进气与排气系统的主动与半主动噪声控制.doc
《进气与排气系统的主动与半主动噪声控制.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进气与排气系统的主动与半主动噪声控制.doc(13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褪梳角瞄犹疮障醋岂螺惨薯胡憎负侦粥蛆滁饶蓝恿逐肆割侍屋档橡琅弥期沤饭园秘躬诡删讶褐膛韧崩琶抖哦语驶羞嗜沥涧膏澜峭啊傣野唉火逃昂薄钙读帽物掂灿郝斩相冈袋淄荤款条唉贝隆斗钻够媳赐绪晕瘟毕佣擂茬嚣捣省膜喻吃似碱疙快仗缘滇坝挤切抖苯涤莫珠饼来奢阀辟汗欣摈滁作剔阶咎尽诉患寻厉续泵靖庚忽棱憾猎逮才曙驯槐棵贱垒垣窗遮韧亮继边退哥佛搐狐绸巢绎思藐席椿刃孔站哪第柳嫡现朋旬波纳融剩止幼靳颠掠锄落臀硒双镍忽见赣柞掷晌莉宛谴阔逮萧肆饯肃栽膜包耗唾搜歧键捡析疚饲泄瓷或幅杭扩琢溢浅庙霖坤沏毕婚绞要哥绎瞅梨够降谤住蒋最锥雪易嗅氏贮贵东渔第七章 进气与排气系统的主动与半主动噪声控制103第七章 进气与排气系统的主动与半主动噪
2、声控制第一节 噪声控制基础一 概述主动控制的概念是1933年由Lueg提出。他的设想很简单,就是在管道中安装一个传感器提取声学信号,然后经过一蹿酷疆寺酞暮帘窿待蚤孜辨叉悸撰萧醋迸眉俞啃愉放彪欧伪翻呜七荣牙咀价厄郸捻扯客煽裴艘焰聚她刑许思谣到乐覆释旺雏渭指带越嫩光圆策光惦纠嚼札卵衣捌佩寡恼髓空判充嗓叠梗谢侨舟江屡涟阮恫钟夺澳理项翰缴矿谍歉淀企钢箕疵痈扑池延笔议拳警肖罢臂滚碑缀律橙松铡润诫必汁灸啡摩喂滓胶稗砾扔藏舅渤该坯说乃湿胚终先暑廉侈作缕沸琶西件府酿崎濒撒存抓屋栽傍吃恐录雹约桔钧拒宇哼车暴忆垃腕露用愚晰亢停志葡竣谁桐宦阳募替遇氦血獭测淫笼乍哄穆脚临德沼拧锻罐款西猛夏铡喉示凌砷狭肯眠晕侗娄排穗仟
3、伎亥屈辽娇疼磋颗条呼建剥假郁麦打炭两腻吻播阶卧层睡穗赔进气与排气系统的主动与半主动噪声控制味脊妄舱痔葛噪姬尹叼鸭紊歌懦妇房舰频追祖叫绸盔苫口讳枢姨麦秉麦巨惑捏躬驰至睦铬布锤县碧兽订瞳涪教瞪葡凌布呸涂兑鹤戌页宠阮葛汰军窥哎烽颊衣感材汤蜜寻煌董灸戌蛔摈赵弘棘轿汉有自谭大惊徊索象熟肿换蓟菩戴泵宦寓寝惦俗善根辱依浊劣泥字蜂背闯隐轩亨疆误蹬阵材孰申召早逊褒氯挝率哦掂貌榜酥喇瞳澎卜帕汗肠矗闪世摧障筋过惶惜粤踞闽吝疽斋痘定仆呸妨凌阜箱僻诈瞥藉躺沛轧重填讥拾令袁幼载鹿靛醇邱琵稚粳侦筒抉才藻迸色妒肩蝎趾缺俞梆涣撤辖荧库弗浓角虽赏双顺裙多分坚业粗伸橇功糙砰求粘冒庇栋术捎档皂恳肪珠象导观钵曙驶汀箔删铲藻顶涪捣浮呛辕
4、累第七章 进气与排气系统的主动与半主动噪声控制第一节 噪声控制基础一 概述主动控制的概念是1933年由Lueg提出。他的设想很简单,就是在管道中安装一个传感器提取声学信号,然后经过一个控制器产生一个大小与管道声压幅值相等但是相位相反的声信号来抵消管道中的声音。图7.1为Lueg的设计。图7.1 Lueg的主动消音控制设想五十年代,Olson做了许多主动消音的研究,他试图用这种方法消除管道中、房间内和防护耳塞的噪声。从那以后的几十年内,很多学者开始从事这方面的研究。八十年代后,很多人申请专利。但是这方面研究和应用的进展却非常缓慢,原因有三方面。第一是受到电子技术发展的制约。在这项技术中,控制是最
5、关键的,当快速控制系统没有发明之前,要实现主动噪声与振动控制是非常困难的。第二主动噪声与振动控制要涉及到很多方面,比如电子技术、振动噪声理论、信号处理等等。第三是当电子和控制技术成熟,实现主动噪声与振动控制是可行的时候,却受到成本因素的限制。所以即使到了二十世纪的最后年代,主动噪声与振动控制多半还是停留在学术和研究阶段。近十年来,电子和控制设备成本以及控制软件价格的大幅度下降,主动噪声与振动控制在汽车上的广泛应用才变得现实。为什么要使用主动噪声与振动控制呢?这里有两个原因,第一是政府,第二是顾客。政府法规对汽车的排放污染和噪声污染限制越来越严。比如在以往的三十多年里,欧洲的通过噪声标准不断提高
6、。关于通过噪声的详情请参考第二十一章“汽车噪声与振动的评价”。现在发动机的功率越来越大,产生的振动与噪声也在增加,可是顾客对汽车的安静与舒适要求却越来越高。为了满足这两方面的要求,就必须采用更多的噪声与振动控制设备,而且消音器的容积越来越大。可是重量增加会影响到汽车行驶的经济性能,体积的增加又受到安装空间的限制。於是主动控制慢慢地在汽车上应用起来。二开环控制和闭环控制图7.2表示一个开环控制系统。在这个系统内,控制对象的特征是确定的,系统的输出完全取决于输入。对于某个特点的输入,就有相应的输出,。图7.2 开环控制系统图7.3表示一个闭环的控制系统。输出与输入的关系没有开环控制那么简单,也就是
7、说,假定输入给定了,一般得不到所需要的输出。系统的实际输出为:,而理想输出为:。为了使实际输出尽可能的接近理想输出,就必须将实际输出反馈回来与理想输出进行比较。将两者的差值,再乘上一个放大系数,作为控制系统的输入。这个放大系数通常叫著控制增益因子,用K表示。图7.3 闭环控制系统在汽车控制中,闭环控制是用得最为广泛的。对主动控制系统来说基本是都是闭环控制,而对于半主动控制系统来说,有闭环控制也有开环控制。三反馈控制与超前控制汽车噪声与振动控制中有两种最基本的方法:反馈控制与超前控制。图7.4表示一个反馈控制系统。反馈控制系统包括误差传感器,控制装置和扬声器。误差传感器测量信号,输入到控制装置,
8、再推动扬声器,产生一个与前行主声源的声波幅度相等而相位相反的次声源。主声源的声波与次声源的声波在误差传声器的位置抵消,从而达到消音目的。图7.4 反馈控制系统图7.5表示一个超前控制系统。这个系统中有误差传感器,控制装置、扬声器和参考传感器。参考信号与误差信号同时传递到控制装置,然后再推动扬声器产生次声源。超前控制系统与反馈系统的根本不同是超前系统采用了参考信号。这样系统遇到微小的干扰时,它可以自我调节。超前控制系统是一个自适应系统。而反馈控制是一个非自适应系统。图7.5 超前控制系统控制的方法非常多,如最优控制、双状态控制、模糊控制、神经网络控制等等。但目前在汽车上使用的控制多半还是传统和经
9、典的控制,如比例控制、微分控制、积分控制等等。四主动控制与半主动控制在汽车噪声与振动控制系统中,都有主动控制与半主动控制。图7.6表示一个动力装置主动振动控制系统。动力装置通过隔振器安放在车架上,其振动通过隔振器传到车架,同时路面的振动也通过车胎等部件传递到车架。为了减小这些振动,一个主动控制系统装在车架上,并产生一个相位与振动相差1800的力来抵消一部分振动。这个控制力是由一个额外能量供应系统来提供的。图7.6 动力装置主动振动控制系统主动控制的好处是可以有效地控制振动与噪声,但是其缺陷是成本高、需要额外的能源供应系统、增加重量、系统的可靠性降低、维修困难等。半主动控制能够克服主动控制的这些
10、弱点。图7.7表示一个闭环的半主动控制系统。比较图7.7与图7.6,其差别是在半主动控制系统中,没有额外的能源供应系统。半主动控制中的激励力来自振动系统本身的能量。当系统振动时,一部分能量储存起来,经过控制器调节后,在适当的时候释放出来抵消传递到框架上的振动。图7.7 闭环的半主动控制系统半主动振动控制也可以是开环的,如图7.8所示。图中没有了传感器来反馈车架的振动信号。只要发动机的振动特性确定了,通过激励装置作用到车架上的力也就确定了。图7.8 开环半主动振动控制系统半主动控制的成本低,结构简单,没有额外的能源供应系统,但是其应用受到限制。半主动控制对低频控制效果好,对高频噪声振动很难控制。
11、五 状态空间分析在系统的动力分析中,通常是用二阶的微分方程来表示。如图3.2中的单自由度阻尼系统,假设基础不运动,那么运动方程可以写成:(7.1)用下面的式子代表上式中的变量:(7.2)将上面两式代入方程(7.1)中得到下面两个方程:(7.3)(7.4)或者写成矩阵形式:(7.5)式中,为控制力。经过公式(7.3)和(7.4)或者公式(7.5)的变换,公式(7.1)中的二阶微分方程就变为了一阶微分方程。这种用一阶微分方程表示一个系统的方程就是系统的状态方程。一般来说,对於一个多自由度系统,状态方程可以写成:(7.6)式中,X是状态矢量,Y是输出矢量,u是输入矢量,A和C是系统矩阵,B和D是系统
12、增益因子。将系统的动力方程写成了状态方程,就可以对系统实行实时计算、识别、分析与控制。现在主动噪声与振动控制在汽车上的应用越来越多,而且这种趋势还在继续。随著电子控制系统成本的大幅度下降,主动控制不仅在豪华车上应用,而且开始在普通汽车上应用。主动控制的好处在于:它能在一定宽的频率范围内控制振动与噪声。被动控制一旦设计好了,其作用效果的频率范围也就却定了,但有多个频率需要控制时,就需要多个被动控制系统。可是一套主动控制系统可以随著频率变化而调节。这样主动控制可以减轻设备重量和体积,还可以进行声音质量的体调节和设计。但主动控制也有缺陷:系统的可靠性降低、维修困难;在排气等高温系统中受到温度环境的限
13、制。主动控制提供的次级声源能量还受到限制。比如在发动机主动隔振中,目前基本上是对怠速状态效果好,在高速状态时,由于需要的推动功率大,所以很难实现。虽然控制设备的成本在大幅度降低,但是与被动控制相比,成本还是显得高了。第二节 主动与半主动噪声控制在进气与排气系统中,有两个指标往往是相互冲突的。这两个指标是噪声与功率损失。如果要求噪声低,那么功率损失就大。比如进气管道直径小,扩张比就大,空气过滤器的声音传递损失就大,噪声就低,可是由于直径小,影响到空气的流通,所以功率损失就大。如果要减少功率损失,就必须把进气管口的直径加大,但是噪声也随之增加。所以降低噪声与减少功率损失往往是一对矛盾体。在进排气系
14、统消音设计的时候,还遇到另外一个问题,就是安装空间。汽车进气与排气噪声主要是靠消音器来实现,但是通常要求消音器达到一定的容积才能消除特定频率的噪声,特别是低频噪声。比如低频时,要求赫尔姆共振器容积大,但是安装空间往往不允许。现在汽车设备越来越多,安装空间限制也越来越严,靠被动控制的方法要达到通过噪声标准和顾客的要求也越来越难。在这两方面的推动下,最近十多年来,主动与半主动噪声控制开始在汽车里应用。目前用得最多的地方是进气系统主动噪声控制、排气系统主动噪声控制、车体内主动噪声控制和声音质量控制。另外,也有少数主动控制用在车胎-路面摩擦噪声和风激噪声方面。噪声主动噪声控制基本上是针对40赫兹到70
15、0赫兹的低频噪声。一进气系统主动与半主动噪声控制1进气管道消音进排气系统中的声波波长比直径大得多,这样管道中的声波就可以假设为平面波。我们已经在第十二章中讲述了管道声学的特征。图7.9表示一个进气主动噪声控制系统。来自发动机的参考信号与进气口附近的压力信号一起输入到控制装置中,控制系统经过识别和运算,由控制扬声器产生一个次声源。次声源发出一个与进气口主声源声波幅值相等但是相位相反的声波。这样主声源与次声源声波相互抵消。这个控制系统采用了参考信号和误差信号,因此这是一个超前控制系统。图7.9 进气系统的主动噪声控制图7.10表示一个四缸发动机进气口噪声比较图。上面一个图是原系统噪声频率-阶次图,
16、即没有控制时的噪声。下图是加入了控制系统后的频率-阶次图。图中,颜色的深浅表示声压级的大小,颜色越深声压越大。从这张图中可以知道,加了控制系统后,进气口的整体噪声降低。二阶噪声降低最明显,其他阶次噪声也降低。图7.10 一个四缸发动机进气口噪声比较:没有控制与有控制2主动与半主动赫尔姆兹消音器在进气系统和排气系统中都用到了赫尔姆兹消音器。从第十二章第三节“消音元件声学分析”中,我们知道赫尔姆兹消音器的传递损失是针对某一个频率和以这个频率为中心的窄带噪声。比如对一个四缸发动机,在2000rpm的时候,进气系统发出鼓鸣声(boom)。发动机噪声主要是二阶成分,鼓鸣声的频率为66.7赫兹。通常这么低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排气 系统 主动 噪声控制
链接地址:https://www.31ppt.com/p-512343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