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典经济学的终结.ppt
《古典经济学的终结.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古典经济学的终结.ppt(105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古典经济学的终结,自1830年以后,古典经济学家已不再坚持劳动价值论了,古典经济学沿着萨伊和李嘉图开辟的两个方向发展:否认劳资矛盾,或宣扬各阶级利益一致的和谐论,代表人物有法国的巴师夏和英国的西尼尔;承认劳资之间的矛盾,但采取折衷主义来加以调和,在经济理论上表现为综合的混合主义,其代表人物为约翰穆勒。,第七章 19世纪30-60年代英法的经济学说,第一节、概述一、英法社会经济和阶级斗争的新变化1、1832年英国通过改革法案,英国工业资产阶级在国会中取得主导地位,事实上夺取政权。法国1830年七月革命,波旁王朝被推翻,资产阶级对封建贵族的斗争取得了决定性胜利,并建立起以金融集团为首的大资产阶级专
2、政。(英法资产阶级取得政治权)2、英法资产阶级巩固统治权后,劳资之间矛盾和斗争日益尖锐。1831年和1834年,法国里昂工人起义。1836年和1848年之间,英国掀起了群众性的宪章运动。(劳资矛盾成为社会主要矛盾)3、英法在19世纪50-60年代已先后完成工业革命,工厂制度确定资本主义发展出现高潮。,二、资产阶级经济学说的新变化和发展,第一、阶级利益和阶级斗争形势使资产阶级政治经济学带上了强烈的辩护色彩,走上了后人所谓的“庸俗化”道路。第二、资产阶级经济学家探讨经济学方法论,力图完善政治经济学理论体系。经济学方法论的探讨对政治经济学理论体系的演变有着重大影响。第三、约翰穆勒把斯密、李嘉图的学说
3、和19世纪上半期各种经济学理论和观点相综合,建立起一个折中的经济学理论体系,完成第一次综合。,第二节、西尼尔的经济学说,1生平与著作西尼尔(1790-1864 年)是19 世纪30 年代英国有影响的经济学家,曾任教于牛津大学。著作:政治经济学大纲(1836年)其思想引导经济学走向新古典方向,2政治经济学的对象和方法,西尼尔认为政治经济学属于纯粹经济学,主张把一般立法、行政问题,把涉及哲学和伦理学的问题等从政治经济学中都排除出去,而仅以财富为研究对象,即“应当以财富的性质、生产和分配为限”。他认为:“作为一个政治经济学家的职责,既不是有所推荐,也不是有所告戒,而只是说明不容忽视的一般原理”。理论
4、经济学或纯经济学所依据的应当是少数几个一般性的命题,其结论由逻辑推论导出,具有普遍的真实性。因此,经济学的方法应是抽象演绎法,从最一般的命题推理建立起整个经济学理论体系。,政治经济学的基本命题,政治经济学是演绎的科学。基本命题(假设)-演绎、推理-结论基本命题是“观测或意识的结果,简直不需要证明,甚至不需要详细表述,差不多每个人一听到就会觉得在他思想上久已存在,或者至少是在他的知识范围之内。”-P13,西尼尔为建立纯经济学,提出了四个基本命题:(一)、享乐法则:每个人都希望以尽可能少的牺牲取得更多的财富。(二)人口法则:人们由于担心财富不足以适应自己的需要,会自行限制人口的增殖(哥德文:人类有
5、自我控制自身繁衍的理性)。(三)制造业报酬递增法则:即在资本主义下,各生产要素能够协调一致,无限增长。(四)土地报酬递减法则:农业所投下的追加劳动,其生产物是递减的。认为这些基本命题是无须论证便为人们所承认的真理,力图从这四条基本命题中演绎出所谓的“纯经济学理论”。,3西尼尔的经济理论,(1)财富的要素和价值的决定 认为:财富是一切有价值的“物品”。任何“物品”要成为“财富”,必须具备三个条件:“效用、可转移性和供给有定限”。西尼尔所说的效用是指人们对商品使用价值的主观感受。效用的大小取决于该商品的供给量。供给有限是指事物相对于人的需要而言具有稀缺性,它也可称为相对稀少性,西尼尔把供给有限和相
6、对稀少性看作是价值形成的基础。由于效用是能直接或间接使人产生愉快或避免痛苦的能力,又由于物品具有稀缺性或供给有限,因而物品越稀少,人们的评价即效用也越高。可转移性是指财富可以被交换或出卖。,财富或价值的生产有三种要素:劳动、资本和自然要素。供给受到这三种生产要素或手段的制约。劳动是对劳动者安乐与自由的牺牲,资本是资本家对自己欲望的节制。当自然要素随处可取时,它本身不构成价值。在这种情况下,价值就由劳动者和资本家的两种牺牲产生出来的。劳动者牺牲的报酬是工资,资本家牺牲的报酬是利润,这二者构成生产成本,价值也就由这种生产成本构成的。,对西尼尔财富或价值论内容的归纳:(1)财富:就是可以交换或有价值
7、的东西,财富即价值。(2)价值有三个特性:效用、稀少性和可转移性。(3)商品的价值决定:生产成本(劳动、节欲和自然力),其中以劳动、资本为主,故价值决定于劳动与节欲这两种生产成本。,(2)财富的分配 节欲论,劳动者使用体力和智力劳动进行生产,付出了对于自己安乐、自由的牺牲,作为这种牺牲的报酬是工资。资本家节制自己的欲望而进行生产,做出对于近期的享受的牺牲,这种牺牲的报酬是利润。西尼尔特别推崇资本家的这种节制或节欲。自然要素的所有者通过占有自然要素协助而生产的商品,能获得商品出售价格与生产成本之间的差额,这个差额就是地租,它是来自自然的赐予。,分配论要点:1)商品的价值取决于生产成本。即商品价值
8、由工人和资本家共同牺牲所创造的。2)因此,商品价值就应该在这二者之间进行分配,工人得工资,资本家得利润,二者之间是伙伴关系。3)但在价值分配中各自应得多少呢?他认为应由交换过程中供求双方的自由竞争来决定。,(3)最后一小时论,西尼尔在参与工厂法制定活动中,提出“最后一小时”理论,认为工厂主的利润是在当时工作日11.5小时中最后一小时生产的,工作日减少1小时,纯利润将消失;工作日减少1.5小时,总利润(包括折旧)也会消失。因此反对当时工人争取10小时工作制的斗争。,“最后一小时论”:,工人年产品价值:115000:固定资本80000,流动资本20000,折旧5000,利润10000。日工作11.
9、5小时,分为23份。前20份,100000,补偿固定资本和流动资本第21份,5000,补偿折旧最后一小时,即第22、23份,10000,利润工作日缩短为10小时,利润消失。其实,工人每一小时的劳动都转移旧价值和创造新价值。剩余价值并非在最后一 小时创造,而是在每一小时都创造。,第三节、巴师夏的经济学说,1生平与著作巴师夏(1801-1850 年)是19 世纪中叶法国很有影响的资产阶级经济学家。“经济和谐论”的积极倡导者,宣扬乐观主义劳资经济利益调和论。该理论是建立在所谓“经济和谐”基础上的;同时,他也是当时欧洲大陆各国自由贸易派的主要代表。代表作为经济和谐(1850年),“在这本书中根本没有什
10、么好的想法。它的缺乏推理力,或者无论如何,它的缺乏运用经济分析器械的能力,使得它在此处无权请求受到重视。我并不认为巴师夏是一个不好的理论家。我认为他不是一个理论家。”-熊彼特,二,P188,2、服务价值论,1).欲望与交换 经济活动的本质是欲望、努力和满足,即为满足人的欲望而进行的各种努力。人的欲望的多样性与人的努力所能提供的产品的有限性的矛盾。-交换。“交换就是政治经济学,就是社会的全部。因为没有交换的社会和没有社会的交换都是不可想象的。”-经济和谐论P99,2).交换与服务:交换就是服务。通过交换,人们相互提供帮助,相互替代对方的“努力”,或者把自己“努力”的成果交由对方去支配。“我们可以
11、相互提供服务,用我们的能力或源自能力的东西,在得到相应回报的条件下为他人提供服务。这就是社会。”-经济和谐论P100,3).服务与价值:价值:交换比例。“价值就是两项交换的服务之间的比例关系。”-经济和谐论P136 价值量的衡量:努力和紧张。“价值同人们为满足他们需要所作的努力有关。”“在社会状态中人们所比较的,是一个人的努力同另一个人的努力。”-经济和谐论P136,1).交换与和谐,交换就是双方彼此提供服务,交换就是服务的交换,人们在交换中能够互相帮助,互通有无。服务的交换有两个特点:一是自然发生的。每个人根据自己的愿望和利益参与交换,是自愿而没有强迫的;二是和谐的。每个人为别人提供服务,同
12、时可以得到别人为他提供的服务,所以个人利益和别人的利益是一致的,和社会利益是一致的。因此,以交换为基础的社会既是自然的又是和谐的。,3、和谐经济论,3).阶级利益的和谐,资本家和工人相互服务:资本家为工人提供生产资料和生活资料,工人替资本家进行生产。工资和利润就是两种服务的报酬。“比例于资本的增加,社会总产品中分配给资本家的那部分产品的绝对量也会增加,但是相对量却会减少;相反,分配给劳动者的那部分产品的绝对量和相对量却都会增加。”,4、巴斯夏的经济自由主义主张,巴斯夏是19 世纪30 至50 年代鼓吹自由贸易的旗手和法国乐观主义自由学派的突出代表,因而在贸易思想史上占有一定的地位。巴斯夏为何主
13、张经济自由?18世纪末和19世纪初,法国的经济自由主义是维护大资产阶级利益,反对中小资产阶级的武器。金融大资产阶级及葡萄酒、奢侈品生产阶层是自由贸易论者,中小资产阶级是贸易保护主义者。巴斯夏的自由主义是代表资产阶级内部大资产阶级的利益,反对法国当时尚大量存在的中小企业。他指责这批资本少、竞争力弱的中小企业是一个企图维护垄断的利益集团,具有反社会的倾向。,巴斯夏对经济自由的解释:他把社会看成是生产者和消费者的总和。他说:当把社会看成是生产者总和时,我们发现了不和谐。而把它看成为消费者总和时,我们又发现了和谐。他写道:“应当承认,我们每个人作为生产者含有反社会的倾向”。例如葡萄种植业者希望严冬把除
14、自己而外的所有葡萄园统统毁掉;制铁业者希望市场上除自己的铁以外,没有其他的铁。他们的愿望是生产不足,以便垄断市场。这显然是一种反社会的倾向。但从另一个角度,即把人作为消费者来看,他的想法就完全不同了。他希望产品丰裕,市场供应充足,可以用低廉的价格自由地采购商品。他绝不希望有人垄断市场。巴斯夏由此得出一个结论:考虑生产者的利益,即是考虑反社会的利益;考虑消费者的利益,即是考虑全社会的利益。保护主义者是从生产者的愿望出发,自由主义者是从消费者的利益出发,两相比较,自由主义当然优越于保护主义。,19世纪中叶英国影响最大的资产阶级经济学家、古典政治经济学的集大成者。代表作:政治经济学原理1848年他自
15、己说“我是各种矛盾学说的接受者”。,第四节约翰穆勒的经济学说,原理内容和结构,这部著作除了在前面冠有七篇序和一篇绪言外,由五篇正文构成:第一篇生产;第二篇分配;第三篇交换;第四篇社会进步对生产与分配之影响;第五篇论政府之影响。这本著作在1848年一1871年间,曾七次重版。,一、时代背景及其学说特点,(一)约翰.穆勒的时代19世纪40年代,劳资矛盾已尖锐和表面化。英国宪章运动、经济危机、法国二月革命、早期社会主义思想的传播等,都对穆勒的思想有所影响。,27,国内的阶级矛盾和斗争在激化。宪章运动标志着英国工人阶级已经作为一种独立的政治力量登上了政治舞台。空想社会主义和李嘉图社会主义在一定程度上的
16、传播,对资本主义制度也是一种冲击。鼓吹和谐难以掩饰严酷的社会问题,一些资产阶级经济学家接受现实,并开始考虑如何完善资本主义社会制度。,第一、是对19世纪上半叶各种经济学说的一次大综合。他的经济理论是斯密等人的劳动价值论、生产费用论、供求论,马尔萨斯的人口论,李嘉图的土地报酬递减率论和级差地租论,其父的工资基金论,萨伊的销售论,西尼尔的节欲论等各种理论的大综合。,(二)穆勒学说特点,第二、穆勒的经济学说具有显著的折中主义特点和改良主义倾向。表现在他从古典经济学的基本理论出发,看到了资本主义制度的弊端,承认资本主义矛盾的存在,同情无产者,因而力图把资产阶级政治经济学和当时已不容忽视的无产阶级的要求
17、调和起来。他一方面认为共产主义同西欧现行的资本主义比较起来是好的,另一方面则站在资产阶级限度内来研究资本主义经济关系,认为资本主义还大有改进的余地,因而在资本主义和社会主义之间进行折中,主张用改良办法来克服资本主义的矛盾,在现存社会内消除社会不平等,以求资本主义私有制的存在和发展。,穆勒折中主义理论体系产生的原因,1、以英国为首的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尚处于以自由竞争为特点的历史发展的黄金时期 19世纪中叶英国资本主义社会正处于繁荣发展的时期。第一次产业革命的完成极大地推动了英国社会生产力的发展,进一步巩固和扩大了英帝国作为当时头号工业强国和殖民大国的地位。,2、经济危机(1837,1847年)导致
18、阶级矛盾和斗争激化。英国在30年代所掀起的宪章运动,在40年代又迅速得到了恢复,并形成了新的高潮。欧洲大陆的工人运动更是风起云涌。在法国,继1831年和1834年的里昂工人起义之后,于1848年又爆发了巴黎工人的六月起义。工人运动的目标,都十分鲜明地集中反对资本的统治和剥削。,3、空想社会主义思潮广泛转播 劳动群众的苦难和斗争引起了资产阶级知识界中一些人的同情,他们开始思考群众贫困的原因,幻想消除社会矛盾和建设新社会的途径。欧文的空想社会主义在19世纪上半期的英国,有着更为广泛的影响。他看到了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和工人提高劳动生产率所创造的财富,并没有用来改善人民的生活,因此,他认为资本主义社会
19、和封建社会同样是不完美的。他尖锐地批判了资本主义社会的私有制,指出私有财产、宗教迷信和婚姻制度是贫因、愚昧和一切罪恶的根源。他企图消灭贫困,消灭阶级对立,建立一个人人平等和共同享受劳动成果的公有社会。,总的来说,以英国为首的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尚处于以自由竞争为特点的历史发展的黄金时期,各种反对派均不可能从根本上动摇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统治地位。但又不能无视无产阶级的要求和日益尖锐的阶级矛盾和激烈的阶级斗争以及代表无产阶级利益的空想社会主义思潮的影响。这种社会历史条件为一种折衷与调和的经济学体系提供了温床,使其成为必要和可能。约翰穆勒的以折衷调和为特征的经济学应运而生。,第三、他的经济学说不像其他与
20、他同时代的经济学家那样一味的为资本主义辩护。他承认资本主义的矛盾,正视资本主义的现实,并不掩盖劳动与资本之间经济利益的冲突,而是同情工人阶级处境,认为资本主义分配不公和对财富占有的不平等。,第四、穆勒经济学说的基本原理中具有一定的合理因素。表现在他提出分配规律是历史的可变的规律,而不是永恒的规律;他仍把劳动看作是价值决定的一个因素,并把工业产品和农业产品价值决定的法则区分开来;坚持了古典经济学家的工资和利润对立、利润同工资成反比的观点;他发挥了李嘉图的比较成本学说中的合理因素。,第五、穆勒政治经济学原理的出版宣告了研究生产的资产阶级政治经济学的终结。到穆勒为止的资产阶级古典经济学有一个总的共同
21、点,即多是从生产出发,研究生产的经济学说,穆勒则综合了这些理论。在他之后,经济学家认识到,要研究生产就不能抛开劳动,不能彻底否认劳动对创造财富和价值的作用,因而不能否认资本主义的矛盾,于是便离开生产转向研究消费、流通,并走上主观主义道路。所以他的著作标志着研究生产的古典经济学的结束。,总之,穆勒学说总的特点是调和论和折中主义。是对19世纪上半叶各种经济学说的综合。他既坚持私有制和自由竟争,也注意到工人的要求。穆勒的经济学说标志着资产阶级经济学的一个旧阶段的完成,在经济思想史上占有重要地位。,二、政治经济学研究对象和方法,(1)对象:政治经济学是研究财富的生产和分配的规律。“政治经济学家们声称是
22、讲授或研究财富的性质及其生产和分配规律的”。(原理,商务印书馆,1997年,第13页)在说明经济规律时,约翰穆勒区分了生产规律和分配规律。生产规律是永恒的自然规律,不依社会制度的改变而改变;分配规律则完全不同,财富的分配完全是人类的制度问题。,(2)方法:穆勒在综合各派经济学的基础上,特别总结了政治经济学的研究方法。1)他发挥西尼尔“纯经济学”的原则中以最少牺牲获得最大利益的思想,提出“经济人”的概念。“经济人”是人类的经济属性的理论抽象,是从人类行为各种动机中抽象出来的经济动机,这种动机最主要的是使财富最大化,它受有限的实际收入和对闲暇的喜爱的制约。2)演绎法和归纳法。穆勒认为,政治经济学实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古典 经济学 终结

链接地址:https://www.31ppt.com/p-509650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