症状性动脉粥样硬化性颅内动脉狭窄中国专家共识解读.ppt
《症状性动脉粥样硬化性颅内动脉狭窄中国专家共识解读.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症状性动脉粥样硬化性颅内动脉狭窄中国专家共识解读.ppt(40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症状性动脉粥样硬化性颅内动脉狭窄中国专家共识解读,广东医学院附属医院神经内科 陈煜森,症状性动脉粥样硬化性颅内动脉狭窄(sICAS)是指由于动脉粥样硬化导致的颅内动脉狭窄,并在狭窄动脉供血区域发生过缺血性卒中或短暂脑缺血发作(TIA)。sICAS是全球范围内脑卒中的重要病因,尤其在中国和亚洲人群中更为突出。,流行病学,在中国,33%50%脑卒中和50%以上的TIA 存在sICAS。其他亚洲国家如泰国、韩国和新加坡的脑卒中病例中,sICAS的比例也分别高达47%、28%60%和48%。而美国每年脑卒中或TIA 病例中,仅10%由sICAS所致。香港、台湾和中国大陆的尸解资料均显示,颅内动脉硬化严
2、重程度明显高于颅外血管病变。,危险因素,传统危险因素包括:年龄、性别、高血压、糖尿病和高脂血症等。Solberg等提出颅内动脉粥样硬化的发生较颈动脉颅外段晚十年。新近研究认为代谢综合征也是sICAS的危险因素,它与sICAS的相关性比其他传统危险更为明显。sICAS华法林与阿司匹林比较(WASID)研究的亚组分析也发现,sICAS患者中约一半存在代谢综合征.,自然病程与预后,sICAS的自然病程具有进展性和多部位损害的特点。DSA 的回顾性研究中发现,ICA颅内段狭窄在随访7 年时间内20%有进展,而大脑前动脉(ACA)、MCA 和大脑后动脉(PCA)狭窄61%有进展,远远高于逆转的比率(IC
3、A 颅内段为14%,而ACA、MCA 和PCA 各为28%)。sICAS复发风险很高,风险高低因其狭窄部位不同而异。,sICAS缺血性卒中的年复发率,病理与病理生理-病理特点,sICAS 的常见部位是ICA 起始部和窦内段、MCA 第一段、VA起始部和远端以及BA中段。在中国人群进行的尸解研究显示,病变最常见部位是中等管径的颅内动脉以及其主要分支。MCA粥样硬化常见于第一段,可从起始段延伸到外侧裂的分支处;其次是第一段的远端或者MCA主要分支的近端,病理与病理生理-导致脑卒中的机制,MCA区域:MCA 栓塞性闭塞是的主要原因,但MCA 动脉粥样硬化也是一个重要原因。脑卒中的类型取决于血流变化、
4、侧支循环的代偿程度以及脑梗死的发病机制。Wong等研究发现中重度MCA狭窄发生的急性脑梗死,最常见的是单个穿通动脉闭塞,导致小的皮层下梗死;动脉至动脉栓塞伴栓子清除障碍,主要导致分水岭区的多发小灶梗死。MCA 狭窄的严重程度是预示脑卒中的独立危险因素,提示低灌注对于脑梗死发生的重要性.,持续超过12个月的慢性无症状MCA狭窄患者,无论是否使用药物治疗,很少被检测到MES。随访研究也证实这些患者脑卒中风险很低。突发血栓形成性MCA闭塞可在MCA区域产生相对较大的梗死灶。但与心源性栓塞性梗死相比,MCA 粥样硬化很少引起累及整个区域的恶性梗死,可能与侧支循环建立较好有关。,右侧大脑中动脉栓塞引起的
5、大面积脑梗死,ACA区域:ACA区脑梗死较少,占所有脑卒中3%以下。同MCA 区域脑梗死一样,来自心脏和近端ICA 动脉粥样硬化病变的栓子,被认为是该区域梗死的重要原因。然而在亚洲人群中,ACA 动脉粥样硬化似乎是该区域梗死的更重要原因。来源于心脏或ICA 病变的栓子并不一定导致大范围的ACA 区域梗死,可能与双侧ACA 之间有充分侧支循环有关。,VA区域:VA粥样硬化的最常见部位是颅外第一段,其次为第二段和第三段或者毗邻小脑后下动脉起始的颅内段远端。VA 颅内段动脉粥样硬化可导致供应延髓的分支闭塞,是延髓梗死最重要的原因。颅内外VA 严重粥样硬化时,血管壁的血栓可导致动脉至动脉栓塞,从而引起
6、远端分支闭塞,如大脑后动脉、小脑上动脉、小脑后下动脉、基底动脉或这其中的几条动脉。,BA区域:BA中部是发生严重动脉粥样硬化的常见部位。严重BA狭窄有局部血栓形成的危险。急性BA血栓形成性闭塞可引起多条穿支动脉闭塞,导致双侧脑桥梗死,临床上可表现为昏迷、四肢瘫及眼球运动障碍。慢性闭塞如果侧支循环充分,可不产生明显的神经系统损害。,PCA区域:PCA 区域梗死主要由栓塞引起,PCA粥样硬化被认为很少发生。PCA 栓塞性闭塞最常累及枕叶,而PCA 粥样硬化血栓形成更常导致皮层下(如丘脑腹外侧)梗死。PCA粥样硬化导致分支闭塞是中脑和丘脑梗死的一个重要机制。,sICAS的评估和诊断,sICAS的评估
7、内容:血管病变的形态学、侧支循环和血流动力学。评估方法:无创性检测TCD、MRIMRA、CT CTACTP和有创性检测DSA。,TCD是一种廉价、可床旁使用、易重复操作的检测手段。适用于颅内高度狭窄闭塞性血管病变的筛查和诊断。动脉粥样硬化累及颅内血管的常见部位以及主要侧支循环开放等均可以由TCD来探测和评估。MES监测已成为检测易损性斑块和卒中事件的重要手段。TCD的另一优点是便于随访评估sICAS治疗效果,CTCTA CTPCT平扫的颅内动脉高密度征,对于缺血性脑血管病的诊断和预后判断具有一定价值.CTA对颅内动脉狭窄闭塞的诊断敏感度和特异度可以分别达到97.1%和99.5%。另一大优点是C
8、TA可以将心脏、颈部和颅内血管同时进行评估。16 排以上CT 可以在CTA上很好评价颅内侧支循环,帮助判断卒中预后对于较大面积的脑缺血灶,CTP 可能反应半暗带情况,与MRI的灌注成像密切相关,颅内动脉高密度征,MRIMRA MRI T2相的“开花征”伪差(Blooming Artifact)对血管内血栓形成有提示作用SONIA研究中,TOF-MRA 对于狭窄程度为50%99%颅内动动脉的检测阳性预测值为66%,阴性预测值为87%。MRA有可能过度估计颅内动脉的狭窄度,骨性伪差、血管转折或卷曲以及血流速度缓慢或者太快,都可能造成MRA 假阳性CE-MRA主要用于颈动脉的检查,近年来也应用于颅内
9、血管成像。与TOF-MRA相比,CE-MRA 缩短了成像时间,可同时颅、内外血管成像,更清晰地观察狭窄远端的血管,并可轻度提高严重动脉狭窄的诊断敏感性和特异性,GRE-MRI“开花征”伪差(Blooming Artifact),磁共振灌注成像(PWI)与DWI 联合应用可以更好地评价脑缺血半暗带。缺点主要是目前多数医院不能提供急诊服务。高分辨MRI(HR-MRI)可以显示颅内动脉管壁结构。但要3.0T以上MRI 来完成。HR-MRI所判定的颅内动脉粥样斑块的分布、斑块内出血、颅内血管重塑率等与临床症状相关,DSA是颅内动脉粥样硬化狭窄闭塞诊断的金标准。三维旋转重建,提高了诊断sICAS的敏感性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症状 动脉粥样硬化 性颅内 动脉 狭窄 中国 专家 共识 解读

链接地址:https://www.31ppt.com/p-508410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