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章输入输出.ppt
《第7章输入输出.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第7章输入输出.ppt(28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1,2,3,4,I/O接口概述,简单I/O接口芯片,基本输入/输出方法,可编程DMA控制器8237A,第七章 输入/输出技术,I/O:计算机通过外围设备同外界交换信息的过程称为“输入/输出(Input/Output,I/O)”。,I/O接口概述,I/O接口:将CPU和外围设备连接起来实现信息交换的缓冲电路称为I/O接口(Interface)电路,简称“I/O接口”。,I/O接口的基本功能,缓冲、隔离和锁存功能信息格式与电平转换功能信息交换的应答联络功能译码寻址外设功能,基本原则:输入要缓冲、输出要锁存、输入/输出要隔离,I/O接口的基本结构,地址总线(AB)、数据总线(DB)、控制总线(CB
2、)数据(端)口数据寄存器:数据信息状态(端)口状态寄存器:状态信息控制(端)口命令寄存器:控制信息,CPU对外设的访问实际上是CPU对I/O接口电路中的相应端口(寄存器)进行访问。两种编址方式:独立编址:相对存储器而言,将存储器地址空间和I/O接口寄存器地址空间分开设置,互不影响。Intel系列。,I/O端口的编址方式,独立编址方式的特点:,存储器和I/O接口各自拥有独立的地址空间,相互之间不交叉不重叠,地址空间得到充分利用。存储器和I/O接口的读写控制逻辑相互独立,且I/O接口通常需要“选通”、“应答”等控制信号,而存储器接口并不需要,因而控制逻辑可以分别设计,硬件设计比较方便。CPU的访内
3、指令和访外指令不同,程序设计非常清晰。I/O端口的地址码较短(8位或16位),译码电路比较简单,从而使IN/OUT指令的执行速度较快。需要专用的访外指令,这些指令只能进行数据的输入输出,不能进行数据的运算,功能不如访内指令强大,程序设计的灵活性较差。,统一编址:又称存储器映像编址,将所有I/O接口电路中的寄存器作为存储单元对待,并给每一个寄存器分配相应的存储器地址。这样,CPU访问外设就象访问存储器一样,所不同的仅是地址而已。MCS51系列,680X0系列,ARM系列等。,统一编址方式的特点:,访问存储器的指令也可用于外设的输入/输出操作,因而对I/O端口寄存器的数据处理能力强。I/O接口和存
4、储器共用译码电路和读写控制逻辑,电路非常简洁。CPU无需产生访内操作和访外操作的控制信号。I/O端口的地址空间可大可小,比较灵活,从而使外设的数量几乎可以不受限制。不能充分利用地址空间,地址空间的分配可能潜藏隐患,影响存储器空间的容量;CPU与I/O端口交换数据的指令执行时间较长。,独立编址方式可以转换为统一编址方式 统一编址方式不一定能转换为独立编址方式,统一编址:完全相同。独立编址:方法相同,通常I/O端口地址比存储器单元地址短,因此参与译码的地址线较少。8位端口(静态地址):地址线A7A0(8根线,其余忽略),00HFFH,可直接在IN/OUT指令中出现。16位端口(动态地址):地址线A
5、15A0(16根线,其余忽略),0000HFFFFH,端口地址必须先放在DX寄存器中,才能使用IN/OUT指令。,I/O端口的地址译码,与存储器单元的地址译码方法相同。,INAL,20H;20H是8位端口地址,可直接在指令中作为操作数使用MOVDX,13F8HOUTDX,AL;13F8H是16位端口地址,应先将其装入DX,才能被寻址,74LS373锁存器 74LS244缓冲器 74LS245收发器,简单I/O接口芯片,74LS373锁存器,74LS373真值表,当GH、OEL时,xDxQ;当输入门控G从高电平跳变到低电平且OEL时,xQ,即D被锁定;当OEH时,xQ;当GH时,xD。当GL时,
6、xD,74LS373可被用于锁存地址信息、数据信息和状态信息等,更多用于锁存地址信息。,74LS244缓冲器,8个三态门,驱动、缓冲,2组 第1组:1G门控,1Ax1Yx 第2组:2G门控,2Ax2Yx,74LS244缓冲器主要用于三态输出的地址总线、数据总线或时钟驱动器。,74LS245收发器,双向,各8个三态门 G是门控 DIR是方向控制,DIR=H时,AB;DIR=L时,BA,74LS245常用于数据的双向传送、缓冲和驱动。,【例】设计一接口电路,构成16个发光管流水灯,口地址85H86H。画出电路原理图,编一驱动程序使发光管从上到下依次发光。,MOVBX,0FFFEHNEXT:MOVA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输入输出
链接地址:https://www.31ppt.com/p-511600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