蜂窝式钢框架结构设计方法研究.doc
《蜂窝式钢框架结构设计方法研究.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蜂窝式钢框架结构设计方法研究.doc(85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蜂窝式钢框架结构设计方法研究摘 要:蜂窝式钢框架结构是一种将蜂窝梁与实腹柱或蜂窝柱通过焊接或螺栓连接而成的新型钢框架结构体系。不但具有传统钢框架结构的技术优势,而且可以充分利用蜂窝梁节省钢材,自重较轻等等优点。采用蜂窝式钢框架结构,可以减小柱子与维护材料的使用,管道由蜂窝孔洞处穿越,可以降低建筑层高。因此,将其利用于多高层建筑中,可以取得较好的综合效益。由于特殊的制作工艺,在相同抗弯承载力下,蜂窝梁的自重相比普通实腹钢梁较轻,从而可以进一步降低结构的地震反应。现今制约蜂窝式钢框架结构发展与应用的主要因素在于,蜂窝梁孔洞参数(包括开孔大小及孔洞位置等)对蜂窝式钢框架结构的整体抗震性能影响规律尚未
2、明确。迄今为止,国内外对蜂窝式钢结构的研究主要集中于蜂窝梁、蜂窝柱等单一构件,对其整体抗震设计方法的研究涉及很少,没有形成系统的蜂窝式钢框架结构设计方法。本文在蜂窝式钢框架结构拟静力试验的基础之上,利用通用有限元分析软件ANSYS进行模拟分析,对不同孔洞形状,扩高比,开孔位置的蜂窝式钢框架结构进行在低周反复荷载作用下的抗震性能分析,得出合理蜂窝梁开孔位置、扩高比的建议取值范围。具体的研究内容及结论如下:对不同扩高比和梁端孔洞位置的单层单跨蜂窝式钢框架结构进行模拟分析,推导出能使梁端塑性铰外移的蜂窝梁第一个孔洞位置设计公式;通过对单层单跨和三层两跨的蜂窝式钢框架结构进行抗震性能分析,验证了公式的
3、适用性;分析了满足此公式下蜂窝式钢框架结构的抗震性能,对设计提出了建议。对单层单跨到三层三跨的蜂窝式钢框架结构进行分析,并通过与实腹钢框架进行延性系数和等效粘滞阻尼系数的对比分析,评价蜂窝式钢框架结构具体的抗震性能;通过框架抗震等级与延性的关系的假设,推导出在不同抗震等级下不同孔洞形状的蜂窝梁扩高比限值。最后总结了本文的研究成果,得到了相关结论,并提出了蜂窝式钢框架结构需要进一步研究的主要内容。关键词:蜂窝梁;钢框架;扩高比;开孔位置;抗震性能;有限元分析AbstractCellular steel frame structure is a new steel frame structure
4、which makes the cellular beam and solid web or cell column connected by welding or bolting. It not only has technical advantages of the traditional steel frame structure, but also can take full use of the cellular beams to save steel and reduce weight etc. Selection of cellular steel frame structure
5、, can reduce the use of columns and maintenance materials. Pipeline going through the cellular holes, can reduce the building storey. Visible, applied it in high-rise buildings, can obtain better economic and social benefits.As a special production process, in the same flexural capacity, the cellula
6、r beam weight lighter than ordinary solid web beams, which can further reduce the seismic response. Now, the main fator of restricting cellular steel frame structure development and application is the regularity affect of cellular beam hole parameters (including the hole size and hole location, etc)
7、. on the overall seismic performance of cellular steel frame is unclear. So far, domestic and foreign researchers most are concentrated on the cellular beams, columns and other individual components, but research on the overall cellular framework for seismic design is little, and systematic cellular
8、 steel frame design methods hasnt formed.In this paper, on the basis of steel frame structure in the cellular quasi-static test,the finite element analysis was used to do simulation analysis. And use the finite element method to anysis seismic performance of different hole shapes, expansion ratio, h
9、ole location of cellular steel frame structure under the effect of cyclic loading effects in the cyclic loading, and matain the cellular beam hole location, the expansion ratio recommended value formula. Specific research content and conclusions are as follows:Simulation analysis on different expans
10、ion ratio and beam hole location of the single-layer, single-span cellular steel frame structure, derived design formulas of cellular beam first hole location which can make the beam plastic hinge outward moving. Through the single-layer, single-span and three -layer, two-span cellular steel frame s
11、tructure seismic performance analysis to verify the usefulness of the formula. On the basis of meeting this formula, analysis the seismic performance cellular steel frame, and put forward design suggestions.Analysis from the single-layer, single-span to three -layer, two-span cellular steel frame st
12、ructure, and comparison of solid-web steel frame ductility coefficient and the equivalent viscous damping coefficient, evaluation of specific seismic performance cellular steel frame structure. Through the presume of frame shear level and ductilitys relationship, derived the limits of cellular beam
13、expansion ratio under different seismic levels.Finally, this paper summarizes the results of research, draws relevant conclusions, and proposes the main content of further study which cellular steel frame structure requires.Key words: cellular beam; steel frame; expansion ratio; hole location; seism
14、ic performance; finite element analysis第一章 绪论1.1 课题研究背景钢结构的应用越来越注重采用材料强度高、结构形式经济合理、承载力大的结构或构件,蜂窝构件正是符合这些要求的一种新型钢结构构件。蜂窝构件是将实腹的型钢构件进行腹板切割后错位焊接而成(见图1.1),相比原型实腹钢构件,可以在不增加用钢量的前提下,将原型钢高度提高1.31.6倍,增大截面抵抗矩,提高抗弯承载力,节省钢材,减轻结构自重,虽然制造费用有所增加,但总造价可以降低15%左右1-2。 图1.1 蜂窝梁加工过程Fig 1.1 Processing of Cellular beam蜂窝梁的孔
15、洞形式有很多,常见的有圆形孔,六边形孔,八边形孔,椭圆形孔(也称修圆形孔),矩形孔等等,其中以圆形孔和六边形孔最为常见。我国对蜂窝梁的应用较早,早在50年代,我国就已经少量应用过蜂窝梁3。虽然只是应用在檩条、挡雨板等一些次要构件之上,但是也为我国蜂窝梁的应用和研究开创了先河。近几年,蜂窝梁的应用越发普遍,特别是在一些大型工程,如湖南会展中心,北京首都机场新航站楼,杭州萧山机场等工程中,都利用了蜂窝梁作为大跨结构梁。然而,这些工程应用中,都将蜂窝梁作为次要结构构件,或是利用蜂窝梁的美观效果和自重较轻的优点,应用于非主要受力构件。国外在蜂窝梁的应用过程中,多将其应用于多高层框架结构梁,如日本“霞关
16、大厦”4,英国“Vulcan大楼”5等。将蜂窝梁应用于框架结构梁,不但可以利用蜂窝梁的大跨优势,减少维护结构和柱子的使用,也可以利用蜂窝孔洞穿越设备管线,从而减小结构高度,增加可利用的建筑高度。制约我国蜂窝梁应用范围的主要原因在于,我国对由蜂窝梁组成的框架结构研究不充分,对于由蜂窝梁和实腹柱,蜂窝梁和蜂窝柱组成蜂窝式钢框架结构的力学性能,特别是抗震性能的研究较少,以至于对其破坏过程,延性和耗能能力,孔洞参数的合理取值范围等等诸多因素,没有系统的研究和科学的把握。1.2 课题研究目的和意义蜂窝式钢框架结构是将蜂窝梁与实腹柱,或蜂窝梁与蜂窝柱连接而成的钢框架结构体系。鉴于上述蜂窝式钢框架结构的优点
17、,蜂窝式钢框架结构可以更好的应用于我国的建筑产业之中。我国是多地震的国家,也是遭受严重地震震害的国家之一,有6度及6度以上地震烈度的地区约占全国总面积的60%,7度及7度以上的城市约占全国城市总数的45%6。抗震性能的优劣是一种新型的结构形式可否推广应用的前提。目前对于蜂窝构件和蜂窝式钢框架结构的研究,大多局限于静力分析,也有少量的对蜂窝梁和蜂窝柱在低周反复荷载作用下的研究成果,但是对于蜂窝式钢框架结构体系的抗震性能研究尚不多见。蜂窝式钢框架结构相对于普通钢框架结构有其特殊性,蜂窝孔洞对框架抗震性能的影响很大。如何确定包括扩高比K(蜂窝梁扩高后截面高度H与原型钢截面高度h之比,K=H/h)、蜂
18、窝孔洞位置,蜂窝孔洞形状在内的诸多孔洞参数对蜂窝式钢框架结构抗震性能的影响,以及在这些参数作用下,蜂窝式钢框架结构的整体抗震性能优劣,是对蜂窝式钢框架结构进行抗震性能分析和设计方法研究的关键。本文将利用ANSYS有限元分析软件,对蜂窝式钢框架结构进行非线性全过程分析,着重分析孔洞参数对蜂窝式钢框架结构的影响规律,研究蜂窝式钢框架结构的设计方法,从而为其工程设计与应用提供参考。1.3 国内外研究现状分析1.3.1 国外研究现状国外对蜂窝构件和蜂窝式钢框架结构的应用与研究较早。50年代,Allftlish提出费氏空腹桁架法7,用来计算蜂窝梁的正应力。1957年,Gibsen和Jenkins利用普通
19、等截面梁等效蜂窝梁,求解蜂窝梁挠度和应力,虽然计算较为复杂,但是结果比较精确。1964年,J.Kolosowski曾用弯矩分配法进行过计算,发现用空腹桁架计算得到的挠度值会比实测值低20%30%,且得到的应力值与实测值有偏差8。1971年,James A.Madle利用弹性力学中的平面问题求解蜂窝梁的应力9。S.L.Srimani和P.K.Oas等先后利用有限元原理,对蜂窝梁进行弹性分析10。1973年,M.u.Hosain,w.0.speirs11利用试验手段,研究孔洞对蜂窝梁极限承载力的影响,并且研究了在跨度、扩高比一定的前提下,加劲肋对蜂窝梁极限承载力的影响。1975年,A.R.Gala
20、mbos,M.u.Hosain,W.G.Speirs12应用弹性与塑性分析方法,研究蜂窝梁最佳扩高比。1976年,Gotoh,Keinosuke13分析了蜂窝孔洞形状和大小对蜂窝梁应力重分布的影响,并对孔洞位置应力集中模式进行了分析。1981年,S.L.srimnai,S.C.Guhamajumd14研究了八边形孔蜂窝梁的挠度问题,通过对八边形孔蜂窝梁进行试验和理论分析,提出了腹板高度增加对蜂窝梁刚度的影响规律,并提出了蜂窝梁最为经济的截面高度。1983年,S.L.Srimnai15在前人研究基础之上,利用弹性与塑性的理论分析方法研究了蜂窝梁最经济扩高比。其中塑性分析只考虑了剪力机构和弯曲机构
21、。1985年,T.Okub,D.A.Nethecrot16对梁墩处承受局部荷载的蜂窝梁进行试验。试验结果表明,不能简单地套用实腹梁的应力计算公式计算蜂窝梁,并提出了计算蜂窝梁应力的设计方法。1996年,Walid.Zarour,Richard.Redwood17通过试验研究梁墩腹板屈曲的影响因素。1998年,Richard.Redwood,sevak.oemirdjian18提出了三种计算方法,以计算蜂窝梁梁墩处的剪力。2004年,Amin.Mohbekhah19利用有限元分析软件分析了蜂窝梁的非弹性扭转问题,分析了简支蜂窝梁在受到梁端不相等的弯矩作用时,弯矩梯度Cb值对极限弯矩承载力的影响,
22、并提出了可用来评价Cb值对蜂窝梁极限弯矩影响的公式。2008年,Benediktas Dervinis20通过研究蜂窝梁腹板高厚比对蜂窝梁承载力的影响,提出了一种合理的选择蜂窝梁截面尺寸的方法。2008年至2009年,Sweedan A M I, El-Sawy K M, Martini M I21,22利用有限元分析方法研究了蜂窝柱平面内的稳定性问题,提出了影响蜂窝柱平面内稳定性的因素,并编制了蜂窝柱屈曲荷载的计算图表。2011年,Sweedan A M I23继续利用有限元分析方法对跨中集中荷载和均匀分布荷载作用下蜂窝梁的平面外稳定性进行了研究,得出蜂窝梁弯矩梯度Cb的影响因素。2011年
23、,Ellobody E24对蜂窝梁的极限荷载、屈曲模式以及侧向荷载对挠度曲线的影响进行了分析,得出了蜂窝梁极限荷载和屈曲模式的影响因素。2011年,Pachpor P D、Gupta L M和Deshpande N V25等人利用ANSYS分析了蜂窝梁挠度的影响因素,研究了六边形孔的开孔率和开孔位置对其的影响。西方国家大多都将蜂窝构件的设计纳入规范。其中英国钢结构规范(BS5950)26,日本钢结构协会编制的新版H型钢系列27,前苏联规范(CH23-81)28中,已经包含了蜂窝梁的计算公式。另外,一些国家规范(如加拿大规范CAN/CSA-S16.1-94)中,虽然没有蜂窝梁的明确提法,但是对于
24、梁腹板上开大孔的情况也作了相关规定。前西德和英国都制定了扩高比K为1.5的蜂窝构件标准。通过对比各国规范可见,蜂窝梁的应力计算通常都采用改进的费氏空腹桁架法;对于蜂窝梁挠度计算,多数国家采用估算法,少数国家采用复杂的费氏空腹桁架法;对于蜂窝梁的稳定性,多数国家的规范近似采用实腹梁的稳定计算公式,偏于安全的以空腹薄弱位置计算稳定问题。但是,各国的规范对于蜂窝构件复杂的受力机理,扩高比、开孔率、不同孔洞情况对蜂窝构件的影响,蜂窝式压弯构件,蜂窝构件的稳定性准确计算,都没有做出相应规定。虽然计算方法较为简便,但是不适用于复杂的蜂窝构件,也无法满足现代化的工程需要。1.3.2 国内研究现状截止目前,在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蜂窝 框架结构 设计 方法 研究
链接地址:https://www.31ppt.com/p-513353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