变态反应性皮肤病-新.ppt
《变态反应性皮肤病-新.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变态反应性皮肤病-新.ppt(147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1,皮炎湿疹类皮肤病 Dermatitis and Eczma,福建医科大学皮肤科教研室,2,教学大纲要求,1、掌握接触性皮炎的临床表现、诊断与防治。2、熟悉接触性皮炎的病因与发病机理。3、了解湿疹的定义及病因与发病机制、组织病理4、熟悉湿疹的临床表现:局限性湿疹和特应性皮炎、自身敏感性皮炎的定义、临床表现及诊断特点5、掌握湿疹的临床特点、鉴别诊断与治疗原则。6、了解荨麻疹的定义、发病机制。7、熟悉荨麻疹的病因及各型临床表现。8、掌握荨麻疹的诊断、鉴别诊断及治疗原则。,3,皮炎湿疹类皮肤病,最有代表性的常见病和多发病,病因也最为复杂,发病机制目前尚不完全明确,大多数与变态反应有关,又称为 变态
2、反应性皮肤病。但也有部分是由非变态反应的因素引起。,4,皮炎湿疹类皮肤病,有关的变态反映应类型有下列四型:I型(速发型)变态反应;II型(细胞毒型)变态反应;III型(免疫复合物型)变态反应;IV型(迟发型)变态反应。,5,湿疹皮炎类皮肤病,2004年世界变态反应组织湿疹皮炎分类,皮炎,湿疹,接触性皮炎,其他皮炎,特应性皮炎,非特应性皮炎,6,皮炎湿疹类皮肤病,分类性湿疹接触性皮炎特应性皮炎脂溢性皮炎盘状湿疹手部湿疹口周湿疹淤积性湿疹自身敏感性皮炎,未分类性湿疹根据部位:肛周湿疹 小腿湿疹 阴囊湿疹 乳房湿疹根据皮损分期:急性湿疹 亚急性湿疹 慢性湿疹根据季节:春季湿疹 夏季湿疹,7,皮炎湿疹
3、类皮肤病,皮炎湿疹诊断的程序,临床表现符合湿疹,初步诊断湿疹,分类性湿疹,非分类性湿疹,各类湿疹皮炎,继续随访,8,接触性皮炎Contact dermatitis,定义:因由于接触某种物质后,在皮肤粘膜 接触部位发生的急性或慢性炎症反应。临床特点:在接触部位发生、边缘清楚 的损害,皮疹形态较单一。,9,接触性皮炎Contact dermatitis,分类原发刺激性接触性皮炎致敏反应性接触性皮炎,10,10,接触性皮炎病因,一、病因和发病机制:,(一)原发刺激性反应:接触物本身具有强烈刺激性或毒性(强酸、强减、毒液)超越机体所能耐受的程度,11,11,接触性皮炎病因,一、病因和发病机制:,原发刺
4、激性接触性皮炎的共同特点:任何人接触后均会发生皮炎无一定潜伏期皮损多于直接接触部位,境界清楚停止接触后皮损可消退,12,接触性皮炎病因,一、病因:,(一)原发刺激性皮炎:病变的严重程度与接触方式有关,接触物的化学性质、浓度、接触的 时间长短成正比。可在几分钟至几小时内发生 急性炎症性皮炎。,13,接触性皮炎病因常见原发性刺激物,无机类酸类:硫酸、硝酸、盐酸 氢氟酸、铬酸、磷酸、氯碘酸等碱类:氨、氢氧化钠、氢氧化钾、氢氧化钙、碳酸钠、碳酸钙、金属元素及其盐类:铬和重铬酸盐、锑和锑盐砷和砷盐、氯化锌、硫酸铜,有机类酸类:甲酸、醋酸、石炭酸、水扬酸、乳酸碱类:乙醇胺类、甲基胺类、乙二胺类等有机溶剂:
5、石油和煤焦油类、松节油、二硫化碳、脂类、醇类、酮类溶剂等,14,14,接触性皮炎病因,一、病因和发病机制:(二)接触性致敏反应:为典型的IV型变态反应。接触物为致敏因子,对多数人无不良反应,仅使少数过敏体质者发病。炎症的轻重程度与机体敏感性的高低有关。,15,15,接触性皮炎病因,一、病因和发病机制:(二)接触性致敏反应IV型变态反应诱导期(初次反应阶段):激发期(二次反应阶段):,16,16,IV型变态反应接触性皮炎,初次反应阶段(诱导期):4天接触物(半抗原)与表皮细胞膜上的载体蛋白和Langerhans细胞表面的HLA-DR结合形成全抗原。Langerhans细胞携带此全抗原向表真皮交界
6、处移动,并使T淋巴细胞致敏,致敏T淋巴细胞移向局部淋巴结并转化为淋巴母细胞,进一步增殖和分化为记忆T淋巴细胞和效应T淋巴细胞,再经血流播及全身。,17,17,IV型变态反应接触性皮炎,二次反应阶段(激发期):2448小时再次接触致敏因子后,再次结合形成全抗原,再与已经致敏的T淋巴细胞作用,产生明显的炎症反应。,18,18,接触性皮炎病因,一、病因和发病机制:致敏反应接触性皮炎的共同特点:有一定潜伏期:首次接触后不发生反应,经过12周后入再次接触同样致敏物才发病;皮损往往呈广泛性,对称性分布;易反复发作;皮肤斑贴试验阳性。,19,接触性皮炎病因常见接触性致敏物及其可能来源,变态反应性接触物重铬酸
7、盐、硫酸镍二氧化汞巯基苯甲噻唑、二甲胍等对苯二胺松脂精甲醛俾斯麦棕秘鲁香脂环树脂碱性菊棕丙烯单体六氯酚除虫菊酯,可能来源皮革制品、服装珠宝、水泥工业污染、杀菌剂橡胶制品染发剂、皮毛和皮革制品、颜料颜料稀释剂、溶剂擦面纸纺织品、皮革制品、颜料化妆品、洗发水工业、指甲油皮革制品、颜料假牙、合成树脂肥皂、去垢剂杀虫剂,20,20,接触性皮炎临床表现,二、临床表现:,(一)急性接触性皮炎:(二)慢性接触性皮炎(三)特殊类型的接触性皮炎:化妆品皮炎、尿布皮炎、漆皮炎,21,接触性皮炎临床表现,(一)急性接触性皮炎:1.起病较急:2.皮疹部位:多局限于接触部位;3.皮疹形态:与接触物相一致;如接触物为粉尘
8、或具有挥发性、弥散性的物质,除暴露部位外,覆盖部位也有皮疹。4.皮疹性质:边界清楚的红斑 较为单一,常以一种损害为主。,22,接触性皮炎临床表现,(一)急性接触性皮炎,轻症型:仅在接触部位红斑或 密集小丘疹;水肿性红斑 丘疱疹;,23,接触性皮炎临床表现,(一)急性接触性皮炎严重型:大疱、表皮坏死、糜烂、溃疡,24,接触性皮炎临床表现,(一)急性接触性皮炎严重型:大疱、表皮坏死、糜烂、溃疡,25,接触性皮炎临床表现,(一)急性接触性皮炎5.症状:瘙痒或灼痛,严重时可有胀痛,甚至伴发畏冷、发热、淋巴结肿大等全身症状 6.病程:痊愈:去除接触物,积极处理,一般12周可痊愈。转化为亚急性/慢性:反复
9、接触,迁延不愈。,26,接触性皮炎临床表现,(一)亚急性和慢性接触性皮炎1.亚急性接触性皮炎:接触物的刺激性较弱或浓度较低时,轻度红斑、丘疹;境界清楚。2.慢性接触性皮炎:长期反复接触可导致局部皮损慢性化 皮损轻度增生及苔藓样变。,27,接触性皮炎临床表现,亚急性/慢性接触性皮炎,28,接触性皮炎临床表现,接触性皮炎发生部位与常见接触物 部 位 常见接触物 头 面 染发剂、头油、眼镜架、化妆品、油漆、喷射杀虫剂、植物花粉等 颈 头面部的各种原因 衣领或围巾中的染料、项链等 腋 除臭剂、除汗剂、消毒剂等躯 干 衣料、洗涤剂、金属扣带等臀、外阴 漆便桶、染色裤、避孕用具等手、腕 橡胶手套、洗涤剂、
10、手表带、手镯 生产中接触的物质 足、踝 染色袜、塑料鞋、皮革染料,29,接触性皮炎临床表现,接 触 性 皮 炎塑料,30,接触性皮炎临床表现,接 触 性 皮 炎镍,31,接触性皮炎临床表现,(三)特殊类型接触史性皮炎1.化妆品皮炎:由于接触化妆品或染发剂后所导致的急性、亚急性或慢性皮炎。病情轻重程度不等,32,特殊类型接触性皮炎,接 触 性 皮 炎 化 妆 品 皮 炎,33,特殊类型接触性皮炎,化 妆 品 皮 炎 去斑霜,34,特殊类型接触性皮炎,化 妆 品 皮 炎染 发 剂,35,特殊类型接触性皮炎,化 妆 品 皮 炎染发剂,36,特殊类型接触性皮炎,2.尿布皮炎病因和发病机理:由于尿布更换
11、不勤,产氨细菌分解尿液后产生较多的氨刺激皮肤所致。临床表现:婴儿尿布包裹区的皮肤会阴部、严重时蔓延至腹股沟及下腹部大片红斑,亦可有丘疹、斑丘疹边界清楚,皮损形态与尿布包裹区一致,37,尿布皮炎,38,特殊类型接触性皮炎,3.漆性皮炎:油漆或其挥发性气体引起的皮肤致敏多累及暴露部位潮红、水肿、丘疹、水疱;大疱自觉瘙痒及灼热感。,39,接触性皮炎诊断,三、诊断:根据:(1)接触史;(2)典型皮疹:形态、部位与接触物相一致;皮疹形态较单一,境界清楚;(3)去除病因后皮疹较快消退;再次接触后又可再复发。,40,接触性皮炎诊断,三、诊断 查找病因斑贴试验最可靠和最简单的方法,又可寻找致敏原。须在皮疹消退
12、及停用抗组胺药后1-2周进行,应选择适当的试剂浓度。考虑为变态反应性接触性皮炎者 当致敏因子不明或不肯定时,适用斑贴试验。,41,接触性皮炎治疗,五、治疗:(一)治疗原则:1.寻找病因:详细询问病史,2.迅速脱离致敏药物:尽快祛除病因,避免再次接触致敏物质;3.积极对症处理,42,接触性皮炎治疗,(二)内用药物治疗:视病情轻重而选用1.抗组胺药:一般情况下选用,有止痒、抗炎作用。2.皮质类固醇:皮疹较重或广泛时,或伴全身症状者可短期应用。,43,接触性皮炎治疗,五、治疗(二)外用药物治疗:以消炎、止痒、预防感染为治疗原则;根据皮疹情况依照外用药物治疗原则 选择合适的剂型。,44,接触性皮炎治疗
13、,(二)外用药物治疗1.急性期:仅有红斑、丘疹、水疱,无渗液时,选用单纯扑粉或炉甘石洗剂;渗液多时可以用3%硼酸溶液湿敷;2.亚急性期:红肿减轻,少量渗液,油剂或糊剂,3.慢性皮炎:浸润增厚时可用焦油类制剂、皮质类固醇软膏或霜剂。苔藓样变者可选用硬膏或酊剂。,45,接触性皮炎治疗,(二)外用药物治疗4.尿布皮炎:随时更换尿布,保持局部清洁、干燥;少用肥皂以免加重刺激,局部可外用氧化锌油等。,46,接触性皮炎预防治疗,六:预防:1.避免再次接触致敏物质;2.慎用易致敏的外用药物(如磺胺、青霉素软膏、清凉油);3.当接触致敏物质或毒性物质后,立即用大量清水冲洗;4.避免搔抓、热水烫洗和使用强烈刺激
14、性的药物。,47,湿疹 Eczema,定义:多种内外因素引起的 表皮/真皮浅层炎症性皮肤病。临床特点:多形性、渗出性、对称性、剧烈瘙痒、慢性反复发作。,48,湿疹病因和发病机制,一、病因:内外多种因素互相作用的结果。.内因:过敏素质:主要因素,与遗传因素有关,可随年龄、环境而改变。慢性感染病灶:胆囊炎、扁桃体炎、肠寄生虫等内分泌及代谢改变:月经紊乱、妊娠等血液循环障碍:小腿静脉曲张等神经精神因素:如忧虑、紧张、激动、失眠、劳累等也可诱发或使病情加重。其他:胃肠功能紊乱等。,49,湿疹病因,一、病因:.外因:(1)食物:如鱼、虾、蛋、牛羊肉等,(2)吸入物:花粉、屋尘螨、微生物等(3)生活环境:
15、日光、寒冷、湿热、干燥等(4)化学因素:化妆品、肥皂、染料、人造纤维等;(5)动物皮毛:上述因素均可使湿疹诱发或加重。,50,湿疹病理机制,二、发病机制:内外多种因素互相作用的结果。主要是上述内外因素引起的一种 迟发变态反应。目前推测可能与IV型、II型变态反应有关。,51,湿疹临床表现,三、临床表现:具有皮疹多形性、对称性、渗出性、慢性反复发作和剧烈瘙痒等特点。根据其发病过程和皮疹表现可分为 急性、亚急性和慢性三种。,52,湿疹临床表现,初期为水肿性红斑,密集的、粟粒大小 小丘疹、丘疱疹、水疱;疱壁破裂 点状糜烂、渗出、结痂。,(一)急性湿疹:一般发病较迅速,皮疹呈多形性,有大量渗出。,53
16、,湿疹临床表现,(一)急性湿疹:常常以一种皮疹为主,多种损害同时存在。,极易融合成片,境界不清。好发于头面部、四肢、手足、外阴和乳房等部位多呈对称分布。,54,湿疹临床表现,急性湿疹,55,湿疹临床表现,(一)急性湿疹:自觉症状:剧烈瘙痒,程度因病情轻重、病变部位及患者的耐受性而不同。转归:如有继发感染可以有脓疱出现,伴局部淋巴结肿大、发热等全身症状。,急性湿疹,亚急性/慢性湿疹,及时、适当处理,内外因素刺激,56,湿疹临床表现,以小丘疹、鳞屑 和结痂为主,有少许渗液,也可以有轻度浸润;瘙痒仍较剧烈。,转归:慢性湿疹 痊愈 急性湿疹,(二)亚急性湿疹:多为急性湿疹缓解而来,也可为慢性湿疹加剧过
17、程的表现,57,湿疹临床表现,(三)慢性湿疹:常由急性、亚急性湿疹多次反复发作转变而来,少部分一起病即为慢性者,皮肤粗糙、浸润肥厚、抓痕血痂、干燥、脱屑、部分呈苔藓样变、色素沉着和色素减退。瘙痒剧烈,呈阵发性遇热和晚间较重。,58,湿疹临床表现,慢性湿疹,59,湿疹临床表现,湿疹还常以皮疹的形态、发病部位和病因来命名,钱 币 状 湿 疹皮疹呈圆形,60,湿疹临床表现,皲 裂 性 湿 疹以皲裂为主,61,湿疹临床表现,耳部湿 疹,62,湿疹临床表现,乳 房 湿 疹,63,湿疹临床表现,阴 囊 湿 疹,64,湿疹临床表现,所有湿疹的演变过程 急性、亚急性和慢性三个阶段所有湿疹的基本特点 多形性、易
18、渗出、对称性以及剧烈瘙痒等临床特点。,65,湿疹组织病理,四、组织病理:急性湿疹:表皮细胞间或细胞内的水肿,乃至海绵形成;严重时棘层及角层下水疱;真皮上部血管扩张;血管周围淋巴细胞浸润。慢性湿疹:角化过度与角化不全;棘层肥厚明显;真皮浅层毛细血管壁增厚,胶元纤维变粗。,66,湿疹诊断,五、诊断:根据急性湿疹特点:皮疹多形性、对称性、渗出倾向、瘙痒剧烈。慢性湿疹:苔藓样皮损,67,湿疹鉴别诊断,急 性 湿 疹 接 触 性 皮 炎 病 因复杂,不易查清 多属外因,有接触史皮疹部位 任何部位 接触部位,暴露部位多见 皮疹特点 多形性,无大疱 单一形态,可有大疱坏死 炎症较轻,炎症较重,皮疹境界 不清
19、楚,对称分布 清楚,多单侧 自觉症状 剧痒,一般不痛 瘙痒、灼热、疼痛 病 程 慢性,屡有复发 急性,去除病因后自愈 斑贴试验 常阴性 常阳性,68,湿疹鉴别诊断,接触性皮炎,急性湿疹,69,湿疹鉴别诊断,慢 性 湿 疹 神 经 性 皮 炎 病 因 各种内外因素 神经精神因素为主 病 史 先皮疹后瘙痒 先瘙痒后皮疹好发部位 任何部位 项、颈、肘膝伸侧皮疹特点 圆锥状丘疹 多角形扁平丘疹 灰褐色 表面发亮 融合成片,浸润肥厚 密集成片,苔藓样变 病程演变 可急性发作,易渗出 慢性过程,干燥 血管反应 红色划痕反应 白色划痕反应 为交感神经兴奋 为副交感神经兴奋,70,湿疹鉴别诊断,神经性皮炎,慢
20、性湿疹,71,湿疹鉴别诊断,手 足 湿 疹 手 足 癣 好发部位 手、足背 手掌,指、趾缝皮疹性质 多形性、易渗出 深在性水疱、领圈状鳞屑皮疹境界 不清楚 清楚皮疹分布 多对称 常单侧、单发甲 损 害 少见 多见真菌检查 阴性 阳性,72,湿疹鉴别诊断,慢性湿疹,鳞屑角化型足癣,73,湿疹治疗,六、治疗:(一)一般原则:1.详细询问病史,尽量找出病因;避免一切可疑致敏因素。2.忌用肥皂、热水烫洗及搔抓;避免物理、化学、食物等各种不良刺激;3.及时清洗病灶,及时治疗;积极治疗全身性疾病。,74,湿疹治疗,(二)内用药物治疗:抗炎、止痒。1.抗组胺药和镇静剂:必要时可选用两种类型联合应用或交替应用
21、。2.降低血管通透性的药物:减少渗出 VitC、钙剂、硫代硫酸钠、6-氨基己酸、普鲁卡因静脉封闭等。3.激素:一般不用。急性、泛发性、严重性的湿疹,经过一般治疗后效果不佳者,可短期使用中等量皮质类固醇激素,待症状控制后尽量减药、停药,并注意副作用。4.抗生素:合并感染者。,75,湿疹治疗,六、治疗:(三)外用药物治疗:与“接触性皮炎”同。以消炎、止痒、收敛、预防感染为治疗原则,根据皮疹情况依照外用药物治疗原则 选择合适的剂型和药物。,76,特殊类型皮炎湿疹,77,特应性皮炎,Atopic Dermatitis异位性皮炎遗传过敏性皮炎,78,特应性皮炎(AD),是指一类与遗传过敏素质有明显关系的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变态反应 皮肤病
![提示](https://www.31ppt.com/images/bang_tan.gif)
链接地址:https://www.31ppt.com/p-509785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