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学第九单元复习课件.ppt
《化学第九单元复习课件.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化学第九单元复习课件.ppt(54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第一部分 系统复习 成绩基石,第九单元 溶液,考点梳理过关,考点1 溶液的形成 6年3考,一、溶液及其组成,辨一辨 1溶液一定都是无色的。()2一种溶液里只有一种溶剂,但是可以存在多种溶质。()3能与水反应的物质放入水中,生成物为该溶液的溶质,如氧化钙放入水中,溶质为氢氧化钙。()4均一性是指溶液中任意一部分的组成、性质完全相同,稳定性是指任何情况下溶质都不会从溶剂中分离出来。()5溶液具有均一性和稳定性,均一、稳定的液体一定是溶液。(),二、溶解时的热现象,想一想将氧化钙放入水中,溶液温度升高的原因是什么?将氧化钙放入水中后,氧化钙会和水发生化学反应,反应的过程中会放出热量,使溶液温度升高。
2、,考点2 饱和溶液与不饱和溶液6年5考,辨一辨 1饱和溶液不再溶解任何物质。()2饱和溶液一定是浓溶液。()3一定温度下,同种溶质的饱和溶液一定比它的不饱和溶液浓度大。(),考点3 溶解度6年6考,考点4 溶液的浓度6年7考,【例1】2017青岛中考(双选)右图为甲、乙两种固体物质的溶解度曲线,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C),解析:A选项中20时,甲物质的溶解度比乙物质的溶解度小,符合题意;B选项中甲物质中混有少量乙物质,采用降温结晶的方法提纯甲物质,不符合题意;C选项中40时,甲、乙两种物质的溶解度相同,因此两种物质饱和溶液中溶质质量分数相等,符合题意;D选项中60时,将80g甲物质放入100g
3、水中,只溶解60g甲物质,所得溶液中溶质质量与溶剂质量之比是35,不符合题意。,典型例题分析,类型1 溶解度及溶解度曲线,A20时,甲物质的溶解度比乙物质的溶解度小B.甲物质中混有少量乙物质,采用蒸发结晶的方法提纯甲物质C.40时,甲、乙两种物质的饱和溶液中溶质质量分数相等D.60时,将80g甲物质放入100g 水中,所得溶液中溶质质量与溶剂质量之比是 45,注意事项比较溶解度大小时应指明温度;比较溶液中溶质质量分数大小时应指明溶液是否饱和;比较饱和溶液中所含溶质的质量应指明饱和溶液的质量。,解题方法解答此类题目的关键在于明确溶解度的四要素:温度,在100g溶剂里,饱和状态,溶质质量;准确把握
4、溶解度曲线中各部分、各点的含义,明确物质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变化的判断方法;明确物质从饱和溶液中结晶析出的方法,然后根据题目要求,选择出正确答案。,思路点拨中考中常给出不同物质的溶解度或溶解度曲线,考查对溶解度曲线及溶解度意义的理解,比较物质的溶解度受温度影响的程度、趋势、对分离、提纯混合物的方法做出正确的选择等,解题时,需准确把握溶解度的意义及溶解度曲线中各部分、各点的含义,然后根据题目要求,选择出正确答案。,变式运用1.2017兰州中考甲、乙两种固体物质的溶解度曲线如图所示,请回答问题:(1)t1时,甲、乙两种物质的溶解度大小关系为甲乙(填“”、“”或“”)。,(2)P点的含义t3时,甲、乙两
5、种物质的溶解度相等。(3)t2时,把20g固体甲放入50g水中,充分搅拌,所得溶液的质量是62.5g。(4)欲将t2时乙物质的不饱和溶液变为该温度下的饱和溶液,可采取的一种方法是增加溶质或蒸发溶剂。(5)如果甲物质中含有少量乙物质,若要提纯甲,一般采用降温结晶的方法。,【例2】2017绥化中考某化学兴趣小组同学在清理实验室时发现一瓶浓盐酸,标签如下。根据标签计算。,类型2 溶质质量分数的计算,(1)HCl中氢元素和氯元素的质量比为271(结果用最简整数比表示)。(2)这瓶盐酸溶液的质量为595g。(3)现要配制3800g溶质质量分数为10%的稀盐酸,需要溶质质量分数为38%的浓盐酸的质量为10
6、00g,需要这种浓盐酸2瓶。,解析:(1)HCl中氢元素和氯元素的质量比为135.5271。(2)标签表明,该瓶浓盐酸的体积为500mL,密度为1.19g/mL,则该瓶浓盐酸的质量为500mL1.19g/mL595g。(3)设需要溶质质量分数为38%的浓盐酸的质量为x,则3800g10%x38%,解得x1000g,体积为 840.3mL,每瓶浓盐酸的体积为500mL,所以需要2瓶。,解题方法溶液中的相关计算综合了溶质质量分数与化学方程式的计算,在溶液中发生化学反应时,参与反应的物质是溶液中的溶质,所以在解答溶液中的相关计算时,首先需要利用化学方程式的计算求出溶液中溶质的质量,然后利用溶质质量分
7、数 100%计算出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注意事项溶质的质量是指形成溶液的那部分溶质,没有进入溶液的溶质不应考虑(即计算溶质质量时要考虑溶解度)。影响溶质质量分数的因素是溶质、溶剂的质量,与温度、溶液是否饱和无关。在改变温度的过程中若引起溶液中溶质、溶剂质量改变,溶质的质量分数也会改变,归根结底,变温时必须考虑溶质、溶剂的质量是否改变。,变式运用2.2016绥化中考如图是甲、乙两种固体物质的溶解度曲线图,请回答下列问题:(1)20时,将15g的甲物质充分溶解在50g水中,所形成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是20%;,(2)10时,欲将150g乙物质的饱和溶液质量分数减小一半,需要加水150g;(3)某同学
8、欲将20时300g 20%的甲溶液溶质质量分数增大一倍。他采用恒温蒸发水的方法,并进行了如下计算:解:设蒸发水的质量为x。300g20%(300gx)40%解得:x150g试分析:他能否达到目的,并说明理由。他不能达到目的;20时20%的甲溶液为该温度下的饱和溶液,温度不变,溶解度不变,其饱和溶液中溶质质量分数不变。,重点实验突破,实验8:一定溶质质量分数溶液的配制,典例分析【例】2016临沂中考某同学欲配制一定溶质质量分数的NaCl溶液,他准备了下列实验仪器。请填空:,(1)配制时可按下列实验步骤进行:计算称量量取溶解。(2)称量时,NaCl固体粉末应放在托盘天平左盘(填“左盘”或“右盘”)
9、的纸片上。(3)配制过程中为促进NaCl的溶解,还需要的一种玻璃仪器是玻璃棒(填仪器名称)。(4)量取一定体积的水,除了用量筒外,还需要用胶头滴管(填仪器名称)。,分析(1)配制一定溶质质量分数的溶液的基本步骤是计算、称量、量取、溶解。(2)使用托盘天平称量药品时的原则是左物右码,故氯化钠应放在左盘称量。(3)溶解时还需要用玻璃棒搅拌。(4)量取水时,接近所需体积时,改用胶头滴管滴加。,命题挖掘在配制一定溶质质量分数的蔗糖溶液时,导致溶液中蔗糖的质量分数偏大的可能原因有()A.用量筒量取水时俯视读数B.用来配制溶液的烧杯刚用少量蒸馏水润洗过C.用托盘天平称取蔗糖时,将蔗糖放在右盘,且称量时使用
10、了游码D.用了含少量杂质的蔗糖配制溶液,A用量筒量取水时,俯视读数,读数比实际液体体积大,会造成实际量取的水的体积偏小,则使溶质质量分数偏大,A正确;用来配制溶液的烧杯刚刚用少量蒸馏水润洗过,会造成实际量取的水的体积偏大,则使溶质质量分数偏小,B错误;用托盘天平称取蔗糖时,将蔗糖放在右盘,且称量时使用了游码,会造成实际所取的溶质的质量偏小,则使溶质质量分数偏小,C错误;用含少量杂质的蔗糖配制溶液,会导致溶质的质量小于配制所需要的溶质质量,则使溶质质量分数偏小,D错误。,12016临沂3题2分把下列物质分别放入水中,充分搅拌,可以得到溶液的是()A花生油 B面粉 C蔗糖 D汽油,六年真题全练命题
11、点1 溶液的形成,试题常结合生活中经常接触到的物质判断混合物是否属于溶液,如蒸馏水、矿泉水、食醋、酱油等;也常判断生活中的物质放入水中是否能形成溶液,如面粉、花生油、食盐等。,C花生油、面粉和汽油均不溶于水,不能和水形成均一、稳定的混合物,即都不能够形成溶液;蔗糖易溶于水,能形成均一、稳定的混合物,能够形成溶液。,22013临沂6题2分将家庭生活中的四种调味品分别取少量放入水中,不能形成溶液的是()A蔗糖 B白醋 C味精 D花生油,D,关联考题2014临沂31(1)题2分,猜押预测1.如下图所示,能得到乳浊液的是(),D植物油溶于汽油中,得到溶液;高锰酸钾溶于水,得到溶液;碘不溶于水,得到悬浊
12、液;植物油不溶于水,得到乳浊液。,32017临沂14题2分甲、乙两种固体物质的溶解度曲线如右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20时,甲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一定比乙溶液的大,命题点2 饱和溶液与不饱和溶液,饱和溶液与不饱和溶液常在选择题、填空与简答题中结合溶解度曲线来考查。主要有三种形式:把一定温度下的溶液降温(或升温)判断溶液是否饱和;给定溶质的质量结合溶解度通过计算判断溶液是否饱和;根据溶解度曲线的变化规律如何把不饱和溶液转化为饱和溶液。,B将40时甲的一定量饱和溶液降温至20,溶液质量不变C甲的溶解度大于乙的溶解度D40时,分别在100g水中各加入30g甲、乙,同时降温至20,甲、乙溶液均为
13、饱和溶液,DA项,没有说明溶液是否饱和,无法比较溶液溶质质量分数的大小;B项,将40时的甲的一定量饱和溶液降温到20,会析出晶体,溶液质量减小;C项,没说明温度,无法比较溶解度大小;D项,20时,甲、乙的溶解度都是30g,所以40时分别在100g水中加入30g甲、乙,降温至20,得到的甲、乙溶液均为饱和溶液。,42014临沂24(1)(2)题3分A、B、C三个烧杯中盛有相同质量的水(其中A、C烧杯中水温为10,B烧杯中水温为30,不考虑溶解过程中温度的变化),分别加入甲、乙两物质各10g,充分溶解后所得现象如图1所示,试回答:,(1)你认为B烧杯中的溶液可能是不饱和溶液。(2)如图2是甲、乙两
14、种物质的溶解度曲线图,按图分析,10时A、C烧杯中未溶解的溶质质量关系是相等(填“相等”或“不相等”)。其他条件不变,将C烧杯中的温度升到50时,C烧杯中的溶液是饱和(填“饱和”或“不饱和”)溶液。(3)若将A烧杯中的溶质全部溶解,可采用的方法有:升温;加水。,解析:(1)根据图1可知,A、C两个烧杯充分溶解后,溶质部分未溶解,B中全部溶解,故B烧杯中的溶液可能是不饱和溶液;(2)已知A、B、C 三个烧杯中盛有相同质量的水,10时甲、乙的溶解度相同,故分别加入甲、乙两物质各10g,充分溶解后A、C烧杯中未溶解的溶质质量相等;由于乙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减小,故其他条件不变,将C烧杯中的温度升到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化学 第九 单元 复习 课件
![提示](https://www.31ppt.com/images/bang_tan.gif)
链接地址:https://www.31ppt.com/p-509537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