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时期的地貌变迁.ppt
《历史时期的地貌变迁.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历史时期的地貌变迁.ppt(49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历史时期的地貌变迁,一、先秦以来的地貌与土壤及演变趋势土壤。土壤是地球表面具有肥力、能生长植物的疏松表层,是农业生产的基本条件之一,自古以来就受到人们的重视。我国土壤资源丰富、类型繁多。古代有关土壤的著作很多,反映了各个历史时期的土壤状况、利用和改良土壤的丰富经验。,管子中对于土壤的认识较为全面。它根据土色、质地、结构、孔隙、有机质、酸碱性和肥力等情况,结合地形、水文、植被、等自然条件。将一般地区的土壤分为3等18类。每类又分为5物,相当于90种土壤。这是古代史籍中最详细的土壤分类。吕氏春秋不像管子那样繁琐,但是它十分强调土壤的利用。,禹贡和前两本书的记载不同,它不是一般而笼统的记载,而是按照
2、不同地区记载不同的土壤以及肥力大小。是我们了解先秦时期中国土壤分布空间差异的重要著作。按照禹贡的记载,土色分为白、黑、赤、青、黄,从土质看,壤是一种不成块的柔土。坟是膏肥的土,赤卤是土内含有盐质,埴是粘土,涂泥是湿土,垆土是黑土,黎是疏土。每一州只有一种或者几种土壤,土壤生产能力的等级按上中下组合成九等。,禹贡所记载的土壤和现在相比较,有许多是吻合的,基本上反映了土壤分布的地区差异,但是有一些记载和现在差别较大,反映了古今土壤的变化。土壤变化最显著的地方,是黄河下游地区。一般认为,这种土质的变化的原因和黄河的泛滥有关。,禹贡土壤考证表,此外,西汉汜胜之的汜胜之书、东汉崔寔的四民月令、北魏贾思勰
3、的齐民要术、唐朝韩鄂的四时纂要、宋朝陈旉的农书、元朝的农桑辑要、明朝王祯的农书、明朝徐光启的农政全书以及清朝的授时通考等都是我国优秀的农学著作,既是当时农业生产经验的结晶,也是对土壤利用和改良的技术总结。,当一定区域内人类涉足的土地开垦殆尽后,人们一是向低湿的沼泽地进军,与水争田,一是向深丘、山地进发,同时历史时期人们又不断地改造盐碱地,创造了砂田。,中国近2000年来土壤的总的变迁趋势:垦地总面积不断扩展,土地不断熟化,耕地草原面积不断减少,山谷冲积加快,江河淤积抬升,沙漠面积扩展,沙漠化和荒漠化加剧。总的来说,中国历史时期地貌变化出现:草原向荒漠、耕地发展;山地向灌丛、坡耕地发展,水面向耕
4、地、丘陵向耕地发展的趋势。,由于生产力制约,气候和优秀稻种的传入等因素,中国经济中心在唐宋之机东移南迁、南方沼泽湿地和山地深丘生地的开垦和书画成为可能,这是南方土地超过北方的关键之处。,历史时期的沙漠变迁,历史时期的地貌变迁,我国沙漠分布面积大,大约有130.8万平方公里,占全国面积的13.6。沙漠分布在新疆、甘肃、青海、内蒙古、宁夏、陕西、辽宁、吉林、黑龙江等九省区。历史时期我国沙漠变迁有逐渐扩展的趋势,即由原来不是沙漠分布的地方形成了沙漠,而原来存在沙漠的地方,在历史时期内又有进一步的扩展。沙漠分布面积以新疆为最大,占全国沙漠面积的60,这些地区干燥少雨、日照强烈、冷热巨变、风力大、植被稀
5、疏、沙质丰富,这是形成沙漠的条件。,第一节 历史时期的沙漠和沙漠化,我国的沙漠大都是在第四纪特别是在中更新世以来逐渐形成的。就其原因而论主要与地质时期的干旱气候相联系。就近5000来看,人类活动是造成我国沙漠化扩大的重要原因之一。,一 历史时期形成的沙漠,这种类型主要发生在我国东部草原及荒漠地带,主要由东部草原地带演变而来,主要是历史时期的产物,而引起环境变化的重要原因是人类活动的影响。1、科尔沁沙地 科尔沁沙地沙漠化主要发生在19世纪以后。19世纪后期,清政府为增加财源推行放荒招垦政策,不顾自然条件的差异滥行放垦。沙质草地,因土质脊薄,一般经过二三年即因沙害放弃,继而开垦新草地。大面积开垦破
6、坏了表土层,逐渐形成流动沙丘。,不过,科尔沁沙地年降水300500毫米,是我国沙区自然条件较优越的地区。2、毛乌素沙地毛乌素沙地位于内蒙古鄂尔多斯高原南部和陕北一带,是历史时期沙漠变化较明显的地区。从时间和空间演变过程来看,本区沙漠化大约延续在唐代后千余年间,沙漠化由西北向东南逐渐推进,历史上的呼和陶勒盖汉城、统万城、宥者州古城、缸房村汉城和一些唐城都淹没在沙漠中了。,3、乌兰布和沙漠北部地区乌兰布和沙漠北部原是黄河的冲积平原,是历史时期人类活动频繁的地区。今天的沙丘,是近年来逐渐形成的。二 地质时期形成而在历史时期扩展的沙漠1、塔克拉玛干沙漠塔克拉玛干沙漠是我国最大的沙漠。历史时期的变化主要
7、有沙丘移动掩埋周围地区以及河流沿岸绿洲沙漠化两种形式。,塔克拉玛干沙漠位于新疆的塔里木盆地中部,总面积为33.76万平方公里,为中国第一,世界第二大沙漠,号称“死亡之海”,目前其面积还在扩大。但在西汉的时候,这里有冰雪融水,发展为成片的绿洲农业。汉书中记载的西域36个城邦国,就建在各个绿洲片上。张骞通西域后形成的南北丝绸之路,正是依靠这些城邦国的绿洲经济来维系。南路的鄯善(今若羌)、且末(今且末)、精绝(今民丰北)、于阗(今和田)、莎车(今莎车)等均有发达的农业。楼兰(今罗布泊)、尼雅遗址(即汉精绝国)、米兰废墟(即汉鄯善国伊循)在汉代都是很好的农区。但在后来的历史上,民族纷争、战火摧残、河流
8、改道、滥修水利,加之气候变化,沙漠继续扩大。,2、河西走廊地区沙漠公元前2世纪我国就开始对河西走廊进行屯垦,置有酒泉、张掖、武威、敦煌等郡,不少汉代古城址仍然保留至今,反映出当时河西土沃物繁的景象。唐代以后,因征战频繁,以及元明清时期的移民垦殖,干旱少雨,生态环境越来越受到破坏,风沙横行,最终耕地地区变成了沙地。,河西走廊的沙漠化。历史上这里是否有沙漠,已难以考证,但即使有,其面积也不应该有今天这么大。武威东南的地方,汉代时设有苍松县,说明这里有松林。汉代“凉州之畜为天下饶”。祁连山、黑松山、大松山等山地在史书上记载也有不少森林分布。西汉时,这里的游牧民族“逐水草迁徙,无城郭常居耕田之业”。那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历史时期 地貌 变迁
![提示](https://www.31ppt.com/images/bang_tan.gif)
链接地址:https://www.31ppt.com/p-509711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