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毕业设计基于慧鱼模型的越障机器人的设计.docx
《大学毕业设计基于慧鱼模型的越障机器人的设计.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大学毕业设计基于慧鱼模型的越障机器人的设计.docx(73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齐齐哈尔大学毕业设计(论文)摘 要根据实验过程中对六足仿生越障机构及其越障机理的分析,并参考国内外现有机器人的越障机构和越障机理,提出并设计出了一种全新的越障机构和越障机理。在实验室通过慧鱼模型的搭建,对已提出的机理及机构验证,证明了机器人,用提出的越障机理所设计的越障执行机构,在越障的过程中是可行的。并在验证的过程中不断的进行改进和优化,使的机器人的越障能力及可靠性得以进一步提高,形成了现有的越障机器人模型。利用solidworks软件对实物进行建模,并且进行运动仿真,验证结构的可行性,同时应用AutoCAD完成总体装配图。关键字:越障机器人;慧鱼;结构设计;运动模型AbstractAcco
2、rding to the experimental process of hexapod bionic obstacle negotiation mechanism and the analysis of the obstacle negotiation mechanism, and refer to the domestic and foreign existing robot obstacle-navigation institutions and the obstacle-surmounting mechanism, proposed and designed a new obstacl
3、e institutions and the obstacle-surmounting mechanism. Through fischer model built in the laboratory, the mechanism and institutions have been put forward validation, proved that the robot, the more the obstacle-surmounting mechanism designed by using the proposed actuator, in the process of obstacl
4、e is feasible.And during the validation process continuous improvement and optimization, make the robot obstacle-navigation ability, and to further improve the reliability, formed the existing obstacle robot model.Using solidworks software for physical modeling and movement simulation, verify the fe
5、asibility of the structure, and complete the overall application of AutoCAD.Key words: Obstacle robot; Fischer; Structure design; Motion model目录摘 要IAbstractII第1章 绪 论11.1 前言11.2 选题背景与依据3第2章 机器人整机结构方案的论证及设计52.1 越障机器人功能简介52.2 越障机器人设计方案与创新构思52.3 越障机器人的组成82.3.1执行系统82.3.2传动系统82.3.4检测系统92.4越障机器人的结构分析92.4.1
6、 主要技术参数92.4.2 配重系统10第3章 越障机器人的结构设计113.1 越障机器人的主要参数113.2 越障机器人的动力计算与电机的选择113.2.1 脚部曲柄的力矩的计算113.2.3 脚部驱动电机的选择113.2.3 轮式机构和可分离底盘上下运动的驱动电机的选择133.3 越障机器人的总传动比确定133.4 越障机器人传动部分的详细计算143.4.1 蜗轮蜗杆设计143.4.2 锥齿轮设计183.4.3 圆柱直齿轮设计223.4.4 轴的设计计算28第4章 越障机器人机身的结构设计304.1 越障机器人机身的概述304.2 越障机器人可分离底盘的概述32第5章 越障机器人控制系统的
7、选择345.1 越障机器人控制系统设计要求345.2 控制系统的组成和工作原理345.3越障机器人控制系统的流程图355.3.1 越障机器人的控制系统原理图355.3.2 越障机器人功能模块图35第六章 三维实体设计366.1越障机器人的整体设计模型366.2 越障机器人仿真366.3 机器人部分零件图366.4 装配设计37第七章 模具设计397.1 模具设计397.2 零件分模设计397.3加载模架407.4 冷却系统407.5 顶出系统417.7 边锁组件427.8 支撑柱43第八章 数控加工设计448.1 数控加工技术448.1.1 已知条件:448.1.2 详细加工过程:45(1)进
8、入加工模块45(2)创建程序45(3)创建几何体45(4)创建安全平面46(5)创建工件几何体47结 论66参考文献67致 谢6969第1章 绪 论1.1 前言“robot”这一词最早出现在1920 年捷克作家凯勒尔凯佩克(Karel. Capek)写的名为“罗莎姆的万能机器人”幻想剧中。但是随着科学与技术的发展,机器人逐渐从科幻电影的幻想角色进人们的日常生活,成为人类生活中必不可缺少的一位伴侣,并慢慢代替部分或将来代替全部人的脑力劳动与体力劳动,成为人类社会生活的一部分。实际上,现代机器人的先祖可以被追溯到两千多年前。我们知道古人进行行军打仗所用的指南车,它实际上就是一种优秀的自动化设备。车
9、箱的内部设置了一整套可以自动离合的齿轮传动机构。当车子行走时偏离了正南方向并向东(左)转弯时,东辕前端就向左移动,而后端则向右(向西)移动,即右侧传动齿轮自动放落,使车轮转动能带动车身上的木人下方大齿轮右转动,来抵消了车辆左转弯时的影响,使木人的手臂仍指于南方。而当车子向西(右)转弯时,则它的左侧传动齿轮放落,使大齿轮左转动,从而抵消车子向右转时影响。当车子向正前方行走时,车轮与车身上的齿轮系是分离的,因此可以使木人手臂所指方向不受车轮的转动的影响。因此,不管车子运动方向是东西南北的不断变化,车上的木人手臂总是将指向南方,起着指导方向作用。其机构如图1-1所示 图 1-1 指南车在上个世纪的6
10、0年代左右,微电子技术和计算机技术迅速的发展,使得自动化技术取得了飞跃性的变化。从那时起开始出现了现在人们认为普遍意义上的机器人。经过人们不断的探索和努力,使得机器人在许多领域中取得了非常巨大的成绩,而且机器人的种类也不胜枚举,几乎在各个高精和尖端技术的领域都少不了它们矫健的身影。在机器人的发展期间,机器人成长一共经历了三个阶段。在第一个阶段中,机器人只能按照人们事先编好的程序去工作,它好像只有几只干活儿的手,不懂得怎么处理外界变化的信息。第二个阶段,机器人似乎有了感觉神经,他具有了视觉、触觉、力觉、听觉等这些功能,使得机器人可以根据外界变化的信息做出相应的自我反馈。第三个阶段中,它不仅具有了
11、多种技能,能够感知外面复杂的世界,而且能够不断的自我学习,用自己思维去决策应该做些什么和怎么去做。而在我国当代,机器人的研究和发展起步比较晚。其先后经历了二十世纪70年代萌芽期,80年代的开发研制期和90年代的推广使用化期。1972年,中国科学院沈阳自动化所开始了机器人的研究;1977年,南开大学的研究所研制出我国第一台用于生物试验的微操作机器人控制系统;1985年,我国第一台重达2000公斤水下机器人“海人一号”在我国辽宁旅顺港下潜60米,首潜成功,开创机器人研制的新纪元。随后,我国研制的机器人相继问世;中国科学院沈阳自动化所研制出体重36公斤,身高将近1米的缆浮游作业轻型“金鱼二号”水下机
12、器人;中科院长春光机所发明了“四足遥控仿生载重步行机器人” ;1988年,中国船舶总公司702所研制成功身高为3.1米,体重为650公斤的载人 “水下机器人”;1988年,国防科技大学研制成功六关节平面运动型的“两足步行机器人”;1994年,中科院沈阳自动化所研制成功了我国第一台无缆水下机器人“探索者号”最大潜水的深度1000米。它的研制成功,标志着我国水下机器人研发制造技术已走向成熟;1995年,我国第一台高性能的精密装配智能型机器人“精密一号”在上海交通大学研制成功,它的研制成功标志着我国已经具有开发制造第二代工业机器人的技术水平;1997年,中科院沈阳自动化所研制成功6000米无缆自治水
13、下机器人; 2005年,中科院沈阳自动化所研制成功了星球探测机器人;2006年,又研制成功世界最大的潜深载人潜水器“海极一号”,7000米工作潜深,它可以达到世界99.8%的海底,比世界另外5台同类产品深了500米。 从我国近代机器人发展史中,可以看出我国的机器人研究,有了长足发展,其中有的方面已经达到了世界先进的水平。但是与一些先进的国家相比,还是恨大的距离。因此从总体上看,我国机器人研究工作仍然任重而道远。而对于机器人的分类,目前还没有统一的分类方法,从不同的角度去看机器人,就会有不同的机器人分类方法。在我国,机器人研究专家从应用环境方面出发,将机器人分为了两大类,即工业机器人和特种机器人
14、。所谓的工业机器人就是面向工业领域的多关节机械手或多自由度机器人。而特种机器人则是除面向工业机器人之外的、用于非制造业并服务于人类生活的各种先进机器人,包括:水下机器人、服务机器人、军用机器人、娱乐机器人、机器人化机器、农业机器人等。而在特种机器人当中,有些分支发展的很快,有了独立的成体系的趋势,如水下机器人、服务机器人、微操作机器人、军用机器人等。目前,国际上的机器人学者,有些也是从机器人的应用环境出发将机器人也分为了两类:制造环境中的工业机器人和非制造环境中的仿人与服务型机器人,这和我国的分类大体上是一致的。1.2 选题背景与依据机器人技术与控制系统作为人类20世纪最伟大的发明之一,自它6
15、0年代问世以来,经历了40多年的发展并取得了实质性的进步和成果。在传统的制造生产领域中,工业机器人经历了诞生、成长、成熟期后,已成为了制造业不可缺少的自动化核心装备,目前在世界上约有近百万台的工业机器人正在各种生产现场忙碌工作。在非制造领域中,特种机器人作为机器人大家族中的后起之秀,由于他的用途十分广泛,近几年来其发展十分的迅速,军用机器人、医疗机器人、水下机器人、服务机器人、娱乐机器人等有着各种用途的特种机器人纷纷面世,而且正迅速向实用化方向迈进。机器人技术是现代各科学与各技术的综合和交叉的体现,先进的机器人的发展代表着一个国家的综合科技实力和技术水平,目前许多的先进工业国家都已将机器人技术
16、列入了本国的21世纪高技术发展计划,机器人的发展将进一步呈现出两个突出的特点:一个是在横向上,机器人的应用领域在不断扩大,正从传统的制造向人类工作和生活的各种社会领域扩展,机器人的种类日趋增多;另一方面为纵向上的,随着机器人的需求范围扩大,机器人本身的结构和形态发展呈现出多样化,高端的系统中呈现出明显的仿生和智能特征,其性能也在不断的提高,功能也在不断的扩展和完善,因此各种机器人系统将逐步向更高的智能化和与人类社会更密切的融合方向发展。而在此背景下,特种机器人相比工业机器人,其具有品种繁多、适应面更广的特点,这种特点跟符合机器人的发展方向:机器人与人类社会更密切的融合。特种机器人在此状况下,在
17、我们不久的社会生活中,可能随处看到特种机器人在天空、地上、水下为人类的生活方便快捷和美好,而忙碌的工作着。在将来的100年里,科学与技术水平的不断发展将会使得机器人的技术提升到一个更高水平。机器人将成为人类聪明伶俐和多才多艺的亲密伙伴,更加广泛地参加人类各方面生产活动和社会日常生活。1) 机器人将更加地广泛地代替人从事各种生产作业(1) 机器人将从目前已广泛地应用到与机械制造、汽车、电子工业及塑料制等生产领域扩展到采矿、核能、石油、冶金、化学、航天、航空、建筑、船舶、纺织、医药、制衣、生化、食品等工业领域,进而应用到非工业领域中,如林业、农业、畜牧业和养殖业等方面。 (2)机器人也将成为人们社
18、会日常生产活动的“主劳力”,人类从此将从重复单调的、繁重的、危险和有害健康的生产劳动当中解放出来,从而有更多的时间去研究、学习和创造。2)机器人将成为人类开发与探索海洋、宇宙和地下未知世界最有力的工具(1)将人类送入太空进行宇宙探索是非常昂贵和危险的,在这种情况下,机器人将代替人从事太空探索和空间作业。现在,航天飞机已经能够将舱外作业机器人带人太空并进行太空作业,火星探测车已经被送到火星的表面上,并成功地完成了一系列预定的探测任务。(2)地底和水下作业对于人们来说是一项非常危险的作业,这也是人类未解决难题,地下和水下机器人将解决这个问题,用于水下作业与救生、海底的探索与开发、地底和海洋和地下资
19、源的利用等。3)机器人将在外来战争中发挥重要作用(1)军用机器人它可以是一个武器系统,如自主式地面车辆、机器人坦克、扫雷机器人等,也可以是武器装备上的一个装置或系统,如军用飞机的“副驾驶员”系统、武器装备的自动故障诊断与排除系统、舰船作战管理系统、坦克炮装弹机器人系统等。(2)将来还可能出现机器人化部队或兵团,在未来的战争将出现机器人对机器人的战斗。综上所述,作为在非制造环境下工作的特种机器人,由于适应面更广、智能化和自动化更高,而且对工作环境的适应能力更强,系统操作功能更加复杂来满足特殊要求等特性,因此其在未来发展前景是不可估量,市场价值巨大,在不久的将来一定会看到向苹果一样的公司引领全球,
20、让人们在日常生活中更为依赖。第2章 机器人整机结构方案的论证及设计2.1 越障机器人功能简介随着对移动机器人的研究发展和移动机器人技术的不对完善,移动机器人的应用也越来越广,品种分化也越来越细,这使得机器人在不断地深入人们生活的各个方面。而对于无人化复杂的环境考察及探索的机器人也在不断的前进完善中。为了提高地面机器人的快速响应能力和复杂地形环境的适应能力,设计了一种具有良好机动性能和高通过性的移动越障执行机构,这种移动越障机构,主要仿照人的脚部前进过程中行进的一系列动作,然后通过双曲柄连杆机构得以实现设计要求,而且这种机构对地面的适应能力能力很强。而且可以平稳地运动不考虑与地面接触处的粗糙度,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大学 毕业设计 基于 模型 越障 机器人 设计
![提示](https://www.31ppt.com/images/bang_tan.gif)
链接地址:https://www.31ppt.com/p-513647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