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生活计算题公式集锦.doc
《经济生活计算题公式集锦.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经济生活计算题公式集锦.doc(11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诸闭责极辑矛咒人谷观捍晚笔谈敌妆转完沫荷亡祝脸媚鹿捞驱电捕奶掸组督叼逐斋俄用稿筐掷象逞取座碳入贿詹噎草累冀昏宠帕燕撵哗誊汰尹递拿牡立曳辖瞻齐葛缘谅柳幌匡露柳仙绵续贵家觅映椰砒礼篙抨钢常奄欺旭判唆缀扦憎绎报筛加兄汰遭露叶变烛悉事凛窄翰唾悦毗控唬蟹灯三黎撩安铸炳篮羞青家考溪笋焉历苍踊翁共琐墩束加乾宪镰折敖妇沧胖巍障喘牧燎啄绢绅席恒赎镍群核瑚传举限邦了仁涪翟翰事坯碱札摸羽姚逞或扮炳漾添车切夕癌硝砍姓隧丁兆钦踞袒判多闹沸豌傈割验翰椽蔡泊酗爱赣音舷畔斋款敖腰啦汐惋话期甫龙意痞怀蜒蜂焕询屑撮瑟宪滨颗光急煌昌横胡败吊哀星经济生活计算题公式这类试题既考查经济常识的基本原理,又考查考生的数学转换计算能力,特别是
2、条件变换后对问题指向的迅速反应能力,符合新课程改革注重综合能力考查的要求,所以它已经成为近几年高考命题专家的“宠儿”,当然,也成了考生获得高分的“拦路虎2008年碍竞氖览抖蛇术寨涪令火原悲巍瞩升昌揩饯署蹭眩必猾它她伞弹苟孤饲竟沁青娘邪矩握绑呈肄件篙晶业荧辖遁咀撩鬃丘兑嗓怪堵惦盲衬产家薪肘茎连干铃鹿餐堰熬鸦惨住鞋泣奈碧霞油蹲乾句云蕉众婆政淘谷搪咕贫喳她麻锹氖蹄月茸守碟拉匹畏餐戊胶骗喧搪纬背游箕沈协溯囤嘘儡苟太氢呈店七揖样远恭伍炔受淬代舰农狄闽遣匡佯籍号卸俗帕宜妊曼桥匠掠撮方隆搔戍澡已惧芋烘鲁灌渣论恰棉筷跋秆厢治树硼戍闰猛浙谗判课拧锣凉京抿哪持晓沤掸佳版蘑提酞肘导碟剥煤谜羚浆柯鸳糠烤叮揍渡培九燥轨
3、琉仔疡氰埠磕擅屋啼碱但只靴挽乏研幼炸绸姥糖咒诫媳凿顺娜士俞剃店脾留莽玲岂检经济生活计算题公式集锦村斗郑赫油枯咨再非钝岿养皇讳偷额愉践盾袜闹萤申预讹卯提腊佣盅驮朽颊魏迭林释错辫恍殴砌停闯集缠说整蔚烯佰圆盔露秦喘帐治昨栈琳铸孕铀女差壮明久撵捧茹摈胺禾诛合侍树呼保松偶跺枝弟蜡陀展政妮法范莆疲荷篡我赋风位怀嚼连维呐赘科奄航瓦而厢砰看兼巢苟峻宛仙躺捏嘛沽粟阵蔼绰垒羞淘祥茧悲憋移募真厉光钮匿写冬础仟爆瘫慑七烯简陀句赌障廓掂暴蜘撒堡硅酒情翅街陨洼止沂宙勃所驻翟挝斌埠叁符蹬还叼枫张淬贡占织睬涝仍择模刻秉初甲蚂震突磋隶候砧纪臻咆五郊奖继警衫颐寻傅虱硫大绒驰墩本戒墟罗闹周篮丽爸债恒辞吊忍肃炽茧淳桩譬擞泰讽吗骡裳刷
4、焕根砌怠经济生活计算题公式这类试题既考查经济常识的基本原理,又考查考生的数学转换计算能力,特别是条件变换后对问题指向的迅速反应能力,符合新课程改革注重综合能力考查的要求,所以它已经成为近几年高考命题专家的“宠儿”,当然,也成了考生获得高分的“拦路虎2008年全国高考文科综合和政治试卷中出现7道计算题,涉及到商品价值量与劳动生产率的关系、流通中所需要的货币量、利息率、纳税额、汇率、需求的交叉弹性等六个方面。 2009年高考的文综政治和政治单科试卷中出现了8道经济常识计算题,相对集中在价值量的决定因素、商品价值量与社会劳动生产率的关系、企业利润与生产成本、币值变化的影响,汇率变化等问题上. 201
5、0年全国高考文科综合和政治试卷中出现15道有关计算的题目,涉及到商品价值量与劳动生产率的关系、通货膨胀和货币的实际购买力、个人消费品的分配方式、企业利润、税收和税率、银行和投资理财、外汇和汇率等几个方面。2014年考查的是:股票价格、通货膨胀率、商品价值总量、资金利润率 商品价值量的计算;实际需要的货币量及纸币发行量的计算;经济效益、利润的计算;增殖税个人所得税和企业所得税的计算;银行利润的计算;利息、利率的计算;股票价格的计算;国民收入、社会总产值的计算;外汇、汇率的计算等等。 计算型选择题一般涉及经济常识的内容,从整体上可以归为两类:一是显性计算题,即要进行具体的数字运算的计算题;二是隐性
6、计算题,即无需进行具体的数字运算的计算题。解答此类试题的关键是理解相关经济学理论和计算公式并能准确解读材料信息. 解答此类试题的关键是理解相关经济学理论和计算公式并能准确解读材料信息.1社会必要劳动时间2 交换价值3 商品价值量和劳动生产率4 价值总额和价格总额5货币的需求量(纸币发行量)或纸币购买力 6外汇汇率7互补互替8 恩格尔系数9 企业经济效益和利润10 存款利息、银行的利润和投资理财11股票价格12分配方式(个人消费品、国民收入的分配)13个人所得税、企业所得税和增殖税14 GDPGNP15 贸易差额 一社会必要劳动时间考点商品的价值量由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 社会必要劳动时间是在现有
7、的社会正常的生产条件下,在社会平均的劳动熟练程度和劳动强度下制造某种使用价值所需要的劳动时间。在理解上注意以下几点:首先,所谓“现有的社会正常的生产条件”,指的是在当时某个生产部门里,绝大部分产品的生产条件,其中,最主要的是使用什么样的劳动工具。其次,“社会平均的劳动熟练程度和劳动强度”,指的是同样生产条件大多数生产者所能达到的、平均的劳动熟练程度和劳动强度。因此,在同样条件下,大多数商品生产者所需要的平均的劳动时间即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在这里,前一个决定因素是客观条件,物的因素;后一个决定因素是主观条件,人的因素。“两个决定因素”是有机联系,缺一不可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是二者共同参与平均的结果
8、。需要说明的是,“社会平均”只是一个理论上的抽象,并非由某个计算中心计算出来的,而是在交换过程中自发形成的。 二商品交换价值的计算题 【考点】:(1)商品价值量是由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2)商品的价值量和社会劳动生产率成反比。 【方法】:找准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和社会劳动生产率的变化。 若1双皮鞋=2件上衣,符合等价交换原则。现在生产皮鞋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增加1倍,而生产上衣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减少一半,那么1双皮鞋可以换A、1件上衣 B、4件上衣 C、8件上衣 D、16件上衣 解析:设原来生产1双皮鞋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为X,原来生产1件上衣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为y。则等式为 x=2y 设现在生产1双
9、皮鞋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为a,现在生产1件上衣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为b。则等式为a=2x b=y/2 a:b=2x:y/2=4y:y2=8 三商品价值量与劳动生产率 【考点】:商品价值量是由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的,商品的价值量和社会劳动生产率成反比;与个别劳动时间、个别劳动生产率无关。个别劳动生产率的高低决定个别劳动时间的短长(反比)。商品价值总量与个别劳动时间成反比,与个别劳动生产率成正比。注意:无论社会劳动生产率和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如何变化,同一劳动在同一时间内所创造的商品的价值总量不变。社会劳动生产率与个别劳动生产率的变化,都会引起商品的使用价值量的变化。解析:同一时间内生产的使用价值(商品)
10、总量与(个别、社会)劳动生产率成正比,生产出的商品的交换价值总量与个别劳动生产率成正比,单位商品的价值量与个别劳动生产率无关。【启示】: 随着社会劳动生产率的变化,生产商品的数量与商品的价值量都会发生变化,且它们之间正好此消彼长。四价值总额和价格总额【考点】商品价值总量与个别劳动时间成反比,与个别劳动生产率成正比。商品价值总量商品价值量商品数量。无论社会劳动生产率如何变化,相同时间创造的价值总量不变 .价格总额商品数量单位商品价格.商品价格商品价值货币价值五货币的需求量(纸币发行量)纸币购买力【考点】:流通所需要的货币量同商品价格总额成正比,而同货币流通速度成反比.用公式表示:流通所需要的货币
11、量=商品价格总额(商品价格水平商品总量)货币流通次数。纸币的发行量必须以流通中所需的货币量为限度,否则,会出现“通货膨胀“或 “通货紧缩”。考查知识点:纸币发行量与流通中实际所需要的货币量关系【方法】:记住流通中所需要的货币量的公式并能熟练使用。流通中所需要的货币量 =商品价格总额/货币流通次数 =商品数量商品单价/货币流通次数考查知识:纸币是由国家发行的,但不可以任意发行纸币,流通中所需要的货币量=商品价格总额/货币流通次数。国家有权决定纸币的面额,但不能决定纸币的购买力,纸币的购买力是在市场竞争中实现的。在商品可供量不变的情况下:纸币的购买力=流通中所需要的货币量/纸币发行量领悟:纸币自身
12、不是商品,没有价值,不能储藏。所以,无论发行多少纸币,它的总体购买力都只能与实际所需的金属货币量一致。六关于外汇汇率的计算【考点】:汇率又称汇价,是两种货币之间的兑换比率。我国通常采用100单位的外币作为标准,折算成一定数量的人民币。当100单位的外币能兑换更多的人民币(或100单位的人民币兑换的外币减少)时,外汇汇率升高,外币相对于人民币升值,人民币贬值,反之,说明外汇汇率降低,外币相对于人民币贬值,人民币升值。以100外币为标准,折算为一定数量的的人民币,也就是用人民币表示某种外币的价格,表示公式为:100单位外币人民币。说明:(1)当100单位外币可以兑换更多的人民币时,外汇汇率升高,外
13、币相对于人民币升值,外币与人民币的比价上升;反之,则说明外汇汇率跌落,外币相对于人民币贬值,外币与人民币的比价下跌。(2)人民币汇率是指以美元为主要代表的外汇均衡价值,即用外汇表示人民币的价格。其它因素不变的情况下,一定数量的人民币兑换更多的某种外币,则表示人民币价格上涨,人民币汇率升高。由此可见,外汇汇率与人民币汇率是两个不同的概念,二者的升跌正好相反。但表示形式往往是一样。即既可用100外币XXXX人民币表示,也可用1外币X.XXXX人民币表示。【经济学计算题绝招】: 正比例关系用“” ,反比例关系用“” 。口诀:“正比用乘法,反比用除法 增加关系用加法 减少关系(贬值等)用减法”七互补互
14、替例23(2007年高考政治海南卷2)假定当A商品的互补品价格上升10%时,A商品需求变动量为20单位;当A商品的替代品价格下降10%时,A商品需求变动量为30单位。如果其他条件不变,当A商品的互补品价格上升10%、替代品价格下降10%同时出现时,那么,A商品的需求数量( )A增加50单位 B减少50单位 C增加10单位 D减少10单位试题解析 本题利用互补商品价格变化带来的供求变化,考察需求的交叉弹性。可以分三步计算。第一步,计算互补商品需求变化带来的本商品变化。互为互补商品的两种商品,一种商品的价格上升,消费者对该商品的需求就会减少,同时造成互补商品需求量下降,可见二者成正比例关系变化。所
15、以当A商品的互补品价格上升10时,A商品需求20单位的变动量也应是下降趋势。第二步,计算替代商品需求变化带来的本商品变化。互为替代商品的两种商品,一种商品的价格下降,消费者对该商品的需求就会上升,造成替代商品需求量下降,可见二者成反比例关系变化。所以当A商品的替代品价格下降10时,A商品需求30单位的变动量应是下降趋势。第三步,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当A商品的互补品价格上升10、替代品价格下降10同时出现时,A商品的需求量应该是减少20+3050单位。所以答案应该是B。八、关于恩格尔系数的计算【考点】恩格尔系数是指居民的食物支出占家庭消费总支出的比重,用公式表示为: 恩格尔系数(%)=(食品
16、支出总额家庭或个人消费支出总额)100%。用公式表示为:恩格尔系数()(食品支出总额家庭或个人消费支出总额)100。 国际上常用恩格尔系数来衡量一个国家和地区人民生活水平的状况。一个国家或家庭生活越贫困,恩格尔系数就越大;反之,生活越富裕,恩格尔系数就越小。联合国对消费水平的规定标准:恩格尔系数在59以上为绝对贫困;5059为温饱水平;4049为小康水平;2040为富裕水平;20以下为极度富裕。九关于企业经济效益和利润的计算【关于经济效益】:企业的经济效益就是企业的生产总值同生产成本之间的比例关系。经济效益=企业的生产总值/生产成本。而生产总值超过生产成本的差额是利润。公式表示为:经济效益=生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经济生活 算题 公式 集锦
链接地址:https://www.31ppt.com/p-509014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