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动机的工作循环和性能.ppt
《发动机的工作循环和性能.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发动机的工作循环和性能.ppt(98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1,第二章 发动机的工作循环和性能,工程热力学基础知识:气体的热力性质;热力学基本定律;基本热力过程;,发动机性能:发动机理论循环;发动机实际循环;指示指标;有效指标;机械损失与机械效率;发动机热平衡。,主要内容:,2,一 基本概念1 热力系统:在热力学中,将所要研究的对象从周围物体中隔离出来,构成一个热力系统;,界面,-系统以外的一切物质,称为外界;,-热力系统和外界的分界面,称为界面。热力系统的分类:闭口系统:与外界无质量交换的系统(空调制冷剂循环);开口系统:与外界有质量交换的系统(发动机混合气);绝热系统:与外界无热量交换的系统(理想状态);孤立系统:与外界即无质量交换,又无热量交换的
2、系统(理想状态)。2 工质:在热力设备中完成能量转换的媒介物质。热力系统通过工质状态的变化实现与外界的能量交换(发动机的工质通过燃烧吸热膨胀将热能转换为机械能)。,第一节 工程热力学基础,热力系统,外界,3,3 热力状态:热力系统在某一瞬间所呈现的宏观物理状况(压力、比容、温度)。4 热力平衡状态:一个热力系统中,如果不受外界影响,系统总是保持不变的状态,即其状态参数P、V、T不随时间和系统内空间的改变而改变。5 状态参数:用来描述气体热力状态的物理量。主要状态参数:压力P、比容、温度T、内能、熵。,4,基本状态参数:,温度-T:描述物体冷热程度的物理量。单位是K-开尔文。温度的数值表示法称为
3、温度标尺,简称温标。,5,压力-p:系统单位面积上受到的法向作用力。即:p=F/A 单位是Pa、kPa、Mpa。比容-:单位质量的物质所占的容积。即:=V/M 单位是m3/kg。V-物质的容积,m3;M-物质的质量,kg。比容的倒数是什么?,6,6 理想气体:气体分子本身不占有体积,分子之间无相互作用力的气体。理想气体的状态方程:R-气体常数7 压容图,气体的状态可以用P-V图上的点表示,这种用气体压力和体积两个参数来描述气体状态的图示方法叫压容图。,7,8 热力过程:热力系统从一个平衡状态到另一个平衡状态的变化历程。P-V图上,一个点表示气体的一个热力状态;一条曲线表示一个热力过程。9 膨胀
4、功()气体在热力过程中由于体积发生变化所做的功,又称为容积功。物理学中有:W=FX W=Fdx=pAdx=pdV 工质从状态1到状态2做的功:W1-2=21pdV故p-V图上,W1-2为过程线与横轴围成的面积。,8,规定:热力系统对外界做功为正,外界对热力系统做功为负。由W=pdV得:1-2:膨胀,dV0,系统对外界做功,W0;2-1:压缩,dV0,外界对系统做功,W0;系统与外界之间无功量传递时,dV=0,W=0。,膨胀,W0,压缩,W0,对于汽缸内的混合气热力系统受压缩时燃烧膨胀时,9,10 热量:系统与外界之间依靠温差来传递的能量形式,用Q表示规定:传入热力系统的热量为正值,即吸热为正;
5、传出热力系统的热量为负值,即放热为负。热量与功一样,是系统在热力过程中与外界传递的能量形式,因此是过程量,不是状态参数。,10,11 熵S:熵的增量是系统在热力过程中交换的热量与传热时绝对温度(热力学温标)的比值。ds=q/T1Kg工质的熵的单位J/kgKmKg工质熵的单位/K,思考?对于热力系统:比容的变化标志着,熵s的变化标志着。,熵s是一个状态参数吸热:Q0,ds0;放热:Q0,ds0;无热量交换,ds=0.,有无做功,有无传热,11,二 热力学第一定律1 热力学第一定律:当热能与其它形式的能量相互转换时,能的总量保持不变。对于一个热力系统:吸收的能量-散失的能量=储存能量的变化量,12
6、,2 内能-工质内部所具有的各种能量总称3 闭口系统的能量方程 1)闭口系统:与外界没有质量交换的系统。2)能量方程 Q-W=U(吸收的热量-对外做功=系统储存的热力学能的增量),故Q=U+W,对于微元过程:,Q=dU+W,对于1kg工质:,q=u+w(/Kg),以上各项均为代数值,可正可负或零,且不受过程的性质和工质性质的限制。,13,例2-1 气体在某一过程中吸入了50KJ的热量,同时热力学能增加了80KJ,问此过程是膨胀过程还是压缩过程?对外所做的功是多少?,解:取气体作为闭口系统的分析对象,建立热力学第一定律的能量方程:Q-W=U有:W=Q-U因Q=50KJ U=80KJ所以W=50-
7、80=-30(KJ)因为功是负值,所以过程是压缩过程,对外所做的功为-30KJ(外界对气体所做的功为30KJ)。,14,4 理想气体的比热1)比热的定义和单位热容量:向热力系统加热(或取热)使之温度升高(或降低)1K所需的热量,用C表示。比热:单位质量工质的热容量,用c表示。即c=C/m 单位J/(kgK)物理意义:单位质量的物质作单位温度变化时吸放的热量。2)比热与过程的关系功和热量都是过程量,故比热与过程有关。热力过程中最常见的加热过程是保持压力不变或容积不变,因此比热也相应的分为定压质量比热cP和定容质量比热c。K=cP/c绝热指数,15,3)比热与气体性质、温度的关系 实验证明,多数气
8、体的比热随温度的升高而增大,但为使计算简便,不考虑比热随温度的变化,即采用定值比热(或定比热)。5 理想气体内能的计算 在保持系统容积不变的加热过程中,加热量为:q=c(T2-T1)由热力学第一定律 q=w+u,推出:u=cv(T2-T1),内能是一状态量,与热力过程无关,且理想气体的内能只是温度的函数,故上述公式适用于任何热力过程。,因为系统容积不变 所以 w=0,,16,三 理想气体的热力过程,一切热机所进行的实际热力过程是十分复杂的,所以,在研究热机的热力循环时进行了简化,以便于分析计算.将热力循环分成几个典型的热力过程:定容过程、定压过程、定温过程、绝热过程,称为四个基本热力过程。,1
9、7,1 定容过程定义:过程进行中系统的容积(比容)保持不变的过程。过程方程式:=定值参数间的关系:由 pV=RT 知,p/T=常数,过程量的计算:W1-2=21pdV因dV=0 w=0 又 q=u+w,q=u加入工质的热量全部转变为工质的内能。,18,过程曲线等容线,等容加热:作功为零,内能增加,温度升高,等容放热:作功为零,内能减少,温度下降,19,2 定压过程定义:过程进行中系统的压力保持不变。过程方程式:p=定值参数间的关系:由pV=RT知,/T=常数过程量的计算:吸收的热量:qp=cp(T2-T1)c-温度变化1K所传递的热量做功:w=21pd=p(2-1)=pdv=d(pv)=d(R
10、T)=RdT=R(T2-T1)内能变化:u=c(T2-T1)由热力学第一定律:qp=w+u cp(T2-T1)=c(T2-T1)+R(T2-T1)得:cp=cV+R 迈耶公式,20,过程曲线等压线,等压放热对内做功温度降低,等压加热对外做功温度升高,21,3 定温过程定义:过程进行中系统的温度保持不变的过程。过程方程式:T=定值参数间的关系:p=RT=常数,过程量的计算:,T=常数 所以 u=0,由 q=w+u,可得:q=w,加入系统的热量全部转换为系统对外界做的功。,22,过程曲线等温线,等温压缩对外放热,等温膨胀 吸热,23,四个基本热力过程:定容过程、定压过程、定温过程、绝热过程。定容过
11、程-过程进行中系统的容积(比容)保持不变,加入工质的热量全部转变为工质的内能。定压过程-过程进行中系统的压力保持不变。定温过程-过程进行中系统的温度保持不变,加入系统的热量全部转换为系统对外界做的功。,24,4 绝热过程 定义:过程进行中系统与外界没有热量的传递(q=0 s=q/T=0,故也称定熵过程)。过程方程式:pvk=常数(推导略),K=cp/c:绝热指数,过程量的计算:,q=w+u,q=0,推出:w=-u,系统的内能变化全部于对外界做功(正、负)。,25,过程曲线,26,5 多变过程 在实际的热力过程中,P、T的变化和热量的交换都存在,不能用上述某一特殊的热力过程来分析,需用一普遍的、
12、更一般的过程即多变过程来描述。过程方程式:Pvn=常数,n:多变指数。,等压过程;,当n=1时,Pv=常数,等温过程;,当n=k时,Pvk=常数,绝热过程;,等容过程。,当n=0时,P=常数,当n=时,v=常数,27,四 热力学第二定律,1 热力学第二定律 热力学第二定律就是说明能量传递(热功转换)过程的方向和条件问题的。热力学第二定律的实质是一切自发的过程都是不可逆的。,高温物体,低温物体,Q,机械能,热能,因摩擦转化,28,2 热力循环系统从某一状态(初始状态)出发,经历一系列的中间状态,又回到初始状态,这样一个封闭的热力过程称为一个热力循环。(在P-V图上,热力循环是一封闭的曲线。),正
13、向循环把热能转变为机械功的循环。逆向循环靠消耗机械功将热量从低温热源传向高温热源的循环。(或称热泵循环),3 卡诺循环(最理想的热机循环)由两个定温过程和两个绝热过程组成的可逆循环。,29,第二节 发动机理论循环,一 实际的复杂循环(一)实际循环(以车用柴油机为例)1 进气过程:ra(p p0 p p0),进气,压缩、点燃,膨胀,排气,30,(二)特点,1 工质的质量和成分时刻在改变;2 循环中存在着复杂的物理化学过程;3 存在摩擦、传热、燃烧、节流等不可逆循环损失。发动机的实际工作过程复杂多变,要准确描述十分困难,因而需进行简化-理论循环。,31,二 理论循环,将实际循环进行简化、忽略次要因
14、素,简化各过程得到的假想循环,称之为理论循环。,等熵压缩,等熵膨胀,等容放热,等容/等压加热,32,三 理论循环模型,模型的四点假设:1 忽略进、排气过程(r-a,b-r),排气放热简化为定容放热过程(b-a);2 压缩、膨胀过程(复杂的多变过程)简化为绝热(定熵)过程;3 燃烧过程简化为定容加热过程(cz)和定压加热过程(zz);4 假定工质为定比热的理想气体。,33,根据对燃烧过程-即加热方式的不同假设,可以得到不同的理论循环:定容加热循环、定压加热循环、混合加热循环。,34,四 循环特征参数:,1 压缩比 2 压力升高比(压升比)3 预胀比(初始膨胀比)4 等熵指数(比热比或绝热指数),
15、加热终点的容积与压缩终点的容积之比-表示定压燃烧情况。对于定容加热,=1,加热终点的压力与压缩终点的压力之比-表示定容燃烧情况。,活塞在下止点的气缸容积与在上止点的气缸容积之比-表征发动机工作容积的大小。,其数值随气体的种类和温度而变。当、为常数时,k为定值。,35,1 循环热效率(简称热效率):,式中:-工质所做循环功(J)-循环加热量(J)-工质在循环中散失的热量(J)循环热效率越高,说明加入的热量有更多的部分转换为功,循环的经济性越好。,五 循环过程评价指标,评定循环经济性,36,2 循环平均压力:,式中:-循环所做的功(J)-气缸工作容积(L)循环平均压力越高,说明循环的做功能力越强。
16、对于即定的气缸容积,可以将更多的燃料转换为循环功输出。,评定循环的动力性,37,(一)等容加热循环-汽油机1 循环过程a-c:绝热压缩过程;c-z:等容加热;z-b:绝热膨胀;b-a:等容放热。,Otto Cycle奥托循环,奥托:1867年提出了内燃机的四冲程理论。制作了卧式气压煤气发动机。,六、三种理论循环形式的分析,38,2 热效率,预胀比 热效率3 分析=1 t=const 热效率高 t;当=10 左右时,t 不大 柴油机的压缩比高于汽油机。,39,(二)定压加热循环,高增压和低速大型柴油机,Diesel Cycle狄赛尔循环,1 循环过程a-c:绝热压缩过程;c-z:等压加热;z-b
17、:绝热膨胀;b-a:等容放热。2 热效率 因为:压力升高比,所以:热效率,3 分析 为定值 t,狄塞尔:1892年根据定压热功循环原理,研制出压燃式柴油机,较低,40,(三)混合加热循环分析(车用高速柴油机)1 循环过程a-c:绝热压缩过程;c-z:等容加热;z-z:等压加热;z-b:绝热膨胀;b-a:等容放热。,萨巴得循环,41,2 循环特征参数(1)压缩比(2)压力升高比(3)预胀比 3 热效率,42,4 平均压力,:进气终点的压力,(kPa),混合加热循环的平均压力随进气终点压力、压缩比、压力升高比、预胀比、绝热指数和循环热效率的增大而增大。由此,要想提高平均压力,就要-,计算得:,43
18、,5 分析,(1)压缩比 为定值 压力升高比 热效率t,-为做功做准备;预胀比 热效率t,-等压膨胀不做功;预胀比=1 t=const.(定容加热循环)(2)t;当=20 左右时,t 不大 定容加热循环热效率最高,而定压加热循环的热效率最低-欲提高混合加热循环的热效率,应增加混合加热循环的定容部分。,44,通过改变循环参数可以提高热效率,但须考虑实际工作条件的约束和限制:1 结构条件的限制 与,t,但是pz,致使发动机使用可靠性降低,要求提高发动机结构强度,因而质量造价增加。2 机械效率的限制 m与pz密切相关,pz 会使m,故与不能无限制增大。3 燃烧方面的限制 若压缩比定得过高,汽油机将会
19、产生爆燃、表面点火等不正常燃烧的现象。对于柴油机而言,过高的压缩比将使压缩终了的气缸容积变得很小,对制造工艺的要求极为苛刻,燃烧室设计的难度增加,也不利于燃烧的高效进行。柴油机:=1222,pz=714MPa,=1.32.2 汽油机:=6 12,pz=38.5MPa,=2.04.0,发动机实际工作条件的约束和限制:,45,(四)三种理论(基本)循环的比较:,46,重点回顾,典型的理论循环:定容加热循环、定压加热循环、混合加热循环。,无预膨胀,膨胀都在做功过程进行,热效率高.,有预膨胀,预胀比较大,做功减少,热效率低.,发动机的实际循环,发动机的理论循环,柴油机:=1222,pz=714MPa,
20、=1.32.2 汽油机:=6 12,pz=38.5MPa,=2.04.0,47,第三节 发动机的实际循环,一、示功图 发动机汽缸内工质压力p随汽缸容积v或曲轴转角 的变化曲线称为示功图-示功图、展开示功图。可利用示功器或内燃机数据采集系统记录。,展开示功图,示功图,48,示功图是最常用的研究热-功转换的手段;示功图测试系统,49,二、发动机的实际循环过程,1 进气过程发生在上一个循环的排气结束后。活塞从上止点向下止点移动,进气门打开,排气门关闭,汽缸内残余废气膨胀,压力降致小于大气压力(p1大气温度0。,实际循环由进气、压缩、燃烧、膨胀和排气五个过程组成。,理论循环忽略了此过程。,50,2 压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发动机 工作 循环 性能
链接地址:https://www.31ppt.com/p-509734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