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的物理性质及其工程分类.docx
《土的物理性质及其工程分类.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土的物理性质及其工程分类.docx(19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土的物理性质及其工程分类第一节土的组成、结构和构造一. 土中的固体颗粒土中的固体颗粒(土粒)的大小、形状、矿物成份及其组成情况是决定土的物理 力学性质的重要因素。1. 土颗粒的矿物成份成土矿物分类:原生矿物与次生矿物。各自颗粒的特点。2. 土的粒组(1) 研究土颗粒级配的意义:粒径变化 性质变化(2) 粒组与界限粒径:按尺寸对颗粒进行分组,分界尺寸的界限粒径。(3) 六大粒组的划分方案3. 土的颗粒级配(1) 定义:各粒组在土中相对百分含量。(2) 颗粒级配的试验分析方法:1筛分法:风干、分散,过一套不同孔径的标 准筛,对0.075mm; 2沉降分析法:a.比重计法;b.移液管法;水力当量 直
2、径。(3) 颗粒级配表示方法a. 表格法:常用于土工试验报告书,数据准确。B. 颗粒级配曲线:(为什么用对数;级配曲线表示土粒组成;指标:Cu= Cc=C. 三角坐标表示法二. 土中的水1. 为什么要研究土中的水:,.自然条件下土中总含水;b.土中细颗粒多时, 水对土性影响很大。2. 土中水的存在形态:(1)相态分:固、液、气;(2)与土颗粒相互作用关 系:内部结合水、结合水、自由水。3. 结合水(吸附水)(1) 定义:电分子吸附,引力达几千至几万大气压,牢固粘结。(2) 形成机理:负电荷、电场、阳离子、极性水分子、定向排列。(3) 强结合水及特征:受颗粒电场吸引,紧紧吸附于颗粒周围的结合水称
3、为强 结合水,厚度几个分子。特征:没有溶解能力,不能传递水压力,性质近于固体,1.21.4g/cm3,难于蒸 发,难于结冰(-780C),具很大粘滞性、弹性和抗剪强度。仅有强结合水时, 粘土坚硬,沙土散。(4) 弱结合水及特征:弱结合水是强结合水外围的结合水膜。特征:不能传递静水压力,可向邻近水膜移动;冰点-0.5-30,弱结合水大时, 粘性土可塑。4. 自由水(1) 定义及特点:电场引力之外土中孔隙水,冰点0oC,有溶解能力,能传递 静水压力与普通水一样。(2) 重力水:地下水位以下含水层中自由水;重力或压差作用下自由移动,渗 流对土粒有浮力作用。(3) 毛细水:a. 土中孔隙的结构特点;b
4、.悬挂毛细水与上升毛细水的形成; c.上升毛细水的上升高度和速度取决于土的孔隙大小和形状,土颗粒的粒径尺 寸和表面张力等;d.毛细水负孔压的工程应用:无粘性土的“假粘聚力”,防 潮、浸湿、胀冰。三. 土中气1. 分类:自由气体与封闭气体2. 封闭气体对工程影响:渗透性减小,弹性增大,延缓土体变形随时间的发展 过程。四. 土的冻胀机理1. 土的冻涨、融陷现象及过程简述:电场力剩余,渗透力2. 影响土冻胀性的三个因素:(1) 土的种类;(2) 土中水的条件;(3)温度 的影响。五. 土的结构和构造(一) 土的结构1. 定义及分类:土粒的结构是指由土粒的大小、形状、相互排列及其联结关系 等形成的综合
5、特征。土的结构一般分为单粒结构、蜂窝结构和絮状结构三种。2. 单粒结构及特点由粗大土粒在水中或空气中下沉而形成,全部粗粒土具单粒结构,粒间力弱。 具紧密或疏松单粒结构土的工程特性。3. 蜂窝结构及特点:粉粒(0.0050.075mm)水中单个下沉,碰上已沉积土粒时, 相互引力大于重力,停止下沉于接触点上,逐步形成连环状单元;很多这样的 单元连接起来,就形成孔隙较大的蜂窝状结构,单个孔隙远大于土粒尺寸,上覆 压力小时,压缩性大。4. 絮状结构:粘粒在水中长期悬浮而不下沉,当遇到电解质浓度较大的环境时, 结合水膜变薄,凝聚成集粒下沉,并与已沉积的絮状集粒接触,形成类似蜂窝而 孔隙更大的絮状结构。(
6、二) 土的构造土体中物质成分和颗粒大小,结构形式等都相近的各部分土的集合体之间的相互 关系特征。1. 层理构造:不同阶段沉积物成分、颗粒大小或颜色不同而呈现竖向、水平交 错成层现象。2. 其它:结核构造、砂类土的分散构造,粘性土的裂隙构造。第二节:土的物理性质指标土是三相组成体系,表时示土的三相组成部分的质量和体积比例关系的指标叫土 的物理性质指标。土的三相比例指标反映土的许多基本物理性质,在一定程度上 也反应土的力学性质。土的三相组成示意图:一. 土的实测物理性质指标.定义:血=世上=冬。b. 测试方法:比重瓶法pc. 经验值=2.62.8o决于土的矿物成分,也亲龄有一定关系,表52P80o
7、 p2. 土的含水量,a. 定义:w= X 1Q0%pmsb. 测试方法:烘干法(炒土法,烧土法)pc. 天然土的含水量变化范围很大,w变化对土性的影响。Q3. 土的密度。pa. 定义: u = 3(g/cm3) Qb. 测试方法:环刀法pc. 经验值:天然土密度变化范围较大。一般为1.6 - 2.2,与土密实度及含水量有关。二. 土的换算物理性质指标。1. 土的空隙比己和空隙率n=竿X WD知J反映土中空隙含量的物理量,n直观,但e方便。42. 土的饱和度:3r=% X 100% 二. 土的换算物理性质指标1. 土的空隙比e和空隙率n e= n= X100%反映土中空隙含量的物理量,n直观,
8、但e方便。2. 土的饱和度:Sr=X100%饱和度反映空隙中被水填充的程度,砂土按饱和度分为:稍湿(Sr50%),很湿(50%80%)3. 土的其它密度指标=(g/cm3)=(浮密度,有效密度)土的干密度过去常用以评定土的密实程度的标准 0.67 密实,0.33 Dr5 67,中密 0.2030密实,15N30中密,10N15稍密,N10忍松散.5. N存在的问题及野外描述法第四节粘性土的特性一. 粘性土及其状态与w关系1. 粘性土指具有内聚力的所有细粒土。包括粉土,粉质粘土,粘土.2. 粘性土状态与含水量变化关系简述二. 土的界限含水量和含水状态特征(一) 土的界限含水量及指标1. 界限含水
9、量定义2. 指标:(1)液限wL (2)塑限wP (3)缩限wS(二) 界限含水量的测定1. wL:锥式液限仪76g 5s 10mm2. wP:撮条法:球径10mm搓条3mm.裂纹间距10mm.3. 搓条法存在的问题及解决方法:液、塑联合测定;经验公式wP=a wL+b4. 碟式液限仪与锥式液限仪的区别:碟式wL大(相当于17mm)5. 由于结构强度的存在,w大于wL并不一定意味着其处于流动状态。三. 粘性土的塑性指数和液性指数(一)塑性指数1 .定义:IP=wL-wP2. 物理意义:可塑状态,w范围3. 影响因素:颗粒、矿物成分4. 作用:分类(二)液性指数1. 定义:IL=2. 物理意义:
10、软硬程度的表示0坚硬01.0流动四. 粘性土的活性数1. 粘粒吸附水的能力与颗粒大小、比表面有关;与颗粒矿物成分有关。2. An=非活性粘土 An1.25.五. 粘性土的灵敏度和触变性(一)粘性土的灵敏度1. 土的结构强度2. 粘性土的灵敏度:St二3. 影响St因素w(二)土的触变性被扰动粘性土的这种强度随时间推移而逐渐恢复的胶体化学性质。工程应用第五节土的工程分类一. 土工程分类的意义(一)评定土的基本性质(二)对土进行技术交流的需要二. 常见的土的分类体系(土性及用途)1. 根据土的地质成因分类:残积土、坡积土、洪积土、冲积土、风积土2. 粘性土按沉积年代分:老粘性土(10万年)、一般粘
11、性土(9千)、新近沉 积粘性土3. 按固结程度对粘性土分类:超固结土、正常固结土、欠固结土4. 根据土的特殊性质进行分类:湿陷性黄土、红粘土、膨胀土、多年冻土、盐 渍土、软土、人工填土5. 根据土的颗粒级配或塑性指数分类:碎石土、砂土、粉土、粘性土6. 细粒土按塑性图分类三. 根据土的颗粒级配或塑性指数分类1. 碎石土:2哑50%漂石(块石)200哑、卵石(碎石)20哑、圆砾 (角砾)2哑2 .砂类土 :2哑50%。砾 225-50%,粗0.5,中 0.25,细 0.0 7 5 ( 8 5 %),粉 0.075(50%)3 .粉土 :0 . 0 7 5 mwV50%,IP 10。砂质粉土:小
12、于 0 . 00510%4. 粘性土: IP10,1017 粘土时间、结构性的影响四. 根据土的特殊性质进行分类1. 软土:泛指孔隙比大,天然含水量高(wwL),渗透性差,压缩性高,强 度低的软塑、流塑状粘性土。它包括淤泥质(1 . 0e 1.5)、有机质土(5%)、泥炭(60%)成土环境及分布规律:静水环境,絮状结果2. 红粘土(1) 定义:碳酸盐系出露的岩石经过红土化作用形成并覆盖于基岩上 的棕红、褐黄等色的高塑性粘土。(2) 特点:a、高塑性;b、wL50%; c、上硬下软,具膨胀性,裂隙发育。(3) 次生红粘土:红粘土经坡积洪积再搬运后仍保持红粘土基本特性,45 wL 50,称红粘土。
13、(4) 红粘土分布特征3. 膨胀土(1) 定义:粘粒成分主要由亲水性矿物伊力石和蒙脱石组成,具有强烈的吸水膨 胀和失水收缩特性的粘性土称膨胀土,其自由膨胀率通常大于40%。(2) 膨胀土分布及地貌特征:二级及以上阶地,山前盆地地缘,丘陵地带,地形平 坦,无陡坡。(3) 对工程的影响:吸水上抬,失水土裂;浅层滑坡,地裂,基槽及路堑坍塌。4. 盐渍土(1) 定义:地表深度1.0m范围内易溶盐含量大于0.5%的土称盐渍土。(2) 盐渍土生成条件:矿化度高,地下水近,蒸发大于降雨。(3) 分类:a.按其地理分布可分为:滨海盐渍土、内陆盐渍土、冲击平原盐渍土b. 按盐渍土中易溶盐的化学成分可分为:氯盐型
14、、硫酸盐型碳、碳酸盐型(4) 盐渍土的工程特性5. 多年冻土(1) 定义:在负温作用下,地壳表层处于冻结状态的土层或岩层为冻土。(2) 分类:季节性冻土、多年冻土(3) 冻土的工程危害:a.冬季冻胀和春融翻浆,沉陷;b.冰丘、冰锥、热融、滑 塌。6. 湿陷性黄土(1) 黄土定义:具备六条特征,原生黄土与次生黄土(2) 黄土的结构性与湿陷特征(3) 黄土按形成的年代可分为老黄土和新黄土 (p57表5-10)7. 人工填土(1)定义:由人类活动堆积而成的土。(2)分类:素填土(压实、虚填)、杂填土、冲填土第六章地下水的存在与类型第一节地下水的基本概念一. 自然界的水1. 大气水:以云、雾、雨、雪、
15、冰雹等形式存在于大气层中的水分称大气水, 降落到地表面时称为大气降水。2. 地表水:一液态或固态的形式存在于江河、湖泊、海洋、南北两极及高山地 区的水。3. 地下水:地下水是以固态、液态或水气形成存在于岩土体裂隙、孔隙和空洞 中的水。二. 岩土的空隙性1. 裂隙:构造运动以及其他各种内外地质营力作用下,产生于岩土体中的各种 扁平空隙。2. 溶隙:可溶岩体中裂隙经地下水流的长期溶蚀冲刷而成的空隙或空洞。3. 孔隙:存在于土的颗粒之间的小孔状或细管壮的空隙。三. 地下水的形成1. 地下水主要是由渗透作用和凝结作用形成,此外还有极少量的原生水。2. 凝结水的例子:a.草原沙漠;b.山体流水四. 地下
16、水位,包气带和饱水带1. 地下水位是指岩土体中重力水的自由界面2. 地表以下第一个稳定含水层水位以上未被水饱和的岩土体的范围称包气带; 而将该水位下以,孔隙全部被水所充填的岩土体范围称饱水带。五. 岩土体的水理性质:存储和运移水分的性质1. 容水性(度):nr= X100%2. 持水性(度):nch二 X100% wch = X100%3. 给水性(度):ng= X100% nr= nch +ng4. 透水性:允许水流透过的性能。六. 自然界水的循环1. 自然界水循环的一般描述2. 大循环(指水在海洋和陆地之间的整个范围内进行循环)小循环(指自然界的水在陆地或海洋自身内部的运动,相互转化和循环
17、)七. 含水层和隔水层的概念1. 含水层:在常规水力梯度下,有一定给水度并具透水性的饱水岩土层形成条件:(1)孔隙,裂隙:(2)隔水层,补给源2. 隔水层:常规水力梯度下,渗透性极差,给水度极小的岩土层称隔水层第二节地下水的基本类型一. 地下水按埋藏条件分类(地下水不包括水气,结合水,毛细水)1. 包气带水(1) 包气带水(上层滞水)形成(2) 上层滞水一般特点:a. 分布范围小,厚度小,水量少;b. 大气降水或凝结水补给;c. 以蒸发或沿隔水层外缘外泄;d. 动态不稳,季节性变化大;e. 易污染2. 潜水(1) 定义:地表以下第一个稳定的隔水层之上,具有自由水面的重力水称潜水。(2) 特点:
18、a.赋存方式(有底无顶);b.补给方式(大气、江河);c.排泄方 式;d.稳定性;e.易污染3. 层间水(1) 定义:存在于地表以下两个稳定的隔水层之间的含水层中重力水称为层间 水,受到超静水压力作用时则称其为承压水,俗称自流水。(2) 特点:a.补给区与分布区不一致;b.污染小,水质好;c.动态变化小,蒸 发量小;d.排泄方式;e.承压水形成的有利构造:(山有多高,水有多 高)向 斜、单斜。二. 地下水按含水层性质分类1. 孔隙水:孔隙水的存在条件和特征取决于岩土的孔隙状况储量,流动, 水质2. 裂隙水:风化、成岩、构造裂隙水。各种特点:风化:浅,水量小,渗透性差,潜水,滞水,变化大成岩:成
19、岩裂隙发育的岩石中,潜水或承压水构造:层状、脉状3. 岩溶水:赋存并运移于岩溶裂隙或溶洞中的水成为岩溶水第三节地下水的物理性质和化学成分一. 地下水的物理性质1. 密度:取决于水中其它物质及含量。2. 温度:周期性水温度变化区域(昼夜35m,年变1C,1530m),年常 恒温带和温度递增区域,33m/C,不同地区,距地表较浅的地下水温度差异巨 大,高寒区。3 .颜色:取决于其它物质种类,H2S,Fe2O3污染4. 透明度:透明,微浊,浑浊,极浊5. 气味和口味:H2S臭鸡蛋,有机质霉味,NaCL咸味6. 放射性:二. 地下水的化学成分:注:a.地下水是溶液;b.地下水中离子含量于该元素在地壳中
20、含量有关也与溶解 度有关;c.状态1 .离子状态的元素:K+、Na+、Ca2+、Mg2+、Cl-、SO42-、HCO3-七大元素2. 气态物质:O2、N2、CO2、CH4、H2S3. 化合物:Fe2O3、Al2O3、H2SiO3,多为难溶于水的矿物胶体三. 地下水按总矿化度的分类1. 总矿化度定义:单位体积地下水中所含有的金属离子,化合物以及其它微粒 的总量,g/l。2. 总矿化度测试方法:坩蜗或蒸发皿105110C,固体残渣3. 地下水按总矿化度分类:淡水50 g/l四. 地下水按氢离子浓度的分类PH=-lgH+ 9 强碱性水五. 地下水的硬度1. 定义:用硬度来表示水中钙镁离子含量多少。H
21、=1表示1升水中含10mgCaO 或 7.2mgMgO2. 地下水按硬度分类:极软H4.2;软4.28.4;微硬8.416.8;硬水16.825.2 ;极硬 25.2六. 影响地下水化学成分的主要作用地下水中各种化学成分的形成主要和两个方面的因素有关:a .与地下水的补给 类型有关。地下水补给类型不同,补给源中所含的物质成分不同,形成的地下水 所含的化学元素自然不同;b.影响地下水化学成分的另一重要因素是地下水的 存储和运移环境。地下水在存储和径流过程中不断与周围的岩石体物质发生着一 系列作用来改变其化学成分。1. 溶解溶滤作用:可溶物质溶于水,难溶物质剩下。2. 浓缩作用:浅层地下水水分蒸发
22、而浓缩,溶解度小的物质析出而改变其化学 成分。3. 离子交换和吸附作用:水中的一些化学物质吸附在颗粒表面上与颗粒表面上 原来以吸附的某些离子进行交换而改变地下水的化学成分。4. 脱碳酸作用环境改变而使其温度增高或压力降低,CO2便会从地下水中逸出Ca2+ +2HCO3-二二CaCO3| +CO2t+H2OMg2+5. 生物化学作用:指有细菌参与的一些氧化、还原作用硫酸化反应:2H2S+O2=2H2O+S2,S2+3O2+2H2O=4H+2SO42-脱硫酸反应:SO42-+2C+2H2O=H2S+2HCO3-6. 混合作用化学成分不同的地下水相遇混合后,经过一系列的化学反应,生成化学成份与原 来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物理性质 及其 工程 分类
![提示](https://www.31ppt.com/images/bang_tan.gif)
链接地址:https://www.31ppt.com/p-508712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