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图知识点总结 (2).doc
《地图知识点总结 (2).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地图知识点总结 (2).doc(4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一、地图三要素:比例尺、方向、图例和注记1、比例尺:也叫缩尺 比例尺=图上距离/实际距离(1)比例尺的大小与地图的详略:在同样的图幅上:比例尺越大,地图上所表示的实际范围越小,但表示的内容越详细,精确度越高。比例尺越小,则表示的范围越大,内容越简单,精确度越低。规律: 大范围的地区多选用较小的比例尺地图。如世界政区图、中国政区图等。 小范围的地区多选用较大的比例尺地图。如平面图、军事图、旅游图等。(2)比例尺的缩放:比例尺放大:用原比例尺*放大到的倍数。 例如将1/10000的比例尺放大1倍,即比例尺放大到2倍,放大后的比例尺是1/5000,比例尺变大。缩放后图幅面积的变化: 比例尺放大后的图
2、幅面积=放大到的倍数之平方。如将比例尺放大到原图的2倍,则放大后图幅面积是原来的4倍。2方向:(1)在有经纬网的地图上判读:经线指示南北,纬线指示东西。(2)在有指向标的图上判读:指向标指示北方。 (3)在没有任何标记得图上判读:遵循“上北下南,左西右东”。3 图例和注记二、地图的种类(一)等值线图等值线图包括等高线图、等深线图、等温线图、等降水量线图等。以等高线图为例。1、 等高线地形图的判读(1)基本概念a.海拔高度也即绝对高对:某个地点高出海平面的垂直距离,我国的海拔是高出黄海海平面的距离。b.相对高度:两个任意地点的绝对高度之差,是一个相对概念。c.等高线:把海拔相同的各点连成的线。等
3、高线除陡崖外都不能交叉。d.等高距:地图上相邻等高线之间的垂直距离。同一幅地图中,等高距都相同。(2)地形类型及其等高线平原: 海拔200米以下,等高线稀疏,广阔平坦的地形;丘陵: 海拔500米以下,相对高度小于100米。山地: 海拔500米以上,相对高度大于100米,等高线密集。高原: 海拔高度大,相对高度小,等高线在边缘十分密集,而顶部明显稀疏。盆地: 中间低、四周高的地形。(3)等高线与坡度之间的关系同一幅图中,等高线越密集,坡度越大;等高线越稀疏,坡度越小。例如读华北基地地形图(图1),据图判断四条坡面线的坡度比较A. B. D.=有时候图上看不出密集与稀疏时,可根据坡度=垂直相对高度
4、/水平距离来决定。(4)常见地形等高线的形状特征a.山顶:等高线闭合,且数值从中心向四周逐渐降低b.盆地或洼地:等高线闭合,且数值从中心向四周逐渐升高注意:示坡线是垂直于等高线的短线,指示斜坡降低的方向。示坡线通常绘在沿山脊及山谷线的方向上,它总是指向海拔较低的方向,有时也叫做降坡线。通过识坡线区别山地和盆地。c.鞍部:两个山顶中间的低地,形似马鞍d.山谷和山脊:等高线弯曲时,凸高为谷,凸低为脊e. 陡崖:几条不同高度的等高线相交在一起的地方。陡崖相对高度计算方法:(n-1)dH(n+1)d (n表示相交的等高线的条数,d表示等高距)例:如图所示崖顶的海拔:250 H 300崖底的海拔: 10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地图知识点总结 2 地图 知识点 总结

链接地址:https://www.31ppt.com/p-509460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