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学水文循环与径流形成.ppt
《工学水文循环与径流形成.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工学水文循环与径流形成.ppt(92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研究对象:(1)自然界的水文循环;(2)河流与流域;(3)降雨、蒸发、下渗与径流 4.流域水量平衡研究内容:(1)自然界水文循环及水资源;(2)河流、流域特征及其对水文变化的影响;(3)降水成因、分类、观测与计算;(4)蒸发观测与计算;(5)下渗观测与计算;(6)径流及其形成7.研究目的:(1)从自然界的水文循环理解水资源的再生性与有限性;(2)了解流域对水文变化的作用及影响;(3)掌握降水、蒸发、下渗、径流形成的基本概念与定量描述方法;(4)熟练掌握水量平衡原理及方程,第二章 水文循环与径流形成,端旷祟靛搭魏艇姬隔恰娄骑贰荆某怕差造盟聊昌顾搽廊单馆面农诱提陋各工学水文循环与径流形成工学水文循
2、环与径流形成,2.1 水文循环与水量平衡,内容提要:1、自然界的水文循环、大循环与小循环 2、地球上的水量平衡,学习要求:1、了解自然界水文循环的现象、原因与作用 2、掌握海洋的、陆地的和全球的水量平衡 原理与方程,记各笛晴鲁胀勋闻鳃油煮铱活憎顽喳尉缔俏痕挛坊楔宏侠承告秩朋煽揉般工学水文循环与径流形成工学水文循环与径流形成,2.1.1 自然界的水文循环,自然界中的水在太阳能和大气运动的驱动下,不断地从水面(江、河、湖、海)、陆面(土壤、岩石)和植物的茎叶面,通过蒸发或散发,以水汽的形式进入大气圈,在适当的条件下形成降水。一部分降水通过地面渗透地下,成为土壤水,再经过蒸发和散发重新进入大气圈,或
3、者形成地下水最终进入江河、海洋;一部分形成地面径流,最终汇入海洋。,狗岸氢徐既愉顷剪氨角队阁连卿茸躺湿掏孪竭塞懂炭惶焦轨腕沏杯贤椽锋工学水文循环与径流形成工学水文循环与径流形成,抱帛磺汞廊法亦误甫嘱鹤良丝面岛抿撤鹅嫡加任姐郁处聚宣躇资砷蔓招碍工学水文循环与径流形成工学水文循环与径流形成,大循环:从海洋蒸发的水汽,被 气流输送到大陆形成降水,其中 一部分以地面和地下径流的形式 从河流汇归海洋;另一部分重新 蒸发返回大气。这种海陆间的水 分交换过程称为大循环或外循环。小循环:海洋上蒸发的水汽在海洋上空凝结后,以降水的形式落到海洋里,或陆地上的水经蒸发凝结又降落到陆地上,这种局部的水文循环称为小循环
4、或内循环。海洋、内陆小循环。,橡剩宏炭耳窍尉亡癣粕褂谬泻粘抵女淆呵逻胰齐咒怒颈秋起棋靖踞羹乙焚工学水文循环与径流形成工学水文循环与径流形成,水文循环与水资源的关系在水文循环过程中,水的物理性质、水质、水量等都在不断地变化,水通过蒸发、水汽输送、降水和径流四个环节进行着交换。水文循环供给陆地源源不断的降水、径流,形成某区域多年平均的年降水量或年径流量,即该地区的水资源量,因此水文循环的变化将引起水资源的变化。,馏缄樱音质伴罗父脯撅吕魁毖惰吐拾成咳捏掌蝴铅含谁讣船尸色每湍耀顿工学水文循环与径流形成工学水文循环与径流形成,水文循环具有全球水文循环、流域或区域水文循环和水土(壤)植(物)系统水文循环尺
5、度。全球水文循环是最完整的水文循环,它涉及大气、海洋和陆地之间的相互作用,是全球水文学研究核心。流域或区域水文循环就是流域降雨径流形成过程,是流域水文学或径流形成学研究的核心。水土植系统是一个由土壤、植物和水分构成的相互作用的系统,是流域或区域水文循环的一部分,可以是一个微分土块,最小的水文循环。它是流域水文学的重要基础,也是生态水文学的重要课题。,水文循环的尺度,站佰批娃稳奸瑰理溉恳乱檄贯睹沉泉玫巫游徘盈高傻滚据涡滴嗜捏匡夏魄工学水文循环与径流形成工学水文循环与径流形成,谐虎诸珍狱删棘茫赂咨仟住怕病粹妊庆宜盏衷踏券蚜雌柯坑开秀负沦硒瘸工学水文循环与径流形成工学水文循环与径流形成,存在于地球各
6、圈存中的水可分为地面水、地下水、大气水和生物水等四部分。地面水主要是指储存在海洋、湖泊、河流、冰川和沼泽等水体中的水地下水是指储存在土壤和岩石孔隙的水,包括土壤水大气水主要是指悬浮于大气中的水汽生物水是指含在生物体内的水,2.1.2 地球上的水及其水量平衡,(1)地球系统中水的储量,稽诵知协斯拔素拇骗辞是亭惧淬样伴猛钻胯锈批邀掏贴旧瓮瀑彬惯捣砖绘工学水文循环与径流形成工学水文循环与径流形成,墅郸彼沁墓炉巡点诊莆搬掠叛棠雹篷始黄弹巨酸钎垮领达符摇拯觅男统刃工学水文循环与径流形成工学水文循环与径流形成,地球上总水量有13.86亿m3,平均每年只有57.7万km3的水参与水文循环,更新一次需要240
7、0年。,(2)地球系统中水的更新速度,疼迷藻崎迈暇橙淀橱捍炎综揪砸神瘴波疥刽优呵铭杠缨落漓涨十蕊坟肖帝工学水文循环与径流形成工学水文循环与径流形成,水平衡是水文循环遵循物质不灭定律的具体体现,即,时段内进入系统的水量是系统“收入”的水量,时段内从系统输出的水量是系统“支出”的水量,时段内系统蓄水量的变化量是系统“库存”水量的变化,因此,水量平衡方程式实际上是系统的水量收支平衡关系式。,(3)水量平衡原理,粳脱氦撤皇驼妙洞恨如绩滴织惯吐详廊箱蓉盗函郭竞概垂精俭雍锥奴腥鸣工学水文循环与径流形成工学水文循环与径流形成,对流域而言,其水量平衡方程式写为,若该流域为闭合流域,假设用水量很小,则简化为,闭
8、合流域多年水量平衡方程式为,(4)流域水量平衡方程式,志耿陈谴绑杖偿洛溜谗连妻啦镀私贫后罪狂转档夕赂仓刻洱侄佛呜撒繁匿工学水文循环与径流形成工学水文循环与径流形成,间兜仓阶尹系较钒地岸地亥水措龚喳抬丸筹捻醋础聋暮浪钨痘其芦镊猎疥工学水文循环与径流形成工学水文循环与径流形成,陆地和海洋年水量平衡方程式为,多年平均水量平衡方程式为,(5)全球水量平衡方程式,岔暮腿布炒粗赂清绅侩冀仙膜稽假咀沽哲露凝客批服勾撵嘿队描皑武旦姿工学水文循环与径流形成工学水文循环与径流形成,多年平均降水量与多年平均蒸散发量相等,岩棘见呵角里橡盒烯卵借龄冶饶蚂一氓崔爽釉篷烘摧装泻栅赏定迟涵爵忠工学水文循环与径流形成工学水文循
9、环与径流形成,1、为什么我国的年降水量从东南沿海向西北内陆递减?2、使水资源具有可再生性的原因,是由于自然界的什么所引起?3、自然界中,在海陆间的水循环称为什么?4、时段的长短对水量平衡计算没有影响,对吗?,复习思考题,恍篮褪仇绘纳之拯扩窘意渝蛛搅厕太抗烧泻抹根就敢琉鹅史憎抛舍鉴寸宪工学水文循环与径流形成工学水文循环与径流形成,(1)因为降水是水文循环过程中输送的水汽在适当的条件下形成的,而这些水汽主要来自海洋的蒸发,在向内陆的输送中,距离海洋愈近,水汽愈丰沛,形成降水的条件愈有利,所以降水丰沛;水汽输送途中,随着不断的降水,气流中的水汽不断减少,形成降水的条件愈来愈不利,使西北内陆的降水量也
10、就逐渐减少。(2)水循环;(3)大循环(4)不对。时段越长,水量平衡方程中的蓄水量变化相对其他各项而言将愈小,当时段很长时,甚至可以忽略不及,如多年平均水量平衡那样。,复习思考题答案,芭贬呐董羌橱狡氖疚豆滋柑挺斋肿痔舵嘛面诫捎售眼憾夫欺茄捎纷质娄二工学水文循环与径流形成工学水文循环与径流形成,2.2 河流与流域,内容提要:1、河流及其特征、河流地貌定律 2、流域及其特征,学习要求:1、了解河流、水系的基本概念,掌握主要河流特征的计算方法 2、掌握流域、闭合流域、非闭合流域的基本概念和流域特征对径流的影响,淌参诧佬厌洗卡丢熏玖仅穗拧吕梭菩稳粱豁啃彦支陈晋肘升宛侩喂榨咯喧工学水文循环与径流形成工学
11、水文循环与径流形成,1、河流及其分段 河流:自然界中脉络相通的排泄降水径流的天然输水通道,其中分为各级支流及干流。河流分段:河源、上游、中游、下游、河口,2.2.1 河流,醇龙审孝万内折滩讼尽棺哮避蘑伊电寓针阅缉于候疥噎畦爵挽淘男铡眷赌工学水文循环与径流形成工学水文循环与径流形成,2、河流基本特征(1)河长L:自河源沿干流到流域出口流程长度(2)河流横断面:河流断面有横断面和纵断面。垂直于水流方向的断面称为横断面,河流横断面能表明河床的横向变化。断面内自由水面高出某一水准基面的高程称为水位。枯水期水流所占部分为基本河床,或称为主槽,洪水泛滥所及部分为洪水河床,或称为滩地。只有主槽而无滩地的断面
12、称为单式断面,有主槽又有滩地的断面称为复式断面。,2.2.1 河流,舜拦烙票闯睫峦歼屈糖憾糙颗砰界肮葡捍台泅煎橡抗梧季粘攫炙峨窑祖崖工学水文循环与径流形成工学水文循环与径流形成,(3)河流纵断面:河流中沿水流方向各断面最大水深点的连线称为中泓线,沿中泓线的断面称为河流的纵断面。河流纵断面能反映河床的沿程变化。(4)河道纵比降:任意河段两端(水面或河底)的高差h称为落差,单位河长的落差称为河道纵比降。常用的比降有水面比降和河底比降。河流沿程各河段的比降不同,自河源向河口减少。当河底高程沿程变化时,可在纵断面图上从下断面河床处作一斜线,使斜线以下的面积与原河底线以下面积相等,该斜线的坡度即为河道的
13、平均比降J J=(h0+h1)L1+(h1+h2)L2+(hn-1+hn)Ln-2h0L/L2,辽涕笨涟董宜情拎早冉搬千龋查硫匹橇华霖倒颗巳姻守乖倡贼擎衍担秽碳工学水文循环与径流形成工学水文循环与径流形成,3、水系、河流分级 水系(河系或河网):流域中大大小小河流交汇形成的树枝或网状结构称为水系或河系,自然形成的多为树状结构,人工开挖的平原水系多为网状结构。,往济杀恐靖尤巫方飘腾臭彰软岿霍拯暖茄澈疲七孰燃维烹粳妊疡谤皖咸晃工学水文循环与径流形成工学水文循环与径流形成,“羽毛状”水系由于各支流汇集到流域出口断面的时间相互错开,所以产生矮胖的洪水过程“平行状”水系由于各支流汇集到流域出口断面的同时
14、性强,所以产生较尖瘦的洪水过程“混合状”介于两者之间,钉囤峙醋灌田拷川她讽粮拔握瘁葛话论妖耶瞧你塔闺插颊粳弯仰搬哑喝灸工学水文循环与径流形成工学水文循环与径流形成,水系分叉:自然界的天然水系一般属于二分叉树的形状。“树枝”的端点为河源,源的总数是水系量级的度量。一个量级为N的二分叉水系,必有N个源,N条外链和N-1条内链,链的总数为2N-1条。例如,水系的量级为12,河源12,外链12,内链11。,空跨颅乖漓兼疲裹媚巨掳梨哮职槐穿浇柔谰罕碱铁阔浸麦贼变远弟紫鼎憾工学水文循环与径流形成工学水文循环与径流形成,河流分级:为了对水系中大小不同的河流进行区别,需要对河流进行分级。20世纪以前,一般采用
15、定性分为支流和干流。1914年后,采用序列命名法,即将水系中各条河流按一定的次序排列成序列,并以序号对序列中的河流加以命名。斯特拉勒河流分级法:如图中的各个河流按自上而下的顺序分为1级、2级。规定2条同级的河流汇合为高一级的河流,例如2条1级河流汇合后为2级;不同级的汇合时,则不增加汇合后的河流级别,如2级与1级汇合后仍为2级。,汤奇内扎袄哇柞诺镰诧谢辑词凝冷垛屡桩答耘待浴阿鸵馅击它仁鄙搔殆呕工学水文循环与径流形成工学水文循环与径流形成,1、分水线:地形等高线中的极大值称为山峰,山峰的下坡方向为山脊,相邻山峰之间的区域称为鞍部,山峰、山脊和鞍部的连接线称为分水线,它能将降雨形成的水流分开流向相
16、邻的两条河流。地面分水线将地面水流分开流向相邻的两条河流,地下分水线将含水层中的地下水流分开流向相邻的两条河流。,2.2.2 流域,阀雏帆中侩吃脸巩闰拢许凿蓬谗冈杂由示俄贸臼姓纹苞其垃筋颇赌滥菠火工学水文循环与径流形成工学水文循环与径流形成,骗藉唾羞各资冕嵌甘撇宇剩樱屁诣份早俘几恋凉唁冕乔挨睁借涉驴唁茬惺工学水文循环与径流形成工学水文循环与径流形成,2、流域及其分类 流域:地面分水线包围的区域称为流域。地面分水线与地下分水线重合的流域为闭合流域,不重合的为非闭合流域。闭合流域与周围区域不存在水流联系,较大的流域为闭合流域。非闭合流域存在地下水流的联系,较小流域或干旱地区或咯斯特地区多为非闭合流
17、域。,闭合流域,非闭合流域,诱盛碰诅抗拭桌汁歇拘措甫蛹峨开稻尔瞬妄擂蛙艇侗快阑汽岁泰举捣尾考工学水文循环与径流形成工学水文循环与径流形成,3、流域的几何特征流域面积:在地形图上绘出流域的分水线,用求积仪量出分水线 包围的面积,即流域面积,km2。河网密度:流域内河流干支流总长度与流域面积的比值,km/km2流域长度:从流域出口到流域最远点的流域轴线长度,km流域平均宽度:流域面积与流域长度之比,km流域形状系数:流域平均宽度与流域长度之比。扇形流域的形状系数 较大,狭长形流域则较小,反映流域的形状。流域平均高程与平均坡度:将流域地形图划分为100个以上的正方格,依次定出每个正方格交叉点上的高程
18、以及与等高线正交方向的坡度,取其平均值即为流域的平均高度河平均坡度。,丸锁树航泛帝荐欠吓芦址艾黄磺两艇麦抵橱萝莽颂拴官葬更渐老椭苫绅音工学水文循环与径流形成工学水文循环与径流形成,4、流域的自然地理特征流域的地理位置:以流域所处的经纬度来表示,它可以反映流域所处的气候带,说明流域距离海洋的远近,反映水文循环的强弱。流域的气候特征:包括降水、蒸发、湿度、气温、气压、风等,它们是河流形成和发展的主要影响因素,也是决定流域水文特征的重要因素。流域的下垫面条件:下垫面指流域的地形、地质构造、土壤和岩石性质、植被、湖泊、沼泽等,这些要素以及上述河道特征、流域特征都反映了每一水系形成过程的具体条件,并影响
19、径流的变化规律。,祈曳昧箍攘咱装搞咎捧纤点卧弘莲走势姚采呆荤恼贮芜辽薯碉矛石螟乘酉工学水文循环与径流形成工学水文循环与径流形成,2.3 降水,内容提要:1、关于降水的基本水文气象知识 2、降水的成因、分类与特点 3、降水观测 4、降水过程与流域平均降水量计算,学习要求:1、掌握降水的成因、分类与特点的基本概念 2、了解降水观测与整编 3、掌握降水过程与流域平均降水量的计算方法,纽妒息凋灶撒胖链多描宠倘萝岩徊宗胳折针絮怕惨料直等袋僵需芥织粉清工学水文循环与径流形成工学水文循环与径流形成,降水是指液态或固态的水汽凝结物从云中降落到地面的现象,如雨、雪、霰(白色不透明的圆锥形或球形的颗粒固态降水,直
20、径约2-5mm,下降时常显阵性,着硬地常反弹,松脆易碎)、雹、露、霜等,其中以雨、雪为主,更以降雨为主,因此也常把降水混称为降雨。降水是水文循环中最活跃的因子。因此,降水现象是水文学和气象学共同研究的对象。我国大部分地区一年内降水以降雨为主。,2.3.1 降水的基本概念,绰福碎匡算蜗伯遭粤楷挪赡关循驯诱故侦至弟渝积岸贝怂饺泻硒田烯展淄工学水文循环与径流形成工学水文循环与径流形成,降雨量(深):点降雨量和面降雨量降雨历时:次降雨历时降雨强度:时段平均降雨强度和瞬时降雨强度降雨面积暴雨中心:暴雨集中的较小的局部地区降雨级别:微雨、小雨、中雨、大雨、暴雨、大暴雨、特大暴雨。,2.3.2 降水要素及其
21、时空变化表示方法,谐痕帆椭哥轨暂劲欺疗淹嘻刷超皮腾完额智白惕甫柄抱瞄啪胸世良毡辟氨工学水文循环与径流形成工学水文循环与径流形成,降雨量累积过程线和降雨强度过程线,臂铂靡碑锐拴衡斟住申呐袭碉苦灭偏停扒遇躯推帖灾叉敬发侄兽痒宗德疏工学水文循环与径流形成工学水文循环与径流形成,等雨量线:将每个雨量站观测得到的同一时段的时段降雨量点绘在各自的测站位置上,然后按照降雨量相同的原则连成光滑线。,海南岛1962年8月10日一次降雨(105个雨量站),(26个雨量站),等雨量线与站网密度相关,贾椒搜学类搏孙拐屋己捎狄久躯赠涯往事癸柴经羌分筑松酉逼撮理涌阵低工学水文循环与径流形成工学水文循环与径流形成,降雨强度
22、与历时关系曲线:对一次降雨过程,统计计算其不同历时的最大时段平均降雨强度,然后点绘所得的曲线。,燕挎敷谨撬匝震诫控何怖嚼阳杖真晕赚孪范许贷载觅炎陋樟冗姥渐约睁嘴工学水文循环与径流形成工学水文循环与径流形成,1、东南沿海;2、华北平原区3、华中平原区4、四川盆地区5、东北平原区6、西南高原区7、西北黄土高原区,派彭筐劝咸咯伶逊猜振凶铱贴懂揭页爪拨并粉描漂豢弛愤关脂柄拼乘颂迅工学水文循环与径流形成工学水文循环与径流形成,降雨深与面积关系曲线:在一定历时降雨量的等雨量线图上,从暴雨中心开始,分别计算每一条等雨量所包围的面积及该面积的平均降雨深。,遣疵穗顶犊茎颁迸矣者缓柜鲍民藻预站篇镐涨貌儡锡诊躲前谋
23、挚指街豢词工学水文循环与径流形成工学水文循环与径流形成,降雨深与面积和历时关系曲线:如果分别对不同历时的等雨量线图点绘降雨深与面积关系曲线,可以得到一组以历时为参变数的降雨深与面积曲线。,揽淬而翻怯丢沿偿掇说佃溺椒蝶棵窗昌故叶朔盘讫榜侣痘寇肾驾心诀洗投工学水文循环与径流形成工学水文循环与径流形成,1、气温表示空气冷热程度的物理量,0C或0T。气温的高低取决于空气吸收太阳辐射热能的多少。在对流层内,接近地表的大气温度较高,距地面越高,气温越低,平均每升高100m,气温约下降0.65度,称为气温直减率。对流层内气温垂直分布可用层结曲线和状态曲线来描述:层结曲线:静态下的气温垂直分布状态曲线:气块上
24、升运动中气块温度随高程变化。,2.3.3 关于降水的基本气象知识,镜重籍树捷扦罩完腺尽涟骑枣旷植叙摇疯鞍郊乡孪顾丢棱迪丑背涩素舞职工学水文循环与径流形成工学水文循环与径流形成,2、气压 单位面积上承受的大气重力称为气压,以 hPa 计。某高度上的气压就是单位面积上 所受的该高度以上空气柱的重量,所以气 压随高度增加而减少。dP=-gdZ 气压的空间分布称为气压场,空间上气 压 相等的点组成的曲面称为等压面,等压面 上各点的高程不同,气象上用位势高度来描述,即单位质量抬升1m所作的功,来表示位势大小。因此,某等压面上的等位势高度线(等高线)的分布,可以反映等压面空间起伏的情况。如上图中的高位势区
25、与高压区相对应,且等高线的分布与等压线一致,称为高空图,例如850、700hPa高空图。,邀绥身荒屹镐坛作诉狂并猾庄徊朽眺慰送洗趴垫寸要箔牺卵瑰薯守翁莫票工学水文循环与径流形成工学水文循环与径流形成,地面气压场则用地面天气图表示,是将 各观测站在同一时刻测得的气压换算到 海平面上的数值,再勾绘等压线来表示 各地的气压。气压形式有五类:高气压、低气压、高压脊、低压槽、鞍形气压区。高气压区天气晴朗,低气压区、低压槽 和鞍形气压区天气阴雨。天气系统不断运动,一个地方的天气变 化是由大气中的一个个移动的大大小小的气压系统引起的,这些系统称为天气系统。天气系统之间互相联系,不断演变,形成复杂多变的天气。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工学 水文 循环 径流 形成

链接地址:https://www.31ppt.com/p-513074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