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部分板形控制模型Ippt课件.ppt
《第四部分板形控制模型Ippt课件.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第四部分板形控制模型Ippt课件.ppt(92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精轧板形控制技术及应用,东北大学网络技术培训课程,主讲:龚殿尧,第四部分 板形控制模型简介,4 2050mm热连轧机PFC系统,在带钢进入精轧机组之前,确定各机架工作辊横移位置及弯辊力预设定值,同时确定AGC补偿系数及板凸度动态控制模块所需参数,保证成品带钢的目标凸度及良好的平直度。,4.1 板形控制系统的控制策略,4.2 预设定模块的总体思想,预设定模块的总体思想是确保带钢经过最后机架所得到的板凸度为目标板凸度,而其他机架的凸度可在一点范围内调节。带钢经过每个机架时,由带钢的凸度变化引起的翘曲度不能超限,否则,重新进行该机架的轧辊横移位置和弯辊力。,4.3 板形控制系统的总体流程,4.4 带
2、钢模量计算模型,4.4.1 压扁接触弧长计算模型 工作辊压扁半径计算模型,式中:RW 工作辊半径;工作辊压扁半径;h压下量;C工作辊压扁系数;pB单位宽度轧制力。,4.4.2 压扁接触弧长计算模型,式中:工作辊压扁半径;h压下量;RW 工作辊半径;H入口轧件厚度;h出口轧件厚度;C工作辊压扁系数;pB单位宽度轧制力。,4.4.3 变形抗力计算模型,(1)应力状态影响系数计算模型 应力状态影响系数模型:,式中:L压扁接触弧长;H入口轧件厚度;h出口轧件厚度。,(2)变形抗力计算模型,式中:平均单位压力;Qp应力状态影响系数;pB单位宽度轧制力;L压扁接触弧长;H入口轧件厚度;h出口轧件厚度。,4
3、.4.4 带钢模量计算模型,轧制力计算模型,入口带钢模量,入口带钢模量是轧制力对入口带钢厚度的偏导数,其计算过程如下:,压扁接触弧长对入口厚度的偏导数,应力状态影响系数对入口厚度的偏导数,入口带钢模量计算模型,出口带钢模量计算模型,出口带钢模量是轧制力对出口带钢厚度的偏导数:,4.4.5 带钢横向流动系数计算模型,带钢横向流动系数是指以板中心为基准的带钢边部的纵向应变差与以板中心为基准的带钢边部的高向应变差的比值。带钢横向流动系数与带钢宽度、厚度及硬度有关。带钢硬度是变形抗力与平均真应变的比值,在具体应用过程中,带钢硬度取各机架硬度的平均值。,式中:Se带钢向边部的横向流动系数;Sm带钢向中部
4、的横向流动系数;CP带钢比例凸度的变化量;G与带钢材质、宽度和厚度相关的流动参数。,4.4.6 带钢流动指数计算模型,(1)带钢平均应变计算模型,(2)带钢平均硬度计算模型,式中:压下率;N活跃机架个数。,(3)带钢横向流动指数计算模型,式中:KSe带钢向边部的横向流动指数;KSm带钢向中部的横向流动指数。,带钢平均硬度,4.4.7 负荷分布计算模型,负荷分布是带钢中部单位宽度轧制力与边部轧制力单位宽度之差。负荷分布与带钢宽度、入口凸度,出口凸度,前后张应力有关。,CI、CO入口和出口带钢凸度;MSI入口带钢模量;MSO出口带钢模量;tCI(i)入口带钢张应力分布系数;tCO(i)出口带钢张应
5、力分布系数;teI入口带钢边部张应力;tmI入口带钢中部张应力;teO出口带钢边部张应力;tmO出口带钢中部张应力。,4.4.8 带钢张应力分布系数的计算,带钢张应力分布系数是根据带钢平面变形抗力级别,利用插值计算方法确定的。变形抗力分为4个级别,各级别对应变形抗力数值见下表。带钢的平面变形抗力K的级别及其相应值,带钢张应力分布系数的计算,出口带钢张应力分布系数与变形抗力级别关系,带钢张应力分布系数的计算,入口带钢张应力分布系数与变形抗力级别关系,张应力计算模型,式中:ESm、ESe带钢中部、边部弹性模量;入口、出口平均张应力;tmI、tmO入口、出口中部张应力;teI、teO入口、出口边部张
6、应力。,4.4.9 带钢负荷分布的合理性判断,为了使带钢负荷分布合理,出口带钢凸度必须保证带钢边部单位宽度轧制力与中部单位宽度轧制力的比值大于零。,4.4.10 负荷分布对带钢出口凸度的修正,负荷分布计算的目的:根据带钢入口凸度和出口凸度的初值,修正计算出口带钢凸度,以便保证负荷分布的合理性;计算负荷分布值,以便得到辊缝凸度的合理初值,为辊缝牛顿迭代奠定基础。,负荷分布对辊缝凸度的修正流程图,4.5 辊缝凸度的计算模型,基础辊缝考虑负荷分布和辊缝修正值的辊缝考虑CVC位置的辊缝 考虑弯辊力的辊缝,4.5.1 基础辊缝,基础辊缝:在基本辊缝的基础上,考虑支撑辊凸度、轧辊直径、单位宽度轧制力、平衡
7、弯辊力、支撑辊磨损、带钢边部冷却及辊缝长短期自适应参数,所得到的辊缝凸度。,4.5.2 考虑负荷分布和辊缝修正值的辊缝,在基础辊缝的基础上,考虑负荷分布及带钢宽度厚度及材质对辊缝修正值,所得到的辊缝,计算公式如下:,式中:S0基础辊缝;S1考虑负荷分布和辊缝修正值的辊缝;SCOR带钢宽度、厚度和硬度对辊缝的修正值。,4.5.3 考虑CVC位置的辊缝,工作辊的等效凸度工作辊磨损凸度工作辊热凸度工作辊磨损修正值 工作辊热凸度的修正值,横移位置对辊缝的影响函数:考虑CVC位置的辊缝,式中:kor工作辊磨损及热凸度的修正值。,4.5.4 考虑弯辊力的辊缝,当横移位置确定时,需要计算弯辊力。考虑弯辊力的
8、辊缝是考虑了所有影响因素之后得到的最终工作辊辊缝,计算模型如下:,4.5.5 出口带钢凸度迭代计算模型,在辊缝凸度计算的总体模型中,负荷分布的大小与辊缝凸度密切相关,即辊缝凸度计算模型实质上是一个非线性方程,因此,必须采用迭代方法进行求解。,4.5.6目标板凸度和目标平直度,在实际生产过程中,对每种带钢的板形都有一定的要求,这种要求体现在成品带钢的凸度和平直度方面,即所谓的目标板凸度和目标平直度。,出口带钢凸度的初值设定,式中:CPi该机架出口带钢比例凸度;CPR粗轧带钢的比例凸度;CP7第7机架出口带钢目标比例凸度;CPi该机架带钢比例凸度的减少率=1。,带钢比例凸度减少率为1的目的,尽量在
9、上游F1F3机架将粗轧带钢的凸度大幅度减少,以便控制板凸度并保证下游F4F7机架满足比例凸度恒定的原则,使成品带钢具有良好的平直度。,考虑负荷分布影响的辊缝,根据该机架H、h、CI、CO、B、tI和tO,利用负荷分布模块对出口带钢凸度进行修正,为辊缝迭代计算提供出口带钢凸度的初值COUT,然后计算考虑负荷分布的辊缝凸度:,式中:Cgap不考虑负荷分布的辊缝凸度;Cnew考虑负荷分布的辊缝凸度。,出口带钢凸度的迭代计算,(1)计算考虑负荷分布的辊缝凸度与出口带钢凸度差值,(2)计算上式对出口带钢凸度的导数,式中:dLD负荷分布对出口带钢凸度的导数。,(3)重新确定出口带钢凸度,(4)收敛条件,负
10、荷分布对出口带钢凸度的导数,(1)负荷分布对出口带钢凸度的导数,式中:dT(tI,tO)带钢张力对负荷分布影响函数的导数;MSO出口带钢模量;MSI出口带钢模量;B带钢宽度。,带钢张力对负荷分布影响函数,带钢张力对负荷分布影响函数的导数,张力对出口带钢凸度的导数,出口带钢凸度迭代计算框图,4.6 横移和弯辊计算模型,采用CVC工作辊横移和弯辊力可以调整辊缝凸度,以便达到带钢凸度及平直度控制的目的。横移和弯辊力计算的总体思路是首先计算CVC位置,然后在CVC位置确定的条件下计算弯辊力。,CVC轧辊横移(S=0),CVC轧辊横移(S0),CVC轧辊横移(S0),4.6.1 可用计算点的确定,分割点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第四 部分 控制 模型 Ippt 课件

链接地址:https://www.31ppt.com/p-511725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