危险品的危险特性.ppt
《危险品的危险特性.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危险品的危险特性.ppt(92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危险化学品事故处置,武警学院消防工程系 马良,三、危险化学品的危险特性,第1类:爆炸品。第2类:气体。第3类:易燃液体。第4类:易燃固体、易于自燃的物质、遇水放出易燃气体的物质。第5类:氧化性物质和有机过氧化物。第6类:毒性物质和感染性物质。第7类:放射性物质。第8类:腐蚀性物质。,第1类:爆炸品,一、爆炸品的定义与分项 爆炸品包括爆炸性物质、爆炸性物品以及导致产生爆炸或烟火效果而制造的前两者未提及的物品。爆炸性物质是指自身能够通过化学反应产生气体,其温度、压力和传播速度高到能对周围造成破坏的固体或液体物质(或这些物质的混合物),包括不放出气体的烟火物质。爆炸性物品是指含有一种或几种爆炸性物质
2、的物品。烟火物质是指能产生热、光、声、气体或烟的效果或这些效果加在一起的一种物质或物质混合物,这些效果是由不起爆的自持发热化学反应产生的。,爆炸品,第1类:爆炸品,第1类:爆炸品,爆炸品在危险化学品分类中属第l类,又细分为6项:第11项:有整体爆炸危险的物质和物品。整体爆炸是指瞬间能影响到几乎全部载荷的爆炸。如梯恩梯、黑索金、泰安、鱼雷、水雷、硝铵炸药等。第12项:有迸射危险,但无整体爆炸危险的物质和物品。如装有液体燃料的火箭发动机、武器用弹药、带有抛射药的催泪弹药、空中照明弹等。第13项:有燃烧危险并有局部爆炸危险或局部迸射危险或这两种危险都有,但无整体爆炸危险的物质和物品。本项包括可产生大
3、量热辐射的物质和物品;相继燃烧产生局部爆炸或迸射效应或两种效应兼而有之的物品。如乙醇质量分数超过25的硝化纤维素、礼花弹、练习用的烟幕弹等。第14项:不呈现重大危险的物质和物品。本项包括运输中万一被点燃或引发时仅造成较小危险的物质和物品;其影响主要限于包件本身,预计射出的碎片不大,射程也不远,外部火烧不会引起包件几乎全部内装物的瞬间爆炸。如安全导火索、信号弹药、火炬信号、烟花、鞭炮等。第15项:有整体爆炸危险的非常不敏感物质。本项包括有整体爆炸危险性,但非常不敏感,以致在正常运输条件下引发或由燃烧转为爆炸的可能性极小的物质。如果在船舱等密闭空间装有大量的本项物质,其由燃烧转为爆炸的可能性较大。
4、如铵油炸药、铵沥蜡炸 药等。第16项:无整体爆炸危险的极端不敏感物质。本项包括仅含有极不敏感爆炸物质,并且其意外引发爆炸或传播的概率可忽略不计的物品,其危险仅限于单个物品的爆炸。爆炸品所使用的包装容器,除另有规定外,其强度应符合类包装要求。,第1类:爆炸品,二、爆炸品的危险特性(一)强烈的爆炸性(二)敏感度高1化学组成和化学结构对敏感度的影响2温度对敏感度的影响3杂质对敏感度的影响4结晶对敏感度的影响5密度对敏感度的影响(三)自燃危险性(四)静电危险性(五)毒害性(六)殉爆,第1类:爆炸品,(一)强烈的爆炸性 爆炸具有强烈的破坏作用,具体体现在以下方面:(1)爆炸火球对物体的直接作用 爆炸产生
5、的高温、高能量密度的气体最初呈现出火球的状态,它对周围的物体具有灼烧和冲击的作用,可以烧穿钢甲、炸坏建筑物或设备。(2)冲击波的破坏作用爆炸产生的冲击波能对人体的内脏器官产生损伤,使邻近的建筑物遭到破坏。(3)固体飞散物的破坏作用 由于爆炸而抛掷起来的碎片、碎砖瓦等固体飞散物可能击伤人员,砸坏建筑物和设备。爆炸品都具有化学不稳定性,在一定外因的作用下,能以极快的速度发生猛烈的化学反应,产生的大量气体和热量,在短时间内无法逸散开去,致使周围的温度迅速升高并产生巨大的压力而引起爆炸。,第1类:爆炸品,(二)敏感度高 各种爆炸品的化学组成和性质决定了它具有发生爆炸的可能性,但如果没有必要的外界作用,
6、爆炸是不会发生的。爆炸品所需的最小起爆能,即为该爆炸品的敏感度(简称感度)。起爆能与敏感度成反比,起爆能越小,敏感度越高。爆炸品的感度主要包括热感度(加热、火花、火焰)、机械感度(冲击、针刺、摩擦、撞击)、静电感度(静电、电火花)和起爆感度(雷管、炸药)等。,第1类:爆炸品,(三)自燃危险性 有些火药在一定温度下,可不用火源的作用而自行着火或爆炸。如双基火药长时间堆放在一起,由于火药的缓慢热分解会放出热量及产生N0:气体,若不能及时散发,火药内部就会产生热量积累,当达到自燃点时,就会发生自燃或爆炸。这是因为在常温时,火药中也有活化分子,但是这种分子数量很少,分解反应进行得慢,化学反应放出的热量
7、也很少,热量能及时散发。当产生热积累时,火药会自动升温,活化分子增多,分馋速度加快,反应放热又会自动加热升温,最终导致爆炸品自燃或爆炸。,第1类:爆炸品,(四)静电危险性 炸药是电的不良导体,电阻率在1012cm以上。在生产、包装、运输和使用过程中,炸药与容器壁或其他介质摩擦,会产生静电。若无有效接地措施导出静电,会使静电荷积聚起来,产生很高的静电电位,最高可达几万伏,一旦发生放电火花,且放电能量足够大,就会引起着火、爆炸事故。爆炸品静电危险性的大小通常用静电感应度来表示,包括两个方面:一是爆炸品在摩擦时产生静电的难易程度,即静电积累值;二是静电放电火花作用下爆炸品发生爆炸的难易程度,即静电火
8、花感度。为降低爆炸品的静电危险,可考虑掺人导电物质降低其电阻率,或者添加抗静电表面活性剂。,第1类:爆炸品,(五)毒害性 有些炸药,如苦味酸、梯恩梯、硝酸甘油、雷汞、叠氮化铅等,本身都具有一定的毒害性,且绝大多数炸药爆炸时能够产生诸如一氧化碳(CO)、二氧化碳(C0,)、一氧化氮(NO)、二氧化氮(N02)、氰化氢(HCN)、氮气(N:)等有毒或窒息性气体,经呼吸道、消化道、皮肤吸收进入人体内而引起中毒。,第1类:爆炸品,(六)殉爆 殉爆是指炸药A爆炸后,能够引起与其相距一定距离的炸药B爆炸的现象。通常称首先发生爆轰的爆炸性物质为主爆药。主爆药爆轰时使从爆药l00发生殉爆的二者间的最大距离,称
9、为殉爆距离;主爆药爆轰时使从爆药l00不发生殉爆的最小距离,称为不殉爆距离,或殉爆安全距离。,第1类:爆炸品,三、泄漏着火应急措施(一)泄漏处置 爆炸品发生泄漏时,应隔离泄漏污染区,限制出入,切断火源。建议应急处理人员戴自给式呼吸器,穿一般作业工作服,不要直接接触泄漏物。避免振动、撞击和摩擦。少量泄漏时避免扬尘,用洁净的铲子收集于干燥、洁净、有盖的容器中,转移至安全场所。大量泄漏时用水湿润,然后收集回收或运至废物处理场所处置。,第1类:爆炸品,(二)着火处置爆炸品一般都有专门或临时储存仓库。这类物品由于内部含有爆炸性基团,对摩擦、撞击、震动、高温等外界能量比较敏感,极易发生火灾或爆炸。遇爆炸品
10、火灾时,一般应采取以下基本对策:1、迅速查明和判断再次发生爆炸的可能性和危险性,抓住有利时机,采取一切可能的措施,全力制止再次爆炸的发生。2、爆炸品着火可用水、空气泡沫(高倍数泡沫较好)、二氧化碳、干粉等灭火剂施救,但最好的灭火剂是水。因为水能够渗透到爆炸品内部,在爆炸品的结晶表面形成一层具有可塑性的柔软薄膜,将结晶包起来使其钝感。3、由于爆炸品本身既含有可燃物,又含有氧化剂,着火后不需要空气中氧的作用就可以持续燃烧,而且在一定条件下会由着火转为爆炸,所以爆炸品着火不可用窒息法灭火。禁止用砂土覆盖,也不可用水蒸气灭火。如果爆炸品在房间内或在车厢、船舱内着火时,要迅速将门窗、厢门、舱盖打开,向内
11、射水冷却,万万不可关闭门窗、舱门、舱盖窒息灭火。4、扑救爆炸品火灾时,要注意利用掩体,墙体、低洼处、树干等均可利用。由于有些爆炸品不仅本身有毒,而且燃烧产物也有毒,所以灭火时还应注意防毒。5、消防人员发现有再次爆炸的危险时,应及时向现场指挥报告,现场指挥应迅速作出准确判断,确有发生再次爆炸征兆或危险时,应立即下达撤退命令。消防人员看到或听到撤退信号后,应迅速撤退到安全地带,来不及撤退时,应就地卧倒。,第2类:气体,一、气体的定义与分项 气体是在50 时,蒸气压力大于300kPa或20 时在1013kPa标准压力下完全是气态的物质。气体包括压缩气体、液化气体、溶解气体和冷冻液化气体,一种或多种气
12、体与一种或多种其他类别物质的蒸气混合物,充有气体的物品和气雾剂。其中压缩气体是指在一50 下加压包装供运输时完全是气态的气体,包括临界温度小于或等于一50 的所有气体;液化气体是指在温度大于一50下加压包装供运输时部分是液态的气体,包括高压液化气体和低压液化气体;溶解气体是指加压包装供运输时溶解于液相溶剂的气体;冷冻液化气体是指包装供运输时由于其温度低而部分呈现液态的气体。,第2类:气体,根据气体的危险特性,可以将其分为三项:21项 易燃气体;22项 非易燃无毒气体;23项 毒性气体。,第2类:气体,第21项易燃气体是指在20和l013kPa标准压力下爆炸下限小于或等于l3的气体以及不论其爆炸
13、下限如何,其爆炸极限范围大于或等于l2的气体。如氢气、甲烷、硫化氢、天然气、乙烷等。根据爆炸下限或燃爆极限范围的大小不同,易燃气体又分为两级。I级易燃气体:爆炸下限小于l0的气体;或不论爆炸下限如何,爆炸极限范围不小于l2的气体。级易燃气体:爆炸下限不小于l0,小于l3,且爆炸极限范围小于12的气体。,第2类:气体,第22项非易燃无毒气体,包括窒息性气体、氧化性气体和不属于其他项别的气体,但不包括20时的压力低于200kPa、并且未经液化或冷冻液化的气体。窒息性气体是指会稀释或取代通常在空气中的氧气的气体,如二氧化碳、氮、氦等;氧化性气体是指比空气更能引起或促进其他材料燃烧的气体,如氧气。第2
14、3项毒性气体包括其毒性或腐蚀性对人类健康造成危害的气体或急性半数致死浓度LC50值小于或等于510-3m3m3的毒性或腐蚀性气体。常见的腐蚀性气体有氯气、氨气、磷化氢、二氧化硫、水煤气等。具有两个项别以上危险性的气体和气体混合物,其危险性先后顺序为:23项优先于其他项,21项优先于22项。,第2类:气体,二、气体的危险特性(一)易燃易爆性(二)扩散性(三)可压缩性和膨胀性(四)带电性(五)腐蚀性、毒害性和窒息性(六)氧化性,第2类:气体,(一)易燃易爆性 易燃气体的主要危险特性是易燃易爆,由于气体燃烧,无须物态的变化,且可燃物和氧化物的接触面积大,所以具有比液体和固体更易燃烧和燃烧速度快的特点
15、。当扩散到空气中的易燃气体浓度达到爆炸极限时,遇到明火就会发生急剧的化学反应,而产生巨大的破坏性 的爆炸。有些可燃气体遇到极微小能量点火源的作用即可着火爆炸,第2类:气体,可燃气体着火或爆炸的难易程度,除受点火源能量大小的影响外,还取决于其化学组成;而其化学组成又决定着可燃气体燃烧浓度范围的大小、自燃点的高低、燃烧速度的快慢和发热量的多少。具体说,其易燃易爆性具有如下特点:1)比液体、固体易燃,且燃速快,一燃即尽。2)由简单成分组成的气体比复杂成分组成的气体易燃,燃速快,火焰温度高,着火爆炸危险性大。这是因为单一成分的气体不需受热分解的过程和分解消耗的能量。如氢气比甲烷、一氧化碳易燃。3)含有
16、不饱和价键的可燃气体比相对应饱和价键的可燃气体的危险性大。因为不饱和的可燃气体分子结构含有双键或三键,化学活性强,在通常条件下,就能和氯、氧等氧化性气体反应。,第2类:气体,(二)扩散性 由于气体的分子问距较大,相互作用力小,所以非常容易扩散。气体的扩散性受其自身相对密度的影响。1)比空气轻的易燃气体一旦大量泄漏在空气中,可以迅速大面积扩散,与空气形成爆炸性混合物,并且能顺风飘动,致使易燃气体的着火爆炸和燃烧火焰蔓延扩散。2)与空气密度相近的易燃气体,容易与空气混合,形成爆炸性的混合物。3)比空气重的易燃气体泄漏后,由于它具有沉积性,往往沿着地面扩散,聚集在地表、沟渠、隧道、厂房死角等处,长时
17、间不散,遇着火源发生燃烧或爆炸。同时密度大的可燃气体一般都有较大的发热量。掌握可燃性气体的相对密度及扩散性,对评定其火灾危险性的大小、选择通风口的位置、确定防火问距以及采取防止火势蔓延的措施都具有重要意义。,第2类:气体,(三)可压缩性和膨胀性 气体的体积会因为温度的升降而胀缩,其胀缩的幅度比液体要大得多。其特点是:1)当压力不变时,气体的温度与体积成正比,即温度越高,体积越大。如液态丙烷,若压力不变,其60时的体积比时膨胀了20。2)当温度不变时,气体的体积与压力成反比,即压力越大,体积越小。也就是说气体在一定压力下可以压缩,甚至可以压缩成液态,所以气体通常都是经过压缩后储存于钢瓶中。3)在
18、体积不变时,气体的温度与压力成正比,即温度越高,压力越大。如果气体容器在储运过程中受到高温、暴晒等热源作用,容器内的气体就会急剧膨胀,产生较原来更大的压力,当压力超过容器的耐压强度时,就会发生爆炸。因此,压缩气体和液化气体在储运、使用过程中,要注意防火、防晒、隔热;在向容器内充装气体时,要严格控制充装,防止超装、超温、超压造成事故。,第2类:气体,(四)带电性 任何物体的摩擦都会产生静电,氢气、乙烯、乙炔等气体从管口或破损处高速喷出时也同样会产生静电,这是因为气体本身剧烈运动造成分子问的相互摩擦;当气体中含有固体颗粒或液体杂质时,在压力下高速喷出会与喷嘴产生强烈的摩擦作用。实验结果表明,液化石
19、油气喷出时,产生的静电电压可达9000V,其放电火花的能量足以引发燃烧爆炸。通常,压力容器内的易燃气体,在容器管道破损或放空速度过快时也容易产生静电,引起火灾爆炸事故。带电性是评价压缩气体和液化气体火灾危险性的参数之一。设备接地、控制流速可以预防静电危害。,第2类:气体,(五)腐蚀性、毒害性和窒息性 1腐蚀性 具有腐蚀性的主要是一些含有氢、硫元素的气体,如硫化氢、硫氧化碳、氨、氢等。腐蚀性气体能够腐蚀设备,削弱设备的耐压强度,严重时可导致设备系统裂隙、漏气,引起火灾爆炸或中毒事故。2毒害性 除氧气和压缩空气外,大多数气体都具有一定的毒害性,直接接触或吸入会引起人畜中毒,并因皮肤、呼吸道受到严重
20、刺激、灼伤而危及生命。其中有些气体不仅剧毒,而且易燃,如氰化氢、磷化氢、二甲胺、氨、溴甲烷、三氯乙烯等气体。3窒息性 一般情况下,人们往往只注意气体的易燃易爆性和毒害性,而忽视其窒息性,然而除氧气和压缩空气外,气体大都具有一定的窒息性。,第2类:气体,(六)氧化性 氧化性气体主要包括两类:一类是列入非易燃无毒气体的,如氧气、压缩空气、三氟化氮等;一类是列入毒性气体的,如氯气、氟气等。这些气体本身并不可燃,但氧化性很强,与可燃气体混合时都能着火或爆炸。如氯气与乙炔气接触即可爆炸,氢气与氯气混合见光可爆炸,氢气与氟气在黑暗中也会爆炸。在高浓度的氧环境中,物质也可能变得更易燃,如油脂接触氧气会自燃,
21、铁在氧气中也会燃烧。因此,对于列入毒性气体的氯气和氟气,除了应注意其毒害性外,还应注意其氧化性,在储存、运输和使用时,应将氧化性气体与其他可燃气体分开储存、运输和装卸。,第2类:气体,气体火灾事故处置原则(一)扑救可燃气体火灾切忌盲目灭火。如在扑救时或在冷却过程中,不小心把泄漏处的火焰扑灭了,在没有采取堵漏措施的情况下,也必须立即用长点火棒将火点燃,使其恢复稳定燃烧,防止可燃气体泄漏,引起燃爆。(二)首先应扑灭外围被火源引燃的可燃物火势,切断火势蔓延途径,控制燃烧范围,并积极抢救受伤和被困人员。(三)如果火焰中有压力容器或有受到火焰辐射热威胁的压力容器,能搬离的应尽量搬离到安全地带,不能搬离的
22、应采用足够的水枪进行冷却保护。为防止容器爆裂伤人,进行冷却的人员应尽量 采用低姿射水或利用现场坚实的掩蔽体防护。对卧式贮罐,冷却人员应选择贮罐四侧角作为射水阵地。,第2类:气体,(四)如果是输气管道泄漏着火,应首先设法找到并关闭气源阀门。(五)储罐或管道泄漏关阀无效时,应根据火势大小判断气体压力和泄漏口的大小及其形状,准备好相应的堵漏材料(如软木塞、橡皮塞、气囊塞、粘合剂、弯管、卡管工具等)。(六)堵漏工作准备就绪后,即可用水扑救火势,也可用干粉、二氧化碳灭火,但仍需用水冷却储罐或管壁。火势扑灭后,应立即用堵漏材料堵漏,同时用雾状水稀释和驱散泄漏出来的气体。(七)如果第一次堵漏失败、再次堵漏需
23、一定时间,应立即用长点火棒将泄漏处点燃,使其恢复稳定燃烧,并准备再次灭火堵漏。(八)如果泄漏口很大,根本无法堵漏,只能靠水冷却着火容器及其周围容器和可燃物品,控制着火范围,一直到燃气燃尽,火势自动熄灭。,第2类:气体,(九)现场指挥部应密切注意各种危险征兆,当出现以下征兆时,总指挥必须及时做出准确判断,下达撤退命令。现场人员看到或听到事先规定的撤退信号后,应迅速撤退至安全地带。1.可燃气体继续泄漏而火种较长时间没有恢复稳定燃烧,现场可燃气体浓度达到爆炸极限;2.受辐射热的容器裂口或安全阀出口处火焰变得白亮耀眼、泄漏处气流发出尖叫声、容器发生晃动等现象。,第3类:易燃液体,一、易燃液体的定义与分
24、级 易燃液体包括易燃液体和液态退敏爆炸品。易燃液体是指易燃的液体或液体混合物,或是在溶液或悬浮液中有固体的液体,其闭杯试验闪点不高于60,或者开杯试验闪点不高于656。易燃液体还包括满足下列条件之一的液体:在温度等于或高于其闪点的条件下提交运输的液体;以液态在高温条件下运输或提交运输,并在温度等于或低于最高运输温度下放出易燃蒸气的物质。液态退敏爆炸品是指为抑制爆炸性物质的爆炸性能,将爆炸性物质溶解或悬浮在水中或其他液态物质后,而形成的均匀液态混合物。,第3类:易燃液体,根据闪点的不同,可将易燃液体分为三级。1级易燃液体:闭杯试验闪点小于-18的液体。如闪点低于-l8的汽油、乙醚、丙酮、乙硫醇、
25、四氢呋喃等。11级易燃液体:闪点不小于-l8,且小于23的液体。如乙醇、甲苯、乙苯、石油醚、石脑油、焦油、噻吩、乙酸乙酯等。级易燃液体:闪点不小于23,且小于61的液体。如煤油、氯苯、溴苯、樟脑油、松香油、木材防腐漆等。易燃液体的包装类别根据闪点(闭杯)和初沸点确定。,第3类:易燃液体,二、易燃液体的危险特性(一)高度易燃性(二)蒸气易爆性(三)受热膨胀性(四)流动性(五)静电性(六)毒害性、麻醉性与腐蚀性(七)忌氧化性物质和酸(八)液体喷雾危险与喷雾爆炸,第3类:易燃液体,(一)高度易燃性 易燃液体几乎全部是有机化合物,分子组成中主要含有碳原子和氢原子,易和氧反应而燃烧。易燃液体的燃烧是通过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危险品 危险 特性

链接地址:https://www.31ppt.com/p-509697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