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极型器件设计与性能.ppt
《双极型器件设计与性能.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双极型器件设计与性能.ppt(63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半导体器件原理,南京大学,Chapter 10 双极型器件的补充一、双极型器件的设计二、双极型器件的性能参数,半导体器件原理,南京大学,一、双极型器件的设计1.发射区的设计2.基区的设计3.集电区的设计4.现代双极型晶体管的结构,半导体器件原理,南京大学,一般设计:减少内在电阻与电容特殊设计:满足特殊电路要求1。发射区的设计 发射区参数影响基区电流,而对集电极电流无影响。但一般而言,并不采用该方法来改变基区电流。在数字电路中,只要电流增益不太低或基区电流不特别高,器件参数并不明显依赖于基区电流。对逻辑电路而言,只要电流增益足够大,基区电流的重复性要较其大小更重要。,半导体器件原理,南京大学,
2、半导体器件原理,南京大学,调节基区电流而改变发射结的工艺过程均会影响其它器件参数。一般固定发射结工艺,通过独立改变基区和集电区的设计来改进器件和电路参数,不影响基区电流。,发射结的设计目标:获得一低而稳定的基区电流的同时,尽可能的减小发射结的电阻。(1)扩散或离子注入加扩散的发射区 预掺杂加热扩散,一般采用As(N)以获得陡峭的掺杂、浅发射结以获得薄的本征基区。,半导体器件原理,南京大学,采用金属硅化物做欧姆接触,将有助于减小发射结宽度,而当发射结宽度小于少子扩散长度时,基区电流随1/WE而增大,导致基区电流和电流增益随发射结的接触工艺而变化。扩散的发射结不适合于基区宽度小于100 nm的器件
3、工艺(将导致非可控和重复的基区电流特性)。,(2)多晶硅发射结 小于100 nm基区的器件一般采用多晶硅栅。25 nm的发射结深度,可以获得50 nm左右的基区宽度(发射结电容小于扩散结的1/3),半导体器件原理,南京大学,发射结的工艺设计:减小发射结串联电阻和足够大的发射结反向击穿电压,以及理想的基区特性。,半导体器件原理,南京大学,半导体器件原理,南京大学,2。基区的设计 发射区参数决定基区电流,基区参数决定集电极电流。双极电路的性能主要由集电流决定,而不是基区电流。只要电流增益足够大,对多晶硅发射结而言,器件的设计与优化重点在本征基区或本征基区与集电区。(1)集电极电流密度与基区薄层电阻
4、率的关系,半导体器件原理,南京大学,(2)本征基区的掺杂分布,半导体器件原理,南京大学,(3)准中性基区的电场,半导体器件原理,南京大学,小电流下准中性基区的电场:重掺杂效应导致电场倾向于补偿由于掺杂分布引起的电场。漂移晶体管原理在现代薄基区双极型晶体管的设计中的作 用较在宽基区晶体管设计中减小很多。,半导体器件原理,南京大学,(4)基区渡越时间(另一种解释),半导体器件原理,南京大学,(5)SiGe基区 基区集电结具有最大的Ge组份,而近发射结具有最小的锗组份,以最大化电子的漂移电场。通常的SiGe双极型晶体管是基区带隙渐变的晶体管。,半导体器件原理,南京大学,特点:(1)高发射效率(高势垒
5、对注入到发射区的少子的阻挡作用)(2)低基区电阻(由于(1)可对基区重掺杂,而不影响发射效率)(3)低的发射极电流集边效应(由于低的发射结电压)(4)改进频率特性(由于(1)与(2)(6)较高的工作温度。制备:外延生长技术。结构:缓变基区:产生内建电场。双异质结结构:宽发射与集电极。,正向偏置下的HBT,半导体器件原理,南京大学,电流放大,半导体器件原理,南京大学,厄来电压,半导体器件原理,南京大学,半导体器件原理,南京大学,基区渡越,半导体器件原理,南京大学,半导体器件原理,南京大学,3。集电区的设计,半导体器件原理,南京大学,共基情形下的输入特性:,共射情形下的输出特性:,基区展宽效应,半
6、导体器件原理,南京大学,集电区的设计要点:(1)减小串联电阻,但集电区厚度对基区-集电极击穿电压和大电流下的集电极电流特性有较强的作用.(2)尽量减小寄生集电区的面积及其电容.(3)对一给定的非本征基区面积,寄生集电区的掺杂应尽可能的小,以获得最小的电容和最大的非本征基区-集电极的反向击穿电压.基区展宽效应较小时的集电极设计 要控制基区展宽效应,集电极电流必须远小于最大电流密度,半导体器件原理,南京大学,必须增大集电区掺杂浓度,以使集电极允许值不致过小.这又将导致基区-集电结电容的增大以及基区-集电结的击穿,集电区的设计必须进行优化和折衷.基区-集电结击穿效应的折衷:现代VLSI电路的工作电压
7、为3-5V,这足以导致双极型器件的基区-集电结的击穿.(1)减小掺杂浓度,但将减小电流密度(2)近基区-集电结的基区掺杂分布的设计 扩散或离子注入,导致一逐渐减小的掺杂浓度分布,减小近基区-集电结的基区电场.,半导体器件原理,南京大学,2)基区展宽效应较大时的集电极设计 实际的双极型器件的电流密度超过0.5mA/m2,导致较大的基区扩展效应.基区扩展效应导致多余的少数载流子存储在集电区中,从而贡献于扩散电容.这时,扩散电容将限制电路速度和截止频率.减小扩散电容,必须使存储在集电区中的少数载流子最少.除采用递减分布之外,必须减小集电区层厚度(通过外延技术可以实现),而这将导致基区-集电结的耗尽层
8、电容的增加.(1)小电流下,基区扩展效应可忽略,薄集电区将导致电路速度的下降.(2)大电流下,基区扩展效应较大,薄集电区将导致电路速度的提高,半导体器件原理,南京大学,4。现代双极型晶体管的结构 深沟隔离,双多晶硅和自对准双极工艺,半导体器件原理,南京大学,(1)深沟隔离 以深沟隔离代替扩散隔离,使隔离宽度大大减小.并将大大减小集电极-衬底电容.但扩散由于工艺简单,成本较低,所以仍在很多双极器件中使用.(2)多晶硅栅 多晶硅栅允许较小的发射结深度,使研制重复性好的薄基区晶体管成为可能.(3)自对准多晶硅基区的接触 自对准多晶硅基区的接触使非本征基区的尺寸无须与金属电极匹配,从而可以大大减小非本
9、征基-集电结电容.非本征基区可以不依赖于本征基区,这将大大增大本征基区的设计与工艺窗口,使薄基区晶体管更易实现.,半导体器件原理,南京大学,(4)基架集电极 基架集电区在本征基区的正下方较其周围有更高的掺杂浓度.更高的掺杂浓度将最大减小基区扩展效应,而低的寄生集电极掺杂浓度将减小基区-集电结电容.通过离子注入可以实现.,(5)SiGe基双极晶体管,半导体器件原理,南京大学,半导体器件原理,南京大学,采用目前硅集成电路工艺;速度提高80%(210 GHz或更高),功耗降低50%.,SiGe基晶体管,半导体器件原理,南京大学,二、双极型器件的性能参数1.双极型器件的特点2.数字双极型电路3.数字双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双极型 器件 设计 性能
![提示](https://www.31ppt.com/images/bang_tan.gif)
链接地址:https://www.31ppt.com/p-509613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