交通工程学.ppt
《交通工程学.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交通工程学.ppt(99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1/83,120世纪40年代美国交通工程师学会的定义交通工程学是工程学的一个分支,它研究道路规划、几何设计、交通管理和道路网、终点站、毗连区域用地与各种交通方式的关系,以便使客货运输安全、有效、经济和方便。2澳大利亚著名的交通工程学教授布伦敦的定义交通工程学是关于交通和出行的计测科学,是研究交通流和交通发生的基本规律的科学,为了使人、物安全而有效地移动,将此学科的知识用于交通系统的规划、设计和运营。31983年世界交通工程师协会会员指南提出的定义交通工程学是运输工程学的一个分支。它涉及到规划、几何设计、交通管理和道路网、终点站毗连用地与其他运输方式的关系。,一、交通工程学的定义,2/83,三、
2、研究内容(范围),交通特性(人、车、路、交通流);交通调查(Q、K、V、D、C、OD、时空分布特性、停车、环境);交通流理论(概率论、流体力学理论、排队论、跟驰理论和交通动力学方法);城市公共交通系统(公共交通方式、公交车辆、公交线路规划理论);交通规划理论与方法;交通管理与控制理论与方法;交通环境保护;通行能力;交通安全;停车规划、管理;自行车交通(特性、通行能力、管理);道路交通立法、条例;新交通体系及各种交通设施。,3,(一)驾驶员的交通特性,道路交通系统中的人包括车辆(机动车和非机动车)驾驶员、乘客和行人,他们都是道路的使用者和交通参与者。1驾驶员的任务(Drivers tasks)2
3、、驾驶员的职责和要求3、驾驶员的信息处理过程(The process of information disposal)4视觉特性(Vision characteristics)5反应特性(Reaction characteristics)6驾驶员的心理特点和个性特点7驾驶员的疲劳与兴奋,中华人民共和国道路交通安全法第九十一条: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道路交通安全法第九十一条之规定,饮酒后驾驶机动车的,处暂扣13个月机动车驾驶证,并处200500元罚款;醉酒后驾驶机动车的,由公安机关交通管理部门约束至酒醒,处15日以下拘留和暂扣36个月机动车驾驶证,并处5002000元罚款。饮酒后驾驶营运机动车的,处
4、暂扣三个月机动车驾驶证,并处500元罚款;醉酒后驾驶营运机动车的,由公安机关交通管理部门约束至酒醒,处15日以下拘留和暂扣6个月机动车驾驶证,并处2000元罚款。一年内有前两款规定醉酒后驾驶机动车的行为,被处罚两次以上的,吊销机动车驾驶证,五年内不得驾驶营运机动车。,2004年5月31日起,车辆驾驶人员血液、呼气酒精含量阈值与检验(GB19522-2004)国家标准正式出台。新标准对车辆驾驶人员血液酒精含量临界值作了调整,饮酒驾车由原来的30mg/100ml调整为20mg/100ml,醉酒驾车由原来的100mg/100ml调整为80mg/100ml,国家标准的出台无疑增加了处罚的面。据专家估算
5、:20毫克/100毫升大致相当于一杯啤酒;80毫克/100毫升则相当于3两低度白酒或者两瓶啤酒;而100毫克/100毫升就大致相当于半斤低度白酒或者3瓶啤酒。,6,人的感觉器官可以接收到各种各样的刺激,如驾驶员的眼睛可以看见车内的仪表、车外的道路、车辆、行人、交通信号和标志,耳朵可以听见发动机和喇叭的声音,鼻子可以闻到异常气味,手脚可以感觉到振动等。所有这些可以被人直接或间接感知到的各种刺激,都是信息;车辆在行驶过程中,驾驶员通过视、听、触觉器官从交通环境中获取信息,经过大脑进行处理,作出判断和反应,再支配手脚(运动器官)操纵汽车,使其按驾驶员的意志在道路上行进。这就是信息处理过程,见后图;在
6、这一过程中,驾驶员要受到自身一系列生理、心理因素的制约和外部条件的影响,如果在信息的采集、判断和处理的任何一个环节上发生差错,都会危及交通的安全和通畅。,3、驾驶员的信息处理过程*(The process of information disposal),7,1)信息感知阶段(The phrase of information perception)信息感知阶段即收集并理解信息的阶段。即感觉器官获取的信息在头脑中的反映。过程是:信息先由感觉器官接收,再经传入神经传到大脑皮层,产生相应的映象。如果这一过程出现某种意外,就会造成感知迟缓、感知错误。发生感知迟缓或感知错误的原因,除了刺激方面的原因(
7、如有些信息过于突然、过于隐蔽、刺激强度过于微弱等)以外,主要是驾驶员心理和生理方面的原因。,产生知觉,3、驾驶员的信息处理过程(The process of information disposal),8,2)分析判断阶段(The phrase of analysis and judgement)信息被感知以后,驾驶员把感知到的情况与自己的知识经验进行对照、分析,然后判断出道路、前后车、行人等等情况,并根据自驾车辆的技术状况、本人的健康状况及心理机能等,决定采取相应的措施。在驾驶员的判断中,对距离的判断非常重要。在驾驶过程中,经常进行加速、减速、超车、会车、制动等行为,距离是影响这些行为的重要
8、因素。,深度知觉形成判断,3、驾驶员的信息处理过程(The process of information disposal),9,3)操作反应阶段(The phrase of operation and reaction)驾驶员处理信息的最后阶段,是肢体的操作反应阶段,即手脚按大脑决策后的指令进行具体操作,并产生效果。尽管由于操作错误造成的事故不多,但常常是一些比较严重的事故。因此要求驾驶员的操作技能必须熟练,才能在紧急情况下不致出现失误。,执行操作,3、驾驶员的信息处理过程(The process of information disposal),10,实际驾驶过程中,感知、判断、操作是有机
9、地结合的。感知是判断的前提,为判断提供材料,是分析判断的源泉。分析判断又为操作反应提供指令。操作是感知和判断的结果。操作的结果,又反馈到感觉器官,对操作进行修正、调整。如果没有反馈,难以保证动作的准确性。感知、判断、操作三位一体,构成驾驶员的信息处理过程,其中任何一项错误,都将导致整个信息处理过程的失败,这一信息处理过程通过反馈进行循环往复。所以整个驾驶过程实质上就是不断地进行信息处理的循环过程。,3、驾驶员的信息处理过程(The process of information disposal),11,5反应特性(Reaction characteristics)*,反应是由外界因素的刺激而产
10、生的知觉行为过程。反应特性是驾驶员最重要的特性之一。包括驾驶员从视觉产生认识后,将信息传到大脑知觉中枢,经判断,再由运动中枢给手脚发出命令,开始动作。知觉反应时间是控制汽车行驶性能最重要的因素。,制动持续时间,制动操作过程,反应时间,制动作用时间,制动反应时间,12,第二章 交通特性分析,人-车-路的交通特性 人的交通特性 车的交通特性 道路的交通特性交通流特性交通量(Q)特性速度(V)特性密度(K)特性交通流基本特性的相互关系,交通量的表达平均交通量交通量的随机性常用的平均交通量年平均日交通量AADT(Annual Average Daily Traffic),n=365,366月平均日交通
11、量MADT,n=28,29,30,31周平均日交通量WADT,n=7平均日交通量ADT影响交通量的因素特性道路等级和功能、地区特征、时间特征,1、交通量的月变化一年内各月交通量的变化称为月变化。交通量月变系数交通量月变图,(二)交通量的时间分布特性,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月份,月平均日交通量年平均日交通量,15,16,2、交通量的周变化指一周内各天的交通量变化,也称日变化。交通量周变系数交通量日变图,日 一 二 三 四 五 六,一周某日交通量年平均日交通量,18,19,3、交通量的时变化 一天24h中,每个小时的交通量亦在不断变化。表示各小时交通量变化的曲线称为
12、交通量的日变图,亦有采用直方图表示。交通量时变图高峰小时交通量(Peak Hour Volume)高峰小时系数(Peak Hour Factor),交通量小时变化曲线图,交通量变化直方图,(1)交通量时变图、直方图,(2)高峰小时交通量(PHV)在城市道路上,交通量时变图一般呈现马鞍形,上下午各有一个高峰,在交通量呈现高峰的那个小时,称为高峰小时,高峰小时内的交通量称为高峰小时交通量。高峰小时的方向和存在条件。,(3)高峰小时流量比 高峰小时交通量占该天全天交通量之比。,(4)高峰小时系数(PHF)高峰小时交通量与高峰小时内最高某一时段的交通量扩大为高峰小时的交通量之比。,(5)高峰小时系数(
13、PHF)的意义,25,26,四、交通量的构成特性,交通量构成指交通量中各种交通工具(机动车、非机动车、客车、货车;大、中、小客货车;公交车、出租车、摩托车等等)所占数量和比重。分析交通量构成特性是确定道路功能、性质和制定交通管制策略措施的重要依据。公路交通量构成城市道路交通量构成城市出入口交通量构成,27,五、设计小时交通量*,交通量的随机性对道路设施的规划设施的影响:既不要造成严重阻塞也不能造成建成后流量很低设计小时交通量设计小时交通量的取得:第三十位最高小时交通量第30位小时交通量K值稳定,K值的意义?,设计小时交通量系数,28,设计小时交通量的其它方法1、取高峰小时交通量作为设计小时交通
14、量不是全年中最大的小时交通量。应是在全年中经常出现并且具有代表性的交通量,而不是偶然出现的最大小时交通量。在选定观测日期时,应尽可能兼顾到不同季节、月份和一周中的不同工作日。2、参照城市规划资料3、参照其它类似城市规模的道路交通量资料 改建道路根据1,参考2;新建道路根据2,参考3。设计小时交通量的修正1、方向分布不均匀系数2、车辆换算系数,29,设计小时交通量的作用 对于多车道公路,运用设计小时交通量可确定车道数和路幅宽度,取得良好的经济效益。对于双车道公路,由于车道数已定,设计小时交通量主要用于计算各不同时期的高峰小时和交通量,并据以评价道路服务水平、使用品质等。有了较准确的预测交通量、设
15、计通行能力及设计小时交通量,则可以用下列公式计算车道数及路幅宽度。,30,第三节 速度特性,第二章 交通流特性,1地点车速(Spot Speed)车辆通过某一地点时的瞬时车速。2行驶车速(Running Speed)由行驶某一区间所需时间(不包括停车时间)及其区间距离求得的车速。评价该路段线形顺适性和通行能力和成本效益分析3运行车速(Operating Speed)指中等技术水平的驾驶员在良好的气候条件、实际道路状况和交通条件下所能保持的安全车速。评价道路通行能力和车辆运行状况4行程车速(Travel Speed)行程车速又称区间车速,是车辆行驶路程与通过该路程所需的总时间(包括停车时间)之比
16、。评价道路畅通情况,估计行车延误。5临界车速(Critical Speed)指道路达到理论通行能力时的车速,对于选择道路等级具有重要作用。6设计车速(Design Speed)指在道路交通与气候条件良好的情况下仅受道路物理条件限制时所能保持的最大安全车速,用作道路线形几何设计的标准。,一、基本定义*,33,二、时间平均车速与区间平均车速*,1时间平均车速(Time Mean Speed,TMS)单位时间内测得通过道路某断面各车辆的点车速,这些点速度的算术平均值,即为该断面的时间平均车速。,时间平均车速第i辆车的点速度,2空间平均车速(Space Mean Speed,SMS)在某一特定瞬间,行
17、驶于道路某一特定长度内的全部车辆的车速分布的平均值,当观测长度为一定时,其数值为地点车速观测值的调和平均值。,34,例1设有3辆汽车,分别以20、40、60km/h的速度通过长度为10km的路段,试求时间平均车速和空间平均车速。,解:先求时间平均车速:再求空间平均车速,35,三、行车速度的统计分布特性,行车速度与交通量一样,也是一个随机变量。研究表明,在乡村公路和高速公路路段上,运行车速一般呈正态分布,在城市道路或高速公路匝道口处,车速分布比较集中,一般呈偏态分布,如皮尔逊型分布。对行车速度进行统计分析,一般要借助车速分布直方图和车速频率、累计频率分布曲线,如图示。,频率,36,速度分布特性高
18、速公路 图2-7图2-10给出了沈大路和沈本路调查的各车型及各车道的速度分布概率曲线。车速分布规律基本一致,都大致服从正态分布,三种车型的速度期望值也大致相等。另外,由内侧与外侧车道的速度分布曲线可知,内侧车道的车速明显高于外侧车道。,37,三、行车速度的统计分布特性,表征车速统计分布特性的特征车速*常用:1中位车速 也称50位车速,是指在该路段上在该速度以下行驶的车辆数与在该速度以上行驶的车辆数相等。在正态分布的情况下,50位车速等于平均车速。285位车速 在该路段行驶的所有车辆中,有85的车辆行驶速度在此速度以下,只有15的车辆行驶速度高于此值,交通管理部门常以此速度作为某些路段的限制车速
19、。315位车速与速率波动幅度 意义类前。在高速公路和快速道路上,为了行车安全,减少阻塞排队现象,要规定低速限制,因此15位车速测定是非常重要的。85位车速与15车速之差反映了该路段上的车速波动幅度,同时车速分布的标准偏差S与85位车速和15车速之差存在着下列近似关系:,第四节 密度特性,第二章 交通流特性,1、概念:指在某一瞬间内单位长度道路上的车辆数,又称车流密度,单位为:辆km。KN/L2、意义:车流密度大小反映一条道路上的交通密集程度。对于同一条道路,可不考虑车道数;对于具有不同车道数的道路,为使车流密度具有可比性,车流密度应按单车道定义,单位:辆km车道。密度是交通流中重要的参数,因为
20、它直接反映了交通需求量。密度还可以近似地用来衡量驾驶员操纵车辆的舒适性和灵活性。密度是瞬间值,随着观测的时刻、路段长度而变化,是平均值。3、密度的应用:管制、事故探测、服务水平,一、交通密度基本定义(Density),二、车道占有率(Occupancy),由于密度是瞬时值,随观测的时间或区间长度而变化,而且反映不出与车辆长度和速度的关系,尤其当车辆混合行驶时,密度的高低,并不能明确地表示交通流的状态,所以在交通工程中又引用了车道占有率的概念来表示车流密度。车道占有率包括空间占有率和时间占有率两种。1、空间占有率 在道路的一定路段上,车辆总长度与路段总长度之比称为空间占有率,通常以百分数表示。车
21、流密度只能表示车流的密集程度,而空间占有率则能反映某路段上车队的长度。其表达式如下:2时间占有率:在道路的任一路段上,车辆通过时间的累计值与观测总时间的比值称为时间占有率,通常以百分数表示。其表达式如下:,三、车头间距和车头时距,1、车头间距(Spacing):是指一条车道上前后相邻车辆之间的距离,用车辆上有代表性的点来测量,如前保险杠或前轮。2、车头时距(Headways):是前后两辆车通过车行道上某一点的时间差,也是用车辆上有代表性的点来测量。对观测路段上所有车辆的车头时距和车头间距取平均值称为平均车头时距和平均车头间距。平均车头间距和平均车头时距与宏观参数的关系如下:微观参数对许多交通分
22、析是有用的,如在通行能力的计算和交通流理论中的应用。另外,微观参数的使用,还可以单独分析交通流中各种相同类型车辆的运行状况,也就是说,既可以单独分析混合车流中前后跟随的轿车车流的密度和流率,也可以单独计算货车或其他交通体的密度和流率。,二、速度密度关系,格林希尔茨(Green Shields)模型线性模型在通常的交通流密度条件下格林柏(Greenberg)模型对数模型交通流密度很大时安德伍德(Underwood)模型指数模型交通流密度很小时其他模型,例题,已知某公路畅行速度为Vf=80Kmh,饱和密度为Kj=96辆Km,且已知速度与密度具有V=b-aK,求该路段在密度为30辆Km时的路段平均交
23、通量?该道路的最大交通量为多少,对应的速度和密度值是多少?解:由格林希尔茨线性模型 有:b=Vf=80,1分a=Vf/Kj=80/96,1分V=80-80/96*30=55 Kmh2分Q=KV=30*55=1650辆/小时2分Q=KV=K(b-aK),令dQ/dK=b-2aK=0,得Km=48辆Km,则1分Vm=80-80/96*48=40 Kmh 1分Qm=Km Vm=48*40=1920辆/小时 2分,第六节 间断流特性,第三章 交通流特性,间断流有外部固定因素影响的周期性中断的交通流。信号交叉口处车辆通行分析,信号交叉口的间断流,信号交叉口的交通流描述饱和车头时距饱和流率启动损失时间信号
24、交叉口的交通流是周期性停止的。当信号变为绿灯时,车辆由停止状态开始运动,前几辆车的车头时距是大于h1的。因此,对于前几辆车,应增加其时距(h1),从而得到一个增量值,称为起动损失时间,用l1表示清尾损失时间清尾损失时间l2是指从一个方向最后一辆车进入交叉口的时刻与另一方向变为绿灯的时刻之间的时间差。有效绿时 饱和流率与损失时间之间的关系是很重要的。对于饱和流李来说,有效时间被每辆车以h1秒的车头时距利用着。“有效时间”是在一个信号周期的基础上,不但扣除了红灯时间,而且扣除了起动和清尾损失时间。,信号交叉口的间断流,47,下面的例于可以帮助理解这一概念。对于给定的交叉口某一方向车道的交通信号,有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交通 工程学
链接地址:https://www.31ppt.com/p-508403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