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学ppt课件.ppt
《教育学ppt课件.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教育学ppt课件.ppt(61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教育学(二),00442,第一章 教育与教育学,一、教育概念界定教育:教育是有意识地以影响人的身心发展为首要 目的社会活动。广义教育:学校教育和学校以外的各种教育,而其中学校教育是所有教育活动中的核心部分。狭义教育:学校教育。二、教育学概念界定从宏观上说,教育学是研究教育现象,揭示教育规律和阐释教育理论及其应用的一门社会科学。从中观上说,教育学是一门对教育与社会、教育与人的发展的相互关系以及学校教育的各个方面进行研究的教育科学。从微观看,教育学是以广义的教育的理论知识和学校教育的实践规范为主要内容的课程。(学科性质,研究对象,研究目的),三、教育产生的原因人类对自身生存和发展需要的满足便是教育
2、产生的最根本的原因,是教育作为人类社会中具有永恒意义的范畴的根本原因。四、教育产生的条件:(1)人类劳动的进行,是教育产生的最根本条件。(2)语言的形成是教育产生的另外一个必要条件。五、教育的起源生物起源说(沛西能,第一个正式提出的有关教育起源的学说)心理起源说(孟禄)劳动起源说(苏联,历史唯物主义)六、教育的发展(特征)古代教育(原始社会、奴隶社会、封建社会)现代教育学校教育出现的原因和条件学校产生的历史基础:生产力的发展和奴隶制国家。学校产生的客观条件:体脑分工和专职教师的出现。学校产生的重要标志:文字的产生和应用。,七、教育学的历史演进萌芽 创立 发展C:UsersAsusDesktop
3、五大教育思想家.doc1.我国及世界上最早集中论述教育问题的专门论著。2.西方最早专门论述教育问题的著作。3.世界上第一部完全以教育为论述对象的专著。4.世界上第一部具有学科形态的教育学专著。5.第一本以教育学命名的著作。教育学探讨特拉普6.古希腊三杰。7.“教育学之父”,“把一切事物教给一切人类”,“在的著作中,可以发现几乎所有18 和19世纪许多教育思想的萌芽。”8.教育学列入大学课程的开端。9.“科学教育学的奠基人”“传统教育”的代表10.“儿童中心论”,“现代教育”的代表。真题链接.doc,第二章 教育的功能与教育的客观制约性,教育的两个基本规律:教育必须适应和促进社会的发展 教育必须
4、适应和促进人的发展,教育,人,社会,经济(生产力),政治,文化,一、教育与人的发展的相互关系1.学校教育在人的发展中的主导作用(教育对人)概念:学校教育是由专门的教育机构所承担的、由专门的教职人员所实施的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的,以影响学生的身心发展为首要和直接目标的教育活动。与其他教育活动比较,学校教育具有非常明显的专门化,同时,学校教育的可控性最强,具有明显的制度化。原因:(1)学校教育具有较强的目的性;(明确,统一,稳定)(2)学校教育具有较强的系统性;(计划性,组织性,协作性,全面性)(3)学校教育具有较强的选择性;(目标,内容,方式方法)(4)学校教育具有较强的专门性;(培养人,课程
5、,教师)(5)学校教育具有较强的基础性。,正确评价:(1)学校教育不是万能的(2)学校教育对人的发展的主导作用是有条件的1.影响人的发展的基本因素:先天性素质(遗传。物质前提)社会环境(教育,重大影响)个体的主观努力(关键)(1)遗传素质遗传素质是人的身心发展的生理前提;遗传差异是造成人的发展的个别差异的原因之一。(2)社会环境(学校教育)(3)个体活动第一:人的发展的受动性与能动性都只有通过个体的活动才能实现;第二:人的潜能和素质的发挥只有通过个体的活动才能实现第三:人的主观能动性的发挥只有通过个体的活动才能实现。人的活动包括:生命活动、心理活动和社会实践活动,2.学校教育对人的发展的主导作
6、用是有条件的 从学校内部来看,首先取决于学校教育的目的性、系统性、选择性、专门性和基础性的实现程度;其次取决于教师的专业化水平;再次取决于教育过程中教师是否尊重学生身心发展的规律和调动并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外部来看,首先取决于社会影响与学校教育影响的一致性程度,还取决于家庭教育与学校教育的结合程度。教育的人的制约性(人对教育)1、人的身心发展的顺序性对教育的制约;(要求教育教育要循序渐进)2、阶段性(要求教育要设不同年龄水平的学校)3、不平衡性(要求教育要抓关键期)4、互补性(要求教育要取长补短)5、整体性(要求教育要全面系统)6、个别差异性(要求教育要因材施教),2.教育与经济的关系教育的
7、经济功能(教育对经济)(1)教育是科学知识再生产的重要手段(2)教育是劳动者再生产的基本手段社会生产力对教育的制约(经济对教育)(1)生产力制约着教育发展的规模和速度;(2)生产力制约着人才培养的规格;(3)生产力制约着教育结构;(4)生产力制约着教育的内容和手段。,3.教育与政治的关系教育的政治功能(教育对政治)(1)教育能够制造政治上的舆论和思潮(2)教育能够促进政治民主化(3)教育能够促进年轻一代的政治社会化政治对教育的制约(政治对教育)(1)政治制约着教育的领导权;(2)政治制约着教育的权利和机会;(3)政治制约着思想道德教育的内容。,4.教育与文化的关系教育的文化功能(教育对文化)(
8、1)教育能够创造、更新文化(2)教育能够改造文化(3)教育能够传承文化文化对教育的制约(文化对教育)重功利轻发展的价值观对教育的影响;重共性轻个性;重服从轻自主;重认同轻创造;,5.教育社会功能的特点间接性 隐含性 潜在性 超前性 迟效性 有限性6.教育的相对独立性表现:(1)教育具有能动性(2)教育具有质的规定性(培养人立足点基本功能和依据)(3)教育具有继承性(4)教育与社会发展具有不平衡性意义:(1)教育必须坚持自己独立的品格(2)教育对社会的适应必须是有批判的(3)教育对社会的适应是有选择的(4)教育一方面必须与社会保持紧密联系,另一方面必须与社会保持恰当的距离真题链接.doc,第三章
9、 教育规律、教育原则和教育艺术,教育规律,一、概念界定 教育系统在其运动发展过程中内部诸要素之间、教育系统与环境之间的一种本质或必然的联系。教育关系是教育系统内部诸要素以及教育与外部环境诸方面的种种联系。二、理解客观性 或然性 价值性从共时的角度划分,教育活动可以划分为教育者、受教育者和教育措施三个构成要素;从历时的角度可以划分为教育目的、教育手段和教育结果。(多选)三、分类教育的发展规律教育的功能规律教育的结构规律,教育规律的实现机制(1)认识教育规律;学习教育科学理论,向实践学习,向同行学习,向教育对象学习(2)利用教育规律;表现在:人们可以创造条件使一定的教育规律得以实现;人们可以使一种
10、教育规律同其他教育规律协同发生作用,使多种规律协同作用的结果服务于一定的教育目的;人们可以利用教育的客观规律加速或延缓教育系统某一方面发生和发展的进程;人们可以将对教育规律的理性认识转化为教育实践活动的行动指南,教育原则,一、概念界定 教育原则是人们在总结教育经验的基础上,根据一定的教育目的和对教育规律的认识而制定的指导整个教育的根本性准则。二、教育的一般原则 人道性原则、个性原则、活动性原则 创造性原则、民主性原则五大教育思想家.doc,教育艺术,一、概念界定 所谓教育艺术,是教育者在长期艰苦的教育实践中,在遵循教育的客观规律的基础上,综合地、灵活地运用教育原则,并通过比较完美的教育双边活动
11、,在教育观念、教育方式方法等方面稳定、综合地表现出来的具有创造性和感染力的教育个性特点和美感。二、教育艺术的要旨主观性、情感性、双边性、创造性、审美性、独特性三、教育科学与教育艺术的关系区别:研究对象 所属范畴 运用方法 特点 来源联系:基础和依据 发挥和升华真题链接.doc,第四章 教育目的,一、概念界定1.教育目的就是依据一定社会需要和对人的认识而形成的关于教育对象的总体发展规格的预期设想或规定,他以观念或思想的形式存在并发挥作用。2.教育方针是教育工作的宏观指导思想,是国家或政党根据一定的社会的政治经济和文化的要求,为实现一定时期的教育目的而规定的教育工作的总方针。包括教育目的3.教育目
12、的与培养目标既有一致性,又有区别。教育的总目的决定具体的培养目标,教育目的只有具体化为各级学校的培养目标。教育目标是教育目的和培养目标在教学活动中的进一步具体化。4.马克思关于人的全面发展理论是教育目的的最基本的理论基础。,二、马克思人的全面发展学说基本观点:第一、人的发展是与人的活动相一致的。第二、旧分工是造成人的片面发展的根源。第三、社会化大生产为人的全面发展提出了客观要求并提供了可能。第四、自由时间是人的全面发展的重要条件。第五、人的全面发展是一个历史进程。第六、生产劳动与教育相结合是“造就全面发展的人的唯一方法”。三、全面发展的基本内涵完整 和谐 多方面 自由 四、个人本位论和社会本位
13、论个人本位论:个人需要,个人自身完善和发展。卢梭社会本位论:社会需要,社会发展。凯兴斯泰纳,五、人文主义和科学主义目的观人文主义:以人为中心和以人自身精神上的完善和发展为出发点和归宿的教育目的观。哲学基础:人性不变;理性是人的最高价值;个人价值高于社会价值。基本特征:追求永恒化的教育目的;追求理想化的教育目的;追求人性化的教育目的科学主义:以社会性需要为出发点和归宿、以科学为中心的功利性教育目的观。哲学基础:实在是变化的而不是永恒的;事物应该具有有用性。基本特征:重视教育目的的社会适应性;重视教育目的的社会功利性;重视科学教育科学人文主义教育目的观:以科学精神为基础,以人文精神为价值方向的教育
14、目的观。基本精神:科学精神是教育目的的基础;人文精神是教育目的的价值方向。,全面发展的教育“五育”的基本要求:德育:是塑造人灵魂的教育。包括思想教育、政治教育、伦 理教育和法制教育。智育:是传授系统科学文化知识、形成科学世界观、培养基 本的技能技巧和发展智力的教育。体育(了解):是全面发展体力、增强体质、传授和学习健 身知识和体育运动技能的教育。美育(了解):是培养正确的审美观,发展鉴赏美和创作美的能力。培养高尚情操和文明素质的教育。劳动技术教育(了解):是传授基本的生产技术知识和生产技能,培养劳动观点和劳动习惯的教育。关系:“五育”各有其相对独立性;“五育”之间具有内在联系;相互依存,相互渗
15、透,相互促进。“五育”在全面发展教育中的地位存在不平衡性,第六章 教师与学生,一、教师职业的发展 1.我国教育史上第一个近代学制“葵卯学制”的颁布实施,使师范教育明确成为学制的一部分。1897年创办南洋公学示范园和1902年清朝的钦定学堂章程提出京师大学专设师范馆,标志着我国师范教育的开始。2.第一步对职业进行课学分类的权威性文件中化人民共和国职业分类大典,首次将我国的职业归类为八大类。其中教师属于专业技术人员。3.教师是影响教育改革进程和成败的关键性因素。教师是学校教育职能的主要实施者,是发展教育、办好学校、推进教育教学改革的确主体力量。4.师说所指出:“师者,所以传道、授业、解惑也。”5.
16、1994年1月1日我国正式施行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教师法,简称教师法。,二、教师的权利和义务 教师权利1、进行教育教学活动,开展教育教学改革和实验;2、从事科学研究学术交流,参加专业的学术团体,在学术活动中充分发表意见3、指导学生的学习和发展,评定学生的品行和学业成绩;4、按时获取工资报酬,享受国家规定的福利待遇以及寒暑假期的带薪休假;5、对学校教育教学、管理工作和教育行政部门的工作提出意见和建议,通过教职工代表大会或者其他形式,参与学校的民主管理;6、参加进修或者其他方式的培训。教师的义务1、遵守宪法、法律和职业道德,为人师表;2、贯彻国家的教育方针,遵守规章制度,执行学校的教学计划,履行教师聘
17、约,完成教育教学工作任务3、对学生进行宪法所确定的基本原则的教育和爱国主义、民族团结的教育、法制教育记忆思想品德、文化、科学技术教育,组织、带领学生开展有益的社会活动4、关心、爱护全体学生,尊重学生的人格,促进学生在品德、智力、体质等方面全面发展5、制定有害于学生的行为或者其他勤罚学生合法权益的行为,批评和地址有害于学生健康成长的现象6、不断提高思想政治觉悟和教育教学业务水平,三、教师的专业发展 定义:教师专业发展是指教师根据社会发展的要求和职业发展需要,逐步缩小与社会期望的差距,成为合格的教育专业人员的过程。专业特征:专业知识和专业道德专业发展包括:专业精神 专业知识 专业技能专业素养:1.
18、高尚的师德修养和博大的人文情怀 2.渊博的学科知识和宽厚的文化底蕴 3.先进的教育理念和高超的教育能力教师劳动的特点:学习性 创造性 系统性 示范性教师的前瞻性素质:1、教育家的意识;2、创新精神和改革意识;3、教育研究的意识和能力;4、健康的心理素质;5、运用现代教育技术的能力;6、法律意识。,四、师生关系内容:教学关系 伦理关系 情感关系类型:权威型 自由型 民主型当代师生关系的建构建构主义知识观下的师生关系新课程标准下的师生关系,第七章 课程,概念章,难理解,一、课程的概念广义:人们有目的有计划的学习一定内容从而获得知识、提升能力和形成经验的过程。狭义:专指学校的课程,是在教师的指导下学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教育学 ppt 课件

链接地址:https://www.31ppt.com/p-508982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