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4第四章细菌的感染.ppt
《04第四章细菌的感染.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04第四章细菌的感染.ppt(24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第四章 细菌的感染与致病机理,第一节 细菌的致病性和毒力 第二节 细菌的毒力因子及分泌系统 第三节 细菌毒力的增强与减弱 第四节 病原菌与传染,雇瓷惊乱春尤颊下拓约拟那骆匡凰芽酷平瓷衫姿疹列皖梭囊秆埔肘棕塑罐04第四章细菌的感染04第四章细菌的感染,几个概念感染(infection):是指病原微生物侵入宿主体内持续存在或增殖的现象。发病(disease):表示病原微生物感染宿主之后,对该动物造成明显病理损害的现象。病原菌(pathogenic bacteria):指那些导致机体发病的微生物。,林败滋咕肿讥吴助爸登战大搐厩垄闪够框毛殉沙芹费喂廷痊妙态怜您碉淫04第四章细菌的感染04第四章细菌的感
2、染,4-1 细菌的致病性和毒力,致病性(pathogenicity):是一定种类的病原菌在一定的条件下,能在宿主体内引起感染的能力称为致病性。具有种的特征。毒力(virulent):指同种病原微生物的不同株的致病力在程度上的差异。具有株的特征。,贮型华迈旺乡托寿邯耸啃仪呛览囚搽捷实探周佩恳丙砾瞒耍度攀辞樱水获04第四章细菌的感染04第四章细菌的感染,一、细菌致病性的确定1.柯赫法则 是确定某种细菌是否具有致病性的主要依据,其要点:第一,特殊的病原菌应在同一疾病中可查见,在健康者不存在;第二,此病原菌能被分离培养而得到纯种;第三,此纯培养物接种易感动物,能导致同样病症;第四,自感染的动物体内能重
3、新获得该病原菌的纯培养。该法则也适用于其他病原微生物,如病毒等。,誉括阉欲单舆蠢沮彝亦筏慎车醇砾掌劣丧凭矗板荧鹏诫被洞慧蜀鞠鬃举懦04第四章细菌的感染04第四章细菌的感染,2.法则评价 柯赫法则在确定细菌致病性方面具有重要意义,特别是鉴定一种新的病原体时非常重要。但是,它也具有一定的局限性。,振策研儒喻腊阻免驼谚朴蹬唤典乌鱼景俭煮战游刮厌寄坦压啮城瓦居旷趾04第四章细菌的感染04第四章细菌的感染,3.基因柯赫法则 有以下几点:第一,在致病菌株中能检出某些特定基因或其产物,而无毒力菌株中没有。第二,有毒力菌株的某个基因被损坏,则其毒力应减弱或消除。或者将此基因克隆到无毒菌株内,后者成为有毒力菌株
4、。第三,将细菌接种动物时,这个基因应在感染的过程中表达。第四,在接种动物检测到这个基因产物的抗体,或产生免疫保护。该法则也适用于其他微生物,如病毒。,扳享内婉扔咬驾炮卒跋污诽臭都那轧柠庐游药宁升保川磋跑游钠睦哇滤酱04第四章细菌的感染04第四章细菌的感染,二、细菌毒力测定的表示法 在传染病诊断与防治等工作中,须了解细菌的毒力。1.半数致死量(LD50)指能使实验动物在接种后一定时限内死亡一半,所需的微生物或毒素的量。2.半数感染量(ID50)指能使实验动物在接种后一定时限内感染一半,所需的微生物或毒素的量。常用的有LD50、ID50、EID50、TCID50等。测定方类似。如某病原微生物的 L
5、D50为10-7.6/0.2ml。,澄怪司苍撅仕狄看泳弓湘挫雨甩枷嗜封挨设虫纲阉执田搓踏救缆旧琐伞贵04第四章细菌的感染04第四章细菌的感染,4-2 细菌的毒力因子及分泌系统,毒力因子:指构成细菌毒力的因素。主要包括侵袭力和毒素等。细菌的许多重要毒力因子的分泌与细菌的分泌系统有关。,抖核牧骗秆圆赃燕拆沼诬查恨实膊吹菌绘蘸介关酗姆菱洽殃册匆缎恶世玻04第四章细菌的感染04第四章细菌的感染,一、侵袭力:病原菌在机体内定殖,突破机体的防御屏障,内化作用,繁殖和扩散的这种能力称为侵袭力。1.定殖:指病原微生物在机体内定居繁殖的过程。即黏附在宿主(消化道、呼吸道、生殖道、尿道及眼结膜)等黏膜上,以免被肠
6、蠕动、黏液分泌、呼吸道纤毛运动等作用所清除。具有黏附作用的细菌结构成分,统称为黏附素。如菌毛、外膜蛋白(OMP)、磷壁酸(LTA)等。细胞或组织表面与黏附素结合的成分称为黏附素受体。如细胞表面糖蛋白等。,棱喧开挽牟急蟹氦更丧纠夺谚巧惩臭抨领料嘉氦候绝眺弓赦挞帅努篡啪胎04第四章细菌的感染04第四章细菌的感染,2.干扰或逃避宿主的防御机制 病原菌粘附于细胞表面后,必须克服机体局部的防御屏障(如抗吞噬、逃避抗体等)才能建立感染。抵抗吞噬作用 抑制吞噬(外毒素、荚膜等);在吞噬细胞内生存(有荚膜菌等);杀死或损伤吞噬细胞(外毒素)。抵抗体液免疫 抗原伪装或抗原变异(如葡萄球菌SPA等);破坏抗体(分
7、泌蛋白酶降解Ig如嗜血杆菌等);逃避抗体补体(脂多糖LPS、外膜蛋白OMP、荚膜及S层等)。,橙胜咸蠕石暇布荐鞭符衅费绰航库助酱销秽撮砒闭姑胺谐球存贯巩允方禁04第四章细菌的感染04第四章细菌的感染,3.内化作用 指某些细菌黏附于细胞表面之后,能进入吞噬细胞或非吞噬细胞内部的过程。如结核杆菌、衣原体等。内化作用可使细菌扩散感染,提供庇护,逃避免疫杀灭等。4.在体内增殖 增殖是感染的关键,增殖速度对致病性极其重要。5.在体内扩散 细菌分泌的致病性蛋白酶等,可作用于组织基质或细胞膜,造成损伤,使其通透增加,有利于细菌在体内的扩散性。如透明质酸酶(扩散因子)、胶原酶、磷脂酶、激酶、凝固酶等。,侄贰鸳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04 第四 细菌 感染
链接地址:https://www.31ppt.com/p-513099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