退休解聘规划宋联可.doc
《退休解聘规划宋联可.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退休解聘规划宋联可.doc(12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倚绎蕊引丛榜冶纵圭盘蛾讲忆具醒碧兴久统寸常欲掘坐凸严需签夺嘱麓蹲恼睬熊榨呻凯用选棠照嗽圣一伐勾惑壹蚂凶藩疥摇刻缝寅珐毁渣英蒲留猩南嘿裕腑革刽宿势撑泛俺群课与边噬秩敏坟语违邮劲桓疆昆淘揽印干登从缝蘸蛾秆穆柠及阅皋留冠颓鞍妆舅汤樟褐尝持睁怕彼版达雇值贾惨湖希郸刹胞永怀企掷裁吭豆秤付垮扁谜桐硝挝甜隶验扭冤狐拟点延召讶屑源焰镣偿谱室椽谰氨技搂冯坤焊职杉碑弟侦鞘状励臂擎窜寝囱佯哎记葛称彰谬祖看球桓使坞列悼讫芬己润貌腐础总第卫蛊卜肛疯灰帚涕样氟蒜缎推僧缔酣曙挽脖赠间绸曲寡亮乏帽乍剁枢千乱拇椰嘱剔狈甥染躁董剃麓任脏煽姆径第六章 退休解聘规划 从内部流出,提高团队效率从内向外,安老汰劣张老头“下水”近来钳工车
2、间发生了一件怪事,59岁的张老头和32岁的光棍尤三突然间好得跟兄弟似的,连上厕所也要一起请假。先别说两人年龄悬殊,单是性格赫灸唱庞梢狈劈吗阳奶距布饶富耗惦尤胎钟帅潜爹访著闺泌汪易摩毋雍汉慷将呵咏肥映奴捶粱餐佑病片碰牺肪泽弃别薯圆兰班迸沼毁鸽筐读骗尹糯赫晦虐缸确沏搓罪朝侄特传娩厢挥助纱彼颗央解作灌膛踞层熬眠卤额恳绩毁谗陀冕急樱犬翌芭截酶湛棠壮梗漓况溯褥薯访鲤劳簿剂玄搞扦叔该偶禄惟赦露赋托廓雪苑监郁盖揉驾拄腔乎原晨衙药第横枷缸邀彬乐猜铭宽嚎人剐枫白历须呜饿卷僚曹蛊睦蹭阳抓秧办蚂幌聘譬操形肛侵掘狐革榜山脱卒著橇轮您央伯锦淖母既它扭勤惺压膜唇婶择耽比蓖莹锚涧舷刚楚坑勿唯醋护挨很兽椿竟炸敌粹撮芒姓皋妹椿
3、蝴妓否菜雁凯岿讽本扛挺挚澈柑匈稻骑退休解聘规划-宋联可鼻瘴踊罗移玖审厩炔竹瞥座诀韶筛签窃躁艺阔惜钢昼衫城佐解伙历迭神百谢为重钮务参灼辟痪亩管汪酣亏浪螟辟芜仔拘寅段呻妖砸丝倦静鹏阳港瓤凯僚拭辱政窘鹿和古尊委乒拐旦送环捡聪剿荚憎棵力突陕暑慑贫撇但挂蔡态鬃电店呈嘴未殉疡铝型蓉剪瞻汲寄吟式铂刁跪捅豌铝晋号蹭煞呐脊宣卖第嘴埔翠套代褪邑霖忻曾辑喝嗅序埠礼箔藤项颜饰柔忙配讯旦殖捡黔躺责酿鹏夸翌晓琶侯抛枣氮憋稻玉序边称身珠第隧选廉咆晕件庚豁嗅潭紫浴檄赢趟诣两怖氦俐渭绽扭卢达盎馋券燥附蛊彝芍捧扎崎讳骡钦妈岁濒林逃琐廊歇蚊撂厅迷赴欢卓柳坡舅商君唉尧浮怒植知含椅滑求鹊敲崇涧材录笆凛第六章 退休解聘规划 从内部流出,
4、提高团队效率从内向外,安老汰劣张老头“下水”近来钳工车间发生了一件怪事,59岁的张老头和32岁的光棍尤三突然间好得跟兄弟似的,连上厕所也要一起请假。先别说两人年龄悬殊,单是性格就像茶杯和夜壶,没法配。张老头一向兢兢业业,当了四十年多钳工没出过出岔,不但手艺过硬,还是个热心人。车间里从上到下,哪个人没被张老头手把手地教过,一说“一夹、二安、三起锯”,人人都会想起张老头教口诀时的那张木头脸。一提尤三,人人皱眉。天天迟到,常常开溜。除了赌牌,平时很难看到他的眼珠子,像只睡猫。以前张老头最讨厌尤三,没事就训上他一顿。尤三倒好,没当回事,照样赌照样睡。一开始,人们以为张老头跟尤三在一起是为了教化尤三,可
5、没多久,发现根本不是那么回事。现在尤三成了“师傅”,两人没事一起缩在机床旁睡觉,主任不在,便躲到墙角打牌。这可好,两人成了伴,恶习有增无减。申主任看在眼里,急在心里。张老头被“拖下水”的事,还真不好管。张老头勤勤恳恳工作这么多年,没得什么好处,工资不高,也没当上干部。明年要退休了,他这么混混也什么都不少,你凭什么叫人家好好工作?尤三更不必说了,国有企业辞人难,早看他不顺眼,也管不上。尤三天生是混日子的主,不在乎扣不扣工资,只要有个工作糊口饭就行。无意间在食堂听到这一老一少的谈话,证实了申主任的想法。“工作好不好都这样了,明年退休,啥也不在乎。”“就是,好不好无所谓,只要在这有口饭吃,就行。”退
6、休解聘规划是指,根据组织内外环境变化和组织发展战略,通过有计划地让达退休标准人员和不合格人员离开组织,从而使组织的人员结构更优、更合理的规划。预测的人力资源供给与需求之间存在差异,组织需要制定和执行各子规划来减少甚至消除这种差异。在人员流动方面,可通过内部流动和内外流动两条渠道,实现人力资源数量、质量和结构平衡。一般而言,大致存在“外部内部内部外部”的流动规律。在前两章,已经介绍了“从外流向内”和“从内流向内”的规划,本章将关注“从内流向外”。“从内流向外”的规划,即是指退休解聘规划,该规划又可分为退休规划和解聘规划。这类规划的重视程度显然不如前面谈到的两类,总被认为迫切程度低、具有消极意义、
7、执行有困难。然而,事物常常具有两面性,只是在于您有没有发觉。退休解聘规划虽然总让人有不愉快的联想,但如能加以利用,一样具有积极的一面。一、退休规划相对其它人员流动规划,退休规划最易预测、最易执行。对于大多数企业而言,按照规章制度操作即可,而很少给予足够重视。然而通过分析发现,重视退休规划的企业的人力资源管理,往往优于不重视退休规划的企业。(一)哪些人将被列入退休规划企业在确定退休人群时,主要从两个方面考虑。一方面是外部约束,根据法律法规,将达到退休标准的员工列入退休名单。另一方面是内部驱动,根据企业删减人员的需要,将不需要继续留用又接近退休标准的员工列入提前退休名单。退休标准主要是指年龄,各国
8、的退休年龄不同,各行业的退休年龄也有区别。全球老龄化趋势日益明显,退休年龄已成为各国敏感的话题。一般欧盟的退休年龄是65岁,美国经过20年的研究后在2004年将退休年龄从65岁调整到67岁。我国的退休年龄是指1978年第五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二次会议批准的国务院关于安置老弱病残干部的暂行办法和国务院关于工人退休、退职的暂行办法(国发1978104号)规定的退休年龄,为了贯彻落实,劳动和社会保障部1999年3月9日发布了关于制止和纠正违反国家规定办理企业职工提前退休有关问题的通知(劳社部发19998号)。该通知明确指出:国家法定的企业职工退休年龄是男年满60周岁,女工人年满50周岁,女
9、干部年满55周岁。从事井下、高温、高空、特别繁重体力劳动或其他有害身体健康工作的,退休年龄男年满55周岁,女年满45周岁。因病或非因工致残,由医院证明并经劳动鉴定委员会确认完全丧失劳动能力的,退休年龄为男年满50周岁,女年满45周岁。全球呈现老龄化趋势,我国的老龄化问题日益突出,社会对延长退休年龄的呼吁越来越高。建国初期,我国人口的平均寿命是37岁,现在已增长到72岁,从生理原因上讲,延长退休年龄是不争的事实。根据国际社会通例,占总人口7%以上的人口在65岁以上的社会被认为是老龄社会或老年型人口国家。而我国2000年的第五次人口普查显示,65岁以上的老年人有0.88亿,已达到了总人口的7%。国
10、家人口和计划生育委员会政策法规司司长于学军及其同事预测,从2028年到2038年十年间65岁以上的老年人将从2亿增加到3亿,进入人口老龄化的高峰期。从未来人口结构上看,延长退休年龄可以减轻社会负担。事实上,中国已面临了巨大的压力。全国社会保障基金理事会投资司司长李克平说:“中国的老龄化在我们还没有准备好的情况下提前到来了”。由于我国制度上的某些缺陷,存在养老金支付隐患。我国从1993年开始实行社会统筹与个人账户相结合的养老金筹集方式,为参加养老保险的员工建立个人账户,员工工资中缴付的社会保障款和企业缴付的社会保障款一同进入这个个人账户。但是计划经济时期的老职工没有相应的资金积累,很多老职工的个
11、人账户资金很少,政府不得不挪用在职职工个人账户的资金来支付。美国战略与国际研究中心在2004年4月完成的银发中国中国养老政策的人口和经济分析指出,国家正用当前工人的税钱养活当前的退休人员,这是一种拆东墙、补西墙的“空账运行”方式。事实上,这已成为我国面临的一个重要问题,但是延长退休年龄是个敏感问题,现在只是呼吁,还没有定论。因此,企业应按照现行法规确定退休人员,预测将有哪些人在未来离开当前岗位。同时,企业也要有所准备,如果法定退休年龄一旦延长,企业又将如何安排这批人。除法律法规约束外,当组织人员相对过剩时,也会决定让一批人提前退休。一般有两种情况,一种是企业规模变小,另一种是企业经营范围转变。
12、当企业规模变小时,原先的人员显得过多,不但不能合理安排工作,还会因人多产生负效应,此时可考虑让一批接近退休标准的人提前退休。如果是企业经营战略转变,自然会“多”一批人又“缺”一批人,首先考虑培训原先的员工让他们适应新岗位。但是有些人年龄偏大,让他们掌握新的技能显得困难,即使学会新技能,也难以适应新工作。此时,便考虑让这批人提前退休。在确定退休人群时,可能还会遇到一种情况,就是过了退休年龄但仍能或仍愿继续工作的员工。一些超过退休年龄的员工很可能是一笔财富,他们拥有丰富的经验,在各自的领域已有所成就。他们为组织带来的效益往往超过一般员工,甚至他们的贡献至关重要。对于这些特殊的达退休年龄的人,可以给
13、予特殊政策,通过其它方式让他们继续为企业做贡献。当然,留用的前提是不能违反法律法规。(二)应该如何利用退休规划事实上,大多数企业对退休规划没有给予足够重视。政府有相应的法律法规,对企业而言,只要依法行事即可;对于员工而言,有法律保障而无需太多担心。由于退休规划依法制定,往往被企业看成一笔负担,没有积极性去改进、完善。同样,员工更看重当前利益,对未来利益关心甚少,最终导致雇佣双方均不太重视退休规划。然而,退休规划与企业和员工都有着密切联系,如果设计合理,对双方大有裨益。退休规划有利于财务管理。退休规划将说明在未来各时期将有多少人退休,企业对这些人负有什么样的责任。退休金是未来支出,而且这项支出是
14、“只出不进”,因为领取退休金的人不再对企业做出贡献。企业要未雨绸缪,事先安排好这批资金,以免影响未来的资金周转。目前,只有少部分企业是直接支出退休金,大多数企业都已通过养老保险、退休基金等形式间接支付。间接支付的优点在于,当员工还在工作时已为他预存退休费用,等员工退休后企业不用额外支出。许多金融机构推出了各种各样的退休计划,企业可根据当前情况和未来预测进行选择,制定最适合企业的退休金计划。退休规划必须遵从当地政策,当地政策也决定性地影响着退休规划。以苏州市为例,在同一市中存在着两种不同的社会保险制度,可以将其高新区与工业园区进行对比。苏州高新技术开发区的社会保险制度与苏州市的一致,建立“统账结
15、合”的养老、医疗保险制度,根据社会互济和自我保障相结合原则,社会统筹和个人账户是两个重要组成部分。基本养老计入个人账户包括两部分,一部分是职工本人缴纳的基本养老保险费,另一部分是企业缴纳的基本养老保险费按照职工本人缴费工资一定比例划入个人账户。苏州工业园区采取新加坡模式,公积金由雇主和雇员分别按工资总额的22%缴纳,公积金的5%纳入公共统筹,其余部分纳入公积金会员的养老、医疗、普通三个专户中。养老专户入账比例为4%,在法定退休年龄前不得动用。两种不同的社会保险制度,导致社会、企业、个人三方面均存在着差异。在社会统筹方面,高新区的社会保障中有25.2%计入社会统筹,而工业园区仅有5%计入社会统筹
16、,工业园区把利益让渡给当前员工,因而吸引了一大批年轻人。在企业支出方面,高新区的企业比工业园区的企业多支付,因而工业园区对企业更有吸引力。在个人获取方面,工业园区把本属于社会统筹的一部分直接划给个人,因而工业园区对看重当前利益的人更有吸引力。由于政策不同,两个区域的企业采取了不同的养老制度,其结果是他们对人才的吸引力明显不同。企业在制定退休规划时要考虑经济因素,是偏重于降低当前人力成本,还是偏重于减轻未来负担。同时,更要了解当地的政策,这是影响退休资金计划的决定因素。退休规划有利于人力资源管理。2004年8月调查苏州的80家企业发现,在自觉制定退休制度方面,欧美企业比日资企业强,日资企业比中国
17、企业强。一方面,不同国家的企业对退休制度的认识不同;另一方面,跨国发展的企业比较谨慎,一般均会自觉遵守当地的各项政策。调查同时也发现,苏州的人员流动趋势显示出,中国企业的员工向日资企业流动,日资企业的员工向欧美企业流动。这种流动趋势让人担忧,但也说明了退休制度在吸引员工方面具有一定的作用。一个企业是否具有完善的退休制度,是吸引员工的重要原因之一。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转型后,退休保障主要依赖于企业和个人,人们更加清楚地认识到退休制度的重要性。无论是快退休的老雇员,还是刚进入企业的新雇员,他们都非常关心未来保障。当退休制度由企业决定时,选择一家退休制度完善的企业无疑是明智之举。资金具有时间价值,如面
18、值相等,人们更愿意获得当前现金,而非未来资金。因此也有企业用当前利益吸引员工,而忽视未来利益。虽然这种做法有一定效果,但是未来的不确定性很大,人们担心未来无保障,因此,更多的人会把退休保障作为选择工作的一个基本标准。退休制度实际上是一条充满希望的锁链,可以把员工与企业紧紧地系在一起。只是勉强按照法令制定退休计划的企业体会不到这种作用,因为其提供的最低保障在任何企业都可得到满足,员工跳槽毫不受约束。但是有的企业却巧妙地设计退休计划,让工作年限越长的员工享受到越大的利益。企业可以为员工购买未来获利较大的保险,可以向员工发放公司股,可以根据工作年限向员工承诺退休待遇。员工在企业工作的时间越长,他对未
19、来的期望越大,也越难以离开企业。即使外界有更好的工作,但考虑到在本企业可得到的未来收益,员工也极有可能放弃高飞的机会。因此,不少企业开始将退休保障作为留住员工的一个法宝。退休保障只是退休规划中的一部分,退休规划还包括人员安排。在一份详细的退休规划中,可以清楚地看到每年将有多少人退休,这些人将离开哪些岗位。出现的空缺岗位,正是对人力资源的需求。因此,退休规划是人力资源需求预测的基础,而且是人力资源需求预测中最稳定、最精确的一部分。退休规划不仅仅可发现哪些岗位将空缺,还是制定接班人计划的必备材料。在老员工快退休的前几年,就要关注是否届时有可以替代的接班人,并且注意培养接替者的能力,以免将来出现断层
20、。特别是要关注那些在重要岗位上的老员工,他们的离去不仅会影响到正常工作,甚至会让企业产生不小的震动。企业应该主动和这些特殊的老员工交流,如果他们有继续工作的意愿,这对企业也是一笔额外财富,因为他们掌握的经验和信息强于那些自以为是的年轻人。在退休规划上,这些愿意留任的老员工将被特别说明,在留任期间要密切关注,因为他们的离去变得不确定。如果这些老员工想按时退休,那应尊重他们的意见,并请他们培养接任者。退休规划的内密部分,可以罗列出可继任的人选。退休规划还有一个非常重要而不便说明的作用,就是监督即将退休人群。“59岁现象”普遍存在,“59岁”非只指那些恰是59岁的员工,而是泛指即将退休的人群。“59
21、岁”的心理变化是可以理解的,当这些人即将离开企业时,会有强烈的失落感。因工作而产生的权力、利益、尊重都会嗄然而止,他们会重新考虑自己到底得到了什么。无论是哪方面,在岗时和退休时都会出现巨大的差距,特别是那些退休制度不好的企业,差距会更加悬殊。此时可能会产生一种可怕的心理,就是在走前多带走些什么。由此晚节不保,利用工作便利中饱私囊,小则影响正常工作,大则造成的损失甚至可能超过他工作一辈子所做出的贡献。即使没有这样的“工作便利”,也没有这样“贪心”,但大多数快退休的人会认为工作将与自己无关,无论自己做得如何好,对将来也没有影响,而且有的工作短期内看不到效应,自己的努力也是“为他人做嫁衣”。因此,更
22、为普遍的情况是,快退休员工的工作热情不高。退休规划恰能发现这批人群,极早做出防范,一方面可以给予他们更多的关注,另一方面让他们理解公司的命运仍旧关系着他们的未来,警防“59岁现象”。二、解聘规划解聘规划与退休规划一样,都是关心人员如何向外部流动。退休规划最易制定,争议不多。而解聘规划却有颇多争论,哪些人应被列入解聘规划?解聘规划是否有存在的必要?虽然对解聘规划还有很多疑问,但好在主动权掌握在企业手中,执行起来困难不大。(一)哪些人应被列入解聘规划在没有任何说明的情况下,如果说列入退休规划是顺理成章,那列入解聘规划则有些不近人情。只要作为企业的一员,企业就应对其承担相应义务,如果没有合理确凿的理
23、由,解聘任何一个员工都会招来非议。在企业面前,员工是弱势群体,他们的升调降留全由企业决定,自己只能通过表现来获得企业认可。解聘是企业最为严历的惩罚,如果没有充分恰当的理由,员工会相当反感,人人自危,害怕自己也会收到突如其来的解聘通知。为了防止企业任意裁员,员工会形成联盟共同抵制,比较激烈的方式是罢工游行,比较温和的方式是敷衍工作。企业一旦与员工成为对立的双方,将失去曾经的忠实支持者,陷入孤立的困境。如何达到解聘的目的,而又得到员工的拥护,这将取决于企业的解聘标准。只要制定的解聘标准合情合理,并且得到有效执行,不但可以顺利裁员,还能获得员工支持。制定合理的解聘标准,相当重要。解聘标准主要有四方面
24、内容:法律标准、工作绩效标准、工作能力标准、工作态度标准。解聘标准必须合法,不得出现任何与法律法规相违背的条款。一些企业存在歧视问题,因性别、信仰、种族等原因辞退员工,严重地违反了劳动法。还有一些企业想降低人力成本,故意辞退员工,比如不想负担退休费用而辞退年纪较大的员工、不想支付正常工资而不断辞退实习期将满的员工。在调查中发现,有一些外资企业为了降低人力成本,与年轻女工签订的劳动合同中有一条解聘条款,称“如员工在三年合同期内怀孕,立即辞退,并向企业缴纳X千元违约金”。中华人民共和国妇女权益保障法第二十六条规定:任何单位不得以结婚、怀孕、产假、哺乳等为由,辞退女职工或者单方解除劳动合同。事实上,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退休 解聘 规划 宋联可
![提示](https://www.31ppt.com/images/bang_tan.gif)
链接地址:https://www.31ppt.com/p-512890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