细胞的能量转换──线粒体和叶绿体.ppt
《细胞的能量转换──线粒体和叶绿体.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细胞的能量转换──线粒体和叶绿体.ppt(44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第七章 细胞的能量转换-线粒体和叶绿体,线粒体与氧化磷酸化叶绿体与光合作用线粒体和叶绿体是半自主性细胞器,第一节 线粒体与氧化磷酸化,线粒体的形态结构氧化磷酸化,一、线粒体的形态结构,线粒体的形态、大小、数量与分布形态:一般呈粒状或杆状。大小:一般直径0.51m,长1.53.0m。巨线粒体:在胰脏外分泌细胞中,长达1020m。数目:一般数百到数千个,线粒体的数目还与细胞的生理功能和生理状态有关,在新陈代谢旺盛的细胞中线粒体较多。,几种线粒体的结构形态(A)高等动物细胞的常见线粒体;(B)蜗牛黏液腺细胞长蛇形线粒体;(C)酵母细胞的网状线粒体。,线粒体向需能部位的集中,(A)在心肌中,线粒体紧密
2、排列在肌原纤维之间(B)在精子的轴丝部位,线粒体呈环状紧绕在轴丝周围,线粒体的超微结构,线粒体由两层彼此平行的单位膜套叠而成的封闭的囊状结构。,外膜内膜膜间隙嵴基质,线粒体的结构,外膜(outer membrane):起界膜作用,含孔蛋白(porin),通透性较高。单胺氧化酶是外膜的标志酶。,内膜(inner membrane):位于外膜内侧,把膜间隙和膜基质分开的一层单位膜结构,高度不通透性。含有与能量转换相关的蛋白。细胞色素氧化酶是内膜的标志酶。,线粒体基粒,膜间隙(intermembrane space):内外膜之间的腔隙,含许多可溶性酶、底物及辅助因子。腺苷酸激酶是膜间隙的标志酶。,嵴
3、(cristae):内膜向内折叠形成嵴,扩大内膜面积,增加了内膜的代谢效率,嵴的数量与线粒体氧化活性的强弱程度有关!,酶类,遗传系统,内膜以内均 质 的胶状物质,丝状物质(环状DNA和RNA),致密颗粒状物质(含Ca2+、Mg2+或Zn2+等),三羧酸循环的有关酶类,脂肪酸氧化的有关酶类,氨基酸降解的有关酶类,核糖体,基质(matrix):苹果酸脱氢酶是基质的标志酶。,三、线粒体的功能,进行氧化磷酸化,合成ATP,为细胞生命活动提供直接能量(动物细胞的80%ATP都是在线粒体中合成的);参与细胞中氧自由基的生成、细胞凋亡;储存钙离子,参与细胞的信号转导。,氧化磷酸化(oxidative pho
4、sphorylation)的分子基础,完整线粒体,亚线粒体小泡,超声波处理,尿素或胰蛋白酶处理,光滑小泡,重建,电子传递,亚线粒体小泡的产生和重建实验图解,整个电子传递链存在于内膜本身,氧化磷酸化作用则由ATP酶复合物来承担,(一)电子传递链(呼吸链),在线粒体内膜上存在有关氧化磷酸化的脂蛋白复合体,它们是传递电子的酶体系,能可逆的接受和释放电子或质子,在内膜上相互关联的有序排列。,复合物:(NADH-Q-还原酶)(FMNFe-Sn);复合物:(琥珀酸-Q-还原酶)(FADFe-S);复合物:(Q-细胞色素c还原酶)(bFe-Sc1);复合物:(细胞色素氧化酶)(aa3-Cu2+1/2 O2)
5、。,Green等人将脂蛋白复合物分为4种:,(一)电子传递链(呼吸链),在电子传递过程中,有几点需要说明,复合物、组成主要的NADH呼吸链,催化NADH的氧化;复合物、组成FADH2呼吸链,催化琥珀酸的氧化。电子传递起始于NADH脱氢酶催化NADH氧化,形成高能电子(能量转化),终止于O2形成水。电子传递方向按氧化还原电势递增的方向传递(NAD+/NAD最低,H2O/O2最高).高能电子释放的能量驱动线粒体内膜三大复合物(H+-泵)将H+从基质侧泵到膜间隙,形成跨线粒体内膜H+梯度.,O2,电子传递链的组分及其排列次序图解,既具有一定的流动性,又有一定的相对空间分布,次呼吸链,主呼吸链,(二)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细胞 能量 转换 线粒体 叶绿体

链接地址:https://www.31ppt.com/p-509027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