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开大学关信平社会政策概论全套课件.ppt
《南开大学关信平社会政策概论全套课件.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南开大学关信平社会政策概论全套课件.ppt(183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社会政策概论课程内容结构第一编 社会政策的概念和发展第二编 社会政策基本原理第三编 社会政策的主要领域,第一章 社会政策的基本范畴,本章要点:政策与公共政策社会政策的基本概念社会政策的法律法规体系,第一章 社会政策的基本范畴,第一节 政策与公共政策 一、政策 1.政策的基本特征(1)政策是制度化的行动体系 a.有规则;b.有组织;,第一章 第一节 政策与公共政策,(2)政策具有明确的目的性和方向性 a.有目标 b.有方向(3)政策有明确的行动内容(4)政策是规则体系与行动体系的结合,第一章 第一节 政策与公共政策,2.政策的定义 指政府、政党或其他组织为实现其目标而制定的各种规则和采取的各种行
2、动的总和。-政策的主体:政府,政党或其他组织;-政策的目标:实现组织的特定目标;-政策包含规则体系与具体的行动,第一章 第一节 政策与公共政策,二、公共政策 1.公共政策的定义 政府或社会公共权威机构为有效管理社会、处理公共事务和解决社会问题而制定的行动方案和行为准则。-主体:政府或社会公共权威机构;-目标:社会管理、解决社会问题,第一章 第一节 政策与公共政策,2.公共政策的基本特点(1)公共性:面向社会大众,表现为:a.主体具有公共性(社会公共权威);b.对象的公共性;c.目标的公共性(公共利益);d.政策过程的公共性,第一章 第一节 政策与公共政策,(2)权威性,表现为:a.政策由具有公
3、共权威的组织来制定;b.政策实施中的权威性(如,令行禁止)(3)价值性(轻重缓急)(4)群体性与社会性的矛盾统一 a.有时能实现人类共同认可的价值;b.往往是群体间利益矛盾的缩影,第一章 第二节 社会政策的基本概念,一、社会政策的定义与实质1.社会政策的定义 政府或其他组织在一定社会价值的指导下,为了达到其社会目标而采取的各种福利性社会服务行动的总和。-主体:政府或其他组织-重视社会目标-具有福利性,第一章 第二节 社会政策的基本概念,2.社会政策的实质 政府在社会福利事务领域中的干预行动。注意,政府干预政府包揽/包办二、社会政策的主要领域:1.社会保障;2.医疗卫生;3.公共住房;4.教育政
4、策,第一章 第二节 社会政策的基本概念,二、社会政策的主要领域(续)5.劳动就业政策6.社会福利服务政策7.针对专门人群的社会政策8.其他政策(如家庭、矫正、社区发展等),第一章 第二节 社会政策的基本概念,三、社会政策与其他类似概念的关系1.社会福利(1)社会福利的概念 在公共资金的支持下,向社会成员无偿或低偿提供物质或服务产品的过程。(2)社会福利的特点 社会福利不同于市场交换。,第一章 第二节 社会政策的基本概念,2.社会保护(1)社会保护的基本含义 由政府或其他社会组织,建立各种保护性的制度和措施,以避免或减弱某些社会群体在社会经济变迁过程中所受到的利益损害。,第一章第二节 社会政策的
5、基本概念,(2)社会保护的分类 a.预防性(赋予机会、提高能力):保护基本权利;增能 b.治疗性(提供帮助):补偿原则;社会关照原则,第一章 第三节 社会政策的法规体系,我国社会政策的法律法规体系:1.宪法;2.法律;3.行政法规(“条例”、“规定”、“办法”);4.国务院部门规章(“规定”、“办法”);5.地方性法规(省级及较大的市人大及其常委会);6.地方政府规章;7.其他政策文件:a.白皮书 b.各种“纲要”c.党的重要文件、报告,第二章 社会政策实践的历史发展,本章要点发达国家社会政策实践的历史发展发展中国家和地区社会政策实践的历史发展我国社会政策实践的历史发展,第二章 社会政策实践的
6、历史发展,第一节 发达国家社会政策实践的历史发展一、社会政策实践的发端1.1601年伊丽莎白济贫法(1)内容 a.教区负责供养教区内无依无靠的贫民;b.根据贫民的类型,分类施助-有劳动能力的送入工场劳动-没有劳动能力的,送入救济院或提供院外救济;-无依无靠的儿童,提供学徒训练机会。,第二章 第一节 发达国家社会政策实践的历史发展,(2)影响a.政府开始承担保障公民基本需要的责任;b.奠定了英国社会福利政策的基础c.各国社会救助政策的模版。,第二章第一节 发达国家社会政策实践的历史发展,2.工业化对社会政策的促进作用(1)劳动者因生、老、病、残、失业等原因丧失劳动能力和劳动机会的风险大增;(2)
7、传统的家庭保障作用日渐式微;由于上述原因,富裕社会中的贫困问题日渐凸现(3)国家的不干预主义导致社会矛盾、阶级冲突尖锐化,第二章第一节发达国家社会政策实践的历史发展,3.德国社会保险制度的建立(1)俾斯麦的政策(2)社会保险法:-1883 工人医疗保险法-1884 工伤事故保险法-1889 伤残和养老金保险法(70岁以上)(3)俾斯麦模式,第二章第一节发达国家社会政策实践的历史发展,二、贝弗里奇报告与福利国家 1.贝弗里奇报告:(1)1942年11月发表(2)全称:社会保险及相关服务(social insurance and allied services)(3)目标:消灭贫困,消除匮乏、疾病
8、、无知、肮脏和懒惰等五大顽疾(4)社会保障体系:社会保险+社会救助+自愿保险(5)社会保险的六大原则:-普遍全面(comprehensive,persons and needs),-均等给付(flat-rate benefit)-均等缴费(flat-rate contribution)-待遇水平够用(adequacy of benefit,in amount and time)-统一管理(single contribution,single fund)-分类施保(classification),第二章第一节发达国家社会政策实践的历史发展,(6)社会保障成功运行的三大前提条件:-儿童津贴(chi
9、ldrens allowances 若抚养人在领取社会保险待遇,每个儿童都可领取;其他情况下,除老大外的其他子女都可领取)-普惠型医疗卫生服务(treatment and rehabilitation)-充分就业(full employment)(7)贝弗里奇报告的影响-提出了福利国家的蓝图,第二章第一节发达国家社会政策实践的历史发展,二、贝弗里奇报告与福利国家 2.福利国家(1)W.Temple提出(2)本质:国家承担保障公民基本需要的责任;(3)代表:北欧国家瑞典、丹麦、挪威等。有研究者提出福利国家三个世界说,即社会民主型、保守型及自由主体型,第二章第一节发达国家社会政策实践的历史发展,3
10、.美国社会政策体系的形成与发展(1)标志:1935年社会保障法(2)内容:社会保险+现金救助 a.社会保险:-老年及遗属保险:参保人本人年老后的养老保障及本人死亡后遗属(配偶及未成年子女)的基本生活保障-失业保险(雇主缴费,被动失业时可以领取)b.现金救助:-盲人-孤儿-无老年及遗属保险的老年人(3)意义:a.从私人福利向公共福利转向;b.联邦政府开始介入地方社会福利事务,第二章第一节发达国家社会政策实践的历史发展,三、福利国家危机及改革1.福利国家的危机(1)合法性危机:对福利国家的批判、质疑 左派:福利国家不够“左”,未能达到福利国家的目标 新马克思主义:福利国家没有根本消除阶级剥削 女性
11、主义:福利国家将对妇女的歧视合法化了 右派:福利国家损害了自由,表现为:-福利国家否定了人们对服务的选择权;-再分配亏待了财富创造者;-导致福利依赖,养了懒汉-加重了国家财政负担(2)财政危机:上世纪70年代的石油危机,滞胀使福利国家不堪重负。,第二章第一节发达国家社会政策实践的历史发展,2.福利国家改革(1)削减福利开支:强调个人责任,救助只面向deserving poor(2)改变社会保障待遇计发方式(make work pay)-待遇与CPI挂钩,而不是wage level(3)鼓励、支持私营保险的发展(4)NHS 中引入准市场(Internal market/quasi-market)
12、,第二章第二节发展中国家和地区社会政策实践的历史演变,一、总体概览 1.拉丁美洲:智利养老金改革为代表2.亚洲国家和地区:新加坡中央公积金制度,第二章第二节发展中国家和地区社会政策实践的历史演变,二、拉丁美洲国家的社会政策改革 智利养老金改革(1)时间:1980(2)内容:-保费全部由个人缴纳,雇主不缴费-完全个人账户制-管理民营化:由私营养老基金运作(3)意义:-养老保险由现收现付制(PAYG)改为基金制-社会保障私有化的典型代表,第二章第二节发展中国家和地区社会政策实践的历史演变,三、亚洲发展中国家和地区的社会政策改革 新加坡中央公积金制度(1)时间:1955年7月,中央公积金局成立为标志
13、 发展:1968年9月,随着“公共住屋计划”的开展,中央公积金的使用范围开始放宽(2)特征:-强制储蓄-功能互通、综合保障(退休、保健、住房、家庭保障等)(3)意义:-强制储蓄的代表-被认为是具有资产建设(asset building)功能的典型制度,第二章第三节 我国社会政策发展概况,一、我国改革开放前的社会政策 1.劳动保险条例-颁布时间:1951年2月-规定了养老、医疗、工伤、生育待遇2.计划经济时代我国社会政策的内容-城市:计划就业、公费(劳保)医疗、集体福利-农村:集体经济、合作医疗-面向城乡的公共教育体制-社会救助:城市三无人员救助、农村五保,第二章第三节 我国社会政策发展概况,二
14、、我国改革开放以来的社会政策 1.改革背景:知青返城、就业压力、住房紧张2.改革探索:-劳动部门介绍就业、自愿组织就业和自谋职业“三结合”-住房出售试点3.社会保险改革-养老保险 1984:国企退休费用社会统筹;1986:合同制工人的养老保险缴费与待遇 1991:关于企业职工养老保险制度改革的决定 1995:深化企业职工养老保险制度改革的通知-失业保险:1993年,国有企业职工待业保险规定-医疗保险:1994年,职工医疗保险制度改革试点工作,第二章第三节 我国社会政策发展概况,三、我国当前社会政策的基本框架1.社会保险:-养老保险:1997年 关于建立统一的企业职工养老保险制度的决定-医疗保险
15、:1999 关于建立职工基本医疗保险制度的决定-失业保险:1999 失业保险条例2.社会救助:-城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1997年在全国建立-农村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2007年全国建立-农村五保制度,2006年修订农村五保供养条例-专项救助:城乡医疗救助、教育救助、住房救助、法律援助-应急救助:流浪乞讨人员临时救助,2003,第二章第三节 我国社会政策发展概况,三、我国当前社会政策的基本框架3.住房政策 廉租住房保障办法:20074.教育政策 免除义务教育阶段学杂费5.医疗政策 2003年 新型农村合作医疗 2007年 城市居民基本医疗保险6.就业政策 就业促进法、劳动合同法、劳动争议调解
16、仲裁法7.社会福利服务-孤儿救助-流浪儿童救助-社会工作专业人才队伍建设8.三农问题相关的社会政策-农民工(养老保险、工伤保险、子女教育等)-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 2009年试点,第三章 社会政策学科的历史发展及理论体系,本章内容概要:社会政策研究的发展社会政策的理论基础社会政策研究方法,第三章第一节 社会政策研究的发展,一、社会政策研究的缘起1.社会政策概念的提出(1)德国新历史学派(“讲坛社会主义”)a.基本立场:-对工业化过程中出现的贫困等社会问题,国家必须采取改良主义政策,以缓和阶级矛盾。-走中间道路,反对自由放任(laissez-faire),也不赞成激进社会主义(radical s
17、ocialism)b.代表人物:瓦格纳(Wagner)、施穆勒,第三章第一节 社会政策研究的发展,瓦格纳(A.Wagner)“国家社会主义纲领”核心思想:要让“人口中的大多数,即工人阶级,以及其他下层阶级能够享受由于生产力的提高所获得的物质生产成果和文化财富”,具体地说,-改善工人待遇:提高工资、稳定工人的地位、缩短劳动时间、废除童工和女工-扶助老弱病残、保护寡妇和孤儿等-通过国家的“租税政策”,干预财富的分配-通过国家的社会保险措施,使国家的统治介入个人的消费领域。,第三章第一节 社会政策研究的发展,施穆勒 G.V.Schmoller 主张通过社会立法,促进社会进步,提高中下阶层的道德水平和
18、物质生活水平,以“重建社会阶级之间的友好关系,消除或限制社会不公,进一步实现分配正义的原则”。-社会改良主义所针对的主要对象是社会的中间阶层,即介于大所得者、大所有者和劳动者之间的社会阶层。-随着资本主义的发展,“新的中间阶层”(即白领工人、职员、经理、经营管理人员、熟练工人、公务员等)不但不会没落,反倒会壮大起来-国家对新的中间阶层,必须保护这个“中间阶层”,即在利润分配和提供住房方面有所改进,防止劳资对立,以稳定资本主义的经济秩序。,第三章第一节 社会政策研究的发展,2.社会政策学科的发源(1)认识到贫困的严重程度,人们对贫困的态度发生转变:-Charles Booth.Life and
19、labour of the people of London-Rowntree,S.Poverty:A study of town life(提出了poverty line及菜篮子法)-Fabian Soceity 费边社,第三章第一节 社会政策研究的发展,Fabian Soceity 费边社-代表人物:萧伯纳、韦伯夫妇-主要思想:主张通过社会政策解决资本主义的社会问题,实现社会主义-主张采取的措施包括:a.改革济贫法b.建立最低社会标准 Social Minimumc.发放国民年金,反对缴费式的社会保险,第三章第一节 社会政策研究的发展,二、社会政策学科的形成与发展1.社会政策学科的形成(1
20、)蒂特马斯(Richard Titmuss)-LSE第一位社会行政学教授-代表作:The gift relationship;The welfare commitment;Essays on the welfare state-基本观点:a.主张公共福利,反对私人福利 b.主张普惠型福利(universal welfare),反对选择性福利(selective welfare),认为选择性福利会给人们带来耻辱烙印(stigma)c.主张由国家提供福利,反对市场机制 d.提出福利的“社会分工”,将福利分为社会福利(social welfare)、职业福利(occupational welfare
21、)和财政福利(fiscal welfare)e.将福利体制分为三种类型:制度型(institutional model)、补救型(residual)、工业成就表现型(industrial-achievement model),第三章第一节 社会政策研究的发展,2.西方社会政策学科的发展(1)理论研究的多样化,突破了国家-市场的简单对立(2)研究范围的拓展,包括社会服务领域、社会问题研究、弱势群体研究(3)研究范式的转变,从单纯关注收入分配发展到生活机会(life chances)的分配,第三章第一节 社会政策研究的发展,3.我国社会政策学科的发展(1)孙中山的三民主义 a.经济落后的中国为什么
22、要实行民生主义?b.民生主义的内容-产业国有,节制资本-土地国有,平均地权(2)社会主义的福利思想 a.马克思的分配理论(哥达纲领批判)-扣除理论:社会总产品在分配前,须先扣除生产资料投入;扩大再生产投入、应付灾害事故的后备保险基金、一般管理费用、学校、保健设施等共同需要部分、对丧失劳动能力着的救济金-分配规则:共产主义社会第一阶段:按劳分配 共产主义社会高级阶段:按需分配 b.列宁的国家保险提纲,第三章第二节 社会政策的理论基础与理论体系,一、社会政策理论基础1.经济学2.政治学3.社会学,第三章第二节 社会政策的理论基础与理论体系,1.经济学(1)福利经济学:庇古、帕累托 一定量的资源,在
23、资源拥有量不等的人员之间进行分配,其边际效用是不同的。拥有资源较多的人员所获得的边际效用要小于资源拥有量较少的人员。因此,社会再分配将提高一定量资源带来的社会效用。(再分配的合理性)(2)宏观经济学:凯恩斯主义(需求管理,实现充分就业)(3)微观经济学:Cost-effective analysis:把钱花在刀刃上。提高有限社会支出的使用效率(社会效益最大化),第三章第二节 社会政策的理论基础与理论体系,2.政治学:(1)再分配的政治过程及其影响;-资源分配的规则取决于权力结构或关系结构(不同的分配模式反映了不同的权力结构)。-不同的资源分配方式会影响受益者的结构构成(如排队、凭票供应、按购买
24、力或支付能力分配)。-再分配模式的转换,会导致利益结构的变动(2)福利政治哲学(意识形态),第三章第二节 社会政策的理论基础与理论体系,3.社会学:(1)社会学的性质:草根性、批判性、改良性、实用性、理论取向性(2)社会学对社会政策的贡献:-社会问题研究-社会分层研究 社会政策通过改变机会结构、重构个体的生活机会(life chances)影响社会分层(去阶层化),第三章第二节 社会政策的理论基础与理论体系,二、社会政策理论体系:1.描述性理论(1)制度型(institutional)模型和补救型(residual)模型(2)福利资本主义的三个世界(G.Esping-Anderson)a.指标
25、:非商品化(decommodification)、去阶层化 b.三个类型:自由主义(liberal)、保守(conservative)、社会民主(social-democratic),第三章第二节 社会政策的理论基础与理论体系,2.解释性理论(1)马克思主义理论:-福利国家是资产阶级国家保护资本利益的产物(2)社会民主主义:-福利国家是通往社会主义的桥梁,是实现社会主义的阶梯(3)公民权理论 a.代表人物:马歇尔(T.Marshall)b.主要观点:-公民权分为民事权利、政治权利和社会权利-福利国家是公民权历史演进的结果,第三章第三节 社会政策研究的基本方法,一、社会政策分析的视角 1.描述性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南开大学 关信平 社会 政策 概论 全套 课件

链接地址:https://www.31ppt.com/p-509665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