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泊生态修复》PPT课件.ppt
《《湖泊生态修复》PPT课件.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湖泊生态修复》PPT课件.ppt(56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湖泊生态修复,目录,湖泊是陆地上洼地积水形成的、水域比较宽广、换流缓慢的水体,地壳构造运动、冰川作用、风力作用、河流冲淤等作用是形成湖泊的主要原因。湖泊因换流周期长而不同于河流,又因与海洋不发生直接联系又有别于海洋。在各种因素的影响下,湖盆、湖水和水中的物质,相互作用、相互制约,构成了湖泊的演替过程。湖泊在世界范围 内分布很广,是水资源的重要组成部分,地球上湖泊(包括淡水湖、咸水湖和盐湖)总面积约为2.0587106km2,总水量约为1.764106km3.我国的湖泊主要分布在五个地区,形成五大湖群,一、概述,湖泊的分类有多种,根据湖泊成因,可将其划分为八种类型:构造湖是中国湖泊的主要类型,
2、分布广泛,青藏、云贵湖区,均有构造湖分布 火口湖 主要分布于曾有火山活动的山区,如长白山顶的白头天池等,堰塞湖 主要指东北玄武岩流堵塞而成的湖泊和西藏东南峡谷区的湖泊 冰川湖 多在高山冰川作用过的地区岩铭湖 分布在西南碳酸盐类岩层径流水长期溶蚀形成的岩溶洼地 风成湖 少而小,是沙漠中的死水沏、地下湖 河成湖 分布于东部华北、江汉等平原地区 泻湖 多在沿海的河口区。,湖泊围垦导致水量调蓄能力下降,加重流域洪水灾害近几十年来,受人多地少和对湖泊功能认识不足等因素影响,导致湖泊被大量不合理围垦,造成湖泊面积急剧减少.大规模围垦不仅使湖泊面积锐减,同时也使湖泊蓄水容积大幅减少.湖泊调蓄容积的减少,直接
3、导致湖泊洪水调蓄功能下降,在相当程度上引发了江湖洪水位的不断升高,最高洪水位被不断突破.,入湖污染物大量增加,湖泊水环境质量不断下降随着湖泊流域和周边地区人口增长和经济快速发展,导致进入湖泊TN,TP和CODMn等污染物增加,湖泊水环境污染不断加重,尤其是在我国东部平原湖区,入湖污染物增加引起湖泊水环境质量急剧下降.湖泊水体TN、TP等污染物浓度增加,导致湖泊水体富营养化不断加重。,LOREM IPSUM DOLOR,Lorem ipsum dolor sit amet,consectetur adipisicing elit,sed do eiusmod tempor incididunt
4、ut labore et dolore magna aliqua.Ut enim ad minim veniam,quis nostrud exercitation ullamco laboris nisi ut aliquip ex ea commodo consequat.,湖泊生物资源退化,生物多样性下降近几十年来,我国湖泊生态总体处于不断退化状态,集中表现为鱼类资源种类减少、数量大幅下降,生物多样性不断降低,高等水生维管束植物与底栖生物分布范围缩小,而浮游植物(藻类)等大量繁殖并不断集聚形成生态灾害.在我国东部平原湖区,湖泊生态退化的最主要原因是人类活动引起的湖泊水质下降和水体过度利用
5、等,其中湖泊过度围网和围堤养殖活动是重要方面之一,尤其是长江中游地区湖泊,如长湖、大冶湖、斧头湖等中小型湖泊以及一些大型湖泊湖湾,几乎全湖被围网割裂。不合理湖泊过度养殖,大量消耗水生植物,造成湖泊湿地水生植被的消失,而且为了获取最大的经济效益,普遍向湖泊投放过量鱼类饵料,有的甚至直接向湖中投放化肥,加剧湖泊富营养化程度的同时,也直接造成湖泊生态系统破坏。随着富营养化的日益加剧,云贵高原湖泊的生物多样性也受到重大影响,生物组成结构发生了很大变化,高等水生植物种类减少,其中敏感种消失,耐污种数量增多,水生生物种类、群落类型及分布区域与历史资料相比下降显著.我国西部地区湖泊,由于气候变化和人为因素共
6、同作用,导致湖泊水位下降、水体盐碱化、富营养化加重,同样也面临生态退化和渔业资源减少问题.,西部地区湖泊总体呈萎缩消亡态势,水量减少、水质持续恶化近几十年来,受气候变化周期性和冰川快速消融等要素的影响,我国西部地区湖泊水量和面积呈现明显的波动变化,不同时段萎缩与扩张交替变化,但总体呈现萎缩态势,不少湖泊甚至干涸消失.湖泊萎缩,导致湖泊面积减小、湖水咸化和碱化、湖泊滩地沙化现象更为普遍和严重.湖泊萎缩,不仅导致周边绿洲沙化严重,而且干涸湖底沉积物直接成为沙尘暴的物质来源,将对周边区域生态产生灾难性影响,湖泊与江河水力联系阻隔,生态功能退化除西部内陆流域一些封闭型湖泊外,我国大部分湖泊都与流域江湖
7、有着自然的水力联系,河川径流不断补给湖泊,在维持湖泊正常水位和水量的同时,也为河湖水生生物繁衍提供了洄游通道,尤其是我国东部长江中下游平原湖泊,长江与两岸的湖群构成了独特的江湖复合生态系统,在维系江湖水生生态系统稳定和生物多样性等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近几十年来,受人类防洪蓄水工程建设和湖泊围垦利用等因素影响,湖泊与江湖自然水力联系被大坝或涵闸阻断,一些洄游性物种濒危或消失,水生生物多样性下降,湖泊环境净化与水量调节等生态服务功能不断退化.,LOREM IPSUM DOLOR,Lorem ipsum dolor sit amet,consectetur adipisicing elit,sed
8、do eiusmod tempor incididunt ut labore et dolore magna aliqua.Ut enim ad minim veniam,quis nostrud exercitation ullamco laboris nisi ut aliquip ex ea commodo consequat.,湖泊沿岸带大规模开发,加大湖泊生态与环境保护压力1990s以来,在浦东开放开发政策引领下,各地在大量设立各类高新技术开发区、经济技术开发区的同 时,也充分利用山水资源设立不同类别的旅游度假区,如环太湖就建有苏州、无锡两个太湖国家级旅游度假 区以及湖州太湖旅游度假
9、区,淀山湖、阳澄湖旅游度假区等.随着沿湖岸线开发规模扩大和房地产热持续升温,全国沿湖岸线不合理和无序占用问题日益突出,不仅破坏了不同类型湖泊独具特色的景观资源,而且还 导致湖滨自然湿地与生态退化,增加入湖污染物总量。,湖泊生态系统修复是指通过一系列的措施将已经退化的水生生态系统恢复或修复到其原有水平,使水生生态系统具有更高的生态忍受性。湖泊生态系统修复的最终目的是通过一系列措施创造一个自然的、可以自我调节的并与所在区域完全整合的系统,从而最大限度地减缓水生生态系统的退化,使系统恢复或修复到、可以接受的、能长期自我维持的、稳定的状态水平。一般是通过人工干预的方式,包括重建干扰前的物理环境条件、调
10、节水和土壤环境的化学条件、减轻生态系统的环境压力(减少营养盐或污染物的负荷)、原位(insitu)处理(采取生物修复或生物调控的措施),包括重新引进已经消失的土著的动物、植物区系、尽可能地保护水生生态系统中尚未退化的组成部分等。这里非常强调通过减缓外部环境胁迫,或改善环境条件,实现生态系统的恢复。通过生态系统的恢复,提高其抵御外部环境变化的能力和自我修复的能力。,湖泊生态修复的历程:湖泊富营养化,己成为我国目前最突出的生态环境问题和急待解决的问题,是湖泊生态系统结构破坏和功能丧失的外在表现在发达国家和部分发展中国家早期,主要通过切断污染源的措施对湖泊进行治理。从对治理湖泊富营养化采用的不同措施
11、所产生的结果来看,在流域大部分污染源未得到有效控制的前提下,采取任何治理措施取得的效果都是微小的,或只能是短期有效的如 南京玄武湖、广州的东山湖等就有过以底泥疏浚工程为治理湖泊富营养化失败的教训。国内作为“九五”、“十五”期间环境治理重点工程的云南滇池,十几年来己累计投资超过亿元,虽然点源污染源削减了,但湖泊富营养化状况仍没有得到有效控制,滇池水质仍呈恶化的趋势引。即使在污染源得到有效控制的前提下,湖泊生态系统也不可能在短期内得到恢复,日本琵琶湖的治理过程和治理效果又是一个例证。,1987年,welch等提出了实现湖泊生态系统恢复,山下而上和由上而下的治理方法。该方法的提出为湖泊生态系统的恢复
12、提供了新的思路,即在湖泊生态恢复过程中,必须对污染源的顶端输入控制和湖泊底端的污染物治理同时进行,才能从根本上解决湖泊富营养化问题,实现湖泊生态恢复的目标。目前,在对营养盐控制方面的研究主要集中在下列几个方面:控制营养盐排放浓度改进农业耕作方式和调整产业结构,减少施用化肥和农药量采取生态工程措施最大限度拦截和削减污染源中营养盐的输出量 底泥疏浚消减淤泥中污染物浓度重建湖泊中挺水植物、漂浮植物和沉水植物群落,利用水生植物对营养盐的净化作用,降低水体中营养盐的浓度。当前国内外对湖泊富营养化研究成为一个热点和难点问题,主要包括水体、底泥间氮、磷等营养盐的迁移、交换湖泊营养状态与湖泊中动、植物之间的关
13、系湖泊富营养化治理的生物技术研究等。,人工湿地修复技术 人工湿地净化污水的过程是通过湿地生态系统中的植物、基质、微生物所发生的物理、化学、生物的协同效应来实现。主要包括吸附、沉淀、过滤、分解、离子交换、络合、硝化反硝化、植物的摄取以及生物代谢活动等。人工湿地的类型根据水的流动与基质的关系,将人工湿地系统划分为表层流湿地和潜流湿地两种主要类型:表层流湿地和潜流湿地表层流湿地利用表层流人工湿技术处理污水开始于20世纪70年代,它的原理主要是利用湿地中基质、水生植物和微生物之间的相互作用,通过一系列的物理的、化学的以及生物的途径净化污水。,在湿地系统的深部由于被浮游植物、漂浮植物、沉水植物等的覆盖,
14、直接受大气复氧的影响,一般处于缺氧的还原环境,主要为厌氧细菌反硝化细菌提供了良好的生存环境;浅部和大气联系较密切一般为氧化环境,便于好氧细菌硝化细菌的生存和繁殖。,湿地系统所用的植物包括挺水植物、漂浮植物、沉水植物和部分湿生植物,多种植物的组合构筑了强大的处理系统。常用的挺水植物主要有芦苇、香蒲、莎草等,常用的漂浮植物主要有风眼莲、菱、水花生、浮萍等;常用的沉水植物主要有眼子菜、筑草、伊乐澡等。大部分SS通过植物的过滤和沉积作用;BOD、COD主要靠植物和微生物的新 陈代谢去除;植物的吸收对总氮的去除产生较大的作用,但对于大部分植物 而言,通过植物吸收、微生物硝化细菌和反硝化细菌的综合作用才是
15、总氮得以 去除的根本,系统中总磷的的去除主要靠吸附、吸收、络合和沉淀作用进行去除。主要优点是:对SS、BOD、COD等去除率较高,操作、运行简便,施工费用低;不足主要在于占地面积较大,污染负荷低,且不良的气味大,夏天容易草生蚊蝇,不宜布置在居民居住区附近。,潜流湿地水在湿地床的表面下流动,一方面可以充分利用填料表面生长的生物膜、丰富的植物根系及表层土和填料截留等作用,提高处理效果和处理能力;另一方面由于水流在地表下流动,保温性好,处理效果受气候影响较小,且卫生条件较好,是目前国际上较多研究和应用的一种湿地处理系统,但此系统的投资比表层流湿地系统略高。潜流型人工湿地的植物则主要为挺水植物和湿生植
16、物,常用的植物有芦苇、香蒲、美人蕉等。,LOREM IPSUM DOLOR,Lorem ipsum dolor sit amet,consectetur adipisicing elit,sed do eiusmod tempor incididunt ut labore et dolore magna aliqua.Ut enim ad minim veniam,quis nostrud exercitation ullamco laboris nisi ut aliquip ex ea commodo consequat.,人工湿地设计人工湿地设计主要包括湿地的尺寸、湿地植物、湿地基质、湿
17、地的结构、湿地的负荷、湿地污水的停留时间等。湿地生态系统设计的基本原则:适用性和多用性原则,设计系统应强调适用性,亦即要体现系统设计的主要目标;综合性原则,湿地生态系统设计涉及到生态学、地理学、经济学、环境学等多方面的知识,具有高度的综合性;地域性原则,不同区域具有不同的环境背景。,湖滨湿地的构建技术 湖滨带生长着大量的草类植物,又称“草床”是湖泊与陆地交接区域。许多天然湖泊具有大面积的湖滨带,它可以有效截流地面径流中泥沙等悬浮物,吸收营养物质,减少其对湖泊水库水体的影响。湖滨带植物还可以为各种动物提供良好的栖息地和食物,维持栖息其间的动植物群落,合理利用湿地系统,尽可能发挥湖滨带的净化能力。
18、但是,过度繁殖茂盛的湖滨带植物也会带来负面影响,大量的根生植物和附着的藻类腐烂后会产生大有机物,进入湖泊影响水体水质,甚至会加剧湖泊富营养化。,内源污染源控制引水稀释和冲刷技术 稀释和冲刷技术是一种常用的技术,它能够稀释营养盐和藻类浓度高的水质,有效地减少污染物的浓度和负荷,减少水体中藻类的浓度,促进水的混合,稀释藻类的有害分泌物等。在我国南京玄武湖、杭州西湖以及昆明滇池内海,都采用外流引水进行稀释和冲刷。,底泥生态疏浚技术底泥是湖泊水库中的内源污染,大量的污染物质积累在底泥中,包括重金属离子、营养盐、难降解的有毒有害有机物等。在一定条件下,这些有害 物质被释放进入水体,就会影响水生生物或者通
19、过食物链积累在生物体内。同时底泥中的营养元素也很容易释放进入表层水体,导致藻类繁殖,水质发生急剧恶化。疏浚底泥能够彻底去除积累在其中的有毒有害物质。但是在疏浚过程中,一定要注意防止底泥泛起,导致有毒物质进入水体,并且要合理处置挖出的底泥,以免二次污染。通过对底泥疏浚控制内源污染源的措施是目前争议较大的问题。一般情况下,湖底淤泥是污染物储存库,其中只有部分污染物的水动力条件和生物作用下参与水体的生物化学循环过程,而其中的另一部分污染物作为沉积物沉淀湖底,很少参与生物化学循环,对湖泊水体的影响较小。代价昂贵的底泥疏浚不仅使湖泊原来的水动力条件发生改变,而且会对湖泊中的生物植物、动物生存环境造成巨大
20、破坏,会进一步导致湖泊生态系统的生物多样性降低,生态环境会受到一定程度的影响,甚至水环境会继续恶化。,例子:对滇池草海实施了底泥疏浚的清淤工程,共耗资人民币2.5亿元,对面积为2.828km2的湖底进行了疏浚,挖泥量达4.24106m3。底泥疏浚工程完成后,有关监测部门在1999年5月对草海中心的有关参数进行了监测,监测结果显示,草海中心的总氮、总磷和叶绿素a浓度分别达13.03mg/L、1.2mg/L和639.41mg/m3,与挖泥前1994-1996三年平均值的4.21mg/L、0.60mg/L和119.17mg/m3相比均有大幅度增加。2000年平均BOD、COD总氮、总磷与1998年相
21、比分别增加15%、60%、57%和92%。,生物操纵技术 它是一种通过改变食物网结构达到控制富营养化水体藻类数量的技术,可以用放养滤食性鱼类控制藻类水华,也可投放鱼食性鱼类间接的控制藻 类;还可以人工来调控水生植被、直接投加浮游动物等方式。深层水抽取技术 采用虹吸的方式,将抽水管直接插入到深水层的最深处,将水吸出。水质的恶化一般从深层水开始,将其抽出它停留的时间缩短,转化为厌氧状态 的机会也就减少了,由此减小了底泥中营养元素和重金属离子向表层水的扩散传输,也就减小对鱼类的不利影响。,生态控制技术 利用水生生物之间的生态关系,将水生生物数量控制在一定范围之内。这种技术可以避免使用药、物所产生的副
22、作用和使用机械所需要的高成本,而 且具有长期持久的效果。比如,种植高等水生植物,放养鱼类,投放微型浮游动物,投加细菌微生物等。种技术也存在有限性,比如它应该在“水华”产生之前,效果更显著。同时有引入危险物种的危险。水动力学循环技术 水体循环通过泵、射流或者曝气压缩空气,向底部曝气,随着气泡的上升,在被充氧的同时,水流被提升至表面,使水体形成循环,但该技术成本较高。水体循环,使溶解氧增加,污染物质氧化加快,改善了好氧水体生物的生存环境。但也不能忽视它的副作用,比如加快了磷从底层传递至表层;水体通明度下降;藻类生物的增加和光合作用的增强,导致二氧化碳浓度下降,pH上升等。,深水曝气技术 深水曝气技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湖泊生态修复 湖泊 生态 修复 PPT 课件
链接地址:https://www.31ppt.com/p-509356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