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职业资格证书制度与职业技能鉴定.ppt
《国家职业资格证书制度与职业技能鉴定.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国家职业资格证书制度与职业技能鉴定.ppt(125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1,国家职业资格证书制度 与职业技能鉴定2014.03,2,第一部分 制度与体系 第二部分 技术与实践,3,第一部分 制度与体系,4,目 录 一、国家职业资格证书制度 二、职业技能鉴定管理体制 三、职业技能鉴定组织实施 四、国家技能人才评价体系,5,一、国家职业资格证书制度,背 景 历 程 特 征 现 状,6,1、背 景,7,8,9,新经济需要新人力新人力呼唤新培训,10,挑战表现在三方面,一是对产业和企业竞争力的挑战;二是对中国政府管理体制和管理方式的挑战;三是对人才的挑战。对人才的挑战时最严峻的挑战。首先是争夺现有优秀专业人才;其次是如何培养经济社会需要的后备专业人才。,11,职业培训面临
2、困难,一是传统观念,二是教育结构,三是市场的力量。,12,自20世纪90年代以来,在市场经济的大潮中,就业问题日益凸显。一方面,下岗失业人员大量增加,促进再就业的任务十分繁重;另一方面,农村劳动力转移速度加快,促进农民工有序流动与统筹城乡就业促进平等就业的工作非常艰巨。,我国就业的基本形势,在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的转轨过程中,老工业基地一度成了体制陈旧、产品老化、包袱沉重、发展缓慢的代名词。主要问题:国有经济比重高,缺乏发展活力;产业结构不合理,传统工业比重大;装备水平落后,整体竞争能力下降;下岗失业问题突出,社会保障能力不足;市场化程度低,经济持续增长的内在动力不足。,实践证明,“鼓励兼并、规
3、范破产、减员增效、下岗分流和实施再就业工程”的基本方略,已经成为国有企业脱困的法宝。,14,劳动者充分就业的需求与劳动力总量过大、职工队伍素质不相适应经济技术发展的矛盾。这个问题将长期存在。,就业的主要矛盾,当前主要表现劳动力供求总量矛盾和就业结构性矛盾同时并存城镇就业压力加大和农村富余劳动力向非农领域转移速度加快同时出现新成长劳动力就业和失业人员再就业问题相互交织,焦点是下岗失业人员的再就业。,就业是民生之本,15,新生劳动力素质不能满足经济发展的需求下岗失业人员素质不能满足转岗转业需要企业职工素质与生产经营实际存在一定程度的脱节,影响就业质量农村剩余劳动力素质更是亟待开发,劳动力素质状况,
4、16,延迟退休每年将“吃掉”至少六成就业岗位现在每年我国需要安排的就业人员在2400万人左右,而每年真正能够实现就业的仅为1000万人左右,也就是说,每年有1400万人找不到工作。统计显示,每年离退休人员在600万至700万人,延迟退休年龄必然使得600万至700万适龄就业人员面临失业。-据经济参考报,17,党的十八大提出“推动城乡发展一体化”,并指出“城乡发展一体化是解决 三农问题的根本途径”。城镇化将是我国未来发展的重要推动力。目前中国大约有2.6亿农民工,其中外出务工的约1.6亿,群体庞大,18,我国制造业技术工人技术等级比例结构,19,我国技能劳动者总量占全国城镇从业人员的33%,发达
5、国家在50%以上;我国高级工以上包括技师、高级技师占全国技能劳动者总量的21%,发达国家的比例在30%,特别是制造、加工等传统产业,电子信息、航天等高新技术产业以及现代化服务业领域,高技能人才严重短缺。,20,技术工人总量不足,职工队伍素质结构不尽合理 技术工人技术等级偏低,职工队伍技能素质堪忧 高技能人才年龄偏高,技师、高级技师面临断档 职工流动比例逐年上升,国企技术工人流失严重 职工队伍文化素质不高,企业职工培训弱化,五个突出问题:,(技师、高级技师年龄在45岁以上的分别占47.2%和66.3%年龄在35岁以下的技师、高级技师比重不到10%),21,2、历 程,22,职业技能鉴定的发展历程
6、:从计划走到市场,初创阶段(1956-1966):建立考工定级和考工晋级恢复阶段(1978-1987):建立工人技术等级制度调整阶段(1987-1993):建立职业资格等级制度转轨阶段(1994-2003):建立职业资格证书制度发展现状(2004以后),23,1956年,在企业中普遍建立了学徒工转正定级和考工晋级制度,确立了我国工人考核制度的基本形式。考工定级和考工晋级工作的核心是技术等级标准。根据工作的复杂性、难易程度、责任大小,技术等级标准分为八级。为适应技术进步和企业生产发展的需要,1963年,劳动部门组织有关部委对技术等级标准进行了第一次全面修订(通常成为“第一次修标”)1979年,国
7、务院组织有关部委,结合本行业的劳动管理、生产技术装备和加工工艺,以及工人素质的状况,又一次对技术等级标准进行了全面修订。这是我国历史上第二次全面修订技术等级标准(称为“第二次修标”)。,24,1985年5月,中共中央通过关于教育体制改革的决定。提出:“在全党全社会进行教育,树立行行光荣、行行出状元的概念,实行先培训,后就业的原则,今后各单位招工,必须首先从各种职业技术学校毕业生中择优录取。”1988年到1992年,原劳动部组织45个部委开展了第三次技术等级标准修订工作(称为“第三次修标”)。将生产工艺的同一性确立为工种划分的主要依据,把原有的近万个工种合并为4700多个,在此基础上正式颁布了我
8、国第一部工种分类目录,参照国际劳工局的原则,将传统的八级技术等级制度改造成初、中、高三级的职业资格等级制度,制订了工种编码和内容格式。,25,1987年,经国务院批准颁布关于实施技师聘任制的暂行规定,1990年,正式印发关于高级技师评聘的实施意见 实施意见进一步完善了我国技术等级考核和晋级制度,形成了初级、中级、高级三个技术等级考核和技师、高级技师两个技术职务资格考评的完整体系,为广大的技术工人开辟成才的新通道。1990年6月,颁布实施了工人考核条例,“对工人的考核应当与使用相结合,并按照国家有关规定确定其工资待遇”,把工人考核首次纳入了国家行政法规的管理制度中。,26,转轨阶段(1993年1
9、997年)由工人考核向社会化鉴定过渡。提升阶段(1997年2000年)由职业技能鉴定提升为职业资格证书制度。并举阶段(2000年2004年)实行职业资格证书制度和就业准入制度。发展阶段(2004年现在)由职业技能鉴定向技能人才评价体系发展。,职业资格证书的发展简史,27,1993年,党的十四届三中全会中共中央关于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若干问题的决定首次提出,“要制定各种职业的资格标准和录用标准,实行学历文凭和职业资格两种证书并重制度。同年7月,颁布职业技能鉴定规定。明确提出,“职业技能鉴定实行政府指导下的社会化管理体制”。1995年,全国人大通过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法,明确规定:国家确定职业分
10、类、对规定的职业制定职业标准,实行职业资格证书制度,由经过政府批准的考核鉴定机构负责对劳动者实施职业技能考核鉴定。,28,1995年6月,颁发从事技术工种劳动者就业上岗前必须培训的规定确立首批“先培训、后上岗”的50个工种。为实现持证上岗和就业准入制度奠定基础。1996年5月职业教育法颁布,再次明确了职业资格证书在劳动就业和职业教育培训中的地位。1999年6月,中共中央发布的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再次重申“要在全社会实行学历证书和职业资格证书并重的制度”。同年,国家颁布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分类大典,系统地对职业进行了科学的分类,建立了具有国家标准性质的职业分类大典。,29,党中央和国务院对我国
11、人力资源开发政策做出战略调整 在全社会推行职业资格证书制度。实行学业文凭和职业资格证书并重的两种证书制度。,30,2003年12月,党中央国务院召开全国人才工作会议,下发了关于进一步加强人才工作的决定,提出将高技能人才队伍建设纳入国家人才队伍建设总体规划。明确了新阶段人才工作的根本任务是实施人才强国战略。2006年,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下发关于进一步加强高技能人才工作的意见,提出“十一五”技能队伍建设的目标、任务和措施。,31,人力资源开发途径,32,学历文凭制度(教育部门为主导),职业资格制度(劳动部门为主导),学科分类和学科体系,职业分类和职业标准,普通学校教育和成人教育,学历文凭考
12、试,职业技能鉴定,学历文凭证书,职业资格证书,国家人力资源开发两大体系,职业学校教育和职业培训,33,技术工人需求预测,技术工人需求总量进一步增长,技术工人重心呈整体上移趋势。企业对技术工人的需求,由单一技能向复合技能转变。,34,我国技能人才队伍普遍存在“四多四少”现象,-初级技能者多;高技能者少;-单一技能者多,复合技能者少;-传统技能者多,现代技能者少;-短训速成者多,系统培养者少。,35,我国技能人才培养存在主要问题,待遇上两个“不高”(收入不高、社会地位不高)投入上两个“不平衡”(政府、企业)培养上两种“倾向”(重学历、轻技能;重考试、轻能力)发展中两对“矛盾”(市场对技能人才需求与
13、国家培养能力不足;学生对技能学习的质量要求与教师传授技能水平差异(教与学),36,3、特 征,37,职业技能鉴定基本特征,国家证书制度 现代认证规则 标准参照考试模式 职业导向内容体系,38,(1)国家证书制度,竞争性管理:非政府证书非竞争性管理:国家证书,39,(2)现代认证规则,需求方 供给方 第三方,40,(3)标准参照考试模式,常模参照相对性选拔性标准参照绝对性达标性,41,(4)职业导向内容体系,全球职业教育培训改革的共同方向,以职业活动为导向 以职业能力为核心,42,43,4、现 状,44,国家职业资格证书制度自1993年初建,走过20年的历程。坚持服务广大劳动者和用人单位的指导思
14、想。按照与职业活动为导向,职业能力为核心,大力开展职业技能鉴定工作原则。建立起初、中、高、技师、高级技师五个等级的国家职业技能资格体系。构建科学的技能人才评价机制,为技能劳动者开辟了职业生涯发展的通道。,45,目前,全国已有1.6亿人次取得了不同等级的职业资格证书。实践证明,职业资格证书制度是我国劳动就业制度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实现人力资源的合理开发和有效配置、促进培训发展和素质就业发挥了重要作用。,46,47,48,职业资格证书体系,职业分类和职业标准系统,职业教育与培训系统,职业技能鉴定、技能竞赛系统,职业资格证书运行系统,职业资格制度的起点和基础以职业活动为导向,以职业能力为核心是职业教
15、育培训鉴定考核的准绳和依据,与职业标准相符合的课程设计、教材编写、装备开发、符合能力培养要求的师资队伍。主体 终身教育要求服务对象后备劳动力、在职劳动力、转岗劳动力,另一个主体命题组织管理、题库的开发、考核实施、技能竞赛优秀技能人才评价表彰活动(特殊的表现形式)向需要资格认证的劳动者提供职业技能鉴定服务,系统终点,劳动力市场准入制度企业对他的认同、劳动者对他的认同是教育培训活动和经济生产活动联系起来的纽带,49,进入21世纪后,以大学生为主体的青年就业问题逐年突出,上升为就业第一位的任务。就业是民生之本,促进就业是安国之策。这是2002年以后党中央确定的新的执政理念。年初党的十八大,将就业更加
16、充分作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重要目标,提出“要推动实现更高质量的就业,实施就业优先战略和更加积极的就业政策”,并就完善就业服务体系提出了新的要求。,50,根据教育部发布高校名单统计(2011年5月23日),全国共有高校3152所(不含港澳台)。具体情况为:,51,2013年699万名大学生仅比2012年增加了19万人,为什么会造成就业压力很大,值得思考。今年727万,随着经济增速趋缓,就业岗位增幅相对平缓,就业市场压力增加。更主要的是结构性矛盾进一步突出,大学生就业出现了严重的结构性矛盾。国家需要从宏观上控制人力资源的结构,增加企业需要的职业技能教育,减少普通高校招生。,52,53,二、职业技能
17、鉴定管理体制,政策法规 等级结构 运行机制,54,国家职业技能鉴定采取政府方针政策指导下社会化管理体制就是根据国家的方针政策和法律法规,按照国家规定的职业技能标准,通过政府认定的考核鉴定机构,对劳动者的职业技能水平进行客观公正、科学规范的评价和认证的活动。,55,1、政策法规,56,法律法规,法 律:劳动法职业教育法 就业促进法法 规:工人考核条例部门规章:关于技师聘任制暂行规定 职业技能鉴定规定 职业资格证书规定 招用技术工种从业人员规定规范性文件:,57,规范性文件,标 准:国家职业标准制定技术规程命 题:国家职业技能鉴定命题技术标准 国家题库网络建设与运行规程考 务:职业技能鉴定工作规则
18、证 书:职业资格证书核发与管理办法考评员:职业技能鉴定考评员管理办法质 量:职业技能鉴定质量督导工作规则,58,就业促进法,职业院校、职业技能培训机构与企业应当密切联系,实行产教结合,为经济建设服务,培养实用人才和熟练劳动者。企业应当按照国家有关规定提取职工教育经费,对劳动者进行职业技能培训和继续教育培训。国家对从事涉及公共安全、人身健康、生命财产安全等特殊工种的劳动者,实行职业资格证书制度,具体办法由国务院规定。,59,职业资格证书制度,国家确定职业分类,对规定的职业制定职业技能标准,实行职业资格证书制度,由经过政府批准的考核鉴定机构负责对劳动者实施职业技能考核鉴定。-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法,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国家职业资格 证书 制度 职业技能 鉴定
链接地址:https://www.31ppt.com/p-510134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