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工程建筑物与多年冻土.doc
《第一章工程建筑物与多年冻土.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第一章工程建筑物与多年冻土.doc(148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第三篇寒区岩土工程学原理第九章工业与民用建筑物9.1建筑物类型及其结构建筑物可分为民用建筑物(住宅房屋和公共建筑物)和工业用建筑物。民用建筑物通常具有承重骨架和承重墙体(图9.1)。承重墙可以顺着建筑物(纵向)布置或横着建筑物(横向)布置。后一方案广泛用于地震地区,以及在正融多年冻土()地基上的建筑中。工业建筑物通常为单跨或多跨顶蓬(帐蓬式)式结构,骨架厅堂式,露台(挑檐)凉亭(亭台)式和骨架(框架)式结构(图9.2)。房屋建筑物既可以是刚性结构形式也可以是柔性结构形式(库什诺夫(),1961)。所有各类房屋建筑物可具有刚性结构图式,而只有露台(挑檐)亭(台)式的工业用房屋建筑物才可能有柔性结
2、构形式。当采用刚性结构形式时,允许房屋各单元之间有相互位移,当采用柔性结构形式时则在不破坏建筑物稳定性和运行适用性时,允许房屋单元有一定(有限)的变位(位移)。在刚性结构的房屋建筑物中,纵向和横向墙体,通常相对于房屋总(主)轴线作对称布置;墙体内部在其所有长、宽方向上,不允许在平面上交叉、转折;横向承重墙的相互距离不得大于12米,避开局部被削弱作孔槽与沟道的墙体;所有门(窗)、墙洞可能内要简独均匀布置;屋面的拼装单元相互间要连续好,并与墙体与柱之间连接稳妥;设置沉降缝(),加固圈,采用配筋隔墙和棱角形砖石房屋。在柔性结构的房屋建筑物中,应增加承重结构的支承面积(横梁(刚架)、楼板、基础梁(墙脚
3、梁、托梁)等等);采用刚性水平隔墙式屋面板;为了很好传递水平荷载,柱体应牢固地嵌入基础,设置沉降缝。在刚性结构的房屋建筑物中,沉降缝之间的距离(间距)通常采用42米,对柔性结构的房屋建筑物沉降缝间距采用60米。房屋建筑物的基本结构单元乃是房屋的骨架,墙体、楼板、屋面和基础。骨架 由设置于基础中的柱体和插入柱内的横梁(刚架)或横梁与横梁之间连续在一起的刚架组成。要区分横梁与柱之间是刚性连接或是铰链式连接。房屋骨架由刚筋混凝土或钢材制成。墙体 乃是房屋建筑物的围护结构,在某些情况下同时又是建筑物的承重单元(无骨架式房屋建筑物),墙沿布置在基础表面的基础梁上。砖、无砂混凝土,陶粒混凝土、多孔(泡沫)
4、混凝土、木材都可作为墙体材料。近几年来还曾采用充填矿物保温材料的铝制壁板。铝制墙体主要在于可以轻便搬动并具有较高的装配性能。楼板 乃是承重和围护结构,安装在住宅或生产用房间,工业用房楼层和通风地下室之上。楼板和承重板敷设于横梁之上,嵌入建筑物柱体式墙体之上。在某些情况下,承重板可与基础横梁同时进行施工,此时承重板嵌到承重墙上。通风地下室之上的楼板与楼层间隔层楼板不同,应具有更强的绝热能力和绝对的不透水(气)性(瓦斯科夫斯基()、什科梁罗夫(),1975)。楼板常由工厂化生产的大型予制板组装而成,同时又是起承重作用的板体和绝热体。由轻混凝土和多孔(泡沫)混凝土(陶粒混凝土、泡沫加气混凝土,加气粉
5、煤灰混凝土)制成的楼板主要应用于民用建筑。在工业建筑物中,特别是当地坪上承受重型荷载时,楼板可以作成单独钢筋混凝土承台结构,在其上再敷设刚性的保温层(泡沫混凝土、矿碴混凝土),再在其上铺设水泥,混凝土或沥青混凝土地坪。屋面板 (房屋层顶)保证建筑物防护大气降水,而在某些情况下则对顶层房屋起热防护作用。在北方地区,屋顶设计成简单的外形,以不至于阻滞表面积雪(斜倾可达10度),作成坡度大于60度的两面或四面倾斜式层面或球形屋面。屋顶采用两种结构方案:顶楼(阁楼)式结构和非顶楼式结构。顶楼式屋顶只能防护建筑物上的大气降水,而上层房屋热防护则由屋顶楼板承担。在这种情况下,屋面由承重构件和防水层构成。在
6、非顶楼式结构中,屋面构件和屋顶楼板结合为一个结构,由承重构件、防水层和防热层组成。工业用建筑物照例都是合而为一的屋顶结构。建筑物基础 乃是房屋建筑物的主要结构单元,它将房屋建筑物荷载传递到地基上。基础可分为桩式基础、柱式基础、条形基础和板式基础。桩基础是多年冻土()分布地区的主要基础类型。在表9.1中列出了典型的桩结构资料,而在表9.2中则给出了桩基础抗冻性和防渗的要求(设计师手册()、地基、基础与地下结构物(),1985)。表9.1桩的标准结构桩截面,厘米,长度,米文件名称柱身带横向配筋和非应力钢筋的全长正方形截面桩2020252530303535404036463128161316全俄国家
7、建筑规范()19804.179柱身横向配钢筋和应力钢筋的全长正方形截面桩2020252530303535404036463158201320全俄国家建筑规范()19804.2-79柱身无横向钢筋的全长正方形截面桩2525303035312全俄国家建筑规范()19804.4-78圆形空腹的全长正方形截面桩252530304040383838全俄国家建筑规范()19804.3-80注:根据全俄国家建筑规范()19804.1-79和19804.3-79桩可承受任何荷载,而据全俄国家建筑规范19404.4-78和19804.3-80桩仅指完全沉入土中的打入桩。要根据桩的工作条件,确定桩的尺寸,为此桩材
8、的强度应平均超出土的强度15%。根据桩上承受荷载情况大致可采用如下桩截面:荷载,千牛顿 3001000 8001600 100012000桩截面,厘米 3030 3535 4040在设计基础时,应力争靠增加桩的沉入深度,以减少桩的数量。承重墙下的桩一般布置成一排,在桩基下则用园形桩。在土体中置桩可以有四种方式(表9.3)。房屋建筑物下的所有桩由整体式承台或拼装式承台将桩组合起来协同工作。承台尺寸在平面上应是30的倍数,高度应是15厘米的倍数。承台要超出桩外缘(轮廓)20厘米。承台的高度应超出为安放柱体所设的墙深40厘米。拼装式承台的混凝土强度标号应不小于200号。整体式承台的混凝土标号采用不小
9、于150,其抗冻性和不透水性(抗渗性)见表9.2中的相应数值。在布置承台时,设计平面(标高)以下应予先留有缝隙,同时作好可靠的排水以消除承台与土体表面表9.2 桩(分子)和桩基承台(分母)的抗冻性与透水性桩的工作条件不同等级房屋建筑物的混凝土设计标号按抗冻性按抗渗性12341234桩上部和承台放在地面以上42422222桩或承台全部放在于地面以下4222注:通长线()表示数值未作规定表9.3 土体中置桩方式置桩方式置桩方式略述应用范围打入桩利用柴油打桩机或振动沉桩直接将桩打入土体中融化砂土和粘性土(大块碎石包裹体含量不超过15%)钻孔打入桩桩打入予先钻好的钻孔中,钻孔直径小于桩截面对角线长度2
10、厘米大块碎石包裹体含量超过20%的塑性冻土,大块碎石包裹体含量大于15%的融化砂土和粘土类土钻孔插入桩桩安装于予先成孔的钻孔中,钻孔直径超过桩截面对角线尺寸5厘米,随后空隙填入石灰-砂泥浆坚硬冻土;大块碎石包裹体含量大于20%的塑性冻土插入桩桩置于蒸汽予融土中且融区尺寸应超过桩截面对角线尺寸两倍大块碎石包裹体含量小于15%的坚硬冻土之间的法向冻胀力对承台的作用。多年冻土上的房屋建筑物,修建在天然地基上时,可同时采用条形基础和柱式基础(指南,1980)通常首先敷设承重墙下基础,然后再敷设柱体下的基础。通常,最用的最多的是用整体钢筋混凝土和拼装钢筋混凝土作基础材料,混凝土(按强度)的标号建议对整体
11、式基础不得小于150号,对拼装式基础不得小于200号,桩基抗冻性和抗渗性标号见表9.2内的相应值。整体式基础之下要予先铺设厚10厘米的致密的50号混凝土垫层。在拼装式基础下可敷设与以上相同厚度(10厘米)的砂垫层。条形基础由(图9.3)包括条形带和基础墙体,后者之上插入房屋建筑物的墙。基础墙体一般不得伸出基础台阶之上15厘米。在北方地区的基础结构中最常采用的是拼装式结构。在拼装式方案中,条带由统一规格的钢筋混凝土板组装而成,而基础墙则由混凝土梁组装。当埋置深度不同的条带底面要从基础一段变到另一段时,要通过台阶实现过渡,台阶的高度与其长度之比,粘性土中采用12,砂土中采用13。柱式基础(图9.3
12、)由柱脚和柱底构成,在拼装式设计方案中,它们与插入的部分用焊接结合起来。而在整体浇注方案中则由钢筋塔接组合在一起。钢筋混凝土柱与基础之间的连接,则藉助于承座和柱的插入部分和柱基焊接在一起(接头用标号不低100号的混凝土填实)。对于钢柱则柱脚利用锚定螺栓支撑(加固),并用混凝土浇筑于基础中。在坚硬的土体上,柱式基础置于房屋墙体之下。在这种情况下,柱基布置于房屋角落外承重墙的交叉处,同时顺着墙体布置,间距36米;在基础上方再布置基础梁并沿着基础梁砌筑房屋的墙体。低层房屋建筑物(至多两层)下的条形基础或柱式基础常常不埋入土内,而是放在粗骨架材料组成的填土(垫砂)体内或土表面(图9.4)。利用砾、卵石
13、、碎石、砂以及含砾、卵石或碎石的砂混合料,矿井碴场的岩石,以及未遭受化学分解的工业炉碴(矿碴)作垫层材料。垫层上部平面尺寸应与房屋建筑物的外部轮廓尺寸相当,通常约为12米(多年冻土分布地区垫层上房屋建筑物设计施工建议书,1977年)。垫层高出地表面以上的高度通常总大于基础底面宽度的1.5倍。而在按第一原则利用多年冻土作地基时,应与房屋建筑物地基内季节融化深度相当。垫层的坡脚(边坡距)决定于它们的成分:在砾石(卵)石、碎石和碎岩块作成的垫层中为115,砂垫层为11.75;矿碴、炉碴作成的垫层为12。边坡坡面用草皮护坡或散水坡(墙角护坡)加固。垫层广泛应用于木结构房屋结构中,其基础通常起底梁的支承
14、(支座)作用(图9.4)。近年来,在保持地基土于冻结状态的垫层上的房屋施工中曾推广应用空腹式的通风基础,它同时还是一种冷却装置(多年冻土中空腹式通风基础设计建议书,1985)。通风基础自身为-薄壁式钢筋混凝土结构(图9.4,、)或金属杆件系统(图9.4,)。它们在冬天由外部空气进行通风,换气。这种基础将整个房屋建筑物下面形成为单独式砌体,其最大平面尺寸为3636米。为避免建筑物变形,传递到垫层上的有效荷载,不应超过以下数值:砾卵石、碎石垫层为0.245兆帕;砂垫层为0.196兆帕;炉碴、矿碴垫层为0.098兆帕。9.2房屋建筑物的冷却设施多年冻土()上房屋建筑物与众不同的独到之处乃是装备有冷却
15、设施,它担负着保证多年冻土区地基中冻土条件不改变的使命(库什湟夫(),1961年)。所有保持地基土冻结状态和保持多年冻土上限初始位置稳定所修建的房屋建筑物都应装备此类冷却设施。通常利用外部通风换气地下室(图9.5),通风管道或通风管沟(图9.5),水平(卧式)热虹及管(温差散热系统)(图9.5)作为冷却设施。通风地下室 由于结构简单,工作可靠乃是最广泛采用的一种装置类型。地下室依靠建筑物中勒脚中的通风孔或通过基础承台与地表石之间的缝隙(孔)(带开敞式勒脚的地下室的情况下)与外部空气进行通风换气。在设计地下室时应遵循如下规则:1、地下室的净空高度(从地面到承台底脚面),对宽度小于24米的房屋建筑
16、物不得小于10米。对宽度大于24米及任意宽度的房屋建筑物,如地下室内布置有管线时,地下室净空高度不得不小于1.5米。在个别地段上(例如楼梯间)地下室的高度可降低到0.3米。2、基础勒脚(柱脚)中的通风孔,沿房屋建筑物周围布置,间距不得大于6米;通风孔的尺寸应不小于0202米;通风孔的底部应高出积雪表面0.2米。为了满足这一条件,在有较大暴风吹雪的地区,通风孔应安装加长的风道或在柱脚的砌体内安装通风管沟。3、当地下室里有隔墙时,在其中安装的通风孔的总面积应超过隔墙表面积的25%。4、地下室的地坪应高出附近地表面1015厘米。自房屋中心到安装勒脚的出水口之间的坡降不小于0.01。顺着地下室的地面在
17、厚度0.05米的砂垫层上铺设厚度0.020.03米的沥青或混凝土墙角护坡。5、当地下室中布置有卫生工程管线时,应在房屋建筑物周边安装排除集水的事故应急水平槽。6、沿房屋建筑物周围地面建造沥青散水(坡)或混凝土散水坡,其宽度不应小于0.7米,从建筑物向外坡降不得小于0.03。当房屋宽度超过24米时,勒脚中的通风孔不足以对整个地下室空间进行通风。为此,在这种建筑物的中央,应设置辅助性的竖向抽风井,高出屋顶层脊0.5米,并安装风帽或屋顶式通风机,经过采暖房间的通风井段要进行保温。绝热(保温)热阻应与房屋建筑物墙体的热阻相等。通风管或通风地沟 在房屋第一层地坪承受荷载较大的情况下布设。管道(地沟)布置
18、在大块碎屑材料的垫层中,表面敷设地坪。通风管的直径一般采用0.10.3米,通风道之间的距离为0.60.3米。管道埋深0.51.5米。将通风管组合起来成为通风干管,干管的直径应与通风系统的通风能力相适应。一般而言,管道应平行于建筑物的横向轴线敷设,而且必须布置在季节融化层范围之内。通风管道和干管应有0.01的坡降以利于夏季排出赋集于管道中的融水和泥水杂物。管道或地沟中的空气只有在冬季籍助通风机才能流通。在此期间粗粒垫层冻结,下垫的地基冷却。夏天通风系统断开,并在建筑物热量作用下,垫层土融化。为避免地基的不均匀沉降和冷却系统和房屋地坪变形,夏天房屋下土体的融化作用不应扩展到垫层底面以下。这可通过规
19、定垫层的厚度与房屋下面土体夏季的融化深度相等来作到。为了减小此一融化深度,在房屋建筑物地坪的结构中要预先考虑进行绝热处理。管道和地沟系统的可靠性要比通风地下室小些,因为在管道和地沟内壁会有凝结水积聚,它们在冻结后会形成冰塞,使通风恶化。此一缺点被卧式热虹吸装置所克服。水平(卧式)热虹吸装置 是一种依靠冬季较低的大气温度进行工作,且在运行过程中不要求消耗能源的一种冷却装置。分为液体热虹吸和汽液热虹吸。它们最简单的形式是本身为一密闭管,管内充填以氨、氮,氟12,丙烷(汽液式热虹吸)或煤油,氟30,乙二醇(液体式热虹吸)。管道弯折成近似直角形,其水平段埋入土体内,而垂直段则布置于地面以上。热虹吸管的
20、工作效率决定于地上部分面积与地下部分面积之比。该比值约为1.01.5。为了减小地上部分的外形尺寸,广泛采用带散热片的管或者钢制对流器。热虹吸管的结构详见卡别耶夫()(1969),维亚洛夫()等人(1983),玛卡罗夫()等人(1983)的有关著作。热虹吸管不会有结冰的危险,因此,它们可以安装的稍微比夏季土体融化层底面低一些(对粗颗粒垫层而言),即比地基最大冷却历时时的位置还要低。地下部分管道的直径一般采用0.020.2米,管道间距0.53.0米。热虹吸管用金属材料制作,其地下部分的长度不超过15米。近年来在俄罗斯开发了一种结构原理新颖的水平卧式汽液热虹吸管被发明者命名为系统(道尔格赫()等人,
21、1991年)。与熟知的热虹吸管不同的是,这种系统具有两个循环线路-地下循环线路和地面循环线路,循环线路具有一定压头而且致冷剂(氨)在地下线路内作单向流动。此类结构可以将地下热交换器的长度增加到800米。地下热交换器的管道顺着建筑物纵轴布置于粗骨架垫层之中,既可直接布置于建筑物之下,也可布置于建筑物外轮廓近旁,后一种布置方式将会增加基础边缘的承载能力。聚乙烯或钢制的小直径(可达0.033米)管材,均可用来作为地下热交换器的管道。9.3保障多年冻土上房屋建筑物稳定的方式保障房屋建筑物稳定性的方式归结成两个大组,称之为利用多年冻土()作地基的原则。原则是基础底面依靠多年冻土(在施工中在垫层上的基础底
22、面的土体只允许季节性融化)以保持稳定性方式,亦即保持地基土于冻结状态的方式;将融化的地基土予先冻结的方式,利用地基土在建筑物施工,运营过程中冻结的方式;以及允许基础底面以上的多年冻土有限度融化的方式。原则则属于基础底面位于多年冻土顶板之上保障稳定性的方式,亦即基础上部结构适应多年冻土融化时地基的不均匀沉降的方式;整个建筑物以下多年冻土予先融化的方式;多年冻土局部予先融化(仅在建筑物荷传递于地基的范围内融化)的方式;利用通风地下室以保持多年冻土上限初始位置稳定的方式;利用冷却系统(回路)以保持多年冻土上限初始位置稳定的方式。让我们进而对上述方式作详细讨论。原则连续分布型多年冻土地区(段)常采用通
23、过保持地基土于冻结状态的方式,以保障稳定性。通过利用冷却装置使房屋建筑物下保持冻结状态,保证建筑物轮廓范围内地面年平均地温为负值。上述方法在工程实践中广泛采用已逾50年(崔托维奇(),1970),至今采用此方式已建成数以百计的民用与工业用建筑物。遗憾的是,其中许多建筑物遭受变形,其原因乃是建筑物地基中的多年冻土的融化作用。由于冷却装置不能令人满意的工作,卫生工程管网的事故性漏水和排放以及相邻结构物的热力作用,地基土发生融化。通风地下室常因通风管道堵塞而停止工作。后者常发生在风吹雪和周围房屋建筑物设计高程抬升所致。当修理道路路面时,未将已毁坏的面层拆除,以致使路面设计标高抬升,这在北方地区经常可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第一章 工程 建筑物 多年冻土
![提示](https://www.31ppt.com/images/bang_tan.gif)
链接地址:https://www.31ppt.com/p-513388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