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雅小学体育学科刘美凤老师课例研究报告(2014年1月).doc
《广雅小学体育学科刘美凤老师课例研究报告(2014年1月).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广雅小学体育学科刘美凤老师课例研究报告(2014年1月).doc(5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体育学科二年级篮球运球课例研究报告广州市荔湾区广雅小学 刘美凤一、案例背景本次课的授课对象是小学一年级的学生,这个年龄段的学生个性天真活泼,模仿能力强,爱展现自我,对新生事物好奇心强。但他们的自我约束能力和控制能力也较差,对于一个事物的注意力不持久,这些对课堂教学都有一定的影响,在教学过程中要引起一定的注意。那么,根据小学生的生理与心理发展的特点,在本次课中我采用了以小组合作与“游戏竞赛”为主线,以提问、引导、启发、鼓励为手段引起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在“玩中学、学中练、练中知”,努力提高运球的能力。二、课前困惑行进间运球是在一年级上学期所学过的原地运球的基础上进一步学习的教材。其目的改进和提
2、高控球的技术,如何发展学生控球能力和协调性及灵活等身体素质。三、课中观察(发现问题)课中从观察老师的课堂观察小结中,可以看到,本课教学中主要采用了体验学习法、小组合作法、讨论学习法、创新展示法和游戏竞赛法,让学生多触球、多练习、多思考,发挥学生自主学习能力,让学生在练习中发现问题,在小组讨论中悟出动作要领,在充满趣味和竞争激烈的游戏比赛中尝试运用所学的技能,最终解决问题,激发其学练热情和求知欲望。观察(发现问题)四、课后反思(修正问题并制定整改措施)1、目标达成:本节课我以篮球贯穿始终,由易到难,循序渐进的提高学生运球的能力,在学习过程中使学生充分体验到运动的乐趣与运动后的愉悦。课堂气氛活跃,
3、学习热情高,从观察老师的课堂观察小结中,可以看到,90%以上学生掌握老师所教的运球的动作;在老师引导下各小组都完成动作。能较好地完成了课时的教学目标。2、教学行为:针对课的教学目标和学生的实际,遵循“从学生的发展出发,培养想象创新能力”的教学理念。在教学过程中,主要采用以下教学方法:我首先采用激趣导入法进行教学,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积极主动的去学习。另外,采用提问、启发教学,通过启发、引导学生实践分析,来掌握技术、技能动作,提高学生自己解决问题的能力和自主学习能力。以及采用了游戏竞赛法,游戏比赛是体育教学中运用较多的教学方法,它能够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激发学生的好胜心理,调节课堂的教学
4、气氛,充分发挥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合作精神。因此,在本课的巩固技能环节和高潮部分我采用了游戏竞赛法进行教学。 3、课堂生成:本课预设的教学目标是通过练习,让大部分学生能够学会多种拍球和运球动作的方法,并了解篮球的特点、对身体的作用、以及注意事项。通过篮球发展学生的灵敏、协调等能力,增强体质,促进身体正常发育和发展。使学生积极参与到学习中,在学习中充分展现自我。增强自信心和意志品质,得到成功的喜悦。从观察老师的课堂观察小结中,可以看到,90%以上学生掌握老师所教的的动作;在老师引导下各小组都能较好地完成了课时的教学目标。五、二次观察(解决问题)本节课我重视学生的个体参与,尊重学生的学习意愿,为他们提
5、供了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的空间,充分体现了以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教师是课堂的组织者、引导者和参与者,使课堂变成学生自主探索、合作交流,师生互动的舞台。六、二次反思(经验提升)本节课采用了各种运球的教学方法,充分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学习气氛愉悦,学生的主体性得到充分的发挥,学生参与热情较高。老师的教学安排层层递进,学生思路逐渐开阔,在提高学生的空间能力的同时,也提高了对的篮球运球的认识。 李心怡老师的观察量表 罗锐新老师的观察量表 潘燕萍老师的观察量表 陶国明老师的观察量表 郑洁英老师的观察量表 郑志华老师的观察量表附件:教学设计(1)指导思想:本课教学以“健康第一” 为指导思想,以新课程标准为依据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小学 体育 学科 刘美凤 老师 研究 报告 2014
链接地址:https://www.31ppt.com/p-509432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