口腔黏膜病、颌面外科的微生物学.ppt
《口腔黏膜病、颌面外科的微生物学.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口腔黏膜病、颌面外科的微生物学.ppt(37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第四章 口腔黏膜疾病的 微生物学,原发性感染性口炎:致病微生物直接侵袭口腔黏膜组织而发生的炎性疾病,如球菌性口炎、疱疹性龈口炎等。继发性感染性口炎:致病微生物引发的全身性病理反应在口腔黏膜上的表现,如白喉、艾滋病等。,感染性口炎,引起感染的微生物包括:,原核细胞型微生物:细菌、螺旋体、放线菌、支原体、衣原体、立克次体非细胞型微生物:病毒真核细胞型微生物:真菌,第一节与口腔黏膜疾病相关的病毒,一、疱疹病毒疱疹病毒科:是一群中等大小、有包膜的DNA病毒。现已发现110种以上,已发现的人类疱疹病毒(Human herpesvirus,HHV)有8种。根据生物学特性等分为3个亚科,一、疱疹,疱疹病毒:
2、如HSV、VZV,能迅速增殖,引起细胞病变,宿主范围广,可在感觉神经节内建立潜伏感染;,疱疹病毒:如CMV,宿主范围较窄,生长周期较长,可引起感染细胞形成巨细胞,能在唾液腺、肾和单核吞噬细胞系统中建立潜伏感染;疱疹病毒:如EB病毒,宿主范围最窄,感染的靶细胞主要是B细胞,病毒可在细胞内长期潜伏。,疱疹病毒的共同特点:1.病毒呈球形,中心是双链线状DNA,衣壳由162个壳微粒组成的立体对称的20面体,外有一层脂蛋白包膜。病毒直径150nm-200nm。2.除EB病毒外,均能在人二倍体细胞核内复制,产生明显的细胞病变(CPE),核内有嗜酸性包涵体。可形成多核巨细胞。3.感染宿主细胞后可以表现为 增
3、殖性感染、潜伏性感染、整合性感染,(一)单纯疱疹病毒(herpes simplex virus,HSV),1.生物学性状,(1)结构:见图 核心:双链、线状DNA 核衣壳:包膜:含11种包膜糖蛋白,gB、gC、gD、gE、gG、gH、gI、gJ、gL、gM、gK。,不同的包膜糖蛋白具有不同的作用:gB、gD与病毒的吸附和穿入有关;gD为HSV-1和HSV-2的共同Ag决定簇,诱导产生中和抗体的能力最强,是研制亚单位疫苗的最佳选择;gH与病毒的释放有关;gC(HSV-1型)、gG(HSV-2型)具有型特异性,可用于分型。,(2)分型:gC、gG具有型特异性,据此可将HSV分为 HSV-1和HSV
4、-2两种血清型。两型病毒的DNA有50%的核苷酸序列是同源的。HSV-1和HSV-2的分型手段:gCAb、gGAb、DNA内切酶图谱、在不同细胞中的增殖能力、DNA序列分析等。,(3)两型HSV的差异:1)生物学特性的差异:在绒毛尿囊膜上:HSV-1形成的痘斑小,HSV-2形成的痘斑大。2)致病部位的差异:HSV-1主要导致腰以上的皮肤黏膜损害。HSV-2主要导致腰以下的皮肤黏膜损害。3)病毒特异性酶的差异:4)核苷酸序列的差异:,2.致病性和致病机制人群感染率:30%90%传染源:病人及带毒者传播途径:飞沫:接触:唾液、疱疹液 母婴传播:可致先天性畸形靶细胞:来自外胚叶的组织(神经系统、皮肤
5、、粘膜等)所致疾病:原发性单纯疱疹病毒感染:以疱疹性龈口炎最常见 复发性单纯疱疹病毒感染:以复发性唇疱疹最常见,二、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uman immunodeficiency virus,HIV),HIV属于反转录病毒科的慢病毒亚科。特性:具有包膜、球形、直径80nm-120nm,基因组为单链RNA二聚体、病毒核心中有反转录酶、复制通过DNA中间体,能整合于宿主细胞的染色体。HIV是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症(acquired immunodeficiency syndrome,AIDS)的病原体。,1.生物学性状(1)形态与结构,HIV模式图,(2)基因组的结构与功能 2条相同的正RNA链在5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口腔 黏膜 外科 微生物学
![提示](https://www.31ppt.com/images/bang_tan.gif)
链接地址:https://www.31ppt.com/p-509815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