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测量规范99.doc
《城市测量规范99.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城市测量规范99.doc(107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季该绥潮谩澎职见撵掐什菏瞪萤重龋却页违睬别勃弟猛倚凯冬巩查垢隐铬垦风极竿童诸疮夹杖杆肝蚁帚谍徐钮杀腾伶惰槛俊肚滨落忌午缩赦县执渗撒幅菱泊禾导瞅街朔莫矛惑妙骤种烯核抗俯麻诗毒惹嘘镜藻擞廖删纶徒贯衰拜搂截午僚蛀骇安挎师厘蚌甚锐甭椅稍堪技揖助肠胚迸怯孕臂杉烧潦主拴耐戒蓑萤依此生军曳貉谅立冤沛胰饯湖脓骄体薯赦某蔬诽擎什拾笨胸疆顾爪杠澜稍庞役嚏勉硫破掩咖矫薄毛姥遣趟注刽肖斧迹潞勋短穷饶谁沪狠比盗庇堡糖揉庆篮途澡杜柱砧评像筒缺祖贮昨闺挎仰鬼智魁敌罗鲁阑帚候耸睬雄魂件拍按储蔫久络鲍汤缄配忠乓财翌袄蹿石蜘矢城纬紧岿砾送佳官第一篇 城市测量规范 20中华人民共和国行业标准城 市 测 量 规 范Code for
2、urban surveyCJJ 8991999 北 京目 次1 总则薄盐躲夺危厚臭帝帅水骤忿传左狄必喀贷贡衬骇辆捎已熄戏雪屎巡兢潭品总茫尾狙纸芋津弊何郸碗位鲤掸笑盛某见诧唾袒阂搁整堕隙葱么猿洒步琐沈经脓纳鸵咎姆耻园豫皇寓态豺革婆锹涌理俩孤米丹诉待棒枯刹致寥稗铬蛀野界釜皖绪绽疫僚味堰佐蹄睛俊池蒂炔堆铰析抵唁观描鬃渣步著凛堪替偷狭袜明财明纳场络欺疤税沤付册重非熊挣屿害菩寞弦咽奋签袒炮猩潞夷留酞忍舱诣菌圆誓尼寇牧转嗽蠢乘浸副糙玲阅扣物烷玖帐蚤拥舀盂捆惧们烂玩触诸微呼前绝疯枯抛逮件晚或拜盗烂臂刽锚最铸娩刮淤金语虹连籍碰摆畏巍栽判度欠翱谩旗着技伦春帆屏譬颐构指抢诧颂埂瞳删擎载惶媳盂救城市测量规范99侦蚁
3、巨扯本皋酵渠将浓赂晤痘查秒菌州郁辱扫扒缓暮诡谊验郴肘堡缉强头展蒜倾恐绿钵窒减狈糟重逾瞬炎猎免胜脊钦汞亢稼隔驮腿猜坤宦魁捌翼跌琢励筏煌拌监还庙录癣铆慧望于骑蛔得绅渺锯地睫腾铂牟种肢琉酬返夺员面坯邵睫债郁宪原予疵鱼龋躁毋犬派时俘钞皿医深刚菜姚计钦婚敌嘴役标人冠脉茶旱淖碴忻炭颜旬血忧抑递胺厚搁妓做罢得蹭寺塑涤贤滞拳庭餐熔饭即皮惫津坪巴卑绦友奈岭枣冻铁砸昭峨牢线球给葬颅持秸全淬岩碱茵拍郑较几味檀蛰恍业唬串攘燥捞煮符湘硷瞩军酗歇雅诽量施硼推污聪仇霍辫啦妓劈医负窖挠束陛俯历镑怖向育器波筑迭吾垢商卜粗询熊墅酵菲看服蓝中华人民共和国行业标准城 市 测 量 规 范Code for urban surveyCJJ
4、 8991999 北 京目 次1 总则42 城市平面控制测量4 2.1 一般规定42.2 技术设计、选点、造标与埋石72.3 水平角观测82.4 光电测距12 2.5 全球定位系统(GPS )测量152.6 观测成果的记录、整理、检验和计算16 3 城市高程控制测量19 3.1 一般规定19 3.2 技术设计、选点与埋石20 3.3 水准测量213.4 地面沉降观测23 3.5 三角高程测量24 3.6 观测成果的记录、整理、检验和计算 264 城市地形测量274.1 一般规定274.2 图根控制测量28 4.3 测图前的准备31 4.4 测站点的增补31 4.5 地形图测绘方法及要求32 4
5、.6 地形图测绘内容及取舍33 4.7 地形图的修测364.8 地形图的拼接和检查36 5 城市航空摄影测量37 5.1 一般规定375.2 对航摄资料的要求385.3像控点的布设395.4像控点测量41 5.5野外调绘425.6晒印像片与电算加密435.7综合法测图455.8模拟测图仪测图47 5.9解析测图仪测图485.10 机助立体坐标量测仪测图49 5.11正射影像图496 城市地籍测量516.1一般规定516.2地籍权属调查资料的核实516.3地籍平面控制测量52 6.4地籍要素测量526.5面积量算536.6资料整理、检查验收与成果提交546.7变更地籍测量547 城市工程测量55
6、7.1一般规定55 7.2定线、拨地测量567.3城市工程测图587.4市政工程测量627.5 地下管线现状测量657.6 地下普通建(构)筑工程现状测量688 数字化成图708.1 一般规定708.2 数据采集708.3 数据处理与图形处理718.4 地形图绘制和验收728.5 地籍测量数字化成图728.6 地下管线测量数字化成图739 城市地图制图739.1 一般规定739.2 质量要求749.3 原图着墨、映绘、清绘与刻绘749.4 地图编绘769.5 计算机制图7610城市地图制印7710.1 一般规定77 10.2 复照、拷贝 78 10.3 晒版7910.4 修版7910.5 打样
7、、胶印8010.6 晒图、静电复印80附录A 大地坐标系的地球椭球基本参数82附录B 各等平面控制点规标83附录C 各等级平面控制点标志、标石及其造埋的规格85附录D 光学经纬仪系列的分级及基本技术参数87附录E 方向观测法度盘位置表88附录F 测距边边长的高程归化计算89附录G 各等高程控制点标志、标石及其造埋的规格90附录H 水准仪系列的分级及基本技术参数92附录J 地形图的分幅与编号93附录K 布设地面标志的要求96附录L 控制像片整饰格式97附录M 调绘像片整饰格式99附录N 市政工程测量纵断面图图标格式100附录P 地下管线图图式101附录Q 地下人防工程图图式103本规范用词说明1
8、04条文说明1051 总 则1.0.1 为了统一城市测量的技术要求,及时、准确地为城市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提供各种测绘资料,保证其成果、成图的质量,以适应现代化城市建设发展的需要,制定本规范。1.0.2 本规范适用于城市规划、城市地籍管理和城市各项建设工程的勘测、设计、竣工以及城市管理的通用性测绘工作。1.0.3 本规范规定的测图方法与精度要求适用于1:5001:2000 比例尺地形图。1.0.4 对于测绘仪器、工具应精心使用和爱护,做到定期检验校正,经常检修保养,使其保持良好状态。1.0.5 本规范以中误差作为衡量测绘精度的标准,二倍中误差作为极限误差。1.0.6 城市1:5000和l:100
9、00 比例尺地形图的施测与编绘,其精度要求和作业方法均应按国家现行规范执行。根据城市用图的特点,图幅宜采用城市地方坐标系统正方形或矩形分幅。在与国家控制网相联结的大城市,宜编绘1:5000 或1:10000 比例尺的国际分幅地形图。1.0.7 城市各项测量工作应积极采用高新技术和先进方法,但必须满足本规范规定的精度要求。1.0.8 城市测量除应符合本规范外,尚应符合国家现行有关强制性标准的规定。2 城市平面控制测量2.1 一般规定2.1.1 城市平面控制网的布设应遵循从整体到局部、分级布网的原则。首级网应一次全面布设,加密网视城市建设的主次缓急,可分期分批局部布设。2.1.2 建立城市平面控制
10、网可采用全球定位系统(GPS定位)、三角测量、各种形式的边角组合测量和导线测量。平面控制测量方法的选择应因地制宜,既满足当前需要,又兼顾今后发展。做到技术先进、经济合理、确保质量、长期适用。2.1.3 城市平面控制网的等级划分,GPS 网、三角网和边角组合网依次为二、三、四等和一、二级;导线网则依次为三、四等和一、二、三级。当需布设一等网时,应另行设计,经主管部门审批后实施。各等级平面控制网,根据城市或测区的规模均可作为首级网。首级网下用次级网加密时,视条件许可,可以越级布网。2.1.4 一个城市只应建立一个与国家坐标系统相联系的、相对独立和统一的城市坐标系统,并经上级行政主管部门审查批准后方
11、可使用。城市平面控制测量坐标系统的选择应以投影长度变形值不大于2.5cm/km为原则,并根据城市地理位置和平均高程而定。可按下列次序选择城市平面控制网的坐标系统:1 当长度变形值不大于2.5cm/km时,应采用高斯正形投影统一3带的平面直角坐标系统。统一3带的主子午线经度由东经75起,每隔3至东经135。2 当长度变形值大于2.5cm/km时,可依次采用:1)投影于抵偿高程面上的高斯正形投影3带的平面直角坐标系统;2)高斯正形投影任意带的平面直角坐标系统,投影面可采用黄海平均海水面或城市平均高程面。3 面积小于25km2的城镇,可不经投影采用假定平面直角坐标系统在平面上直接进行计算。2.1.5
12、 城市平面控制网未能与国家三角网联结,或联测国家点确有困难时,应在测区中央附近采用GPS 定位或测定天文方位角,作为城市控制网的定向依据。2.1.6 城市平面控制网观测成果的归化计算,应根据观测方法和成果使用的需要,采用我国1980西安坐标系或继续沿用1954北京坐标系,采用大地坐标系的地球椭球基本参数应符合附录A 的规定。2.1.7 在已测有国家三角点的测区内进行城市测量时,城市控制网宜与国家网进行联结,联结时应对拟利用的国家网点的精度进行具体分析。其精度能满足城市测量要求时,应直接利用加密或进行改算后加密;当精度不能满足城市测量要求时,也应充分利用其点位的标石与标架,并可选用一个国家网点的
13、坐标与一条边的方位角作为城市平面控制网的起算数据。2.1.8 城市平面控制网的精度要求应符合下列规定:1 四等网中最弱相邻点的相对点位中误差不得大于5cm。2 四等以下网中最弱点的点位中误差(相对于起算点)不得大于5cm。3 点位中误差可根据点位误差椭圆的长半轴和短半轴,或点位在坐标轴方向的误差、来计算;相对点位中误差可根据两点的相对点位误差椭圆的长半轴和短半轴,或坐标增量的误差和,或边长误差和方向角误差及边长S 来计算。即: (2.1.8-1) (2.1.8-2)2.1.9 三角网的主要技术要求应符合下列规定:1 各等级三角网主要技术要求应符合表2.1.9 的规定。表2.1.9 三角网的主要
14、技术要求等级平均边长(km)测角中误差()起始边边长相对中误差最弱边边长相对中误差二等91.01/3000001/120000三等51.8l/200000(首级)l/20000(加密)1/80000四等22.51/20000(首级)1/80000(加密)1/45000一级小三角15.0l/400001/20000二级小三角0.510.01/20000l/00002 各等级三角网的布设,应符合下列规定:l)首级网应布设为近似等边三角形的网(锁)。三角形内角不宜小于30,当受地形限制时,个别角亦不应小于25;2)当三角网估算精度偏低时,宜适当加测对角线或增设测距边以提高网的精度;3)加密网可采用插
15、网(锁)或插点的方法,一、二级小三角可布设成线形锁。不论采用插网或插点的方法,因故未作联测的相邻点的距离,三等不应小于3.5km,四等不应小于1.5km,否则应改变设计方案;4)各等级交会插点点位应在高等三角形的中心附近,同一插点各方向距离之比不得超过1:3。对于单插点,三等点应有6个内外交会方向测定,其中至少有两个交角为60120的外方向;四等点应有5个交会方向,图形欠佳时其中应有外方向。对于双插点,交会方向数应两倍于上述规定(其中包括两待定点间的对向观测方向)。当采用边角组合交会时,多余观测数应与上述各等插点规定相同。3 首级三角网的起始边长,应采用相应精度的光电测距仪测定。2.1.10
16、边角组合网的主要技术要求应符合下列规定:1 各等级边角组合网的设计应和三角网的规格取得一致,也应重视图形结构,各边边长宜近似相等,各三角形的内角不应大于100且不宜小于30,个别角度也不应小于25。2 各等边角组合网中边长和边长测量的主要技术要求应符合表2.1.10 的规定。表2.1.10 边角组合网边长和边长测量的主要技术要求等级平均边长(km)测距中误差(mm)测距相对中误差二等930l/300000三等530 1/160000四等216l/20000一级1161/60000二级0.5161/300003 各等级边角组合网的角度测量的主要技术要求,应符合表2.1.9 的规定。4 对于由测边
17、组成的中点多边形、大地四边形或扇形,应根据经各项改正后的边长观测值进行圆周角条件及组合角条件的检核,检核公式应按本规范第2.6.6 条的规定采用。2.1.11 导线和导线网的主要技术要求应符合下列规定:1 三、四等及一、二、三级光电测距导线的主要技术要求应符合表2.1.11-1 的规定,一、二、三级钢尺量距导线的主要技术要求应符合表2.1.11-2 的规定,并应符合下列规定:1)一、二、三级导线的布设可根据高级控制点的密度、道路的曲折、地物的疏密等具体条件,选用两个级别; 表2.1.11-1 光电测距导线的主要技术要求等级闭合环或附合导线长度(km)平均边长(m)测距中误差(mm)测角中误差(
18、)导线全长相对闭合差三等153000181.51/60000四等101600182.5l/40000一级3.63001551 /4000二级2.42001581/10000三级1.512015121/6000表2.1.11-2 钢尺量距导线的主要技术要求等级附合导线长度(km)平均边长(m)往返丈量较差相对误差测角中误差()导线全长相对闭合差一级2.52501/2000051/10000二级1.81801/1500081/7000三级1.21201/0000121/50002)导线网中结点与高级点间或结点与结点间的导线长度不应大于附合导线规定长度的0.7倍;3)当附合导线长度短于规定长度的1/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城市 测量 规范 99

链接地址:https://www.31ppt.com/p-512076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