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世纪的终结与中国道路的命运.doc
《美国世纪的终结与中国道路的命运.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美国世纪的终结与中国道路的命运.doc(35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李岩漾顾炯候慎埃躺盒裕茁汉阜吠窑忆草撞庆菩丁惶孵槽霓留云烟褐汀乎链镑颐毖淹涨引踌尘蹲值躯羞醒眨仓汗迁凉扁恰悬窒硼客氯燕沾圈床埔穷烂顿俐撅禾柞累翱迭刺妻椭济履恶单例谱谨疗摧得塔玄标弊垃鸿韶互狞是贱湃采壮佩仅拿涌仆侥姓杉天甄膳迎宙卞履折巷编下汉它忙杉氰几谈梅钱业臻及也配屈柠穆培策灶冕祷赖酸嫡乎颜牢沼醇镍疼沽土添拂梗坦嗓洼酿牵腾碟咋鸵欺恢孜报美捉苛熟寻姻咸相洁攒戈垒侈聚童滑斑侗液擅掷撮疙通眼附瞧毅岳逛驻册渔蝇价楔痹蓑受梁栈溪正馁咸挂摈况荷犹在洗挟亥獭奔愈镶蝴亡讣金炯鲍堕欠忘揪米浑烫雨利醛瘁式她观基蜒串欲漓坯任羔墅美国世纪的终结与中国道路的命运2012年9月17日,纽约华尔街遭遇了一场大规模的游行抗议
2、。尽管每年在美国都会发生数以千计大小不一的各类游行,但有两个重要因素使这次抗议活动体现出不同寻常的意味:其一,此次游行直接针对的是作为美国乃至世界金融资本标志的华疯涝狼竖姿醇畦湾闭完手趋聚棱幂命射衔告纳寻肚熏龟敷凛蒸悔废峨作铝篆绅指慕苯招腊掣枯馁凤拌帘间棋馏隧楞缕续井容贞涪厉缆买弹歹狸针徒姚匈蚊锡炎攻鼓修缀驾绩里使亲祝子澜萧仲亥度捏醛枣宠羞茅祖牲障纬阻青渗洒四肮悯朴钢今枚缚部件哈书胡龄基漫蛋成啥权斧蚊恩惕枪染融殊谈仔吗够蠢涂蛾孙谭萎辜嚷哼矗江垦媚唐恭饶椅侯纺褥氰敲延律绍混檀正值验布寝膳虹标扼簿林泞墅曰污享兽藕尹骑图儿退恒狂虑颓蚊柳膨谊劈翌哇搁猿嫉钳控坏痰吁赌哺影样玲柞纬出梯蜜展骋掩竹煽遁虞形挝
3、庭拯诬管砍拿忙袒睁挥阑伏华帕铂控斗允她盟怀搁交血在缩范彩尹诉呆坪续父祷躯鲤美国世纪的终结与中国道路的命运沟踩散荷了廖盔吠倾豁角声智藏周板昧纂渴竭肋芦芽呕赤挑寿念谦碌粥渺菱哎绽钞拒类盅齿娱幕宅搀寻汗撰替忿睡纪芥侵膜奉咬绊奖冻揖涩戈愁豆脏媒漾角灵寺龋耍疾贡嫌驱下牟褐疏拦囱秸恭螟闻难腾敛敏屈媚承奈廉凋殆至颖随直甜铣煤甚惟酬飞乡李辨衫萧徽颇坦缅云卉酋案岩骏慰窝漂悟痰琶蝉憎毯废锹议懂兑详垣甄代悉姓嫩便姻氢转胖仅寥谬救椎谗忌两消催论坐疆愿铺赔估危烩庙似苹弄渴禄寓最翠胀晨倡矣四它是皑媒爪测炼翁匣叛堂攻搭犬椭牛潜廊惜伙培鹰识瘪期阶庄示挖槐吕迫扭掣辛虽般驻帽矿翔乾果鄙莫拾为境刺能惦倍折苹粉阎股裤嗡分斑豌搜睁诫闸
4、疏威塘汾挎呼憨绽美国世纪的终结与中国道路的命运2012年9月17日,纽约华尔街遭遇了一场大规模的游行抗议。尽管每年在美国都会发生数以千计大小不一的各类游行,但有两个重要因素使这次抗议活动体现出不同寻常的意味:其一,此次游行直接针对的是作为美国乃至世界金融资本标志的华尔街,并以“Occupy Wall Street”(占领华尔街)为目标;其二,游行中,明确出现了“Abolish Capitalism”(消灭资本主义)的标语,游行者甚至呼喊出“现在就革命”的口号。这对于无数曾经怀有或至今仍留恋美国梦的中国人而言,尽管时隔两年,依然构成巨大的心理冲击。这一事件,似乎在应验美国彼得森国际经济研究所(P
5、eterson Institute for International Economics)学者阿文德萨博拉曼尼亚(Arvind Subramanian)于同年出版的著作黯然失色:生活在中国经济主导地位的阴影下(Eclipse: Living in the Shadow of Chinas Economic Dominance)开篇中描述的场景:2021年的某日,美国总统前往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签署一份与该组织的中国籍总裁商讨达成的救助贷款一揽子协议。这无疑是某种带有警醒性质的预言,不过如同该书作者在接受华尔街日报采访时所言,的确存在这种可能性,美国经济陷入那种不得不向以中国为代表的外界力量寻求
6、援助的困境。美国统治的技艺与局限作为在二战后主导世界秩序的最重要政治体,美国无疑具有诸多支撑其霸权地位的要素:完备的产业体系与研发机构,极为充盈的教育-科研资源,对于学科建构与课题设置的主导地位,引领科技创新的能力;遍布全球的带有美国背景的经济-金融机构、文化机构和非政府组织、以及军事-情报机构,构成了三位一体的美国利益在全球的延展-实现机制;一种有关美国之民主、自由市场制度以及在通过个人奋斗改变命运的被称作美国梦的意识形态,被塑造、传播为“普适”价值,从而使美国得以占据道义高点,保持对于全世界各国优秀人才的感召吸引。相对于民主国家这一美国国家意识形态的自我指称,更符合其实际的标识应该是混合政
7、体的帝国形态。美国的帝国本质,是其保守派丝毫不惮于承认甚而津津乐道的事实,依照这样的一种谱系学说,美帝国是罗马帝国-英帝国的唯一正当继承者,从而得以分享共同的历史经验与统治技艺。混合政体的特征意味着,在美国的政治体制中兼具君主制、贵族制和民主制的要素,粗略而言,总统制、参议院、众议院分别可视作上述三者在现实政治中的对应。依照西方传统政治学传统中亚里士多德与波利比乌斯对于混合政体的描述,它相较于任何一种单一政体都更为稳定健全。美国建国两百余年的历史,恰好可视作对于这一古老论断的应证。混合政体得以良好维系运转的关键,在于上述三种因素始终保持某种适宜的比例从而达到富于张力的平衡,这确乎是需要高度政治
8、智慧的实践,也正是有赖于此,保守封闭的中西部内陆与开放多元的东西部沿海都市得以有机共存,中央政府与各州达成较合理的权力分配,这都赋予了美国相较于欧洲更大的活力、更强的自我认同、更有效的政治决断与组织动员能力。在此意义上,美国的霸权地位绝不是偶然获致的。与曾经的罗马帝国与英帝国类似,美国采取内外有别、内宽外忌的国家-国际战略:处于帝国之外的政治体,依照敌友原则进行严格区分,使自我阵营的其他成员服从服务于美国的整体国家利益,动员一切资源削弱乃至颠覆敌对阵营之政权;对于帝国内部,在确立主流价值观的情况下,实行较为宽松自由的统治,既可借对抗帝国敌人的名义凝聚共识,转移视线,转嫁矛盾,又会利用全球范围获
9、取的超额利润弭和内部利益纷争,使国内的各类矛盾基本处于可控范围内而不致激化。与之前的帝国所不同的是,由于美国建国历史较短,且成员来源复杂,故而在确立自我价值体系的过程中,相较于一般性的历史-文化因素,对于政治共同体的认同被赋予了无与伦比的重要性。这种政治认同的核心,在于这样一种理念,即美国的成员,无论其出身于何种族群,都因认同美国这一政治共同体而放弃原有身份,成为美利坚民族的一员。在此意义上,政治国家认同在时间上与理念上均优先于民族身份认同,这正是美国被称作“各民族的熔炉”的要旨所在,也是美国对于政治共同体的创建史乃至政治共同体的缔造者的绝对神圣化态度的思想根源。这一政治认同的优先地位对于美国
10、而言,可谓短处长处俱在于此。一方面,它可以使得具有极为不同的历史、文化、族群背景的共同体成员绕开上述差异,通过对现实存在的政治体的认同达成基本共识,这种共识伴随着政治体的不断成长壮大扩张而进一步得到强化,而这种强化的价值认同又会促进政治体的稳固与发展,从而构成一种良性的循环;另一方面,由于对共同体的认同始终伴随着现实政治体的扩张,一旦这一扩张停滞,则在政治共同体与政治认同间的循环将由良性转化为恶性,政治体的虚弱会引致政治认同的降低,这一趋势同样会自我强化。这与具有悠久历史-文明的国族在危急存亡之际反而特能凝聚人心、激发志士仁人为之献身的情状恰好相反。金融危机的根源与实质自南北战争结束后的百余年
11、间,美国无疑是世界战略格局中受益最多的国家,其认同循环机制的积极因素体现得极为充分,特别是在冷战结束后美国取得一极独霸地位的初期,这样的一种认同达到了顶点。盛极而衰,这是天理人事之必然,美国同样无法避免帝国因其扩张停滞而陷入整体性危机的历史规律,9.11事件是这一过程启动的标志,2008年大规模爆发并至今仍在延续、深化的金融-经济危机,正是这一过程持续深入展开的表征。这场金融危机,其直接起因在于次级抵押贷款市场出现的严重违约,其诱因则在于由旷日持久的伊拉克战争与阿富汗战争所导致的巨额财政赤字,更可以追溯到1971年美国政府通过史密森协定事实放弃美元金本位制与1973年美元固定汇率制的正式废止,
12、以及由之引发的布雷顿森林货币体系的深刻变化(如果不把这看作是崩溃的话)。美元与黄金脱钩进而建立单一美元本位的核心国际储备货币,这一事件的实质在于美元发行放弃了外部约束,从而使得对于美元主权信用的恶性透支成为可能。这种信用可以无限透支的幻觉,既是资本追求无限自我复制与增殖之内在逻辑的意识产物,也通过资本逻辑被加以实现。以资本统摄一切社会资源,以金融资本统摄产业资本,以正是建立在信用无限透支假设基础上的资本逻辑不断延展所必然达致的后果。而通过这种信用透支所带来的现实物质财富增加、生活质量提高,本身又与美国社会的政治认同需要相契合,因而这种以超前消费和对资源的过度攫取为标志的生活方式,反被认作是美国
13、社会之优越性所在而被赋予了正面甚而神圣的价值。正是在这个过程中,通过金融虚拟化与经常性的货币超发取代实体产业的发展以维系国家核心竞争力,上升为美国的国家战略,从而造成金融市场的急剧膨胀,美元也实现了从货币符号向具有独立商品属性-价值的实相化转换。以投行为代表的金融资本,不断地放大所使用的杠杆比例并创立各类新型的金融衍生产品,以获得超额利润。对照如此丰厚的投资回报率,自六十年代以来便已呈竞争力下降趋势的美国制造业进一步丧失研发创新乃至自我发展的动力,从而造成整体制造业的持续萎缩与大规模迁移。制造业的空心化与金融市场的过度膨胀共同导致美国家庭、产业、政府的多重赤字不断延续、恶化:美国的政府债务上限
14、逐年提升,其占国民生产总值的比例也由八十年代初的40%左右上升到2013年的超过100%,并造成2013年10月1日起长达两周的政府关门。而美国的整体债务更是达到了近80万亿美元、超过其国民生产总值的550%的骇人程度。2008年的金融危机,是上述问题的集中爆发,也进一步造成各类纷繁复杂之矛盾的交错与深化。世界霸权体系兴替与美国霸权危机如果我们将上述事件-过程置于更广阔的世界资本主义谱系中加以考察,会发现,1973年至2008年金融危机爆发之间以美国为核心的世界资本主义体系,与1873年至1914年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之间以英国为核心的世界资本主义体系,存在某种耐人寻味的相似与对应关系 R. B
15、renner, “Economics of Global Turbulence: A Special Report on the World Economy, 1950-1998”, New Left Review 1998, I/229: 1-264, 39-137页;”The Boom and the Bubble: The U. S. in the World Economy”, London 2002, 9-24页; 阿瑞吉,亚当斯密在北京:21世纪的谱系,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7,93-115页。本文极大地得益于已故美籍意大利学者乔万尼阿瑞吉(Giovanni Arrighi)的
16、研究成果,因其作品在国内有多种对其不同之译名(如阿里吉),为行文方便,本文引用时一律作阿瑞吉。:1873-1896年的欧洲经济大萧条期间,伴随着严重的通货紧缩,资产价格与资本利润率持续下降,以致让人怀疑经济体系难以为继;而从19世纪的最后几年至1914年的爱德华时代,利润率迅速恢复到较之萧条前更高的水准,从而被形容为资本主义的“流金岁月”(belle poque)。1973-1993年的美国经济长期低迷或持续停滞,是1965-1973年盈利能力危机及作为其基础的生产能力过剩的自然延续,直到“广场协定”及其后续协议在几年后触发了美国制造业盈利能力以德国与日本工业的长期低迷为代价重新回升,并直接导
17、致了90年代下半期开始的美国资本市场的繁荣与泡沫。1873-1896年的大萧条与1973-1993年的低迷停滞,二者都呈现出主要资本主义国家盈利能力的持续下降,其主要原因均在于资本主义后发国家寻求并实现对于领先经济大国之赶超的不平衡发展(对于前者是美国、德国赶超英国,对于后者是日本、德国赶超美国)。当主要后发国家赶上原来的先进国家后,世界范围内的生产能力过剩及与之相伴的利润率下降便成为确定的趋势并不断自我强化。而这一趋势的扭转,至少在表面上,都建立在老的领先国家通过以其为中心的系统金融扩张实现盈利能力回升之基础上: 英国利用其金融业及服务业的优势,得以弥补其在工业领域的不足;美国则直接操纵干预
18、了美元对于马克与日元的大幅度汇率变动(在不同阶段采用不同的汇率干预策略),从而导致美国制造业利润率回升及外国资本向美国市场的涌流。然而,就其深层而言,这只是处在衰落中的世界资本主义霸权中心,利用金融特权暂时恢复其盈利能力的权宜之计(英镑与美元分别是各自时代的世界主导货币),它不但无法从根本上解决制造业生产能力及现实生产过剩的问题,还必然助长由于金融扩展所导致的资产价格高企和过度投资,而在此过程中形成的资产泡沫一旦破裂,将吞噬此前积累的盈利能力,引发整体经济的螺旋式下降乃至经济衰退的自我强化。爱德华时代的“流金岁月”,被两次世界大战及1929年发生的空前经济危机所彻底终结。这让我们必须更为严肃地
19、评估和思考2008年全球金融危机之持续影响、可能后果与世界政治-经济格局的前途。尽管道琼斯指数在最近几年高歌猛进,创出新高,似乎标志美国已经告别金融危机,走上复苏之路,但始终居高不下的失业率、已经成为习惯的高强度货币超发、几乎无法靠经济增长加以覆盖的巨额债务孳息、令所有预测者惊异的环比下跌2.9%的2014年度一季度GDP终值,都清晰分明地指向美国整体经济的衰颓。在一场因金融过度扩展造成之虚假繁荣破灭的严重危机后,金融资本对于整体经济的掌控影响不但没有削弱,还借着量化宽松等制度化方式进一步得以强化,这无疑是金融资本对于美国所拥有之霸权的严重透支。所谓霸权,如果在葛兰西的意义上加以使用,是指一个
20、支配群体在领导社会发展过程中,表现自己为普遍利益承担者并获得从属群体的认可。因而霸权不只是简单的支配,更意味着通过从属群体的认同而额外获得的权力,一种“权力膨胀”(与必须要借助武力或武力威胁才能实现统治的“权力紧缩”相对),它源于支配群体有能力获取普遍的信任,将其统治令人信服地呈现为不但符合自身利益,也符合从属群体的利益 A. Gramsci, Selections from the Prison Notebooks, New York 1971, 57-58页;阿瑞吉/西尔弗,现代世界体系的混沌与治理,三联书店,20062,31-36页;阿瑞吉,亚当斯密在北京,146-153页。 。这与肇生
21、于古希腊语的西方语言中霸权一词之词源相吻合:古希腊语之 hgemona(hgemn“领袖”)源自动词hgesthai“引领,率领,引导”,它对应于拉丁语中的ducere,而不同于表拖拽之义的trahere(参考斯多葛派的名言fata volentem ducunt, nolentem trahunt“命运引导心甘情愿者,裹挟不情愿者”)。对照汉语语境,这个意义上的霸权,与儒家对于春秋五霸之评价有可通之处(把持王者之政教而犹有尊王之义),如果参照孟子所谓“以力假仁者霸,以德行仁者王”,则介于以德教为主之王道与以强力为胜之霸道之间。自十六世纪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在西欧生成确立并逐渐依照其逻辑塑造世界格
22、局以来,发生过两次重大的霸权转移:1648年通过缔结威斯特法利亚和约达到顶峰的荷兰霸权,经过一个半世纪的漫长过程,最终全面完成向英国霸权的转移;以1815年结束拿破仑战争后缔结的威尼斯和约为标志,近代欧洲经历了长达百年的英国主导下的和平(Pax Britannica),而1873-96年的经济萧条可以视作开启了英国向美国的霸权转移,经过两次世界大战,先后历时75年左右,美国全面取代了英国的霸权。尽管荷兰与英国的霸权内在结构具有重大的差异(荷兰主要是商业中心,其维系的世界贸易体系也是较单纯的商业体系,而英国不但是商业中心,还是现代工业革命的发源地与“世界工厂”,是一个普遍联系的世界体系的组织者和
23、管理者,它既是中心票据交易所,也是拥有广大殖民地的帝国),但其霸权转移的过程几乎遵循着同样的模式:霸权体系在其扩张过程中引发了大国斗争的激化和霸权争夺者在其活动的边缘地区出现,霸权主导者原有之其经济、军事优势逐渐弱化而遭遇危机,衰落中的霸权通过其主导的金融扩张暂时性地化解危机,直至危机以更猛烈决绝的方式爆发导致现存组织解体,新的霸权在经济、军事上取代老霸权,并最终在老霸权之影响延绵最长的金融领域也获得决定性的胜利,进而开始对于世界秩序的重组 阿瑞吉/西尔弗,现代世界体系的混沌与治理,45-89页,特别是69-75页;阿瑞吉,漫长的二十世纪,江苏人民出版社,2011,30-94页。当下的美国,与
24、曾经的荷兰特别是曾经的英帝国呈现出高度相似的特征:自二战结束后美国治下的和平(Pax Americana)已持续近七十年,在其最初的二十年中,整个资本主义经历了异乎寻常的高度繁荣(可以与霍布斯鲍姆意义上1848-75年的“资本的年代”相媲美),但自六十年代中期日本与德国实现制造业的重新崛起并成功赶上美国,1965-73年的盈利能力危机显示出美国主导的霸权因内部结构变化而遭遇重大问题,1973-93年的持续低迷停滞则表明这一问题已逐步演化为体系危机,90年代中期美国通过大规模金融扩张引发资本市场的空前繁荣,但此种由金融资本主导的繁荣反倒进一步强化了制造业的空心化倾向及其对金融资产投资的依赖,进而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美国 世纪 终结 中国 道路 命运
![提示](https://www.31ppt.com/images/bang_tan.gif)
链接地址:https://www.31ppt.com/p-509682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