,邱海波的电话要么是忙音要么无人接听,微信朋友圈也从未更新过。其实,1 月 19 日,邱海波已经来到武汉。一大早的高铁,回到酒店稍作整理,没有寒暄、没有缓冲,邱海波直奔武汉市金银潭医院,等待他的就是千钧重担。 我来的时候,临床救治变得越来越突出,重症病人多了,死亡病例增加,治疗变成一个非常突出的问题。 邱海波说。这里病人情况如何?跟以前的一样吗?为了找到答案,邱海波和专家组其他成员一起来到武汉三家收治重症病人定点医院:武汉市金银潭医院、武汉市肺科医院、武汉大学中南医院。 我们花了几天的时间泡在病房里,三家医院的重症病人每天过一遍,上午、下午都要穿着隔离服进红区。
3、只有掌握这些病人发病、病重的特点,对治疗的反应,才能形成治疗流程和规范。采访中,邱海波一直在传递着一个重要的信息:要有治疗路径,指导湖北乃至全国的重症治疗。他参与了国家卫健委发布的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诊疗方案第二版到第六版的制定,主导制定了重症和危重症病人的治疗路径。与 沉默杀手 掰手腕,边 瞄准边 开枪邱海波上一次发朋友圈还是 2019 年的 11 月 8 日,当天,在南京举办了全国重症医学质量控制大会,他连发了两条和会议相关的内容。当时邱海波在接受媒体采访时也说出了自己的 重症治疗心得 :与其他科室先 瞄准 再 开枪 、先诊断清楚再对症下药不同,重症医学科必须做到边 瞄准 边 开枪 ,病
4、人出现哪方面危及生命的症状,就先处理哪方面的问题,病人的生命就在分毫之间。 这次疾病的特点,就是病人表现不明显。一般发病在一个星期到十天才出现低氧血症,而低氧血症是沉默的杀手 。邱海波在掌握了新冠肺炎的 脾气 后,一直在摸索、寻找治疗重症病人的关键 靶点 ,寻找新的治疗方法。他用 意外 来形容俯卧位通气治疗, 这是在缺乏特别有效的治疗药物时,让病人趴下来是很有效的治疗手段。不过在开展这项治疗时,也遇到过不小的困难,俯卧位治疗需要 5 名医护人员一起抬病人,隔离区没有那么多医护人员怎么办?他规定,医生早上查房时开出需要做俯卧位治疗病人的名单,下午医护人员再进去一次,把病人全部趴过来,到第二天早晨
5、查房时再重新翻过来。讲起自己擅长的重症急救领域,邱海波语速明显加快, 我在武汉,每天看的病人不一样,从轻到重的都在看,主要精力花在重症病人身上,不断地总结经验。 比如,对于喘得特别急的病人,会引起气压伤,自己把自己肺给损伤了。如何打断这种过程? 邱海波自问自答,说出一串医学用语, 就是要用比较深的镇静镇痛以及肌肉松弛,把这些自主呼吸全部打掉,降低肺损伤,避免病程的发展。感动中国人物邱海波事迹观后感心得体会(二)守护生命最后一道防线,战疫线上有了 江苏经验 2003 年邱海波是南京非典病区治疗专家组组长,带领医护人员创造了非典病人零死亡、医护人员零感染的骄人纪录。这一次在武汉,邱海波的身份也变了
6、,成为 国字头 专家,他也坦言身上的担子更重了。要向国家提供最专业的研判建议和应对良策。在武汉期间,邱海波和专家组成员多次当面向孙春兰副总理汇报工作。刚到武汉时,重症病房一床难求。向中央指导组汇报时,他建议开设重症医院,希望尽快增加重症医学的床位,能够集中那么一到两家医院,专门收治,这个意见很快被采纳,更多重症患者得到及时有效的治疗,成为打赢武汉战疫的关键之举。 非典时期,我只管一家医院,把病房里的病人守住就可以了,这一次,要管的医院更多了,从定点收治医院到社区医院再到方舱。从病人的程度来讲,最重的病人,到比较重的,到普通型的病人,都需要去关心,因为治疗方案怎么去制定,治疗的是否到位及时,我们
7、需要给出一个建议,形成流程规范制度。 邱海波说,这个过程,更宏观,责任更大,面对的病人可能是上万个,需要更系统的方法、规范,通过教育培训,让整个团队,具有高效的机制能力,这跟以前完全不一样。 医生遇到重症病人时,会从内心产生很强烈的冲动,想要去救治。每一分钟、每一小时都要知道病人的动态,才能当好生命的守门员。55 岁的邱海波已经在 ICU 这个岗位上干了 30 年。在武汉,邱海波和团队更是不畏险阻,坚守生命的最后一道防线,也在抗疫一线形成了重症治疗的 江苏经验 。感动中国人物邱海波事迹观后感心得体会(三)1月19日,临危受命的邱海波急赴武汉,第一时间赶往集中收治重症患者的武汉市金银潭医院。出发
8、那天,他和夫人赵健简单告别,就像平常上班一样。出差是邱海波的常态,赵健早已习惯。“只是没想到这次时间这么长,过年也没回来”。除夕当天,赵健和从上海赶来的邱海波母亲和大哥三人吃了一顿“团圆饭”。除夕夜,一线忙碌的邱海波跟家人视频报平安,“一切都好”。邱海波从来都报喜不报忧,极少跟家人提及危险的情况。虽然夫人赵健跟他是同行,但也总是在报道中才看到他的近况。“在报道里,我看到他给病人插管,会担心,提醒他做好防护。有一次,我在电视里看到他挺疲惫的,去问他,他否认,没有的事,那是没拍好”。这些天,他几乎一直泡在武汉各大收治重症患者医院的“红区”。“红区”是前线中的前线,是人类与疫魔交锋最为激烈的战区。在
9、这里,感染的风险更大,防护的要求也更为严格。最长的一次,邱海波在“红区”不吃不喝泡了五个小时。进出“红区”,是邱海波的日常。赵健几乎能想象邱海波在一线的状态。“他年轻的时候就是这样的工作狂。即使在吃饭、睡觉,病房一声电话,马上他就走了”。尽管已经55岁,在ICU这个岗位上干了30年,邱海波依旧保持着年轻时的热情。“他超级热爱这份职业,甚至热爱都不足以表达,这是他的命”,邱海波弟子、共事20多年的同事、中大医院重症医学科主任杨毅如是形容。在抗“疫”一线,已经是专家组成员的他,几乎每天都要去病房查房、观察。“临床医生就是要身临病床。你不到床边不看到病人,永远不知道疾病的特点,不可能网上搜搜就能看好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2021 感动 中国 人物 海波 事迹 观后感 心得体会
链接地址:https://www.31ppt.com/p-51418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