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病的病因与发病》PPT课件.ppt
《《温病的病因与发病》PPT课件.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温病的病因与发病》PPT课件.ppt(65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1,第二章 病因与发病,2,主要内容,1、病因 2、发病 3、历代医家对温病病因和发病的认识,3,目的要求,1.掌握各种温邪的性质和致病特点2.熟悉温病发病类型3.了解温病病因的共同特点和温病发病因素,4,第一节 病因,1.风热病邪2.暑热病邪3.湿热病邪4.燥热病邪5.温热病邪6.温毒病邪7.疠气,5,审证求因,病邪 人体 证候,风热暑热湿热温热温毒厉气,6,温邪的共性,1.热性显著-发热 2.从外侵袭-外感 3.相关季节-时邪 4.相互转化 5.病位不同,7,一、风热病邪,定义:发生于冬春季的一种致病温邪。季节:冬、春季 春季温暖多风,也可因冬季气候 反常,应寒反温,形成风热邪。病种:风温
2、、冬温 冬温是冬季风温的别称。,8,致病特点:1.多从口鼻而入,首先犯肺 风性升散、疏泄,先犯上焦肺、肌表、皮毛。初期表现:发热,微恶风寒,头痛,少汗,咳嗽,口微渴,苔薄白,舌边尖红,脉浮数 2.易化燥伤阴 风热阳邪劫灼津液耗伤肺胃阴津 表现:干咳不已,或痰少而粘,口渴,舌红少苔等。,9,3.变化迅速 风性善行数变,起病较急,传变较快,易逆传心包,也易消退。,10,二、暑热病邪,定义:发生于夏季的由火热之气 化生的一种 致病温邪。季节:夏季病种:暑温,11,致病特点 1.伤人急速,先犯阳明气分 叶天士:“夏暑发自阳明。”壮热,大汗出,头晕,面赤,心烦口渴,脉洪大。2.暑性酷烈,易耗气伤津 暑热
3、亢盛酷烈,易伤津耗气。身热,汗出,口渴,燥齿,神倦,脉虚等。3.易直中心包,闭窍动风 暑热属火,与心气相通,暑热病邪可直中心包或引动肝风:身热,神迷,抽搐等。,12,4.易于兼挟湿邪,郁阻气分 夏天暑热既盛,湿气也重,暑湿相搏,多郁阻气分。暑热挾湿称为暑湿病邪,由其引起的温病称为暑湿。暑湿病邪的致病特点:易困阻脾胃,弥漫三焦,伤络动血,耗损元气。,13,三、湿热病邪,定义:主要发生于长夏具有湿 和热二重性质的致病温邪。季节:四季 长夏为甚 病种:湿温,14,致病特点 1.病变以中焦脾胃为主 同类相召。脾失升运,胃失和降:恶心脘痞,腹胀便溏 2.易困阻清阳,阻滞气机 湿性重浊。初期湿重热轻:身热
4、不扬、恶寒、头身重着 神情呆顿、胸闷、脘痞腹胀等。后期湿困伤阳:湿盛阳微。,15,3.粘腻淹滞,传变慢,病势缠绵 湿性粘腻,与热邪相搏,胶着难解。病程较长,传变较慢,缠绵难愈,瘥后易于复发。,16,病案举例(一),某女,04.7.21.初诊。发热恶寒4天,咳嗽,口干,疲乏等症。舌淡暗,苔白腻,脉滑。测体温39.9.,17,四、燥热病邪,定义:发生于秋季的具有干燥性质 一种致病温邪。季节:秋季 病种:秋燥,18,致病特点 1.以肺为病变中心 秋令主气,肺属燥金,同气相从。先犯肺经,肺失清肃:发热,微恶风寒,口干鼻燥,咳嗽少痰。燥热化火,伤及肺阴:咳嗽气急,胸满胁痛,咽干舌燥等。,19,2.易致津
5、液干燥 易伤肺胃阴津:口渴,口鼻、唇咽及皮肤干燥,咳嗽无痰或少痰,大便干结,舌苔少津等。3.易从火化 燥热化火,上干清窍:耳鸣、目赤、龈肿、咽痛等。,20,五、温热病邪,定义:在春季致病的一种温邪。不兼有风、暑、湿、燥等病邪的性质,但温热性质显著。季节:冬、春 病种:春温,21,致病特点 1.邪气内伏,热自里发 起病即见里热炽盛证候:高热,烦渴,溺黄赤,或斑疹隐隐,神昏等。2.里热内迫特性显著 热盛伤络,迫血妄行,或阻闭心窍,引动动风:斑疹显露,神昏,痉厥。3.易耗伤阴液 后期多耗伤肝肾之阴,出现身热,颧赤,口燥咽干,脉虚,神倦,或手足蠕动,舌干绛而萎等。,22,六、温毒病邪,定义:指六淫之邪
6、蕴结不解而形成的一类温热性致病因素。包括风热时毒、暑热时毒、湿热时毒(暑湿时毒)、燥热时毒、温热时毒等。清 邵步清温毒病论 季节:四季 病种:肿毒温病,23,致病特点 1.攻窜流走 可内攻脏腑或窜扰肌腠、血络,可见咳喘,神昏谵语,或痉厥或丹痧、斑疹等。2.蕴结壅滞 蕴结于脉络,导致局部血脉阻滞,毒瘀互结,形成肿毒特征,局部出现红肿疼痛,甚则破溃糜烂。临床意义 除按温病的一般辨证论治外,也要注重清热解毒。,24,病案举例(二)患儿,9岁,050119诊。两颌下有肿块已4天,疼痛,头痛,疲乏,咽痛,发热,无咳。舌淡红,苔白,脉弦数。,25,七、厉气,定义:指致病暴戾,具有强烈传染性 的一类致病温邪
7、。季节:有不同季节 病种:温疫,26,致病特点 1.致病力强 无论正气强弱,无论老幼皆可染病。2.传染性强 巢元方诸病源候论:“病气转相染易,乃至灭门,延及外人”。3.多从口鼻而入 4.有特异的病变定位,27,第二节 发 病,一、发病因素 二、感邪途径 三、发病类型,28,一、发 病 因 素,(一)体质因素(二)自然因素(三)社会因素,29,(一)体质因素,温邪能否侵入人体而发病,取决于人体正气的强弱及邪正力量的对比。内经:“正气存内,邪不可干”。“邪之所凑,其气必虚”。正气不足 邪气太盛,30,(二)自然因素,气候的变化,对温病病邪的形成、传播和人体的防御功能,产生的影响最大,易导致各类型温
8、病的发生。环境因素、地域因素对温病发病的影响为次。,31,(三)社会因素,包括政治、经济、营养、体育、卫生、防疫、文化、人际等。,32,33,二、感邪途径,(一)从皮毛而入(二)从口鼻而入,34,(一)从皮毛而入,皮毛失固,卫外失职,温邪乘虚而入,正邪相争。接触性传染病:风疹、水痘、恙虫病、流行性出血热、登革热、艾滋病等。,35,(二)从口鼻而入,大部分温邪通过此途径感染人体“温邪上受,首先犯肺。”呼吸道:风温、秋燥等。上呼吸道感染、肺炎、流行性感冒等。口气通于胃,邪从口入而直犯脾胃。消化道:湿温、暑湿等。肠伤寒、痢疾、流行性腮腺炎、病毒性肝炎、霍乱等。,36,三、发病类型,(一)新感温病(二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温病的病因与发病 病因 发病 PPT 课件
链接地址:https://www.31ppt.com/p-509282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