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天然裂缝油藏在水力压裂期间的体积增长及水力传导率的实例研究.doc
《关于天然裂缝油藏在水力压裂期间的体积增长及水力传导率的实例研究.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关于天然裂缝油藏在水力压裂期间的体积增长及水力传导率的实例研究.doc(29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SPE63173关于天然裂缝油藏在水力压裂期间的体积增长及水力传导率的实例研究以澳大利亚某油藏为例(M.M. Hossain, SPE, M.K. Rahman and S.S. Rahman, SPE, School of Petroleum Engineering, The University of New South Wales)摘要在具有天然裂缝的致密气藏或者具有地热的干热岩石储集层中,传统水力压裂技术(压出两个长翼共面裂缝)有着明显的局限性。本文提出了一个能用于该类油气藏的增产技术三维模型。该模型利用从岩心和测井中获得的数据随机地模拟了实际储层具有代表性的天然裂缝。然后结合简单结构
2、力学和线性弹性断裂力学原理对注入流体压力和初始地应力情况下的裂缝变形进行了分析。最后,利用裂缝变形函数计算了水力传导系数及储层体积增长模式。已运用Hijiori干热岩体油藏真实裂缝资料证实了该模型的适用性。应用过程中发现该模型能够模拟储集层实际天然裂隙发育分布情况。最后,应用该模型的一系列数值分析结果对澳大利亚中部某油藏天然裂缝参数(例如:大小、密度和方向)的敏感性、初始地应力和传导率进了探讨。研究表明,储层体积增长模式主要受裂缝参数和初始地应力的相对大小、方向的影响。储层的应力结构以走向滑动逆断层应力为主且应力偏量较高时,水平增长模式占主导地位,这种增长模式对高效地利用地热能量是非常有利的。
3、本文提供的资料能直接应用于干热岩地热的开发。致密气藏存在的大量天然裂缝是造成常规水力压裂出现复杂情况(如多缝、施工压力高、早期滤失等)的原因。1 简介尽管传统水力压裂技术(依靠注入流体的压力来诱发次生裂缝并向地层深处延伸,在形成的裂缝中注入支撑剂以防止裂缝闭合)有很多成功的案例,但是在某些地区也有着失败的经历,尤其是在澳在利亚中部地区。调查研究表明,这些区域的储层地应力偏量较高,即最大、最小水平初始地应力的差值很大,存在原生裂缝等等1。此外,传统水力压裂技术在带有地热的干热岩体储层(一种新的能源)中的应用效果不佳,因为这些储层中含有具有天然裂缝的高温花刚岩。有必要进一步深入研究导致传统水力压裂
4、技术在上述储层中失效的原因。与此同时,需要寻求一种基于上述特殊地质情况的替代技术,有效地进行水力压裂造缝设计。本文旨在阐述这种水力裂缝设计和模拟技术的发展、条件、模型以及应用情况。这种替代技术以前有多种叫法,诸如低支撑剂压裂技术、无支撑剂压裂技术、纯水压裂技术等。最近取名为“剪切扩张”压裂技术,源于它的基本工程原理。该技术被公认为是最重要的也是最古老的方法,但是关于它实施时成功或失效的机理还不是很清楚。近期,Mayerhofer等人2报道了这一技术在西德克萨斯棉谷砂岩体成功实施的消息。之前,这种技术也被成功应用于澳斯汀白垩统天然裂缝油藏,作业时消耗了大量的液体,没有使用任何固相支撑剂,因而得名
5、“纯水压裂技术”。Mayerhofer等人2在缺乏大量科学研究的情况下提出了两个假设来解释这种技术成功的原因。第一个假设是基于天然裂缝的剪切应力和正应力作用而提出的。通过这一假设可知,当缝面受到剪切力作用而偏离了它们的初始位置时就会产生粗糙缝面。此外,当水力裂缝延伸时会使原生裂缝及较弱的断层张开,并导致剪切滑移。这种情况在裂缝根端和周围都可能发生,会引起裂缝偏移或是形成新的水力裂缝分支,在原生裂缝附近形成较高的传导路径,从而改变原始渗透率。本文在一定程度上大致模拟了这种现象。根据第二个假设,传统方法中压裂液返排效率不高。与常规压裂相比,水力压裂能产生一个可支撑的裂缝长度。然而,第二个假设超出了
6、调查研究范围,至少在本次研究中是这样。压裂改造油藏、气藏或是干热岩地热储层的最终目的都是为了提储层渗透率。通常,通过在油、气藏储层中造一条又宽又长的裂缝来达到这一目的,而天然裂缝的存在阻碍了这个过程。相反地,干热岩地热储层中进行水力压裂改造的主要过程却是要形成一个相互连通的裂缝网络系统,并且涉及到的岩石体积要尽可能大,使热量的回收率最大化。事实上,干热岩地热储层中存在的大量天然裂缝有助于形成相互连通的裂缝网络。因此,大量的天然裂缝是造成常规水力压裂失败的主要原因,却是干热岩地热储层水力压裂成功的基本因素。如果将干热岩地热储层改造的成功经验引用到天然裂缝油气藏中,同样可以取得成功。本文提出的这一
7、方法很有潜力,能替代石油和天然气工业人领域中的增产改造技术。水力压裂措施在天然裂缝储层中成功与否,取决于天然裂缝的参数(大小、方位、密度等)及初始应力条件。此外,压裂改造的最终效果取决于天然裂缝对改造压力和初始地应力的整体反应。剪切扩张作用发生之前,是否已有天然裂缝发生了延伸或是改变了初始形状,这是仍亟待解决的问题。此外,还应对裂缝储层的裂缝网络和流体流动方式进行模拟,以评价系统的潜力。因此,需要一种有效的计算方法把上述各种复杂因素均考虑进去。鉴于此,本文围绕主要问题提出了一个数学模型,并进行了实例应用。2 裂缝网络模型建立需要建立一个模型用来评价文中提及的作业技术的增产潜力,该模型能模拟裂缝
8、网络系统,并包含有相应的流体渗流模型。在国家研究委员会(NRC)5的报告中对等效连续介质模型、离散网络模型及混合模型的物理意义做了详细描述。最近的地球物理研究结果表明,地下的裂缝网络通常可用裂缝的几何形态来描述6-8。通过裂缝几何形态原理9,采用裂缝长度评价裂缝数量的方法来表征地层裂缝的特征。文献10根据“裂缝级别”能很好地描述天然裂缝的实际几何形态,本文引用该文献的方法来表征裂缝网络系统。根据分形学中的分形维数D来描述地层岩石的典型裂缝类型,分形维数能量化一定范围内的曲线或曲面空间的填充程度。分形学在岩石裂缝分析中有着许多的实际应用。在地质图件上采用,广泛采用格子计数方法来确定裂缝轨迹的分形
9、维数。在运用格子计数方法时(见图1),首先用一个边长为的正方形区域包围一个断层系统,然后将这个正方形区域划分为个边长为的小正方形。假设裂缝系统具有相似的结构,以来表示包含或贯穿有裂缝的方格数,的表达式如下: (1)图1 格子计数方法描述天然裂缝的示意图基于抽样数据作与的双对数曲线(图2),由该曲线的斜率来估算分形维数D的值。通常,天然裂缝系统的分形维数范围为:二维时10,;三维时13,。图2 采用格子计数法估算分形维数D的典型对数曲线引入边长为的立方体(图3a),以分形概念来建立天然裂缝网络模型,裂缝按公式1(裂缝数量与裂缝半径的关系)表述的形式分布在立方体内。裂缝形状假设为扁平形(圆形)。为
10、了简化和概括这一模型,对引入的立方体体积及裂缝的位置均进行了归一化处理(图3b)。在归一化模型中,裂缝总数为n,第i()条裂缝用如下三个参数表征:裂缝中心位置;裂缝平面角,即过裂缝中心线与水平面的夹角;裂缝半径。图3 三维裂缝网络模型:(a)边长为L的立方体;(b)(x,y,z)坐标系统单位长度归一化的方块定义裂缝中心时,假设裂缝不相互影响,裂缝中心的三个方向上的坐标在区间上随机生成。裂缝走向角也是随机生成的。天然裂缝系统通常发育在优先方位,该方位可以通过取样岩心观察得到。然而,本文中采用分形维数方法对指定范围内的大量裂缝的走向和倾角的进行观测,从而分析确定裂缝方位。通过满足公式1要求的分形几
11、何学方法来预测裂缝半径的分布规律。2.1 裂缝半径分布典型裂缝(其裂缝半径大于或等于)的数量可由公式1求得: (2)为了消去公式2中的比例常数C,我们考虑了半径最大和最小两种极限条件下的裂缝,裂缝半径分别表示为,。如果,分别表示半径为,时的裂缝数量,则半径位于最大和最小半径之间的裂缝数量可由下式估算: (3)引入系数,定义为半径时,从半径为开始计数至半径为时的裂缝数量占区间内总裂缝数量的比例,采用公式3的形式可写成: (4)整理公式4中的最后两项,消去,可得: (5)如果系数从在区间(0,1)里随机取值,代入分形维数,便可由公式5计算出裂缝半径的随机分布,半径的最小和最大值分别为和。2.2 原
12、始裂缝孔隙有效应力状态为零时,原始裂缝孔隙与裂缝半径成正比,表达式为: (6)在原始状态的储层岩石中,有效应力为零时,根据平均原始渗透率来估算裂缝的值18: (7)符号定义为裂缝的正应力,能使顺着裂缝方向的孔隙减小90%。它是材料的一种性质,可在实验室中测得。有效正应力的估算方法将在后面做介绍。裂缝介质的平均原始渗透率值由实验室测试岩心样品获得,平均裂缝间距为测取的岩心样品裂缝密度的倒数。公式6表明,裂缝的断裂面在历史上发生过一些某种程度的相对位移,裂缝越长,相对位移可能越大。2.3裂缝网络生成为了建立真实的油藏裂缝系统,需要实现裂缝的随机生成。实现裂缝网络的第一步是取得油田的真实数据,包括裂
13、缝走向、裂缝大小及其它能影响油藏开发动态的裂缝参数等。这些数据可以通过裂缝的露头、测量岩心、井下可视录井作业获取的井筒图片等来获得。把这些观测到的裂缝数据根据裂缝走向、裂缝权重、裂缝等级分类。裂缝走向中定义了裂缝倾角、倾向(方位角)及裂缝半径。裂缝权重中定义了一种能反映了特定类型几何样本偏差的方法,这种方法记录的油田数据能反映出不同回收方式下观察到裂缝的概率。如果数据没有偏差,则将油田的值进行加权平均。加权值小于平均值预示着偏差较小,即裂缝的某些特征(走向,倾角,倾向)在储层中出现的机率较小。每个裂缝均可以被指定到一个适当的裂缝等级中。裂缝等级包含有裂缝的定性描述(例如名称,如I类花岗岩,II
14、类花岗岩等)和裂缝的特殊性质(例如机械性质,如基本摩擦角、剪切扩张角、分形维数等),可以在实验室进行模拟实验测得。在根据上述方法观测到的实际记录数据的基础上,采用概率加权归一化的方法来确定裂缝的数值(1000条裂缝)。将裂缝半径(和)作为约束值对这1000条裂缝分类。然后代入裂缝分形维数D,采用公式(5)来模拟指定上、下限半径范围内的裂缝半径。去除半径小于指定最小半径的裂缝,则记录裂缝数量有可能小于初始的裂缝数量。数据库中记录的裂缝参数值包括:裂缝识别号或记录号,裂缝余弦方向和裂缝半径。一旦具有指定特征的裂缝网络生成以后,下一步就是确定裂缝在单位岩石体积中的密度。裂缝密度表示单位基质岩石体积中
15、观测到的裂缝面积。这一体积被分成一个三维立方体网格。随机裂缝网络就是以这种网格为基础采用拟随机数发生器来生成的。要重复地对早期的裂缝记录进行取样,并设定裂缝在岩石体积中的位置,直到达到实际的裂缝密度目标为止。在这个随机生成裂缝的过程中,如果生成的一条半径较大的裂缝位于模型边界上,且已穿过了储层边界时,需要重新将此裂缝定位到研究区域内。最后,生成一组新的裂缝数据体,包括记录号、中心坐标(X,Y,Z)和初始孔隙。这些数据将被用来分析改造后的储层。分析时用到的数学基础知识将在后面章节中做介绍。3 裂缝对于压裂改造压力和初始地应力的反应在一定的地应力条件下,压裂改造压力能使天然发育裂缝延伸,具有抗剪切
16、能力,且不会发生正位移。接下来的部分将会讨论分析这些问题。3.1 改造区域的压力分布在某一地面注入压力下向地层注入流体进行压裂改造时,储层中发育的天然裂缝能承受住注入流体的压力。通过监测裂缝中的压力状态来预测裂缝的反应动态。准确预测储层中各个裂缝的压力分布是一项复杂的工作,故本章节中运用裂缝半径和垂直距离对于注入井的响应函数来粗略预测裂缝中心的压力。当储层中流体流态为径向流时,由下式预测压力的分布: (8)裂缝中心位置的井筒压裂改造压力由下式计算(图4): (9)和由下述公式计算得到: (10) (11)假设离注入井较远的油藏边界的压降为井中压降的20%,即。图4 裂缝中心的静水压力示意图(裂
17、缝深度小于井深)3.2 裂缝中的应力在图5中,坐标轴OX、OY、OZ的方向分别与主应力、的方向一致,且。穿过裂缝所在平面的正应力表示为20: (12)剪切应力表示为: (13)图5 裂缝正应力和剪切应力的计算原理图6 余弦定理计算方位的原理假设坐标轴OX水平指向东方,OY轴水平指向北方,OZ轴垂直向上。如图6所示,如果裂缝所在平面的轴线OA与XOY平面的夹角(垂直上升角)为,OX轴与OA在XOY平面上的投影线的夹角为(逆时针),则可由如下余弦公式计算裂缝的方向21:; (14)水平夹角和垂直上升角可以用裂缝的倾角(dip)和方位角(azimuth)来表示,如,。因此,裂缝方向的余弦计算公式可以
18、表示为: (15)假设主应力、的方向与初始地应力的方向一致,即在逆断层中为,;在走向滑动断层中为,;在正断层中为,。建模时,认为初始地应力位于储层中部,且随深度而变化。如果、和分别为单位深度下垂向初始地应力梯度、最大水平初始地应力梯度和最小水平初始地应力梯度,那么垂深为处裂缝中心的垂向初始地应力、最大水平初始地应力、最小水平初始地应力分别为、。垂深的方向与储层中深有关。各裂缝表面的有效正应力由线性迭加方法来预测。如果考虑压实应力的积极作用,则第i条裂缝的有效正应力可表示为: (16)3.3 储层岩石膨胀导致的反应力当岩石中的裂缝体积增加时,岩石基质体积会发生膨胀,受到周围岩石会对其产生的反作用
19、力而产生一种“反应力”。一般来说,这种反应力是很小的,但是在岩石与流体的体积之比较小时,它的作用会比较明显,可能会限制岩石的吸液能力22。反应力会增加裂缝的正应力,但是其剪切应力不受影响,这是因为增加的储层岩石体积主要沿着剪切裂缝的方向,这种情况下,反应力会防止裂缝系统进一步剪切变形,使其趋于稳定状态。假设整个油藏为一个带裂缝的圆形弹性介质,作用于油藏的反应力可表示为: (17)为油藏的长宽比。岩石与流体体积之比RFR的计算方法将在后面讨论。储层岩石的有效正应力(包括膨胀部分)计算公式为: (18)裂缝净压力定义为有效正应力的倒数,即: (19)3.4 裂缝延伸与剪切扩张地壳中存在着各种各样的
20、裂缝,它们具有不同的几何性质、力学效应和渗流特征。根据不连续平移断块性质,从地质学角度可以将这些裂缝主要划分为三类:(i)扩张裂缝;(ii)剪切扩张裂缝,即断层;(iii)闭合裂缝(压溶作用)。压溶作用指沉积岩中的裂缝因接触表面的颗粒溶解而粘合在一起的现象23。但本文主要关注扩张裂缝和剪切裂缝。扩张裂缝通常指两个理想化的不连续平移断层表面的粗糙节理。这意味着断层的两个表面受到流体压力的作用而彼此远离对方,在工程断裂力学中将其称之为第类裂缝(开放模式)。剪切扩张裂缝通常指不连续平移断裂在剪切作用下形成的断层,裂缝表面以平行位移为主的称为第类裂缝,以倾斜位移为主的称为第类裂缝。这些裂缝模式组合在一
21、起(混合模式裂缝)会形成复杂的裂缝模式和几何形状。在过去的几十年里,关于裂缝延伸和剪切扩张的研究只是在储层水力压裂改造时有所涉及,没有进行过综合研究。这是因为,人们在传统的单井和气藏压裂改造过程中只对裂缝延伸做了广泛的研究,却没有认识到剪切扩张的作用。另一方面,到目前为止剪切扩张的概念主要用于干热岩储层改造,其在裂缝延伸中所起的作用还没被认可。一些作者从已有的证据中看出,干热岩储层中不会发生裂缝延伸现象的原因与其说是由于压裂改造时作业压力较低,不如说是现在可用的压裂模型的诸多假设条件导致的。在这些模型中,假定裂缝中的流体压力要达到某一值时,才能用剪切滑动标准来判断哪些裂缝会扩张。实际上,在流体
22、压力值达到发生剪切滑动的假定压力值之前,随着流体压力的逐渐增加,一些裂缝可能已经开始延伸。严格来说,在流体压力增加的过程中裂缝延伸和滑动是一个连续的过程,当它们同时发生时,情况可能更加复杂。在深刻认识的基础上,本文的第一步工作就是将裂缝延伸和剪切滑动整合在一起来研究它们在提高渗透率方面所起的综合作用。首先假设流体压力一旦达到某初始值时一些裂缝将开始延伸并趋于稳定,然后再将剪切滑动标准应用到所有裂缝。此处,引用一种有效的专门用于研究裂缝延伸的复合模型分析方法24来进行本文的研究工作。该方法中,裂缝以为步长逐步向前延伸。第n步后,裂缝长度变为,其中为扁平裂缝的原始半径;为每步的缝长增量。当裂缝净压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关于 天然 裂缝 油藏 水力 期间 体积 增长 传导 实例 研究
链接地址:https://www.31ppt.com/p-509103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