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气的受热过程.docx
《大气的受热过程.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大气的受热过程.docx(15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大气的受热过程【学习目标】1. 描述大气的受热过程,并能运用大气的削弱作用及保温作用原理解释各种地理现象。2. 比较不同情况下温差(日较差和年较差)的大小,并能说出温差的影响因素。3. 学会分析逆温现象及逆温的影响。【课前预习区】【基础诊断】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第十七次缔约方会议于2011年11月28日在南非召开。回答12题。1. 人类活动引起的温室效应增强是德班气候大会关注的焦点,温室效应增强的大气过程是大气)A.C.2.A.C.对太阳辐射的散射增强B.射向地面的辐射增对太阳辐射的吸收增强D.射向宇宙空间的辐射增强气象谚语有“露重见晴天”的说法。就此现象,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天空云量少,大
2、气保温作用强B.地面辐射强,地表降温慢读下面大气受热过程图,回答35题。空气中水汽少,地表降温慢D.大气逆辐射弱,地表降温快3. 使近地面大气温度升高的热量传递过程顺序是()A. 一一B.一一C.D.4. 影响近地面大气温度随高度升高而递减的是箭头(A. B. C.D.主要是由于(C.地面吸收辐射少D.地面吸收辐射少5. 青藏高原与同纬度地区相比太阳辐射强,但气温低A. 大气吸收辐射少B.大气吸收辐射少太阳辐射中被绿色植物用来进行光合作用的那部分能量称为光合有效辐射简称PAR。它直接影响着植多年平捐值兆焦/平盲米) 22r物的生长、发育、产量和产品质量。读太湖地区太阳总辐射Q)与PAR的多年月
3、平均值变化曲线图,回答67题。6. 太湖地区太阳总辐射(Q)与PAR的季节变化特点是()A. Q值夏秋季节大,冬春季节小B. PAR值冬春季节大,夏秋季节小C. Q值比PAR值季节变化更大D. Q值与PAR值在同一个月达到最大值7. 造成太湖地区太阳总辐射(Q)6月和8月差异的主要因素是()A.太阳高度B.白昼长度C.天气状况D.地面反射率【基础知识梳理】一、大气的垂直分层阅读“大气垂直分层示意”图,完成下表:层次主要特点原因高层大气存在若干层,能反射,对无线电通信有重要作用太阳紫外线和宇宙射线平流层气温随高度升高而臭氧吸收大气以运动为主上热下冷大气平稳,天气晴朗,有利于水汽杂质少、水平运动对
4、流层气温随高度增加而,每上升100米降低约C热量绝大部分来自运动显著上冷下热,差异大,对流强天气现象,最活跃,与人类关系的一层水汽杂质多,对流运动二、对流层大气的受热过程1.大气的热源 大气受热能量的根本来源:; 近地面大气的主要、直接热源:。2. 大气的受热过程(1)太阳暖大地:使地面增温。太阳辐射穿过大气过程中,部分被大,大部分到达地面,(2)大地暖大气:地面增温后产生,能量主要集中在 部分,与太阳辐射相比属于长波辐射。因此,它会被大气中的 吸收,大气增温。(3)大气返大地:* 粗截射D 枝隹福出05 5:的帽拍段示的总伯罗步大气增温后,向外辐射能量,它将其中很大部分返还地面,这部 分称作
5、。它很大程度上弥补了地面辐射所损失的能量, 从而起到了 作用。3. 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削弱作用(1) 太阳辐射的波长分布:太阳辐射能主要集中 部分,波长为_微米,约占太阳辐射总量的,因此, 太阳辐射是辐射。(2)削弱作用形式作用特点参与作用的大气成分被削弱的辐射形成的自然现象反射作用无选择性云层、较大尘埃可见光夏季多云的白天气温不太高散射作用选择性空气分子、细小尘埃晴朗的天空呈色无选择性颗粒较大的尘埃等各种波长天空呈灰白色吸收作用选择性臭氧水汽和二氧化碳4.意义大气对太阳辐射的 能降低白天近地面的气温,大气的 能使地面散热的速度放慢。这两种作用共同影响的结果是缩小了气,为生物的生长发育和人类的活
6、动提 供了适宜的 条件。【预习检测】电视剧闯关东中的场景:主人公朱开山为了避免所种的庄稼遭受霜冻危害,在深秋的夜晚带领 全家人及长工们在田间地头点燃了柴草.。结合大气受热过程示意图回答12题。1. 朱开山一家燃烧柴草防御霜冻的做法,有利于()A. 增强a辐射B.增强b辐射C.增强c辐射D.改变b的辐射方向2. 关于图中a、b、c所代表的内容叙述正确的是()A. a代表大气的直接热源 B. a、b所代表的辐射波长的大小关系是abC. b代表的辐射主要被大气中的臭氧吸收D. c代表的辐射与天气状Z读到达地球太阳辐射量的分布图,图中曲线分别表示地表吸太阳辐射量、地表反射太阳辐射量、大气上界太阳辐射量
7、、云层反射 阳辐射量。完成35题。3. 图中曲线()A表示云层反射的太阳辐射量B. 表示大气上界的太阳辐射量C. 表示地表吸收的太阳辐射量D. 表示地表反射的太阳辐射量4. 影响曲线变化的主要因素为()出A.云量厚度B.地势高低C.太阳高度D.植被状况5. 近50年来,曲线在高纬度的数值有减少的趋势,其主要的原因是() A.云量增加B.气候变暖C.环境污染D.人口增加下图表示“27N某地坡向(坡度为10)对地表获得太阳辐射的影响,纵坐标表示该地坡面与地平面获得太阳辐 射量的比值(仅考虑地球运动和地形因素)。完成67题。_东正东正 匕北东南南6. 该地坡向对地面获得太阳辐射影响最大的季节是西il
8、l西il:南北北()坡向A.春季 B.夏季 C.秋季 D.冬季7. 若坡度从10增大到15,则a点的数值将()A.增大B.减小C.先减小后增大D.先增大后减小右图是某区域太阳年辐射总量等值线(单位:百万焦耳/平方米年)图。据此回答89题。8. 两地太阳辐射总量的最大差值R可能是()A.2900R3000B.3400R3500C.900R4000D.4400R45009. 导致两地太阳年辐射总量差异的主要因素是()A.副热带高压B.纬度位置C.地形地势D.西南季风【疑难聚焦】(请同学们认真填写你在预习过程中存在的疑难问题,方便老师订单式解答)【课堂互动区】【目标具体分解一】结合典型案例,比较不同
9、情况下温差(日较差与年较差)的大小,归纳总结影响温差 的因素。【典型例题1】(2016-怀化模拟)2013年9月中旬,江浙地区一般进入秋季(如果连续10天日平均气温低于221,则被认为进入秋季)。读苏州这年9月中下旬几日的天气状况表,回答12题。日期17181920212223242526最低气温23 C23 C24 C25 C26 C27 C28 C28 C28 C25 C最高气温31 C32 C33 C34 C35 C36 C37 C38 C38 C30 C天气晴晴晴晴晴晴晴晴晴阴风力弱弱弱弱弱弱弱弱弱较强偏北风1.这年9月1725日,苏州日温差的大致变化规律及影响因素分别是()A.日温差
10、增大,天气状况C.日温差增大,风力状况2.此段时间,苏州地区()A.开始进入秋季C.阴晴变化与“副高”北移有关B. 日温差降低,海陆状况D.日温差增大,地面状况B. 气温变化与风向、风力无关D. 26日大气的保温作用和削弱作用增强【典型例题2】(2015河北邯郸)我国某中学地理研究性学习小组对霜冻现象进行探究性学习。该图是他们通过长期收听天气预报绘制的我国东部地区的平均初霜、终霜日期曲线图。据此回答35题。23WN-F 1 F 1 I I F I I I r2 ,4 S fl 7 A 9 iO 11 U 月份造成这种差异的根本因素是()海陆位置D 地形13.图中初霜、终霜出现时间差异很大 A.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大气 受热 过程
![提示](https://www.31ppt.com/images/bang_tan.gif)
链接地址:https://www.31ppt.com/p-509155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