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织行为学(第四版).ppt
《组织行为学(第四版).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组织行为学(第四版).ppt(651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组织行为学Organizational Behavior,第一章 组织行为学导论,1.1 组织与组织行为1.2 组织行为学的演进发展1.3 研究方法,1.1 组织与组织行为,一组织组织的含义组织和环境组织的演变组织和管理管理工作中人的因素,1.组织的含义,对完成特定使命的人的系统性安排 三要素组织内部基本的专业分工-作业活动、管理活动组织结构,2.组织和环境,存在于组织之外并对组织产生影响作用的外部事物和现象自然、技术、文化、经济、政治等方面组织和环境进行物质、能量、信息交换组织的利益相关者组织要适应环境的变化;组织对环境的影响,以适应环境为前提。,3.组织的演变,两种形态:维持结构,创造结构
2、。竞争性环境中,与环境的协调、适应程度决定组织工作的有效性。内部制度和工作效率决定投入产出比专业化和分工是组织演变动因规模收益和管理成本决定组织适度规模员工需要和组织目标的动态平衡,4.组织和管理,在特定的环境下,对组织所拥有的资源进行有效的计划、组织、激励、领导和控制,以达到既定组织目标的过程管理的效果:组织效率,组织效能组织效能:“做正确的事”组织效率:“正确地做事”,5.管理中人的因素,在构成组织的各种资源要素中,人的因素是最活跃的因素 管理职能中人的因素管理技能中人的因素技术技能、人际技能、概念技能管理角色中人的因素亨利明茨伯格的管理角色理论:人际关系角色(Interpersonal
3、roles)指所有的管理者都要履行礼仪和象征性的义务;,5.管理中人的因素,信息传递角色(Information roles)指所有的管理者在某种程度上,都从外部的组织或机构接受和收集信息;决策制定角色(Decision criteria)有4种。作为企业家,发起和监督那些将改进组织的问题;作为资源分配者,管理者负有分配人力、物质和金融资源的责任;当管理者为了自己组织的利益与其他团体议价和商定成交条件时,是在扮演谈判者的角色;当组织面临重大的、意外的动乱时,负责采取补救行动时,就是混乱驾驭者的角色。,二组织行为,组织行为的三个层次组织行为学的定义,1.组织行为三层次,个体:个体差异:传记特点;
4、人格,能力,学习;工作价值观、态度,状态、意志和情感;个体心理过程:知觉,归因群体:团队管理;个人和群体决策行为;组织中的沟通行为;领导行为;冲突处理和谈判行为;组织:组织变革、发展、学习,组织技术、工作和结构、组织文化;人力资源政策,压力;未来发展趋势。,2.组织行为学定义,研究组织中人的心理和行为表现及其规律,提高管理人员预测、引导和控制人的行为的能力,以实现组织既定目标的科学。,1.2 组织行为学的发展阶段,一组织行为学的产生二组织行为学的发展,一组织行为学的产生,古代管理中的组织行为萌芽工业革命时期的组织行为实践“管理运动”中的行为研究人群关系运动到组织行为学的产生,1.古代的组织行为
5、萌芽,古代管理的组织行为思想:与一般的心理、行为研究基本上是一致的,直观、简单。,2.工业革命时期行为研究,工业革命:James Watt,Jr(17691848)规范化的管理技术。欧文(18711858)“人际关系之父”改善工作条件;限制童工最低年龄;缩短劳动时间;提供厂内膳食;设立按成本价出售生活必需品的商店;建造住房、修筑街道改善工人居住条件等。克虏伯-住房、子女教育、医疗保险、低息贷款等福利,3.“管理运动”的行为研究,铁路企业管理,职业经理人。1886年新美国机械工程师协会。Henry Towne;监督流程分析管理费用;固定资产核算;薪酬制度;89年亨利汤“收益分享方案”;91年Fr
6、ederick A Halsey 1891工资报酬制,分析计时制、计件制、分红制等缺点,“奖金方案”;1895年泰勒“差别计件制”,“管理运动”时期,Emerson消除浪费、降低成本和直线职能制,Cooke把科学管理应用到教育和市政组织上1914年福特人事研究室德国:Hugo Munsterberg心理学与产业效率工业心理学。Taylor(18561915)科学管理理论。丽莲吉尔布雷斯对工人心理研究。,4.工业心理学的创建,霍桑实验:1924-27,照明;27-32继电器装配工人小组试验,访谈,接线班接线工作室试验梅奥“人群关系理论”:工人是“社会人”,有社会和心理方面的要求;非正式组织活动机
7、制;生产效率主要取决于职工的工作态度以及周围的人际关系,“人群关系运动”,1929年“大萧条”,1935年Wagner Act Magna Carta of labor。“人群关系运动”Dale Carnegie如何赢得朋友和影响人们,行为科学,“行为科学”:1949年芝加哥大学相关学科:心理学,社会学,社会心理学,人类学,生理学。组织行为的研究:60年代中叶之后,企业性组织内人和群体的行为。,组织行为与管理理念变革,组织行为学的出现反映了组织管理理念的重大变革,人力资源成为组织最重要的资源。重视人的作用。由以“事”以中心发展到以“人”为中心;由“纪律”研究到“行为”研究;由“监督”管理到“激
8、励”管理。,二组织行为学的发展,人力资源学派(Human Resources School)的出现权变观点进入管理领域 组织文化研究的兴起组织行为学的深入“新组织”兴起与组织过程的研究,1.人力资源学派出现,五十年代后期美国经济衰退,人际关系学派片面强调关系的缺陷,员工需要和期望变化。企业问题根源在于未能发挥员工的潜力。Argyris1957年个性与组织抨击人际关系学派。未能满足员工成就感,不能解决积极性。McGregor1960企业的人的方面总结人性假设。传统管理来源于教会和军队,没有接触现代组织,X理论。现带社会一般人没有充分发挥潜力,Y理论。员工承担更多责任。,2.权变观点进入管理领域,
9、权变理论:管理对象和环境变化多端,简单化的、普遍适用的方案并不存在,按照对象和情景具体情况,选择对策。从错综复杂的情景中寻找关键性变量,探讨变量之间因果关系,规律性。Schein对人性假设的分析:经济人、社会人、自我实现人、复杂人的四种假设,3.组织文化研究的兴起,组织长期经营中逐步形成的共同文化观念,领导者倡导为员工所认同的群体规范和行为准则。日本企业成功经验:吸收先进经验为己所用;注重文化因素,共同价值观,人的工作,“组织风土”。人群有机协作体:“观念人”,信仰和价值观,行为指南。“生活组织”,从社会而非单纯经济角度来看企业职能。劳动者和个人的存在不可分割,工作谋求的物质利益、人生价值。,
10、4“新组织”与组织过程研究,信息技术发展,“新组织”兴起。“新组织”特征:网络化,扁平化,灵活性,多元化,全球化。理论问题:多元化的人力资源;劳动协作方式的变化;“知识工作者”;组织学习与道德行为改善注重变化的过程研究,1.3 组织行为学的研究方法,1949年在芝加哥大学的大会上,用科学方法系统研究组织行为四项决定。1.理论的肯定和证明必须靠公众都能观察了解的客观事实,不能单凭学者个人的经验。2.尽量科学方式来说明假设,以便精密地测试和修正。3.使各种论述精确,俾能用严密试验予以肯定或否定。4.使用自然科学所惯用的“厘米一克一秒”制作为度量工具。,一.研究分类,以应用广度为原则的分类:理论性研
11、究,应用性研究,服务性研究,行动研究 以研究目标为原则的分类:描述研究、因果性研究、预测性研究可控性分类的研究方法:案例分析、现场调查、实验室实验和现场实验,二.组织行为学的研究方法,调查研究方法实验方法数量统计方法理论模型方法,组织行为学的统计模型,因变量:HR Effectiveness-生产率Productivity(job performance),缺勤Absenteeism,流动 Turnover,工作满意度Job satisfaction,Citizenship自变量:三层次的因素,三、组织行为学研究的道德问题,组织行为研究的三个层次个体、群体和组织都涉及到道德内容。组织行为研究中
12、道德问题的一个重要表现是组织内部公平与效率之间的权衡。道德标准既是一个历史的范畴,又是制度和文化的内核。国家之间社会和文化的差异决定了道德准则不可能完全跨越国界而普遍适用。,第二章 个体心理与个体行为,2.1 关于人的理论2.2 需要、动机与行为2.3 价值观与行为 2.4 知觉与行为 2.5 态度与行为 2.6 人格与行为 2.7 能力与行为 2.8 意志与行为2.9 兴趣与行为 2.10 情感与行为,2.1 关于人的理论,一人性假设理论二马斯洛需要层次理论三中国关于人的需要的理论,一人性假设理论,经济人假设社会人假设自我实现人假设复杂人假设,1.经济人假设,关于人性的古典假设,泰勒理论出发
13、点。McGregor称X理论。起源于享乐主义,人的行为是为了获得最大经济利益。主要内容:多数人都是懒惰的;没有雄心壮志;个人目标与组织目标相矛盾的;缺乏理智,不能克制自己;为满足基本生理安全需要。做经济上获利最大的事。管理职责和方式:职权命令,使对方服从;严密组织和具体规范;金钱报酬。,2.社会人假设,梅奥等人依据霍桑试验提出。认为人们最重视工作中的友好相处,物质利益是次要因素。主要内容:交往需要是主要动机;专业分工和机械化使劳动失去内在含义,从工作社会意义寻求安慰;人际关系比管理措施和奖励影响大;满足员工社会需要,提高工作效率。管理方式:爱护、尊重员工,建立融洽的人际关系,提高组织士气;尽量
14、采取集体奖励;管理人员要充当上下级之间的中介,促进沟通。,3.自我实现人假设,行为科学和人力资源学派代表人物Maslow自我实现需要,Argyris成熟个性,McGregorY理论。主要内容:一般人都是勤奋的,只要环境有利,工作可以成为满足;愿意自我管理来完成目标;个人自我实现要求和组织目标不矛盾;人们主动承担责任;多数人都能发挥想象力,聪明才智和创造性;普通人潜能只得到部分发挥。管理方式:管理重点是创造有利于人发挥潜能的工作环境;激励以内在激励为主;决策权力分享,工人参与管理,更多的自主权。,4.复杂人假设,Schein等认为人是复杂多变的,不能一概而论。Malse和Lorsch“超Y理论”
15、。主要内容:人的需要纷繁复杂随不同阶段、条件和环境而变;同一时间有多种需要,产生新的需要和动机;不同组织形成不同的动机;满足感决定于本人需要结构及其与组织的相互关系。启发:没有普适管理方式。权变的管理的方法和技巧,诊断问题的洞察力。,二马斯洛需要层次理论,需要层次的划分马斯洛的主要论点马斯洛需要理论的两重性,1.需要层次,(1908-1970)美国人本主义心理学家。1943年出版调动人的积极性的理论,把人的需要分为生理、安全、社交、尊重和自我实现五个需要层次。1954年在动机与个性中,进一步阐述该理论,把人的需要分为七层次,即:生理、安全、社交,尊重、求知、求美和自我实现需要。,2.主要论点,
16、由低到高形成一个阶梯,低层次需要相对满足后,产生更高一级的需求,只有未满足的需要才能影响行为。人的行为由主导需要决定。对特定的人来说,各种需要在不同时期的重要性、强烈程度不同,形成需要层次结构。最迫切的需要形成主导需要。人们对需要的追求各有差别。同一需要对不同人的重要性、迫切性不同,一种需要获得满足后并不消失,只是对行为的影响比重减轻而已。,2.主要论点,一个国家人民的需要层次结构和经济、社会发展水平相关。不发达国家,生理、安全需要占主导的人数比重较大,高层次需要的比重较小;发达国家情况相反。戴维斯(KDavis)曾就美国的情况进行估计,美国工人主导需要变化估计,主导需要种类 1935年199
17、5年 生理需要 35 5 安全需要 45 15 社交需要 10 24 自尊需要 7 30 自我实现需要 3 26,3.马斯洛需要理论的两重性,科学性:一定程度上反映人类行为和心理活动的规律。局限性:人本主义理论基础,以个人价值为出发点,强调个人需要;自然需要,没有涉及到社会需要;需要逐级递升有形而上学和机械论倾向,实证表明,高级水平需要可以率先发展,高层次需要得不到满足时,“回归”倾向对低层次的需要更强烈。,三中国关于人的需要的理论,1.中国古代的人性思想2.中国古代的需要层次思想3.中国现代需要层次理论的研究,1.中国古代的人性思想,孔子论语阳货“性相近,习相远也”世硕“性善恶混论”:“人性
18、有善有恶,举人之善性,养而致之则善长;性恶,养而致之则善长”告不害“性无善恶论”,“性犹湍水也,决诸东方则东流,决诸西方则东西,人性之无分于善不善也,犹水之无分于东西也”。人为制造。孟子论证“性善论”荀子“人之性恶,其善者伪也”,2.中国古代的需要层次思想,论语里仁“富与贵,是人之所欲也”告子“食色,性也”孟子告子上管子“仓廪实知礼节,衣食足而知荣辱”列子杨朱“生民之不得休息,为四事故,一为寿,二为名,三为位,四为货”王夫子:“盖凡声色、货利、权势、事功之所欲者,皆谓之欲”,3.中国现代需要层次的研究,马克思主义人的需要层次的理论在中国的应用和发展:马克思把人的需要分成了自然的、精神的、社会的
19、三种需要。恩格斯提出在社会主义社会人的需要为生活、享受、发展需要。列宁斯大林的观点可归纳为三种:物质、精神和“共产主义劳动”需要。毛泽东强调塑造“大公无私的人”。实际上要求人们要超越自我。过分强调了精神力量。改革开放以来,各种理论的综合。,2.1 需要、动机与行为,一需要与行为 二动机与行为的关系 三激励机制,一需要与行为,行为:人类有意识活动产生的原因:个体生物本能;社会环境决定。Lewin人类行为公式:B=f(PE)需要:客观刺激作用于人的大脑所引起的个体缺乏某种东西的状态(外部,内部;物质,精神)动机:引起个人行为、维持该行为并将此行为导向满足某种需要的欲望、愿望、信念等心理因素叫动机,
20、需要与行为,需要转变为动机条件:一是需要到一定强度,产生满足需要的愿望;二是需要对象(目标)的确定。转变过程:需要强度增加,未能满足-,产生心理紧张状态-驱动力-寻找目标行为(目标导向行为)-需要满足(目标行为)-紧张减少,二 动机和行为,动机结构:人往往同时存在多种动机,有强弱之分,有矛盾和斗争,以其一定的相互关系构成动机体系。优势动机:动机系统中各动机强度、稳定性不同,最强烈而又稳定的动机,叫优势动机,其他叫辅助动机。行为受优势动机支配三类行为:目标导向行为(有了动机后,寻求、到达目标的过程);目标行为(直接满足需要的行为);间接行为,动机和行为的对应关系,复杂性同一动机可以引起多种不同的
21、行为同一行为可出自不同的动机一种行为可能为多种动机所推动合理的动机可能引起有不合理的甚至错误的行为错误动机有时被外表积极的行为所掩盖,三 激励机制,积极性:人在思想、行动上努力进取的心理动力。自觉主动的心理状态:意识活跃水平、情绪振奋程度和意志力强度等方面,行为效率高。激励:激发人的动机的心理过程。组织在了解员工需要结构的基础上,设置某些既可满足员工需要、又符合组织要求的目标,通过目标导向使员工出现有利于组织的优势动机并按组织所需要的方式自觉行动。,激励机制,激励机制:激励赖以运转的一切办法、手段、环节等制度安排的总称。关键:组织目标、个人需要兼容,2.3 价值观与行为,一价值观的内涵 二价值
22、观的分类 三价值观对人的行为的影响,一价值观的内涵,人对周围的客观事物(包括人、事、物)的意义、重要性的总评价和总看法 一系列基本信念:对个人或社会而言,某种具体行为类型或存在状态比之于相反的行为类型或存在状态更可取。反映了人在观念上对正确与错误、重要与不重要、好与坏的判断和评价。来源:社会文化中主流价值观的教化;早期经验,家庭、教育、同伴团体、社会舆论、大众传播媒介扮演的角色;判断。,价值观对行为的影响,影响对其他人及群体的看法,人际关系;个人的决策选择和解决问题的方法 个人对所面临的形势和问题的看法 工作态度和有关行为的道德标准 个人接受或抵制组织目标和压力的程度 对个人及组织的成功和成就
23、的看法对个人目标和组织目标的选择 激励机制的建立和人力资源政策的制定 影响领导风格。,二价值观的分类,1 E.Spranger价值观分类斯普朗格尔编制问卷理性价值观:以知识和真理为中心的经济:有效实惠审美价值观:形式和调和社会性:群体他人,对人的热爱政治性:权力地位宗教性:信仰教义,对宇宙整体理解和体验,2 Rokeach价值观调查问卷(Milton Rokeach Value Survey,RVS),终极价值观,期望存在的终极状态,人一生中希望实现的最根本的目标:舒适的生活、成就感、世界和平、平等、自由、快乐、自尊等。工具价值观,喜欢的行为方式或实现终极价值观的手段:勤奋工作、襟怀开阔、清洁
24、、勇敢、宽容、富于想象力、顺从、负责、自律等等。,三、组织的核心价值观,现代组织本身就是特定价值体系和资源配置活动的结合体 在组织的持续发展中,创业者的价值观得到员工的认可和接受,并在与社会环境的互动中不断丰富和发展,形成组织的核心价值观。通过资源配置生产产品、提供服务是有形的组织活动,指导这些有形活动的是无形的核心价值观。核心价值观确定了组织的基本使命,反映了组织的社会价值,说明了组织存在的理由,决定了组织发展的空间和持续基因。,四价值观在管理中的应用,组织目标、愿景的确立和制度的制定,必须考虑到员工和群体的价值观,重视价值观的引导。致力组织文化建设,根据组织的使命、任务,树立明确的组织价值
25、观,建立大家共同接受认可的价值体系和制度体系,提高组织的凝聚力。重视价值观变化及其对组织行为的影响,2.4 知觉与行为,一感觉与知觉 二社会知觉的内容三影响知觉准确性的因素四归因理论,一感觉与知觉,感觉:直接作用于人们感觉器官的客观事物的个别属性(部分)在人脑中反映。知觉是直接作用于感觉器官的客观事物的整体属性或各个部分在人脑中的反映。共同点:直接作用于感官的当前事物在人脑中反映,产生的主观映象都是具体的感性形象。区别:感觉反映个别属性(如形状、色泽、气味、温度等),知觉是对事物各种属性、各个部分及其相互关系的综合的整体的反映过程。感觉是知觉的成分,是知觉的基础。,一感觉与知觉,一切较高级、复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组织 行为学 第四
链接地址:https://www.31ppt.com/p-5082454.html