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七年级上册生物导学案.doc
《人教版七年级上册生物导学案.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人教版七年级上册生物导学案.doc(43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人教版七年级上册生物导学案中学理化生组李 居七年级(上)生物教学工作计划一、 教材分析:本册教材体系分为三个单元。第一单元“生物和生物圈”,第二单元“生物和细胞”,第三单元“生物圈中的绿色植物”。第一单元从宏观的角度讲述了生物、生物圈的概念,以及生物与环境的关系还有生态系统。第二单元从微观的角度讲述了细胞的结构、生活,构成生物体的途径以及没有细胞结构的微小生物病毒。第三单元从生物圈中的绿色植物讲起主要包括绿色植物的类群,被子植物的一生以及绿色植物在生物圈中的作用。本册教材具体内容的展开都围绕人与生物圈,引导学生认识各个类群的生物在生物圈中如何生存、延续和发展,对生物圈有什么意义,进而认识生物和
2、生物圈与人类的关系,树立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观点。本册教材探究活动内容共57个,其中“探究”6个,“实验”8个,进一步“探究”5个,探究重在培养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作出假设,设计探究方案,分析实验结果的能力。促进学生变被动接受式学习为主动探究式的学习方式。二、 学习任务和学习目标:知识目标:认识到生物具有区别与非生物的特征;理解生物与环境之间是相互影响,相互依存的关系;了解生态系统的组成及其类型,理解生物圈是生物共同的家园。理解生物体的结构层次。掌握绿色植物的类群、生长,以及在生物圈中的作用。能力目标:能够熟练规范地使用显微镜,能够制作临时装片。初步具备自我探究的能力。情感目标:培养学生初步
3、形成爱护生物的情感、保护生物圈的意识和追求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观念。三、 学习重点和学习难点:学习重点:细胞是生物体结构和功能的基本单位;植物体的结构层次;组织、器官、系统的概念;绿色植物的类群、生长以及在生物圈中的作用。学习难点:理解生物与环境之间相互影响、相互制约的关系;光合作用对人类的意义;植物在生物圈中的作用。四、 学生基本情况分析:生物这门课对于七年级的学生来说是新开的一门科目,大部分七年级的学生对于这门课的了解只限于小学自然课所学或平时的课外阅读。因此要想让七年级的学生学好这门课,在学习活动中,应引导学生进行探究式学习、讨论式学习、合作型学习、自主式学习、体验性学习和实践性学习,通过
4、多种多样的学习方式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使学生变被动接受的学习方式为主动探究的学习方式,引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与动手,逐步培养学生收集和处理科学信息的能力、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交流和合作的能力,以促进学生个体潜能的全面发展。学困生名单:七(1)班学困生:七(2)班学困生:七(3)班学困生:七(4)班学困生:五、 实施目标的具体措施1、在教学方面:提高学生的生物科学素养,倡导探究性学习,培养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在课堂中以“STS教学”、“多样化”、“探究化”的教学来创设情境。2、在教学成果反馈方面:精讲精练认真评改作业,针对不同基础的学生以不同的方式对待。3
5、、在教学评价方面:针对发展学生的“三维目标”以小组互评,教师评价,个人评价等各种方式从各个方面来评价学生的成长过程。4、注重对学生进行德育教育,注重培养学生形成爱护生物的情感,保护生物的意识和追求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观念,将这些教育渗透到每节课的课堂教学中。七年级(上)生物教学进度表周 次教 学 内 容课时备 注第1周 第一单元 第一章 第一节 生物的特征 第二节 调查我们身边的生物第一章复习111第2周第二章 第一节 生物与环境的关系 第二节 生物与环境组成生态系统21第3周 第三节 生物圈是最大的生态系统第 一 单 元 复 习11第4周 第 一 单 元 测 评第 一 单 元 讲 评 试 卷1
6、1第5周第二单元 第一章 第一节 练习使用显微镜 第二节 植物细胞11第6周 第三节 动物细胞 第四节 细胞的生活 第二章 第一节 细胞通过分裂产生新细胞 111第7周 第二节 动物体的结构层次 第三节 植物体的结构层次第四节 单细胞的生物111第8周第二单元测试讲评2第9周第三单元 第一章 第一节 藻类、苔藓和蕨类第二节 种子植物21第10周第二章 第一节 种子的萌发(第1课时)第二章 第一节 种子的萌发(第2课时)21第11周第二节 植株的生长第三节 开花结果11第12周 第三章 绿色植物与生物圈的水循环2第13周第四章 第一节 绿色植物是生物圈中有机物的制造者 2第14周 第五章 绿色植
7、物与生物圈中的碳氧平衡 第六章 爱护植被,绿化祖国(第1课时)21第15周第六章 爱护植被,绿化祖国(第2课时)第 三 单 元 测 评12第16周 总 复 习第17周 期 末 考 试 第一单元教学计划本单元共分两章,第一章通过观察和调查,了解生物有别于非生物的共同特征以及我们身边的生物;第二章通过较多的科学探究活动,了解生物与环境之间相互影响、互相依存的关系,初步认识生态系统,理解生物圈是最大的生态系统,是所有生物共同的家园,认识到保护生物圈是每个公民的责任。一、 本单元教材分析:1. 所有生物共同生活在生物圈中,生物的生存和发展都与生物圈息息相关,生物圈是所有生物共同的家园。2. 当今社会,
8、由于人类活动对生物圈的影响越来越大,生物圈的变化也极大地影响着人类生活。因此,关注人类与自然的和谐发展,关注人类社会的可持续发展,都需要了解生物圈。3. 从学生的认识水平来看,从宏观而不是微观角度来开始生物学知识的学习,从学生熟悉的事物入手,有利于引发学生的学习兴趣。4. 本教材突出人与生物圈的关系,从生物圈的角度介绍人和其他生物,先让学生对生物圈有一个概括了解,便于后续内容的学习。二、 本单元学习目标1. 知识目标:认识到生物具有区别于非生物的特征,生物与环境之间是相互影响、相互依存的,了解生态系统的组成及其类型,理解生物圈是所有生物共同的家园。2. 能力目标:尝试观察、调查以及资料分析的基
9、本方法,体验科学探究的一般过程,尝试在科学探究中控制变量和设计对照试验以及测量和处理数据的方法,初步养成探究的思维习惯。3. 情感目标:初步形成爱护生物的情感、保护生物圈的意识和追求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观念。三、本单元学习重点和难点学习重点:认识生物的特征;理解并会运用生物与环境的关系;了解生态系统的组成及其类型,理解生物圈是所有生物共同的家园。学习难点:意识到科学探究可以通过观察、实验、调查等多种途径来获得事实和证据;通过“光对鼠妇生活的影响实验”认识科学探究的一般方法。第一章 认识生物单元计划教材分析:本课以能够说明生物具有的共同特征作为重点内容,并且用动物和植物的具体例子进行说明,分别从“
10、生物的生活需要营养”“生物能进行呼吸”“生物能排出生体内产生的废物”“生物能对外界刺激作出反应”“生物能生长和繁殖”五方面来解释生命的特征,但又不完全局限于此,通过学生举例生活中的例子补充(如动物的不同繁殖方式),以及学生所能想到的生物的其他的特征(如生物体具有遗传和变异现象等)来扩展知识,促进学生的发散思维。通过本课的学习要求学生能够做到:根据生物具有的特征来区分生物体与非生物体。这就要学生不仅能够任举一种自己熟悉的生物或以人体为例,说明生物具有营养、呼吸、排泄、对刺激作出反应、生长和繁殖等生物必备的特征外,还要理解为什么钟乳石能够“长大”、机器人能做多种动作,但却不是生物的原因。情感培养方
11、面,通过丰富的多媒体、对生物的观察、教师生动的感染,来增强学生热爱大自然、保护大自然的情感,更加珍爱生活,珍爱生命,逐渐提高学生热爱大自然的意识,也为本单元“生物和生物圈”的学习作必要的铺垫。学习目标知识目标:1.观察生物和非生物,比较它们的区别。 2.学生能够举例说明生物具有的共同特征。能力目标: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发散思维能力、分析问题的能力和表达能力。情感目标:增强热爱大自然、保护大自然的情感,更加热爱生活,珍爱生命。学习重点:1.学生能够举例说明生物具有的共同特征。 2.增强热爱大自然,保护大自然的情感。学习难点: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能力、观察能力和分析问题的能力。课时安排:生物的特征
12、1课时 调查周边环境中的生物 1课时第一节 生物的特征学习目标知识目标:1.观察生物和非生物,比较它们的区别。 2.学生能够举例说明生物具有的共同特征。能力目标: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发散思维能力、分析问题的能力和表达能力。情感目标:增强热爱大自然、保护大自然的情感,更加热爱生活,珍爱生命。学习重点:1.学生能够举例说明生物具有的共同特征。 2.增强热爱大自然,保护大自然的情感。学习难点: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能力、观察能力和分析问题的能力。学习过程:一、自主预习及检测:1、生物学是研究什么的科学?怎样好才能学好生物学?2、科学观察可以直接用_,也可以借助_、_等仪器,或利用_等工具,有时还需要_。
13、3、生物的生活需要_、生物能进行_生物能排出身体内产生的_生物能对外界刺激作出_生物能_和_、除病毒外,生物都是由_构成的。二、合作探究(一)通过各小组的回答说明,要想区分生物与非生物,我们必须首先学会观察。阅读课本P2页回答下列问题:1、下列关于科学观察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A、科学观察是科学探究的一种基本方法B、科学观察必须借助有关用具才能进行C、观察时要全面、细致和事实就是,并及时记录下来D、观察时要积极思考,多问几个为什么(二)阅读课本P2-P5页,探究下列问题:1、观察动物题材的图片和教室里盆栽植物,结合课本第27页的插图,讨论:(1)植物和动物对营养物质的获得有什么相同和不同的地
14、方?(2)人类同其他生物呼吸均需要吸入_、呼出_。(3)动物和人排出体内废物的方式有哪几种?三、拓展延伸1、除了课本介绍的,你还知道生物有哪些特征?看哪个小组说得好2、下面是猫和鼠的部分生命现象,请分析说明它们各属于生物的何种基本特征(1)小猫长成大猫属于 。(2)猫生小猫属于 。(3)猫生猫,鼠生鼠属于 。(4)一窝猫中有白猫、黑猫和花猫,这种现象属于 。(5)鼠听到猫叫,立即躲近洞里的现象属于。四、自我测评1、下列现象中的物体属于生物的是( ) A、机器人弹钢琴 B、火山爆发时岩浆喷出 C、钟乳石在慢慢长大 D、馒头上长出“白毛”2、牵牛花清晨开放,傍晚关闭,这种现象说明生物具有()的特征
15、( ) A、需要营养 B、进行呼吸 C、对外界刺激作出反应 D、生长和繁殖3、“离离原上草,一岁一枯荣”,这种生命现象说明生物体具有哪个特征( ) A、呼吸 B、排出体内废物 C、对刺激作出反应 D、生长和发育4、下列属于生物共同特征的是( ) A、都能运动 B、都能呼吸 C、都有细胞结构 D、都生活在水中5、下列说法不是所有生物共有特征的是( ) A、生物都是由细胞构成的 B、生物都能生长、发育并繁殖后代 C、生物的生活需要营养 D、生物能进行呼吸6、科学家对蜜蜂群体的自然活动状况进行跟踪拍摄,这种研究方法属于( )A、实验法 B、观察法 C、调查法 D、分类法7、含羞草的部分小叶受到震动后
16、合拢下垂这个生命现象属于( ) A、新陈代谢 B、应激性 C、变异 D、生物和环境的相互影响8、请说出元代散曲名家马致远的名曲秋思中的生物和非生物。(附秋思: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曲中的生物有: 。曲中的非生物有: 。9、仔细阅读下文,并回答问题: 宇航时代的到来,使“宇宙食品”的供应成为人们关注的问题,于是人们想到了小球藻:它的直径只有35微米,却能够吸收人们排出的二氧化碳,利用阳光,使自身产生大量的营养物质并且放出氧气,净化太空飞船中的空气。它还能用一分为二的方式繁殖,一昼夜产生23代。 (1)小球藻是生物吗? 。10、请将左右两列中相关联的内
17、容用线段连接起来。动物取食 应激性鲸喷出水柱 营养向日葵朝向太阳 繁殖植物开花结果 生长人体排汗 排泄蘑菇由小长大 遗传子女与母亲相似 呼吸 学生反馈: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你收获了什么还有什么不清楚的?作业:调查校园内的生物 板书设计:第一节 生物的特征1、观察2、生物的特征(1)生物的生活需要营养(2)生物能进行呼吸(3)生物能排出体内产生的废物(4)生物能对外界刺激作出反应(5)都能生长、发育和繁殖(6)除病毒外,生物体都是由细胞构成的教学反思:第二节 调查我们身边的生物 教材分析:“调查”这项活动不是以获得多少知识为主要目标,而是要走出课堂,到大自然或社会中方去,就某生物学问题进行调查,培
18、养实践能力。通过调查身边的生物,使学生了解调查的一般方法,在调查过程中熟悉身边的生物,了解生物与环境之间的关系,并尝试对生物进行分类,也为第二章的学习打下基础。本课教学的重点内容是要求学生说出调查的一般方法,初步学会作调查记录。这种知识要通过实践把“死”知识变成实际运用的能力,因此“判定方案进行调查评价总结”这样的过程中“进行调查”这一步就尤为重要。因此组织学生到身边的环境去身临其境地进行一次生物种类的调查,并在自己设计的调查表中认真记录所观察到的生物种类及其数量和生存环境等内容。这样引导学生在活动中注意领悟、总结和应用这些方法和技能。同时还培养学生分工合作的能力以及对周围生物生存状况的关注,
19、从而加强保护生物资源的意识。 学生第一次尝试调查,对调查的了解有限,可能会出现盲目的现象,因此首先从具体事例(人口普查)入手,将调查的目的、对象、方案、范围等具体化,使学生理解调查的一般方法。然后引导学生自己动手制定调查方案、设计表格、路线,讨论在活动过程中的注意事项等,这样为调查做充分的思想准备,有利于更好地完成调查任务。调查结束后进行调查评价,学生组内互评和教师评价相结合,使调查结果更完整,同时也促进学生解决调查中遇到的困难和问题,以及相互借鉴好的经验和方法。学习目标知识目标:1.说出调查的一般方法,初步学会做调查记录,并将你所知道的生物进行归类。 2.尝试描述身边的生物和它们的生活环境。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人教版七 年级 上册 生物 导学案
链接地址:https://www.31ppt.com/p-509444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