复合体系的界面结合特性本章要点掌握复合材料界.ppt
《复合体系的界面结合特性本章要点掌握复合材料界.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复合体系的界面结合特性本章要点掌握复合材料界.ppt(53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4、复合体系的界面结合特性本章要点:1、掌握复合材料界面的形成过程;2、掌握树脂基复合材料的润湿理论、化学键理论、优先吸附理论、防水层理论,了解可逆水解理论和摩擦理论;3、重点掌握树脂基复合材料界面的破坏机理;4、重点掌握复合材料界面的优化设计;5、掌握界面分析技术。,4、复合体系的界面结合特性本章将介绍复合材料的结合特性。4.1 复合材料界面形成过程 复合材料中,增强体与基体间最终界面的获得,一般分为两个阶段:1、基体与增强体在一种组分为液态(或粘流态)时发生接触或润湿的过程,或是两种组分在一定条件下均呈液态(或粘流态)的分散、接触及润湿过程;也可以是两种固态组分在分散情况下以一定的条件发生
2、物理及化学变化形成结合并看作为一种特殊润湿过程。这种润湿过程是增强体与基体形成紧密的接触而导致界面良好结合的必要条件。2、液态(粘流态)组分的固化过程。要形成复合材料增强体与基体间稳定的界面结合,不论是何种材料(金属、非金属、聚合物)均必须通过物理或化学的固化过程(凝固或化学反应固化)。,1、润湿过程;2、固化过程。,这两个过程往往是连续的,有时几乎是同时进行的,对于在固态下制备的非金属基或金属基复合材料,往往难以区分这两个过程。,4.2 树脂基复合材料的界面结构及界面理论4.2.1 树脂基复合材料的界面结构 热固性树脂基体的固化反应是如何进行的?,胶束(胶粒):固化反应后,密度大的中心部位。
3、胶絮:固化反应后,密度小的中心部位。树脂抑制层:在增强体表面形成的有序树脂胶束层。结构:类似胶束的高密度区、类似胶絮的低密度区。复合材料中界面区的作用使基体与增强体结合形成材料整体,并实现外力场作用下的应力传递。界面结构:Eg环氧树脂的固化;增强体高表面能:内部致密层,外部松散层;增强体低表面能:松散层;连续纤维增强的树脂基复合材料:界面微观结构与非连续纤维增强体一致。,1、固化剂诱发树脂官能团反应固化2、树脂本身官能团进行反应固化。,4.2.2 树脂基复合材料的界面结合理论 4.2.2.1 润湿理论 指出:要使树脂对增强体紧密接触,就必须使树脂对增强体表面很好地浸润。前提条件:液态树脂的表面
4、张力必须低于增强体的临界表面张力。结合方式:属于机械结合与润湿吸附。优点:解释了增强体表面粗化、表面积增加有利于提高与基体树脂界面结合力的事实。不足:a、不能解释施用偶联剂后使树脂基复合材料界面粘结强度提高的现象。b、证明偶联剂在玻璃纤维/树脂界面上的偶联效果一定有部分(或者是主要的)不是由界面的物理吸附所提供,而是存在着更为本质的因素在起作用。,注意:单纯以两者润湿好坏来判定增强体与树脂的粘结效果是不全面的。,4.2.2.2 化学键理论 认为:基体树脂表面的活性官能团与增强体表面的官能团能起化学反应。因此树脂基体与增强体之间形成化学键的结合,界面的结合力是主价键力的作用。偶联剂正是实现这种化
5、学键结合的架桥剂。成功之处:在偶联剂应用于玻璃纤维复合材料中得到很好应用,也被界面研究的实验所证实。偶联剂在界面所起的作用:用Br2破坏偶联剂双键,制品强度下降。局限性:a、聚合物不具备活性基团;b、不具备与树脂反应的基团。总结:对于复合体系的界面现象和结构的解释,不能单纯以一种化学偶联或单纯以一种物理化学现象来解释。若润湿理论和化学键理论都存在时,认为化学偶联作用应是主要的,然后提高浸润性,则效果最佳。,4.2.2.3 优先吸附理论 提出背景:解释化学键不能解释的现象。当玻璃纤维被偶联剂覆盖后,偶联剂对树脂中的某些组分“优先吸附”,这样,改变了树脂对玻璃表面的浸润性。认为:界面上可能发生增强
6、体表面优先吸附树脂中的某些组分,这些组分与树脂有良好的相容性,可以大大改善树脂对增强体的浸润;同时,由于优先吸附作用,在界面上可以形成所谓的“柔性层”,此“柔性层”极可能是一种欠固化的树脂层,它是“可塑的”,可以起到松弛界面上应力集中的作用,故可以防止界面粘脱。,4.2.2.4 防水层理论 提出背景:解释玻纤经偶联剂处理后,湿态强度大大改善的现象。认为:清洁的玻璃表面是亲水的,而经偶联剂处理并覆盖的表面变成疏水表面,该表面可以防止水的侵蚀,从而改善复合材料湿态强度。不足:理论与实际有出入。,4.2.2.5 可逆水解理论 亦称为可形变层理论、减轻界面局部应力理论。认为:在玻璃纤维增强的复合材料中
7、,偶联剂不是阻止水分进入界面,而是当有水存在时,偶联剂与水在玻璃表面上竞争结合。1、产生排斥作用;,SiOH反应能力强于水,可以生成刚性较强的键与硅醇反应成原来键、或键断裂后相对滑移,形成新键。,2、由于这种动态平衡,使界面上应力松弛;,3、这种键的形成断裂形成的动态结合状态使树脂与增强体表面始终保持一定的粘合强度。成功与局限:1、对热固性树脂/玻璃纤维复合材料界面系统的结合机理能很好地解释 2、对于柔性聚合物就不一样了。,4.2.2.6 摩擦理论 认为:树脂与增强体之间的粘结完全基于摩擦作用,增强体与树脂之间的摩擦系数决定了复合材料的强度。偶联剂的重要作用在于增加了树脂基体与增强体之间的摩擦
8、系数。作业:15、简述复合材料界面的形成过程。16、解释润湿理论所包含的内容,并指出其成功之处与不足之处。17、解释化学键理论与优先吸附理论,并指出其成功之处与不足之处。,4.3 非树脂基复合材料的基体及界面结构4.3.1 晶态非树脂基基体的结构特性 对金属基及无机非金属基复合材料,界面往往是指增强体与基体接触区间中化学成分有显著变化、彼此构成结合、能传递载荷作用的区域。4.3.1.1 晶格的周期性,图4.3 晶胞结构,(a)简单立方体,(b)简单单斜立方体,(c)晶格原胞,(d)二维Bravais格子,4.3.1.2 周期性,图4.4 晶体的晶面,晶体的晶面是用Miller指数来表示,如10
9、0、110、111。,4.3.1.3 对称性和方向性4.3.1.4 晶体的结合力 晶体材料是靠晶体的结合力使晶粒相互凝聚在一起而形成整体的。这种晶体结合力有离子结合、共价结合、金属结合和范德华结合。4.3.1.5 晶面角守恒特性、各向异性与解理面,图4.5 几种晶体的晶面角,4.3.1.6 固体的熔点 在恒压下对晶体加热时,晶体温度升高但状态不变,到达熔点温度时,晶体温度保持不变而由固体熔融为液态。晶体材料除上述性质外,还存在其他一些性质,如晶体中粒子的热运动、晶格振动、缺陷及其生长与消失,这些均与晶体结构和性质紧密联系在一起。,4.3.2 非树脂基复合材料的界面结构与结合类型 对非树脂基复合
10、材料的界面类型可以分为三种类型:一、材料的界面只有原物质而不含其他任何组合;,特点:a、机械接触b、无化学作用,二、界面为增强体与基体形成的相互交错的溶解扩散界面;,复合材料界面结合的形式:4.3.2.1 机械结合 若复合材料中的界面仅仅是增强体和基体间纯粹的机械接触而无化学作用而形成的,则称此类界面为“机械结合式”界面。,三、界面上有界面反应层。,4.3.2.2 溶解与浸润结合 由单纯的浸润和溶解作用,使增强体和基体形成交错的溶解扩散界面是一种次价键力的结合。,特点:a、润湿和溶解b、形成交错的溶解扩散界面c、次价键力的结合,特点:a、形成了新的反应物层b、主价键力的结合,4.3.2.3 反
11、应界面结合 非树脂基复合材料中,增强体和基体主要是以主价键力而相互结合起来的,在界面上生成了新的反应物层称为反应界面结合。,在反应中,为能达到化学相容性,使界面处于稳定状态,可采用以下办法:(1)、在复合温度下使其热力平衡;(2)、利用退化反应的化学动能与化学势能相平衡;(3)、使特殊表面能的影响最小;(4)、控制凝聚作用使总表面能最小。,4.3.2.4 氧化结合 氧化结合是一种特殊的化学结合,因为它是增强体表面吸附的空气所带来的氧化作用。,4.3.2.5 混合结合 这是一种实际情况中常会发生的重要界面结合形式,而且,在某些情况下,外场的条件会导致不同的界面类型发生转变,导致混合结合。,4.4
12、 树脂基复合材料界面的破坏机理 假设:1)、从整体上假定复合材料中的纤维与基体是紧密地胶接在一起的;2)、分析组分的各自作用时,假定纤维与基体是完全分割的,各自有自己的应力行为。树脂固化时将对纤维产生应力,而对基体则有控应力。,式中,T因温度下降后的温差;Em基体的模量;m,f基体与纤维的线膨胀系数。,4.4.1 界面破坏的能量流散概念 当裂纹受到外因素作用时,裂纹的发展过程将是逐渐通过树脂最后到达纤维表面。在裂纹扩展的过程中,将随着裂纹的发展逐渐消耗能量,并且由于能量的流散而减缓裂纹的发展。对于垂直的裂纹峰还将减缓对纤维的冲击。,图4.6 裂纹峰垂直于纤维表面的微裂纹,图4.7 裂纹的能量在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复合 体系 界面 结合 特性 本章 要点 掌握 复合材料
链接地址:https://www.31ppt.com/p-511651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