界面现象和吸附.ppt
《界面现象和吸附.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界面现象和吸附.ppt(91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第四章 界面现象和吸附,4.1 表面张力及表面Gibbs自由能,4.2 弯曲界面的一些现象,4.3 润湿和铺展,4.4 固体表面的吸附作用,4.5 吸附等温方程式,4.6 固-气界面吸附的影响因素,4.7 固体-溶液界面吸附,一、表面和界面(surface and interface),界面是指两相接触的约几个分子厚度的过渡区,若其中一相为气体,这种界面通常称为表面。,常见的界面有:气-液界面,气-固界面,液-液界面,液-固界面,固-固界面。,严格讲表面应是液体和固体与其饱和蒸气之间的界面,但习惯上把液体或固体与空气的界面称为液体或固体的表面。,1.气-液界面,2.气-固界面,3.液-液界面,
2、4.液-固界面,5.固-固界面,二、界面现象,1、定义 在任何两相界面上都可以发生复杂的物理或化学现象,总称为表面现象。界面现象所讨论的是在相界面上发生的一些行为。对于多相体系,在讨论其热力学性质时,并未考虑其界面的特殊性质,这是因为在通常情况下,体系中物质的表面分子占全部分子的比例很小,可以忽略不计。但当表面分子所占比例很大时,其界面层的性质就必须考虑。,2、影响因素 一般,表面现象与体系的分散程度有关,分散程度越高,表面现象越明显。常用比表面来表示物质的分散程度。,1)比表面(specific surface area),比表面通常用来表示物质分散的程度,有两种常用的表示方法:一种是单位质
3、量的固体所具有的表面积;另一种是单位体积固体所具有的表面积。即:,式中,m 和 V 分别为固体的质量和体积,As为其表面积。目前常用的测定表面积的方法有BET法和色谱法。,2)分散度与比表面,把物质分散成细小微粒的程度称为分散度。把一定大小的物质分割得越小,则分散度越高,比表面也越大。,例如,把边长为1 cm的立方体1 cm3,逐渐分割成小立方体时,比表面将以几何级数增长。,分散程度越高,比表面越大,表面能也越高。,可见达到nm级的超细微粒,具有巨大的比表面积,因而具有许多独特的表面效应,成为新材料和多相催化方面的研究热点。,第一节 表面张力和表面能,一、净吸力和表面张力概念 1、净吸力,表面
4、层分子与内部分子相比所处的环境不同。,体相内部分子所受四周邻近相同分子的作用力是对称的,各个方向的力彼此抵销;,但是处在界面层的分子,一方面受到体相内相同物质分子的作用,另一方面受到性质不同的另一相中物质分子的作用,其作用力未必能相互抵销,因此,界面层会显示出一些独特的性质。,对于单组分系统,这种特性主要来自于同一物质在不同相中的密度不同;对于多组分系统,则特性来自于界面层的组成与任一相的组成均不相同。,最简单的例子是液体及其蒸气组成的表面。,液体内部分子所受的力可以彼此抵销,但表面分子受到体相分子的拉力大,受到气相分子的拉力小(因为气相密度低),所以表面分子受到垂直于液体表面,指向液体内部的
5、合吸力,称为净吸力。,界面现象的本质,这种作用力使表面有自动收缩到最小的趋势,并使表面层显示出一些独特性质,如表面张力、表面吸附、毛细现象、过饱和状态等。,2、表面能 若将液体内部分子从液体内部移向表面,就要克服向内的净吸力,而作功。这种功为非体积功 W 表面功。外界消耗的功储存于液面,成为表面分子所具有的额外的势能,称为表面能。,3、表面张力 由于表面层分子始终受到一个指向液体内部的引力作用,因此液体表面层分子总是有向液体内部移动的趋向,力图缩小液体表面积。因此,可认为,液体表面上存在使液面绷紧的张力,称为表面张力。表面张力的本质是由分子间力引起的。,1)定义 A、增加单位表面积所消耗的功。
6、,由于表面张力的存在,所以要把液体内部的分子搬到表面使表面积增加,就必须克服张力,对系统作非体积功 W。所以表面张力(或)比表面功,增加单位表面积时所消耗的功。单位为 J/m2 或 N/m。恒温恒压下,可逆非体积功等于体系的吉布斯自由能变化值,即:dGT,p=W=dAs,比表面自由能,增加单位表面积时吉布斯函数的变化值。,B、可认为是作用在金属丝框单位长度上的力,从液膜自动收缩的实验,可以很好地认识这点。,将一含有一个活动边框的金属线框架放在肥皂液中,然后取出悬挂,活动边在下面。,由于金属框上的肥皂膜的表面张力作用,可滑动的边会被向上拉,直至顶部。,如果在活动边框上挂一重物,使重物质量W2与边
7、框质量W1所产生的重力F与总的表面张力大小相等方向相反,则金属丝不再滑动。,这时,l 是滑动边的长度,因膜有两个面,所以边界总长度为2l,就是作用于单位边界上的表面张力。,3)方向,如图,有一金属丝环,环上系一丝线圈,把金属丝环同丝线圈一起浸在皂液中,然后取出,环中就形成一层液膜,丝线圈可在液膜上自由运动。若将线圈内液膜刺破,丝线圈即被弹开形成圆形,就好像液面对丝线圈沿着环的半径方向有向外的拉力一样。由此可推知,液膜未被刺破时,丝线也受到同样的拉力,只是净力为 0。,在两相(特别是气-液)界面上,处处存在着一种张力,这种力垂直于表面的边界,指向液体方向并与表面相切。,把作用于单位边界线上的这种
8、力称为表面张力,用 g 或 表示。,表面张力的单位是:,二、影响表面张力的因素,1、物质本性纯物质的表面张力与分子的性质有关,通常是:,2、相界面性质 Antonoff 发现,两种液体之间的界面张力是两种液体互相饱和时的表面张力之差,即,水因为有氢键,所以表面张力也比较大。,金属键 离子键 极性共价键 非极性共价键,这个经验规律称为 Antonoff 规则,3、温度,温度升高,表面张力减小。因为:温度升高,体积增大,分子间距增大,体内分子对表面层分子的作用力减小;温度升高,气相蒸气压变大,密度增大,气相分子对液体表面分子的作用力增强。但少数物质(钢液、铜合金以及一些硅酸盐和炉渣)的表面张力随温
9、度升高增加。原因尚无定论,有人认为:钢液在温度上升时,一方面分子间距增大,作用力减弱,但另一方面,钢水中吸附的使表面张力降低的表面活性物质减少,后者作用大于前者,所以,表面张力随温度升高而增加;炉渣在温度升高时,复合离子离解为简单离子,使粒子数目增加,且简单离子半径减小,引力大,所以表面张力增大。,界面张力与温度的关系,Ramsay 和 Shields 提出的 与T的经验式较常用:,Etvs(约特弗斯)曾提出温度与表面张力的关系式为,4、压力,压力增大一般使表面张力下降。,5、溶质和浓度,溶液中加入溶质后,溶液的表面张力将发生变化。能使溶液表面张力升高的物质,称为表面惰性物质。将能使溶液表面张
10、力降低的物质,称为表面活性物质。,表面活性物质的浓度对溶液表面张力的影响,可以从-c曲线中直接看出。,稀溶液的-c 曲线的三种类型,曲线,表面活性物质,曲线,非表面活性物质,曲线,表面活性剂,三、测定液体表面张力的方法,1、毛细管上升法(最简单最准确的方法)毛细现象 将毛细管插入液体中,管内外液面形成高度差的现象(如图)。,测定表面张力方法很多,如毛细管上升法、滴重法、吊环法、最大压力气泡法、吊片法和静液法等。,把毛细管插入水中,管中的水柱表面会呈凹形曲面,致使水柱上升到一定高度。当插入汞中时,管内汞面呈凸形,管内汞面下降。,上升的力F=2rcos,液柱的重力F=r2hg,r:毛细管半径,:表
11、面张力;:接触角,h:液柱高;g:重力加速度,2、滴体积法(滴重法),方法:测量从半径为r(液体润湿管端面,为管端外径,否则为管口内径)的垂直滴管末端缓慢滴落的液滴的体积或重量。原理:当液滴滴落时,存在:,滴重法的校正因子f,滴体积法的校正因子F,3、最大气泡压力法其装置如图所示,打开左侧大容器的活塞,使水慢慢流出,容器上方气体的压力逐渐减小,即逐步减小毛细管外的压力 p,而毛细管与大气相通,毛细管内的压力恒为 大气压。在毛细管外下端产生气泡。当毛细管内外的压差 p最大,气泡的半径为毛细管半径 r。,可从压力计读出此时液面差 h,则,实验证明,最大压差与表面张力成正比,与曲率半径成反比,即:其
12、中:K=2,实验时用同一支毛细管和压差计对表面张力分别为1和2的液体进行测试,其相应液柱差为h1和h2,则:,可从已知表面张力的液体求待测液体的表面张力。此法与接触角无关,不需要液体密度数据,装置简单,应用广泛。,四、固体表面张力的测定,无直接可靠方法,使用间接方法或从理论上估算。,1、临界表面张力测定法(用于气-固表面)将一系列已知表面张力的液体置于表面张力较小的高分子固体表面上,并分别测定其润湿角,则液与cos之间呈直线关系。将直线外推到cos=1(即=0),则对应液体的表面张力即为该固体的临界表面张力c。,2、利用与温度的关系求 用于高聚物,气-固表面,液体的表面张力随温度T而。测定高聚
13、物熔体在不同温度下的,再外推到相当于固态时某一温度下的,即为该T下的。忽略了相变对的影响,只能是近似值。,3、利用固体的溶解度求(固-液表面),按 ln(Sr/S)=2M/(RTr)S:大颗粒固体的溶解度;Sr:小颗粒固体的溶解度M:固体的分子量;:固体的密度;r:小颗粒的半径,解:小水滴数,例:20,101.325 kPa下,把一半径r1=1mm的水珠分散成r2=10-3mm的小水珠,问环境需作多少功。20,水=72.8mN/m。,第二节 弯曲界面的一些现象,一、弯曲液面两侧的压力差 弯曲液面的一个根本特征就是存在附加压力。例:用小管吹肥皂泡后,必须把管的另一头堵住,泡才能存在,否则就自行收
14、缩了。这就是因为弯曲的液膜在向内附加压力。弯曲液面之所以有附加压力,是因为表面张力的存在。,在平面上,对一小面积AB,沿AB的四周每点的两边都存在表面张力,大小相等,方向相反,所以没有附加压力。,表面张力平行于液面指向四周。液面平衡时,各个方向的张力抵消。合力为 0,液面内外压相等。P外=P内。设向下的大气压力为po,向上的反作用力也为po,附加压力 p等于零。,1、凹、凸面的规定,2、液滴受力分析 凸液面,表面张力是液面的切线方向。在液面上取一小截面 ABC,则沿截面周界线以外的表面对周界线有张力的作用,张力的作用点在周界线,其方向垂直于周界线,且与液滴表面相切。,由图可知,周界线上,表面张
15、力的合力在截面垂直方向上的分量不为零,并对截面下的液体产生压力 p,使液面下的液体所承受的压力 p l 大于液面外大气的压力 p g。p=p凹-p凸=p l-p g P 即为附加压力,也叫毛细压力,收缩压。,凹液面,同样由于表面张力的存在。使液面受到一向外的附加压力 p。,p=p凹-p凸=Pg-Pl,综上所述,对弯曲液面,附加压力 P=P凹-P凸,其中 P 凹 为凹面一侧的压力,P 凸 为凸面一侧的压力。由于 P 凹恒 P 凸,P 恒 0。,由以上讨论可知:p 仅存于弯曲液面上,p 是由于表面张力的存在而存在的。p指向曲率中心。曲率中心一侧的体相压力大于曲面另一侧体相的压力。,凸面上受的总压力
16、大于平面上的压力。,凹面上受的总压力小于平面上的压力。,附加压力的大小与曲率半径有关。,二、p与曲率半径的关系,1、液滴,在毛细管内充满液体,管端有半径为R 的球状液滴与之平衡。,外压为 p0,附加压力为 p,液滴所受总压为:,p,代入,得,对活塞稍加压力,将毛细管内液体压出少许。,使液滴体积增加dV,相应地其表面积增加dA,克服附加压力 p所作的功等于可逆增加表面积的Gibbs自由能,凸面上因外压与附加压力的方向一致,液体所受的总压等于外压和附加压力之和,总压比平面上大。相当于曲率半径取了正值。,曲率半径越小,附加压力越大。,凹面上因外压与附加压力的方向相反,液体所受的总压等于外压和附加压力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界面 现象 吸附

链接地址:https://www.31ppt.com/p-508368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