疫规划综合监测.ppt
《疫规划综合监测.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疫规划综合监测.ppt(60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免疫规划综合监测,河南省疾病预防控制中心丰达星,内容,研究背景研究方法研究内容总结,免疫规划综合监测是免疫规划工作中的重要内容,是免疫规划评价的重要组成部分。疫苗安全性-AEFI监测一般反应异常反应偶合疾病流行病学效果接种率、及时率常规免疫报告相关疾病发病率疾病监测免疫学效果-综合监测健康人群抗体水平监测免疫成功率检测疫苗滴度监测,研究背景,研究概况-背景,综合监测的结果,既可以评价疫苗接种效果,又可为制定免疫策略提供依据。计划免疫技术管理规程-1998预防接种工作规范-2005省、地、县级疾病预防控制机构检验能力标准-2004(关于印发省、地、县级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实验室建设指导意见的通知),
2、研究方法-理论,血清流行病学-Seroepidemiology是流行病学的一个重要分支,它是用血清学方法和技术,分析研究人群血清中特异性抗原或抗体的分布规律及其影响因素,以阐明传染性疾病的发生与流行的规律,考核预防接种的效果。,血清流行病学-发展,血清流行病学研究始于上世纪 20年代,首先由 Frost 用血清学方法测得纽约等地区各年龄组人群白喉免疫状态。Willams应用诊断梅毒的华氏血清学试验窥察了巴的摩尔地区梅毒的分布和发病率。建立借助血清学方法检测人群血清中特异性抗体,研究传染病流行病学而发展起来的流行病学研究分支血清流行病学。,抗原或抗体外检测原理根据抗原抗体结合形成免疫复合物的性状
3、与活性特点,对标本中的抗原或抗体进行定性、定位或定量的检测。定性和定位检测比较简单,即用已知的抗体和待检样品混合,经过一段时间反应,若有免疫复合物形成的现象发生,就说明待检样品中有相应的抗原存在。若无预期的现象发生,则说明样品中无相应的抗原存在。同理也可用已知的抗原检测样品中是否有相应抗体。,免疫学原理,免疫学原理,对抗原或抗体进行定量检测时,以反应中加入抗原和抗体的浓度与形成免疫复物的浓度呈函数关系。根据免疫复合物产生的多少来推算样品中抗体的含量:在一定的反应条件下,加入的已知抗原的浓度一定,反应产生的免疫复合物多少与待检样品中含有相应抗体量成正比。也就是抗原浓度一定时,免疫复合物越多则样品
4、中的抗体量也越多。可用实验性标准曲线推算出样品中或抗体的含量。如免疫单向扩散试验、免疫比浊试验和酶联免疫检测等都属于这类方法。,抗原或抗体效价滴定的原理:当抗原抗体复合物形成多少不能反应抗原抗体反应强弱时,就不能以检测反应强度来对抗原或抗体进行定量。在实际工作中,把浓度低的反应成分(抗原或抗体)的浓度固定,把浓度高的另一种反应成分作一系列稀释。也就是表示效价的稀释度越高,样品中所含待检成分越多。,免疫学原理,评价人和动物免疫功能。临床上检测病人的抗病原生物的抗体、抗过敏原的抗体、血型抗体及各种自身抗体,对有关疾病的诊断有重要意义。有些感染性疾病(例如病毒感染性疾病),往往采用“双份血清法”,根
5、据发病初期及患病后某个时期抗体增长的情况进行诊断。抗体有保护性抗体,非保护性抗体之分,有些抗体的水平达到高峰后旋即下降乃至消失,有些抗体可长期存在直至终身。,免疫学原理,血清流行病学-方法,横断面研究在特定时间内,对某特定人群进行血清学调查,可展现该人群血清中某种抗体、抗原或其他成分的分布现状。乙肝表面抗体分布,血清流行病学-方法,重复横断面研究在一定时期对同一人群定期、重复进行血清学调查,以观察分析该人群血清中某种成分的动态变化。2次、多次;自然流行状态、疫苗免疫效果。,血清流行病学-方法,病例对照等专题研究 不同疫苗的比较 不同免疫程序的比较 母婴抗体比较,研究内容,疫苗质量监测免疫成功率
6、监测人群免疫水平监测,疫苗质量监测,疫苗质量是保证免疫成功的关键之一,通过开展疫苗质量的监测,了解疫苗在贮运和使用过程中各个环节的变化情况,以评价和改进冷链系统和疫苗管理工作,保证被接种者使用安全有效的疫苗,并根据疫苗质量安排接种使用剂量。还可为疫苗生产厂改进或提高产品的质量提供依据。主要对热敏感的麻疹疫苗和脊髓灰质炎疫苗进行滴度检测,条件具备时开展卡介苗的活菌计数。,疫苗质量监测,定点监测:对疾控中心新到货的不同批号的疫苗进行抽样监测,对贮存的疫苗每年也要至少进行一次抽检。检测的疫苗应按疫苗批号在冷库码放的四角和中部采取,每个部位采取的脊灰糖丸不得小于10粒,麻疹疫苗和卡介苗不得少于6支。,
7、疫苗质量监测,跟踪监测:有计划地抽检自地(市)级到基层接种点各级使用的同一批号的疫苗,检测疫苗滴度,以了解疫苗在贮存、运输和使用的各个环节和层次(省、地区、监测县、乡、村或接种点)该批疫苗的质量变化。要求每级设一个接种点,每个采样点抽取的脊灰糖丸不得少于10粒,麻疹疫苗、卡介苗不得少于6支。要求跟踪监测每年开展一次。,人群免疫水平监测,采用横断面监测方法,监测特定年龄组人群免疫规划针对传染病的免疫水平、了解该人群免疫状况,为制定疾病的控制、消除乃至消灭的免疫策略,评价免疫效果提供依据。,抽样要求:,从各监测乡中(或街道办事处)随机抽取村(城市为保健地段),按照单纯随机抽样的方法,1岁、12岁、
8、34岁、56岁、714岁、1519岁、20岁年龄组健康人群。发病主要为成人的疾病,可适当调整监测对象的年龄范围。每个年龄组、每种国家免疫规划疫苗针对传染病的监测样本数为3050人。,监测内容:,抽取调查对象分别进行麻疹、风疹、百日咳、白喉、破伤风和脊灰、乙肝、流脑等免疫规划针对传染病的免疫水平检测。,健康人群A、C群流脑抗体分布,甲型H1N1抗体水平分布,免疫成功率监测,方法采用重复横断面监测,旨在考核和评价疫苗的接种质量和效果,找出影响免疫接种质量的有关因素,改进接种实施。免疫成功率是指接种疫苗后获得保护水平的人数占接种该疫苗总人数的百分比。,抽样要求:,要求被监测乡在冷链运转之前,随机抽取
9、一个村,依据接种卡册,按照单纯随机抽样的方法,选择在本次运转中将要开始某种疫苗基础免疫的儿童30人以上(应确保采集到免疫后30名儿童的血清),作为该种疫苗免疫成功率监测的对象,乙肝疫苗监测需选择新生儿(出生后一个月内)。,抽样要求:,卡介苗和乙肝疫苗监测需选择新生儿(出生后一个月内)。在基础免疫实施前(卡介苗除外)及完成接种后1个月(卡介苗为14周)采双份标本(卡介苗仅做现场皮试),不同剂型甲肝疫苗阳转率,实验室检测方法和标准,(一)疫苗质量监测 麻疹疫苗、脊灰糖丸的滴度测定采用微量细胞培养板法。麻疹疫苗效价:疫苗的滴度于37放置7天前后均不得低于3.5LogCCID50/1.0ml。37放置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规划 综合 监测
链接地址:https://www.31ppt.com/p-508401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